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高志义(个人资料简介_简历故事_成就贡献)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4日 阅读:109 评论:0

1929—


高志义,水土保持学家。在黄土高原的立地分类和适地适树系统研究; “三北”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技术模式研究; 沙棘生物学、生态学发展规划等科研工作中作出了重要贡献。认真贯彻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办学模式,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高志义,1929年出生于山西省汾阳县 (现汾阳市) 城子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49年高中毕业后,考入华北大学农学院,旋即转入北京农业大学森林系,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转入北京林学院 (现北京林业大学) 林学系林学专业,1953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留校后,他担任的森林改良土壤学课程的教学工作,这是一门中国林业教育的新学科,涉及到水土保持、防护林、防沙治沙的理论和应用技术等。他一方面深感重任在身,决心做好工作;另一方面,又深知业务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薄弱。他不放过任何学习、实践和锻炼的机会,决心向前辈和群众学习新理论、新知识和新经验。50—60年代,他参加了黄土高原和中国沙漠的大型综合考察; 华北、东北、黄土高原、北京市的山区建设; 永定河、冀西、豫东的河成沙地; 毛乌素沙地治理及沿海防护林建设等规划、设计; 带领学生深入水土流失严重的甘肃、陕西、山西等地进行专业考察和小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六五”期间承担了国家科技重点项目,组织了黄土高原7省 (自治区) 省级林业科技人员,首次在黄土高原范围内,开展多部门、多学科的联合科技攻关,取得了重要成果,该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项成果,不仅为黄土高原植被建设提供了可操作性的科学技术,还为以后的同类研究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借鉴作用。
高志义是 “七五” 期间 “三北” 防护林营造和 “八五” 期间“三北”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工程技术研究二级课题的技术负责人。协助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林业部在课题下属的各个专题的立题、分解、论证、实施、检查、验收等各个环节中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此,1996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财政部授予高志义 “八五” 科技攻关先进个人称号。10多年来,他结合科技攻关,在潜心研究国内外防护林工程和防护林学的形成和发展的同时,积极撰写文章,《中国的防护林工程和防护林学的发展》 一文,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和赞赏。
1986—1996年,高志义以国家科技攻关沙棘专题为依托,在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顾问的工作中,深入研究了沙棘的种质资源,沙棘的生物学、生态学、林学特性,并直接参与发展中国沙棘事业的重要决策。他提出的 “我国沙棘事业发展规划设想”,已成为水利部关于沙棘发展规划的主要依据。1997年为响应江泽民主席 “再造一个山川秀美西北地区” 的号召,他以极大的热情、充分的资料,着文论证了种植沙棘治理砒砂岩 (晋陕蒙接壤地带,是黄河多沙粗沙主要策源地) 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这一报告,得到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高度重视,现已列为国家跨世纪的专项生态工程项目。
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专业教学改革进入了新的时期,高志义在1989年总结提出的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办学道路的理论和实践的教改成果,荣获国家教育委员会1991年颁发的,林业院校系统唯一的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高志义于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1988年任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系副主任、主任,1986—1997年任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沙棘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顾问,中国林学会第七、八届理事、水土保持专业委员会主任。还任 《林业科学》、《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编委,《沙棘》 副主编。指导过硕士、博士研究生多名。着有教材、专着4部,发表科技论文50多篇。1988年获国家人事部授予的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提出水土保持专业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办学道路


为适应改革开放形势对水土保持专业人才的要求,他在总结30多年办专业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根据专业特点,大胆地进行了教学改革的探索,在近10年的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可行的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办学模式。这一教改模式的思路是:
在水土流失,风沙危害地区搞好布局,建立若干科研基地(如黄土高原的山西吉县、隰县、方山县、右玉县; 宁夏的西吉县; 北京的门头沟区、怀柔县; 河北的涿鹿县、固安县; 陕西榆林市等)。根据中国水土保持的任务,在科研基地坚持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办学。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阶段和毕业论文设计阶段,带着学习任务,在基地上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同时与有关业务部门合作,承担乡、镇、村的小流域水土保持规划、治理任务,从而使学生在水土流失地区,接触实际,接触农民群众,得到现实的教育和专业技术训练。其中的关键为: 在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始终起着主导作用,要传授知识、技术,做通学生工作,和学生学习、生活在一起; 启发诱导学生多观察、多调查、多思考、多发表见解; 教师要处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显然,要做到这些,对教师的思想、知识、实践能力等诸方面的要求是很高的。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磨炼、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才能胜任此项任务,同时也得到学生的爱戴。
水土保持专业是一个改造山河、改善山区和沙区生态环境、经济状况的艰苦专业。教育学生,首先要着力于培养他们热爱专业,有强烈的责任心与奉献精神,这是长期未能解决的难题。通过几年的教育实践,高志义认识到寓思想教育于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培育过程之中是一条有效的途径。通过这一过程,学生思想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能真心实意地投身于水土保持工作,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为了实施这一教学模式,在教学计划修订和培养学生接触社会、接触群众的关系上; 在强化学生动手能力与专业技术学习上; 特别是在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不断引导他们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技能等方面,都建立了比较全面、可操作的措施体系和相应的规章制度。
在198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于杭州举行的有70多所农林院校参加的教改经验交流会上,北京林业大学就生产、科研、教育三结合办学道路作了介绍,得到与会代表的普遍肯定和好评。当时国家教委一位领导同志视察北京林业大学在宁夏西吉基地时指出: “你们把最精彩的论文写在西吉大地上,这比坐在屋子里写论文更有意义”,再次肯定了这一教改的方向。全国有14种报刊,包括《人民日报》、《高等教育通讯》、《林业教育研究》等纷纷报道和评述了以西吉基地为代表的经验。
正是由于这种教学模式适应了国家经济建设,对农林院校培养高素质学生的迫切需要,及时提出当前农林院校三结合办学基地的新观念、新内涵,为 “联合办学”、“产、学结合,联合培养” 提供了可行的机制和经验,因而这种经验首先在北京林业大学内部各院系、各专业迅速推广,相应地建立了各自的三结合办学基地,并取得良好效果。这一教改成果,荣获国家教育委员会1991年颁发的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编制黄土高原地分类系统和适地适树系统


“六五” 期间,高志义主持了 “黄土高原立地条件类型划分和适地适树研究” 的重点科研任务并提出了该项研究的总体研究方案、方法。黄土高原立地类型的划分,是以森林植物地带为一级区划,以地貌类型为二级区划、立地类型划分为三级区划,以具体立地上的土地质量和其生产力为依据划分,这种评价的核心内容是土壤水分的临界值和生态因子。不同立地类型的质量、生产力同适地适树的相关关系的检测,是以乔木树种的立地指数和灌木树种的地上部分生物量为依据的。
该项重点科研项目,组织了黄土高原7个省级林研所近200多名林业科技人员,通力协作,联合攻关,用了4年时间,按计划高质量地完成任务。对53万平方公里面积的黄土高原,在划分5个森林植物地带和12个地貌类型的基础上,按不同立地的多树种人工林,设定样地3114块,作了树杆解析1757株。在不同立地,设定土壤水分动态定位观测,并进行了相应的土壤理化性质测定,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和计算机处理,获取了大量信息资料。该项研究,共划分110个立地条件类型,为每一立地类型,确定了相应的适生乔、灌木树种。总计涉及适生乔木树种33个,灌木树种22个,这一区域性科研成果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得到长期工作在黄土高原的林业专家很高评价,于1985年通过鉴定,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8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项成果还为组织大规模区域性科技攻关,提供了科研管理上的经验。
“七五” 期间,该项目立题进行中间试验。黄土高原7省(自治区),根据各自所处立地类型特点,建立2~5平方公里面积不等的立地中试区 (山西在昕水河流域的隰县、陕西永寿、河南三门峡、宁夏西吉、甘肃定西、内蒙古凉城、青海湟中),现多蔚然成林,表明 “七五”试验是成功的。各个中试区已经成为立地分类和适地适树的示范样板,产生了巨大的辐射推广作用。永寿、隰县试区由80年代初的林业后进县,一跃成为省内先进县,多次成为省级林业会议、全国 “三北” 防护林建设现场会、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会议现场参观必选点,产生了深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994年全国林业会议表彰了 “黄土高原立地分类和适地适树中间试验” 攻关专题。

确立“三北”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模式和理论


1985年在总结 “三北” 防护林第一期工程成就和经验时,发现由于传统防护林过分注重生态效益,使千百万当地农民群众得不到可见的经济利益,严重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关部门毅然提出必须实施由传统防护林工程向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工程的转换。林业部 “三北” 防护林建设局在“三北” 地区选定: 黄土高原昕水河流域、黄土高原渭北高原、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甘肃景泰、古浪引黄 (河) 新开发区5处建立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试验示范区。“八五” 国家科技攻关又在 “三北”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下属15个研究专题中配置7个专题,重点研究 “三北”不同类型区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技术模式,并各自建立一定面积的研究试验示范区。这7个专题设在: 黄土高原昕水河流域、黄土高原渭北高原、东北农田林网区、新疆荒漠绿洲、乌兰布沙地新开发绿洲、科尔沁沙地和毛乌素沙地。高志义是 “三北”课题技术负责人,为了统一攻关人员对生态经济型防护林的认识,他在东北农田林网区现场,召开了专门学术研讨会,对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模式的理论框架及其技术界限表述为: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是区域或流域生态系统的主体和其有机组成部分。在区域或流域生态系统生态经济建设目标下,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为基础; 以当地水土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的生产潜力为依据; 以防护林为主,进行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用林等的科学布局,使各林种、树种合理配置与组合。7个专题,通过 “八五” 协同攻关,取得了预期成果,又分别提出了各自类型区各具特色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工程的建设模式。
为了更好地完成 “三北” 课题技术负责人的任务,高志义选定7个专题中最为重要的 “黄土高原昕水河流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模式研究” 专题。昕水河为山西境内黄河一级支流,属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面积8917.33平方公里,涉及6个县范围,水土流失是当地的主要矛盾。经过5年全力攻关,取得了以下成果:
首次研究了 “昕水河流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模式系统” 该系统由图形及图形库管理子系统、数据库及数据库管理子系统、模型及模型库管理子系统,以及专家系统组成。以专家系统为核心处理分析经验知识,以地理信息系统辅之以相应的地面调查校核处理分析空间数据,用置信度概念处理模糊性问题。专家系统对65人次有关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咨询访问,经过对经验知识的整理,反馈调整过程,建立了2600条涉及到土地利用质量评价、树种、林种配置等的知识库作为规划、设计技术系统的根据。该项研究的意义在于创造性地为防护林规划、设计和防护林的科学管理提供了一整套现代化的、可操作的技术保证。从而对多年来传统的、手工操作的防护林的规划设计技术进行了全面的变革。
提出了昕水河流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系统 应用相关分析、层次分析、心态分析、森林资源核算、投入产出分析、可行性研究等方法,设计了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昕水河流域进行了应用和检验,效果良好。其特点在于紧密为生产服务,指出在不同发展时期,生态经济可达到的综合效益,同时据此为防护林的发展指出途径或预测其发展前景。
确定了昕水河流域经济林果栽培管理和关键技术的专项研究结果使果品质量明显提高,核桃、枣、苹果、梨产量分别以6、5、3、2倍的速度增长。该项成果显示了示范区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样板作用。山西省林业厅大力推广昕水河流域防护林建设模式 (隰县为代表),这项成果获1996年林业部 “三北” 防护林建设技术推广一等奖。
高志义通过多年潜心研究防护林工程指出: 在生产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推动下,已经出现了防护林工程,趋同于生态林业工程的倾向; 传统的林种区划如: 用材林、防护林、薪炭林等的观念及其内涵,必将产生深刻的变革。

(树华)


简 历


1929年10月1 日 出生于山西省汾阳县 (现汾阳市) 城子村。
1943—1949年 在山西汾阳铭义中学、内蒙古国立绥远中学学习。
1949—1953年 在北京农业大学森林系、北京林学院 (现北京林业大学)学习。
1953—1997年 在北京林学院 (现北京林业大学)任教。
1980—1988年 任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系副主任、主任。
1986—1997年 任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沙棘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林学会第七、八届理事; 水土保持专业委员会主任; 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顾问。
1997年 退休。

主 要 论 着


1 高志义.水土保持林学 (大学教材)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2 高志义.水土保持学 (防护林卷)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229~290.
3 高志义.黄土高原昕水河流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模式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6,18(2、增刊) .
4 高志义.论教学、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林业教育研究,1987,(1): 2~5.
5 高志义 . 防护林治沙卷. 见: 林学概论.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88,336~350.
6 高志义.黄土高原地区植被建设.见: 孟庆梅主编.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郑州: 黄河水利出版社,1996,356~376.
7 高志义.黄土高原の造林综合效力 (1、2) .北方林业(日本),1988,14 (9、10): 4~9,7~10.
8 高志义.试论“三北”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应用生态学报,1991,2 (4): 373~378.
9 高志义 .沙棘护岸工程在河道整治中之作用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0,12 (4): 1~9.
10 高志义.山西右玉县天然沙棘森林分类及其经营利用方向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9,12(3): 9~16.
11 高志义.中国防护林工程和防护林学发展.防护林科技,1997,(2):22~27.
12 高志义.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山区林业建设.见: 关君蔚主编.水土保持持续发展论文集.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295~299.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30145987.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