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董伟(个人资料简介_简历故事_成就贡献)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4日 阅读:257 评论:0

1923—1995


董伟,家畜繁殖学家,教育家。在我国创建马匹人工授精站,最先试验采用直肠检查方法判定母马发情和妊娠,使其马匹受胎率达到了当时的国际水平,并首先开展了牛、猪同期发情的研究,最早进行牛精液冷冻和牛胚胎移植研究工作,并获成果; 在家畜繁殖生理方面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为建立和发展我国的动物繁殖学科作出了重大贡献。

董伟,曾用名董占魁、董梅君,山东省冠县(原堂邑县) 人。1923年8月21日出生。1946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畜牧兽医系,获农学学士学位。1957年赴原苏联莫斯科全苏畜牧科学研究所生殖生物学实验室研究动物繁殖学,1960年获生物科学副博士学位。
董伟出生在一个商人家庭,在家乡读完小学后,父亲希望他将来能够务农经商继承家业,便送他去济南省立第一初级中学学习。一年后由于抗日战争爆发,日军南侵,不得不中途辍学,回到家乡读私塾,1939年再次来到济南就读于齐鲁高级中学。然而由于太平洋珍珠港事件,日美宣战,使这所美国教会学校也被日军接管。高二结束时正值中华民族处在灾难最深重的时候,他不堪忍受日军的侵略压迫,与数位同学结伴离开家乡,经皖北、河南,流亡到抗战后方。一路上他们目睹了占领区日军的暴行,也目睹了抗战后方农民贫困如洗,社会混乱,民不聊生的悲惨景象,激起了对日本侵略者的刻骨仇恨,同时也感受到了一个大国由于贫穷落后、软弱而不能抵抗日冠侵略的耻辱。经历了4个月的千里跋涉,历尽艰辛终于到达陕西。当他正处在求学无门,工作难找的困难境地,西北大学受委托进行统一高考,他报考了位于陕西武功县的西北农学院,并顺利被录取在畜牧兽医系。他庆幸自己又有了一个学习的机会,自然十分珍惜,发奋读书。在大学学习期间,不仅对自然科学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对外语、天文、地理和历史也颇有兴趣。他选修了俄语作为第二外语,后来即使毕业后也没有间断过学习,这为他后来留学苏联打下了良好的语言基础。他曾自己绘制过一幅天空星座图,编写过中国历代王朝年表,就是到了老年每次外出他仍然保持着携带地图册的习惯。广博的知识,严谨的学风,为他在科学的道路上迈进创造了条件。4年的大学生活不仅丰富了他的科学文化知识,同时也激起了对伟大科学家的崇敬之情,此时他已为自己选择了一条科学强国、科学救国的道路。1946年秋他顺利地完成了全部学业,并获农学学士学位。然而,当时国民党政坛黑暗,经济日趋恶化,对国家前途感到悲观,一度想出国深造,由于经济上无法承受而未能成行。此后他先后就职于中央畜牧实验所及北平工作站。新中国的诞生极大地鼓舞了他,感到个人的一生将随着国家的巨变发生重大的转折。1950年初,他被调到北京新建的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前身) 工作。从而开始了他新的历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农业十分重视,为加速家畜品种的改良,农业部和北方一些省、区政府举办了不少家畜人工授精技术干部培训班,他以极大的热情多次承担了教学和技术指导工作,培训人员达数百人。在河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和新疆等省、区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掌握该项技术的基层干部,他们后来大多成为本地区的技术骨干力量,为我国推广普及此项技术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为了配合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他把自己科学研究的主攻方向放在了人工授精技术的改进上,先后对新引进考力化绵羊发情周期的观察、羊采精次数与质量的关系、马匹精液稀释的比例、精液浓度比色管的研制、张北地区蒙古马发情规律等课题进行了广泛地研究。此外,他还吸收原苏联的经验,在50年代翻译出版了 《家畜妊娠及不孕之诊断》以及《马匹配种原理》两本书,这对当时我国人工授精知识和技术的普及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50年代初,我国马匹主要是役用。随着全国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需要马匹的数量也有了很大增长。显然推广人工授精是发展马匹生产的好方法。为了抓好马匹人工授精技术的示范、推广和服务工作,董伟和同事们一起在河北省张北县建立了我国最早的马匹人工授精站。从1951—1955年,他每年3月都要去张北基点进行人工授精试验和推广工作。当时生活和工作条件都十分艰苦,但他一待就是半年。辛勤的汗水没有白流,他最先试验采用直肠检查的方法,判断母马发情状态和妊娠诊断,从而准确确定授精时间,减少授精次数,降低精液的用量,使马匹的受胎率由原来的30%~40%提高到50%~70%,达到了当时国际的先进水平。这项技术后来很快为全国所有马匹配种站普遍采用,并延续使用至今。
1952年,董伟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成为盟员。1956年8月,又被批准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56年董伟被选派赴苏联学习,经过一年俄语培训后,1957年冬进入莫斯科苏联全国畜牧科学研究所生殖生物学研究室学习。在那里系统地进行了猪人工授精技术和受精的试验研究,发现猪卵子受精率与输精量有密切关系,并提出输精量不宜太少,授精次数以两次为宜。在苏联学习期间,先后发表了三篇学术论文。1960年11月,顺利地通过了论文答辩,并获得生物科学副博士学位。
1961年回国后,董伟就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家畜繁殖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这时正值我国经济困难时期,科研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尽管如此,他仍然延续了在苏联的工作,探讨猪精液常温保存的方法,并取得了猪精液常温保存三天仍可用于授精的好成绩。并在信息、试验设备和经费都十分短缺的情况下,开始了牛精液冷冻保存的试验。这是我国最早开展的此项研究,这也为以后我国牛冷冻精液的应用取得了经验。此后他又参与了北京市北郊农场奶牛人工授精站的组建工作,从选址、基建设计、设备的购置、种公牛的选择以及人员的培训等都付出了辛勤劳动。这个奶牛人工授精站已由当年仅满足8个奶牛场的配种需要,发展成为现在北京市统一的种公牛站,其业务范围扩大到全国很多省、区,成为我国最早也是最大的奶牛人工授精中心,为我国奶牛育种效果的改进和牛群质量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正当他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工作被中断。1969年7月至1973年他先后下放到辽宁兴城干校青海省畜牧所和江西良种场。1973年春,奉调北京参加编写 《国外畜牧业》一书,他又真正重新获得了工作的机会。在撰写这本书的9个月里,他翻阅了大量已经荒废多年的专业文献,追逐着国外本学科发展的前沿。1974年春,董伟被调到华北农业大学 (现北京农业大学)畜牧系任教,1980年被聘为教授。1982年秋至1983年秋,他作为我国较早的高级访问学者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进行猪、羊精液冷冻保存的合作研究,为了能更多地了解国外学科的发展情况,他先后访问了加州大学戴维斯(Davis)分校、康奈尔(Cornell)大学,进行家畜繁殖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考察,并应邀作了学术报告,还考察了美国依阿华州的两处猪人工授精中心,一年的访美,不仅丰富了信息,而且也看到了我国动物繁殖学与先进国家的差距。1978年作为主持人之一,董伟首先在我国开展了牛、猪同期发情的研究,使黄牛的繁殖率由原来的30%~40%提高到了40%~50%,同时也减轻了配种员的劳动强度,获得了农业部科技改进二等奖。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是牛胚胎移植技术发展较快的时期,不少发达国家已将该项技术转化为商业化生产。如何发展我国牛胚胎移植技术已成为当时亟待解决的问题。他作为主持人在全国率先进行了牛胚胎移植的研究,并在全国最先应用黄牛繁殖奶牛获得成功(1984年春)。此后详细地分析了我国奶牛发展的形势,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在我国利用黄牛资源作为奶牛胚胎受体繁殖奶牛犊,发展奶牛业的战略设想,并利用多种机会加以宣传,短短几年,这一设想已被全国不少地区所接受,利用黄牛先后繁殖奶牛约2 000~3 000头。此外,他还积极支持、指导基层开展牛胚胎移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由他直接主持指导的奶牛胚胎移植研究项目,获河北省农垦系统科技成果一等奖。为了配合我国牛胚胎移植的发展,这时他将自己的研究方向放在了与胚胎移植有关的生殖生理的基础研究上。他认为胚胎移植的根本出路在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他带领研究生,对牛、羊超数排卵的药物使用、奶牛对超数排卵的反应、供体牛预选的可能指标,LRH和孕酮在超数排卵使用的效果,马、驴孕期,猪初情期,兔、羊附植前体内生殖内分泌的变化,胚胎冷冻,冷冻精液的体外获能,精子受精力体外测定等课题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并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这些科研项目为推动我国胚胎移植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此外,自1979年以来他还先后8次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并提交学术论文9篇,均被选入论文集,为加强本专业与国外的联系作出了贡献。1988年他参加的 “中国黑白花奶牛的培育” 项目还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进入90年代,生物技术特别是分子生物技术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把人类对生命科学本质的认识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目前,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投入巨资进行以生物科学为中心的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一些传统学科纷纷“下马”,或转向研究分子水平的有关问题。面对这种挑战,他认为,生物技术是将来的发展方向,一定要抓住,但由于受我国财力的限制,我们还没有可能像发达国家那样投入巨资进行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因此,在集中有限的财力进行生物技术研究和开发的同时,还应重视实用的繁殖技术和生殖生理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可以很快应用于生产,周期也短,符合我国国情,不应偏废。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应忘记我们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尽快发展生产力,解决生产中的问题,是我们科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自1974年调到北京农业大学畜牧系任教以来,他一直活跃在教学的第一线。1978年他主编了由全国6所农业院校教师合编的全国农业高等院校畜牧专业统一教材《家畜繁殖学》,1989年他又主编了修订版,该书获得了国家教委颁发的全国优秀教材奖。他还主编了 “全国农业院校动物繁殖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此外,还开设并主讲了研究生家畜生殖生理进展和家畜繁殖技术两门专业必修课。由于这两门课程没有固定教材,所以每次讲授之前,他都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力求将本专业国内外最新的进展介绍给学生。在讲授中他还注意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每次课程结束时都要求学生写出专业综述文章,不仅提高了学生专业英语的阅读能力,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综合分析和写作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就是在他被确诊为肺纤维化疾病后,他仍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完成教学任务,表现出忠诚教育事业的崇高品德。1987年他所开设的研究生必修课获得了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课堂教学优秀奖。他还十分重视研究生动手能力以及社会工作能力的培养。针对研究生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有意识地把一些实验工作放在基层去做,这不仅提高了研究生动手及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使研究生有了一个接触社会的机会,增强了他们对国情的了解及社会责任感。多年来他先后培养了10名硕士研究生和6名博士研究生,另有4名留学生。这些人中有的已成为各单位的专业技术骨干,有些仍然在国外留学深造。
1979—1981年,董伟受农业部委托主持举办了四期全国性家畜繁殖科学技术培训班,先后培训中级职称以上科技人员和教师达200人次。为推动家畜繁殖科学的普及和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教学和科研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他还长期承担了大量的社会活动,经常工作到深夜。自1978年至1991年,他一直担任着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常务理事,参与学会重大事件的决策工作;1980年以来,他先后担任中国动物学会生殖生物学分会理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繁殖研究会(现称分会)副理事长、理事长,北京市高等院校高级职称评议组 (畜牧兽医专业) 成员,河北省牛胚胎移植中心科学顾问,《畜牧兽医学报》副主编、主编等职。在他的积极倡导和组织下,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繁殖研究会终于得以成立。该研究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动物繁殖研究已经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近些年在他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研究会每年的学术研讨越开越好,水平和参加人数都有较大的提高。他因病住院不能亲自主持学术讨论会,但仍然给予研究会很大地关注,多次在病床前听取研究会领导的汇报,商讨研究会发展的重大事宜,他这种兢兢业业的精神,使很多与他共事的同行深受感动。他为繁殖研究会的建立和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1989年他经常感到身体不适,后经医生确诊为肺纤维化。此后,由于过度劳累,病情不断加重,多次被送进医院治疗,每当领导、同事和学生去看望他的时候,他总是要求先听取学校、学院和教研组的发展情况,然后感叹万千。在他身患重病的情况下,仍以惊人的毅力主编了25万字的 《汉英畜牧专业词汇》。他作为《中国大百科全书 ·农业卷》畜牧学科的副主编,亲自参加该卷有关家畜繁殖三项词条的撰写工作,共1万字。由于他在编纂该书所作出的重要贡献,1993年12月他收到了由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的荣誉证书。此外,他还但任《中国农业百科全书 ·畜牧卷》动物繁殖学科主编,并撰写了28个词条,约3万字。这些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凝结着他所付出的心血。
1994年初,他的病情更有加重,由于肺功能的下降,使他的生活完全丧失了自理能力,每迈一步或吞咽一口,都要忍受巨大的痛苦,这时,他已意识到自己无法继续工作了。为了使自己花费多年积累起来的资料能够发挥作用,他让家人和学生帮助他整理了大量资料和图书,捐赠给校图书馆、教研组以及他的学生,作为他对动物繁殖学的最后一份贡献。
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凡是接触过他的人都会感受到他办事的认真态度。在一度以钱换成果、以钱买项目、以人情要职称的不良风气下,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本着科学地态度对论证、评审及鉴定的内容作出合乎客观的评价,不仅维护了职称评定、科研成果鉴定以及项目论证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同时也维护了一个科学工作者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受到了同行们的尊敬和钦佩。他对学生,从学习、生活、思想都给予无微不至地关怀。每次为研究生确立论文题目时,总是考虑学生的专长,兴趣爱好。与学生讨论共同确定论文题目及实验方案。工作中他对学生严格要求,每当研究生完成论文后他都要逐字审查,直至每个标点符号,对错误亦进行修改。这种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给他的学生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并从中受到了很大的教育。他们不仅羡慕他的学识,更敬佩他的为人。很多研究生毕业离校后,仍然得到他的关心,从业务的提高到个人婚姻及家庭问题等。一位研究生毕业分配后,因病工作上遇到困难,恋爱又遭失败,接连的打击使他失去了进取的信心,十分悲观。董伟得知此事,对他耐心开导,并安慰他。使他终于又重新扬起了生活的风帆。事后,这位研究生十分感激导师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给予的热心开导和帮助。
勤奋是每个人走向成功之路。董伟能够成为本学科公认的学术带头人,就在于他的勤奋好学。走进他的家,看不见一件豪华的家俱,有的只是那摆满书架里的书。80年代以来,动物繁殖专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大量的边缘学科不断产生,新的知识和新的技术层出不穷,这也激励着他更加勤奋地学习。他把几乎全部的时间都用在了读书和写作上,常常是工作到深夜。即便是在住院期间也没有放弃学习和工作,致使医生不得不多次加以劝阻。读书是他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他离不开书。正是由于他数十年如一日如饥似渴坚持不懈地学习,使他始终能够把握住本专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并获得了丰硕成果。他曾先后在国内外各种学术杂志发表论文和研究报告近70篇,其中有相当多的是在“文革”以后发表的。此外,他所主编的 《家畜的生殖激素》,也是在“文革”后才完成的。他的那种永不满足。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骄不躁、平易近人的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朱捷


简 历


1923年8月 21 日 生于山东省堂邑县 (现冠县)。
1939—1942年 济南齐鲁高级中学学习。
1942—1946年 西北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学习,并获农学学士学位。
1946—1948年 任中央畜牧实验所技佐。
1948—1950年 在华东畜牧实验所任职。
1950—1956年 任华北农科所(中国农科院前身)技佐、助研,其间,1952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7—1960年 在苏联全国畜牧科学研究所生殖生物学研究室学习,并获苏联生物科学副博士学位。
1961—1970年 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家畜繁殖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1969. 7—1973年 先后下放辽宁兴城干校,青海省畜牧研究所及江西省农牧良种场。
1974—1978年 调华北农业大学 (现中国农业大学)任副研究员、副教授。
1980年至今 任北京农业大学教授。

主 要 论 着


1 董伟. 家畜妊娠及不孕之诊断 (俄文). 北京: 中国科学院出版社,1954
2 董伟. 马匹配种原理 (俄文). 北京: 科学技术出版社,1957
3 董伟. 家畜繁殖学. 北京: 农业出版社1980年
4 董伟. 家畜繁殖学. 修订版. 北京: 农业出版社,1989.
5 董伟. 家畜的生殖激素. 北京: 农业出版社,1985
6 董伟. 汉英畜牧专业词汇.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7 Дун Ваǔ. Об оплодотворениǔ и ранем развитии свинеǔ в связи с искусственним осемением. 《Доклады васхнил》 .1959: выпуск Ⅱ,7~12.
8 Дун Ваǔ. Искусственное осеменение свиней семенем соураненным при комнатной температуре. 《животноводство》.1960: No. 6,74~77
9 董伟等. 在13~19℃及3~5℃下保存猪精液的研究. 畜牧兽医学报.1962,5 (1): 41~48
10 董伟等. 猪精液保存液成分的改进. 畜牧兽医学报. 1963,6 (2): 147~156
11 董伟,杨锁孝,王志清. 猪精液在13~18℃下保存后受精能力的观察.畜牧兽医学报1964,1,7 (1): 15~22
12 董伟. 家畜人工授精及其他繁殖技术. 国外畜牧业概况.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5. 120~140
13 董伟. 家畜的同期发情. 家畜繁殖技术进展. 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出版社,1979. 167~231
14 董伟. 生殖生物学与畜牧业. 动物学杂志. 1981 (2): 67~71
15 Dong Wei. The Bactrian Camel of China. The Camelid.瑞典出版.1984.98~111
16 董伟. 影响牛超数排卵效果的因素分析. 国外畜牧科技. 1987 (1) 11~19
17 Dong Wei. Embryo transfer as a mean of developiny dairy industry through native cattle in China. proceedings of 11 th l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Animal Reproduction 1988,1,2 (158)
18 李瑞利,董伟. 不同冷冻保护剂和投入液氮时温度对冷冻兔胚胎存活的影响. 畜牧兽医学报. 1988,19 (1)
19 朱捷,董伟. 奶牛血清孕酮和胆固醇水平与超数排卵效果的关系. 畜牧杂志. 1988 (2): 6~9
20 江金益,董伟.黑白花公牛精子受精力的检测——穿透仓鼠卵的试验.畜牧兽医学报. 1989,1,20 (2): 199~203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3014597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