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董乃钧(个人资料简介_简历故事_成就贡献)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4日 阅读:192 评论:0

1931—


董乃钧,森林经理学家。首先试验应用航空像片判读进行森林分层抽样调查技术研究,改变了国内森林调查方法; 参与制定并推广森林连续清查的技术体系,提高了中国森林资源调查工作的水平; 组织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林业信息管理专业和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培养了一批高层次人才; 以森林可持续经营为方向,拓宽森林经理学科内涵,为中国森林资源管理作出了重要贡献。


董乃钧,上海人。1931年10月10日出生。初中就读于上海市立晋元中学,1949年在光华大学附中读完高中。同年,进入光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由于父亲调到北京,他1950年随家迁往京城,进入河北农业大学森林系学习。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他到刚刚建立的北京林学院林学系继续学习。他自幼爱好美术,大学期间是校学生会美工组成员。学习之余参与美术活动,培养了他的奉献精神、工作能力和思维方式。1952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他除了努力向老师请教之外,把图书馆当成了第二课堂,自学到了不少知识。
董乃钧1954年毕业留校工作,同年随林业部综合调查队配合苏联森林调查队工作,并进修一年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56年后,他担任测树学助教,并开设了航测在林业中应用课程。1962年,他被评为讲师,开始从事森林调查技术的研究工作,积极引进并推广数理统计为基础的森林分层抽样调查技术。1973年,研建中国国家森林资源监测系统,致力在全国推广森林连续清查技术体系。1977—1979年,借调到林业部资源司协助建立各省森林连续清查体系。1978年晋升为副教授。1979年10月至1980年8月,参与筹办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中国举办的林业遥感培训班。1980年9月回校继续从事教学工作,任森林经理教研室主任。1985年晋升为教授。1986年教研室并入林业经济管理学院,他担任院长职务。他主持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林业信息管理专业。1987年,董乃钧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林业信息管理专业改归森林资源学院,他又担任了该院院长。任院长期间,他倡导将森林资源学院更名为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并主持筹建环境专业。1990年,他因学科需要调回森林经理教研室,被聘为博士生导师,为学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数十年间,董乃钧一直致力于走利用科研推动生产、促进教学的林科教相结合的道路。他始终关注着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发展,立足于改进技术层次,建立森林调查体系,完善资源宏观控制系统。在改革开放时期,他率先研究森林资源的资产化管理和资产经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在教学工作中,他不断地按照社会发展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开出了森林资源管理学研究生课程等,将信息专业的森林调查学课程改造为数据采集和处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适应性和实践能力。在学科建设中,他不断开拓新的生长点,推动了学科的发展。1997年,董乃钧获得了北京市和全国教学成果一等奖。作为主要参与人员,他先后获得了林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三等奖2项、教学二等奖1项。他主编了 《航测和航空在林业中应用》教材,参编了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森林调查手册》 等专着,并发表了大量论文。他先后培养硕士生20名,博士生5名,在培养高层次人才方面作出了贡献。
自1986年以来,他担任第二、三、四届林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林学会理事和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林学会计算机应用分会理事长 (第一、二届) 和名誉理事长 (第三届)、森林经理学会常务理事 (第三届)、副理事长 (第四届),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林业系统工程分会副理事长等职务。1992年至1997年,任国务院学科评审组农学 (林学) 委员。他多次获得各级奖励,1984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同年由于率先推广计算机技术,被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农业部、林业部评为全国农林先进科技推广工作者。1988年,获得林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7年,被国家科学技术协会授予的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同年,获得了刘业经教授奖励基金的奖励。

致力于提高中国森林调查和森林资源监测技术水平


1954年春,董乃钧因工作需要提前毕业,留校任森林经理教研室助教,在林业部的安排下,他赶赴大兴安岭,随苏联森林航测、航调综合调查队工作并进修,当时正是中国开发林区、支援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时期,森林调查和规划工作处于高潮,通过一年半的内外业实践,董乃钧较深入地了解了苏联的森林调查体系,并打下了测树制表和航空像片森林判读的基础。
50年代,苏联的森林经理调查体系被完全搬到中国。它的技术关键是目测调查,落实到小班,其理论基础较适合于同龄纯林,对于人为干预以及异龄混交林,由于结构规律复杂,或受人为破坏,目测的精度较低。特别是在未能全面观察的条件下,调查的数据往往以偏盖全,致使规划出现脱离实际的状况。如何提高调查数据的精度,成为林业建设中的一大问题。他认识到,借鉴国际上的经验来弥补苏联技术体系的不足是十分必要的。
他认真研究了苏联教材和西方测树学及森林调查方面的教材,发现它们存在体系上的巨大差异,尽管都在求均值,但苏联强调林分普遍的结构规律,而西方重在个体测定和推算,以变异为主,前者基于生物学,后者基于数理统计学。50年代初,林学专业没有开设数理统计课程,他系统自学掌握了西方森林调查技术的精髓。1963年,他开始在大兴安岭试验应用航空像片判读分层抽样调查方法,并提出了适合国情的调查方案,经过大面积检验,实际精度均高于理论精度,在全国得到推广应用。从那时起,森林分层抽样控制、小班目测方法便成为中国森林经理调查的主要技术方法,大幅度提高了森林资源的数据精度。
中国每隔5年都要编制全国经济计划,要求提供准确的全国森林资源数据。“四五” 之前,全国森林资源数据由各地森林经理调查汇总而得。由于它们的调查精度、时态、标准各不相同,特别是资源动态数据的精度无法保证,影响到宏观林业政策的制定。因此,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森林资源监测系统势在必行。70年代初,他分析当时各林业发达国家的监测系统,认为普遍存在动态精度不高的问题。其要害是大部分国家采用抽样方法建立监测体系,由于两期测定的样本相互独立,带来了样本间的巨大差值误差。董乃钧认为连续森林清查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他及时了解各类连续清查的利弊,提出了在中国建立国家森林资源监测系统的设想。在林业部资源司、规划设计院以及有关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经过全国南北方再次试点,在全国推行。“六五” 以来,该体系每隔5年提供准确的森林资源信息,从而完善了中国的森林调查体系,对中国林业政策的制定和各级领导的正确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这项成果于1989年获得了林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积极推进林业计算机应用及林业信息系统建设


森林调查和监测只能提供一定时态的森林状况,而森林的生长和消耗随时都在发生,没有很强的动态管理系统和相应的手段,就会形成“查时清、过年变、三年乱” 的局面,难以指导连续不断的森林经营和管理工作。传统的森林资源档案、数据更新和数据分析工作量过大,易于建立、难以维持,必须改造成计算机档案。1975年,董乃钧和周沛村等人,开始在云南组织计算机学习,并将它用于森林分层抽样数据处理,在中国最先在森林调查中应用计算机。为了普及这一技术,克服计算机硬件的购置问题。80年代初,他们采用低价格的可编程序计算器Ti 59型计算器,开发了各类数据处理程序等。在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农业部、林业部的组织下,举办了多期培训班,促进了该项技术在农林系统的普及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之后,林业调查设计单位开始进入摆脱手工处理数据的阶段。北京林业大学森林经理学科获得了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财政部授予的科技推广先进单位,董乃钧等3人被评为科技推广先进个人。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PC机的问世,使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上了新的台阶。1984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董乃钧等人组织开发林业局 (场) 级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目的是使资源信息更好地为林业经营服务,把及时更新的资源数据及其变化状态作为经营决策的基础,以提高科学经营水平。在教研室及研究生的配合下,以甘肃天水小陇山林业试验局为试区的中国第一个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问世。它不仅有很好的贮存、处理、数据更新的功能,而且有建模和辅助决策能力。他系统地研建开拓了计算机在林业中应用的重要领域,使先进手段产生管理效益。这一成果于1987年获得了林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新技术的传播应用,人才是关键,董乃钧、陈谋询、周沛村等,吃睡在研究室内,夜以继日地筹划建立林业信息管理专业。经过3年努力,他们终于办起了新专业,1986年开始招生,因专业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毕业生显示了很强的适应能力,专业逐步成形。现在,已成为林业院校中富有生命力的教学领域。
随着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在中国的推广、应用,丰富了森林经理学科的内涵,并且促进了林业相关学科的发展。

在森林经理学科建设中的重要贡献


1989年,董乃钧从林业信息管理教研室回到森林经理教研室,担任学科带头人。当时,生态环境问题受到国家的重视,日益成为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社会主义建设正在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以经营管理为主的传统森林经理学科,面临着严峻挑战。学科定位和改造是学科建设的中心,他认为市场经济拓宽了森林资源及其经营领域,动态的森林经营决策及其支持系统成为当代森林经理的重要内涵。资源与环境、环境和发展问题的提出,又把森林经营提高到可持续发展的阶段。这就要求森林经理学科及时做出反应。
董乃钧在学科建设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他的努力下,确立了学科在新时期的功能定位,同时把森林经理学科保留为林学中的二级学科。他提出并组织了森林可持续经营研讨活动,承担了国家教育委员会委托的高级研讨班,推动了学科转轨。在他的推动下,拓宽了森林经理学科建设的内涵,并以森林可持续经营为方向,提出学科体系框架,使之成为林学中结合社会、经济、生态的综合性学科。同时,提出了用材林森林资源资产化经营方向和技术结构,为资产重组、优化结构提供了依据。
1997年,他和教研室主要成员共同总结了30年来森林经理学科建设的经验,并提出了学科建设设想、教材编写和师资培训等计划,被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授予教学成果一等奖,并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铁铮)


简 历


1931年10月10日 出生于上海。
1949—1950年 上海光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
1950—1952年 河北农业大学森林系学习。
1952—1954年 北京林学院林业系学习。
1954—1955年 林业部林业综合调查队进修。
1956—1977年 北京林学院森林经理教研室助教、讲师、副教授。
1979—1980年 林业部资源司,筹办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遥感培训班。
1986—1988年 北京林业大学林业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1988—1991年 北京林业大学林业资源学院院长、教授。
1992年 北京林业大学森林经理学科教授。

主 要 论 着


1 董乃钧.航测和航空在林业中应用.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1958.
2 董乃钧.连续森林清查.见: 关玉秀主编.森林调查手册.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78,576~592.
3 董乃钧.林业遥感.见: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林业卷.北京: 农业出版社,1989.
4 董乃钧.森林航空摄影测量.见: 中国大百科全书.林业卷.北京,上海: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950~951.
5 董乃钧,陈谋询.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见: 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北京,上海: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982~983.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3014597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