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
陈凌风,兽医学家,中国现代畜牧兽医科学研究工作的奠基人之一。是我国消灭牛瘟、防治炭疽等兽病的主要组织者和科研攻关倡导者。其研制的快速培育弱毒及其反应疫苗居世界领先地位。在指导控制马传贫、种草养畜和培养中国细毛羊新品种的工作中均取得了创造性成就。陈凌风,广东南海县人。1935年毕业于广东岭南大学畜牧系。曾在广东省农林局、广西省家畜保育所工作。1938年赴延安,先后在延安边区政府农业学校任教兼试验场副厂长,延安光华农场场长,边区政府建设厅农业局局长。1947年以后,曾任哈尔滨家畜防疫所所长。1949年任东北人民政府农业部畜牧处处长兼东北兽医研究所所长。1953年调任农业部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兼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所长。此后,由于工作需要曾调任农业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兼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所长。曾兼任国务院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畜牧专业组副组长、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及兽医组组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央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成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兽药典委员会副主任,全国西门塔尔牛育种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陈凌风长期从事兽医技术行政领导和科研工作。1943年于延安研制成功牛瘟灭活疫苗,组织牛瘟防疫,扑灭了陕甘宁边区的牛瘟,荣获陕甘宁边区政府特级先进工作者奖。1949年研制成功牛瘟兔化弱毒牛体反应疫苗,在东北、内蒙古东部地区,全面开展牛瘟防疫,于1951年消灭了这些地区的牛瘟。他还组织领导大面积推广应用牛瘟兔化绵羊化活疫苗,并于1956年在全国消灭牛瘟起了重要作用。他对控制马疥癣、炭疽、气肿疽、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为恢复和发展农牧业生产作出了贡献,曾荣获国家有特殊贡献的科学家称号。他还先后指导研究口蹄疫、家畜布鲁氏菌病、马传染性贫血、马淋巴管炎、猪地方流行性肺炎的研究和防治,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国家农业委员会的奖励,并于1985年荣获全国地方病防治先进工作者奖。他在猪瘟活疫苗的研究上,提出应用仔兔制苗,提高了产量,于1983年获国家一等发明奖。1988年被英国剑桥传记中心 《世界名人录》收录为世界名人。陈凌风在畜牧兽医科学技术研究和高新技术推广方面的主要获奖项目有: (1) 1943年荣获陕甘宁边区政府特级先进工作者奖 (研制成功牛瘟甲醛甘油灭活疫苗)。(2) 1952年荣获哈尔滨市二级先进工作者奖 (研制成功牛瘟兔化弱毒及其牛体反应疫苗)。(3) 1960年荣获国家有特殊贡献的科学家称号。(4) 1982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国家农业委员会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奖(口蹄疫弱毒疫苗)。(5) 1985年荣获全国地方病防治先进工作者奖。(6) 1987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一等发明奖 (猪瘟弱毒疫苗)。(7) 1988年荣获农业部老有所为精英奖。(8) 1989年荣获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
为中国消灭牛瘟立下了卓越功勋
陈凌风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于革命圣地延安陕甘宁边区政府,解放战争时期于东北解放区和1953年调中央农业部工作以后,长期担负防治牛瘟的组织、领导和技术指导工作,并亲自主持牛瘟疫苗的研究与推广。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为扑灭陕甘宁边区猖獗流行的牛瘟,陈凌风1943年于延安光华农场在没有仪器设备和药品器械等物资被敌占区封锁无法供应的极端困难条件下,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土法上马,就地取材,自己动手自制疫苗试验和生产设备,研制成功牛瘟甲醛灭活疫苗和高免血清,培训兽医防疫人员,开展防疫注射,很快扑灭了陕甘宁边区甘泉、延安等县流行的牛瘟,在大生产运动中,为群众除害灭病,立下了特等功。
1949年初,他在东北解放区哈尔滨创立了我国第一所兽医科研机构东北兽医研究所,积极开展防治牛瘟、炭疽等兽疫为主的兽医科学研究工作。在其主持和指导下,边研制生产牛瘟灭活疫苗和高免血清,边研究培育提高牛瘟兔化弱毒,并首创兔化毒牛体反应疫苗成功。在科研为生产服务、为群众服务、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方针指导下,立即组织防疫队在东北各省并帮助内蒙古自治区全面开展防疫注射,1950年扑灭了猖獗流行的牛瘟。继至1952年连注三年疫苗,建成巩固的免疫带,以后再无牛瘟发生。1953年随着国家行政区划管理体制的改变,大区政府撤销,陈凌风由东北调至中央农业部工作,积极支持、推动全国继续开展牛瘟防疫注射和协助西北、西南牛瘟老疫区青海、川康、西藏试验推广由其指导研究成功的牛瘟兔化绵羊化弱毒疫苗及其牛体反应疫苗对牦牛的防疫注射。协助这些省区全面建立起免疫带,拔除了全国最后一块牛瘟疫源地,1955年在全国消灭了历史遗留下来的牛瘟。陈凌风建立了卓越功勋,被誉为消灭牛瘟的功臣。
陈凌风对其他疫病的研究和防治,以保护耕畜为重点,在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对控制炭疽、气肿疽、牛肺疫和马癞 (疥癣),为恢复和发展农牧业生产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兽医科学技术和理论方面的重大成就和贡献
陈凌风首创快速培育弱毒及其反应疫苗的理论和方法。他在家畜传染病免疫学和培育弱毒疫苗及生产使用弱毒反应疫苗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方面,从实践中总结出微生物快速诱变的理论和方法,推动和加速了兽医领域多种弱毒疫苗的研究成功和推广应用。不仅取得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重要的是对指导培育弱毒和生产弱毒反应疫苗在理论上的贡献。历史上自从发现牛痘弱毒免疫天花成功以后,医学和兽医学领域虽有许多弱毒疫苗陆续研究成功推广,但提出以微生物快速诱变,改变其致病性培育成弱毒并应用其反应苗的理论和方法,还属首次。将病毒、病菌改变其生存环境条件,通过非易感动物接种传代或培养在非易生存繁殖的培养环境中,必须加速连续传代,使之加速适应。否则长时间置于冰箱或室温保存,不但不易适应于新的生存条件,也不易改变其原有特性,传代的间歇期越长,停停传传,停的次数越多,等于原地踏步和初期传代一样,改变不了其原有特性,达不到预期的诱变目的。并且必须随时测定其各代的毒价滴度变化和对动物的致病性与免疫原性变化,直到不易返祖或不能返祖并保持其良好的免疫原性为止。必须掌握其最佳的代数范围,用于防疫实践。在最佳代数范围内继代保存或冻干保存种毒。
采用反应疫苗的理论具有以下优势: 第一,弱毒回归本动物三五代以上试验,不见逆转返祖表现,采用一代二代反应毒制苗,可安全使用。第二,采用反应疫苗可就地取得制苗动物,扩大疫苗产量,满足所需; 第三,制苗方法简单,可在防疫中现地制苗。用反应动物的含毒血液和脏器组织制苗,不需复杂设备,可降低成本。第四,反应疫苗系弱毒回归本动物返祖一代制苗,可提高其免疫原性,现制现用,勿需长时间保存,容易保持其活力和滴度不变。用本动物制苗,还可避免异种动物蛋白的注射反应等等,皆为实践所证明,已被公认。
按照陈凌风提出的理论和方法,兽医领域最早研究成功并用于实际防疫收到重大效益的应属牛瘟兔化弱毒及其牛体、羊体反应疫苗。1949年3月,北京解放不久,陈凌风即赶来北京,从华北农业试验场家畜防疫系取得中村Ⅲ系牛瘟兔化毒779代种毒带回哈尔滨东北兽医研究所,当时接种兔体传代尚不能完全致死;接种吉林永吉黄牛高热反应率较高,留期也长,接种家兔继代到800多代,对延边朝鲜牛,预防注射6万多头,不仅体温反应率高,反应重的且有拉痢、血便症状和少数死亡。对东北黄牛和蒙古牛基本安全可用,但尚有20%的高热反应。为便于推广注射防止牛瘟,陈凌风提出快速传代继续致弱毒力的理论和方法,二三天一代,于家兔发热极期,心脏采血,当日以血毒和淋巴、脾脏等含毒组织液,接种传代,快速连传10代以后,接种兔的潜伏期和死亡期明显缩短,全部死亡; 接种牛的反应率也随之降低,比800代以前有明显不同。回归牛体返祖传代6代,其毒力未见增强,以反应牛的血毒注射牛,仍继续保持其良好的免疫力,以强毒攻击不病。以兔体传代826代~830代的兔化毒在内蒙古兴安盟制牛体反应苗对蒙古牛进行区域试验,结果满意。培训蒙族兽医学员,组成防疫队,首先在内蒙古东部地区兴安、呼伦贝尔、哲里木、昭乌达各盟推广注射50多万头牛,扑灭了牛瘟。1950年春,内蒙古又组织防疫队到西部地区察哈尔和锡林郭勒盟普遍预防注射,扑灭了西部地区的牛瘟。1950年夏,陈凌风继续派人协助东北各省培训牛瘟防疫人员,现地制造牛瘟兔化毒及其牛体反应疫苗,全面开展防疫注射,继至1952年连注三年,建成免疫带,以后再无牛瘟发生,达到消灭牛瘟的目的。实践证明,陈凌风提出快速培育弱毒和弱毒反应疫苗的理论是成功的,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理论。以其理论指导实践,在现地制苗防疫,收到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且在免疫学领域丰富和发展了微生物可按照人类的需要诱变用于免疫的理论。
在陈凌风提出快速培育弱毒及应用其反应疫苗的理论指导下,在研究成功牛瘟兔化弱毒、牛瘟兔化绵羊化弱毒以后,又相继培育成功猪瘟、羊痘、牛肺疫、牛羊布鲁氏杆菌病羊5号弱毒,口蹄疫兔化、鼠化弱毒,马传染性贫血弱毒,猪喘气病弱毒疫苗及其某些弱毒反应苗,用于防疫,取得显着成效。其中有的获得了国家一级发明奖,农业部科技一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 有些成果在国际上居领先地位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受到国内外科学家的重视和好评。如: (1) 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已被许多国家所采用和推广。(2)牛瘟兔化弱毒和兔化绵羊化弱毒及其反应疫苗,对全国消灭牛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1955年在全国消灭牛瘟后引起了国外的重视,受到好评,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3) 弱毒反应疫苗的理论和应用,在国际上系陈凌风所首创,研制牛瘟弱毒反应疫苗推广成功后,相继应用到猪瘟、羊痘、牛肺疫弱毒的反应苗的制造与应用,皆获成功。其特点是可在防疫时携带弱毒种毒在现地大量制苗,随制随用;就地取材制苗,原材料供应方便,在生物药品厂用于生产可大量降低成本; 在牧区、山区和边远地区防疫,解决了交通不便疫苗长途运输困难和保存问题,推动了防疫进程,保证了防疫效果。(4) 组织和指导马传染性贫血弱毒疫苗的研究和推广,短期内在全国控制了马传贫的发生和传染,并在学术上突破了慢病毒病不能免疫的理论,其成果受到国际马传染性贫血会议科学家们的重视和肯定。从此为人畜慢病毒病 (包括人艾滋病) 的研究,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其成果已获国家一等发明奖、陈嘉庚科学奖、国际爱因斯坦文化奖荣誉证书。在国外受到重视,古巴已请我国派去专家指导试用。(5) 指导猪喘气病弱毒疫苗和马淋巴管炎弱毒疫苗研制的成功,结束了真菌病和猪喘气病不能主动免疫的历史,在世界上居首创领先地位。
种草养畜等方面的成就
1976年,陈凌风组织和指导新疆畜牧研究所驻巩乃斯羊场牧草组选出当地伏地肤牧草,用以改良北疆荒漠和半荒漠草场研究成功,已成为改良荒漠和半荒漠草场的当家品种,又适合飞播种植。在第六和第七个 “五年计划”期间,指导长江中下游丘陵山岗种草养畜和南方草山草坡人工草地养畜试验区的研究,肯定了湖北和江西试验点的当家草种及其混播组合建设人工草场成功,开辟了绵羊研究所的饲养区,其成果推广后,受到群众欢迎。
陈凌风在家畜育种方面,从50年代到70年代指导东北地区培育出优质高产的毛肉兼用细毛羊新品种,荣获国家和农业部科技奖。
促进国际科技合作交流
陈凌风1957年参加中国科学代表团赴苏联会谈科技援助项目,负责畜牧兽医科技项目谈判;从50年代起代表农业部参加过社会主义国家农业科学研究协调会议和国际畜牧兽医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还代表国家与多个国家签订了兽医卫生防疫双边协定和检疫条款,为国际合作交流,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陈凌风在国际兽医界享有崇高的威望,1988年被英国剑桥传记中心 《世界名人录》 收录为世界名人。
陈凌风1938年在陕甘宁边区生产自救开展大生产运动中,克服困难,辛勤工作,培养出一大批专业人才; 为中央领导、伤病员和保育院提供了大量农副产品和肉食奶品,受到表彰和奖励。新中国成立后又投身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用其渊博的科学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锐敏的观察能力,求实的科学态度,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科研与生产相结合,为我国的畜牧兽医事业呕心沥血,辛勤耕耘,赢得了广大畜牧兽医界的拥戴。1960年荣获国家授予有特殊贡献的科学家称号。1983年离休后,老当益壮,还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指导科学研究工作,1989年荣获全国老有所为 “精英奖”。
尹德华
简 历
1913年10月 生于广东海南。
1935年 毕业于广东岭南大学畜牧系,获学士学位。
1935—1938年 任广东省农林局技佐,广西省家畜保育所技士。
1938年 在延安边区政府农业学校任教,兼任试验农场副场长,延安光华农场场长,延安边区政府建设厅农业局局长等职。
1947年 调东北解放区,先后任东北行政委员会佳木斯农业试验场场长,哈尔滨家畜防疫所所长。
1949年 任东北人民政府农业部畜牧处处长,兼东北兽医研究所所长。
1953年 调任农业部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1954—1982年 任中央农业部畜牧兽医总局副局长,兼任农业部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1958年 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所长。曾兼任国务院国家科学技术
委员会畜牧专业组副组长,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兼兽医组组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央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成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历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理事长等职。
1964年 当选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83年 离休,继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长,中国兽药典委员会副主任,农业部动物检疫技术操作规程委员会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动植物检疫总所技术顾问,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研究所“南方草山草坡人工草地养畜试验区”顾问,云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科技顾问,深圳动植物检疫所高级技术顾问,《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畜牧卷、兽医卷、中兽医卷编辑委员会主任,全国西门塔尔牛育种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
主 要 论 着
1 陈凌风,袁庆志等.兔化毒之毒力及免疫原性之研究.东北兽医科学研究所研究报告汇刊.1953 (1): 1~13
2 陈凌风,袁庆志等.兔化毒通过犊牛反应疫苗之研究,东北兽医科学研究所研究报告汇刊.1953 (1): 14~19
3 陈凌风,袁庆志等.兔化毒通过山羊及绵羊反应疫苗之研究.东北兽医科学研究所研究报告汇刊.1953 (1): 20—26
4 陈凌风等.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 ·中兽医卷.北京: 农业出版社,1991
5 陈凌风等.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 ·兽医卷.北京: 农业出版社,1992
6 陈凌风等.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 ·畜牧卷.北京: 农业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