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1993
曾骧,果树专家。以非常刻苦和顽强的奋斗精神自学成材。从事果树栽培、果树抗寒生理学、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果树上的应用、果树生长发育原理及调控技术、果树有机营养等方面的研究,着述甚丰。曾骧,1927年6月30日生于北平一个破落的小官吏家庭。其父曾兆璧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毕业生,后官至团副,抗日战争中期养病在家,直至病逝。曾骧兄弟4人,有一小妹。贫寒的家境,使他自幼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读完初中,为了能糊口自立,便去当农业工人,后又在中央农业实验所北平农事试验场园艺研究室半工半读,收入甚微。即使如此,他仍然兢兢业业地工作,抓紧时间学习技术,所以很快升任技术助理员。1948年底,经人推荐进入清华大学农学院园艺系,为沈隽教授作科研助理。由于他积极主动,虚心好学,事无巨细都认真去做,深得沈隽教授的赏识和器重。沈隽经常耐心地指导他学习果树园艺,教他查阅文献和自学外语。这是他一生事业的转机,由此真正进入到他终生为之奋斗的果树园艺学领域中。沈隽教授为人正派、治学严谨,在中国园艺界声望很高,他的学术思想和作风都给年轻的曾骧以极大的影响。新中国初期,曾骧协助沈隽教授调查研究北京市果树缺铁黄叶病,以教辅的身份带领学生进行生产实习,还积极参与教学改革,都取得良好的成绩。1952年,他被破格晋升为助教,并在1955年登上讲台给大学本科生授课;1960年晋升为讲师。他是幸运者,步入事业的最初年代,靠努力拼搏如愿以偿,事业有成; 但他和其他同龄人一样,也是不幸的,在他而立之年以后的20多年里,国内政治运动频繁,他被保送去日本进修但未能成行,去东欧进修又未成,许多时间耗费在与事业完全不相干的事情上,学校多次搬迁,教学和科研都搞不起来,他很苦恼,却又无良策。他由讲师晋升为副教授竟用了19年,这一年他已52岁。1987年他晋升为教授。
曾骧完全靠艰苦的自学,在50年代已较熟练地掌握了俄语、日语和英语,并学完大学果树园艺专业本科生的全部课程。他的刻苦自学精神是惊人的。他没有任何业余爱好,在别人看来他的生活极其枯燥乏味,但正是这样,他才得以进入园艺学术界,并且取得了学术业绩。
“文化大革命” 结束后,曾骧在物质条件很困难的情况下开始科研工作,四处考察和讲学,北京、河北、山东、辽宁、山西、河南、江苏、新疆、内蒙古等地,所到之处都极其热诚地宣讲他多年来积累的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 我们国家长时期地封闭,许多地方的科技工作者视听闭塞、知识老化,所以那时听到曾骧的讲学,使人有一种清新的感觉。这段时间他主要讲授果树的矮化密植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果树上的应用,以后还讲过果树的有机营养和氮素代谢。在中国果树界,他是较早提倡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并在科学实验中取得科研成果者之一,这也使他赢得了果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之称。
曾骧热爱祖国,热爱果树园艺事业,对科研和教学有极强的责任心,对学生和青年教师热诚教诲。他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党支部委员、副书记等职。1958—1966年,沈隽教授任北京果树学会理事长,曾骧任秘书长,学会的许多活动由他一手经办; 那段时期,学会围绕果树学科和生产的一些重大问题及时组织学术讨论和交流,如疏花疏果和保花保果、果树幼树越冬防寒、果树幼树早结果、果树大小年的防治等,对果树生产的发展起了明显的促进作用。曾骧1978—1983年任北京果树学会副理事长。他是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 《果树栽培学》和《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果树卷》 的编写者之一。他任中国林业出版社特约编审,还是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委员,主编了 《果树栽培学自学指导书》。他从1960年起任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果树栽培教研室副主任,1978—1987年任主任,1982年起为硕士研究生导师。他1992年退休,在这之前他已患脑瘤住医院治疗,直到1993年2月去世前,他还惦记着研究生和出版中的 《果树生理学》; 为这本书,曾骧付出了他生命最后十年的大部分精力,他没能在课堂上亲自讲授,为终生之遗憾。
中国果树耐寒性研究的开创者之一
50年代中期,农业合作化促进了全国果树生产的发展。1954—1958年,中国果树新增面积21万公顷,是1949年果园面积的2倍。政府对果树发展的指导方针是 “上山下滩,不与粮棉争地”,但是由于发展过快,果树适应性的问题突出,北方落叶果树,特别是苹果和桃幼树不能安全越冬。1956—1957年的冬春季,辽宁、河北、宁夏、内蒙古和北京等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大面积的1~3年生苹果、桃、杏、李、梨和山楂发生冻害,轻的一年生枝 “抽条”,严重的全株死亡。各地调查和探讨了发生的可能原因和条件,但在理论上还不甚明确,因此,缺乏有效的技术对策。曾骧及时抓住这个严重影响果树生产发展的重大课题,自1958年起,一方面积极参加许多地区的果树冻害调查,一方面大量收集国内外有关文献,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他最先肯定和支持北京市林业果树研究所和南口农场提出的苹果幼树防寒技术。1960—1962年,在北京市果树研究协作组,曾骧主持幼树安全越冬的课题,除了推广有效的技术措施外,该课题组提出果树幼树 “抽条” 和 “冻花芽” 的实质与果树组织冬前“准备越冬状态” 以及越冬期间,特别是冬末、春初的果园土壤水分状况有关,即果树的所谓 “冻害” (如抽条、冻花芽) 实际上是 “冻旱” 或 “生理干旱”。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进一步提出中国华北、西北地区苹果、桃等树种幼树安全越冬要从生长季的肥水管理作起的一整套技术,包括夏秋季控制氮肥、秋季摘心和越冬前灌足冻水、幼树树干的迎风一侧培半月牙防风墙等。这套技术后来在北方苹果、桃、梨等主要产区得到了普遍认可,被大面积推广,对果树生产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积极研究和推广果树应用生长调节剂的新技术
中国果树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过去长期限于2,4-D和赤霉素,主要用于提高一些果树的坐果率。70年代以来,曾骧写了许多普及植物激素和生长调节剂的文章,他积极推广介绍了B9(阿拉,琥珀酸-2,2-二甲酰胼) 在果树上的应用技术。B9能显着地减轻苹果采前裂果和落果,促进果实着色,提高果实硬度从而使果实的贮藏性能增强,还能使树体紧凑和矮化。以后曾骧又介绍了BA(苄基腺嘌呤) 和萘乙酸等在果树上的应用技术。1977—1984年,他先后在 《中国果树》 和河北、山东、山西、河南、新疆、北京、陕西等省市和自治区果树期刊以及一些果树科技培训班上详细介绍了这些生长调节剂功效、应用意义和施用方法。这段时期正是中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农民解脱多年来的思想 “桎梏”、放眼世界、如饥似渴地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高潮之际,所以曾骧的文章和讲演深受欢迎,植物生长调节剂推广是当时果树新技术推广中最活跃的一项、普及最快的一项。1988年他与陆秋农合着 《生长调节剂在果树上应用》一书,这是他们的系统而又简明的理论着作,也是他们在这段时期对各地应用这一新技术的经验总结。
B9的应用,国外只限于调控树势上,曾骧及时把对生长调节剂的研究转向BA和一些具生长调节作用的有机酸上,他和他的助手们先后对BA促进苹果树萌发副梢的效应、调节膦和几种高脂肪酸酯对苹果幼树摘心的效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在北京、河北、山东等地大面积试验,在总结研究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研制出 “发枝素”。发枝素成本低廉,应用技术简单,不仅显着地增加幼树的枝量,促进幼树早结果,还可以实现幼树整形中定向发枝。这一技术一问世,立即受到广大果树工作者和农民的欢迎。至1997年底,几乎所有的苹果栽培区都引入了这项技术,累积推广面积达15万公顷以上。研究成果 “发枝素—苹果定位发枝新技术研究” 获1992年度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并被列入农业部重点推广的科技新成果项目。遗憾的是,曾骧已于1993年2月病逝,未能听到获奖的消息。
对果树有机营养进行深入研究
“文化大革命”后,曾骧的学术思想已臻于成熟。当80年代初期中国果树生产发展最快的时候,他较早地开始关注果园管理和果品质量问题。他认为对果树生产的发展不能只鼓励扩大面积,应重视已有果园的管理和果品质量。他提出影响果品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是果树的营养,特别是有机营养问题。当时学校还在恢复时期,科研条件很差,他与本校植物生理教研室合作研究果树 (苹果) 花芽分化前后叶和芽中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动态,得出的结论是: 花芽形态分化前 (花芽生理分化期) 的短枝叶和芽中,17种氨基酸中的中性氨基酸类,即亮氨酸、苏氨酸、甘氨酸、异亮氨酸等12种氨基酸,含量增加,花芽高于叶芽,表明成花时合成特异蛋白质需要氨基酸的数量多于叶芽。在他的指导下,几位年轻教师研究了苹果、桃,秋季—冬季—春季花芽中氨基酸含量的动态,并与花芽的是否安全越冬联系起来,发现精氨酸、脯氨酸、赖氨酸等作为贮藏营养的一类氨基酸对花芽安全越冬、春季萌芽和开花有重要作用。他们的研究结果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此后,曾骧及其研究生们集中力量研究果树的氮素营养,包括苹果树晚秋用15-N尿素后氮素的运转和分配,后来扩展到山楂和葡萄,并加入多效唑和赤霉素的处理,研究这些处理条件下氮的代谢特点。他的晚秋重施氮肥、增加果树贮藏营养的研究成果,在果树生产上有重要意义。晚年他希望把自己专长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有机营养结合起来研究,主要目标是提高果品质量问题,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但当他看盼望已久的批文时,脑瘤已使他作不出任何语言表示,从此他再也没能回到实验室和果园里。
勤奋着作 教书育人
曾骧作了一辈子教师,用他的造诣很深的学识教书育人,更用他艰苦奋斗、不懈拚搏的精神影响着学生们。1957年,他30岁,风华正茂,尽管当时社会和学校的环境条件不稳定,教学和科研都处在十分艰难的时期,但他始终没间断过查阅专业文献,他不放过任何机会到果园进行调查研究,因此,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实际经验。1971年以后,北京农业大学辗转于陕西、河北、北京各地,教学秩序差,曾骧仍念念不忘有个好的果树教材。1973—1975年,他作为主要策划人和执笔人之一,编写了白皮本的 《果树栽培学》,没有署名,没有出版者,由当时华北农业大学的园艺系和校印刷厂印发; 1975—1978年,他们又把园艺系教师多年的科研和调查报告汇编成 《果树文集》,后来有一集还编入英、日、俄文翻译过来的一些文献,前后共出4集。在那个年代,这些书是稀罕的,虽然没有发行渠道,却流传很广,产生了不小的影响。70年代以后,是曾骧科学着作最有成就的时期,那时北京农业大学虽已回到北京,但学校住房仍非常紧张,他一家4口人挤住在不到10平方米的房间里,除了床和多年搬家用的一些大木箱子外,几乎没有活动的空间,唯一的一张桌子只能一面坐人,他就是在这样极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了重要着作《果树园艺原论》、《国外果树生产与科学研究》 的翻译和编写。1986年,他的住房条件有所改善,几十年积累的文献资料刚舒展地摆放到书架上,他就开始了 《果树生理学》 的编写工作,这是全国果树学专业硕士学位课参考教材的一部重要着作。早在1979年中国恢复招收硕士生制度时,曾骧就立志要亲自为硕士研究生写一本 《果树生理学》 教材,并策划该书的大纲。1988年,他预感到自己的身体每况愈下,精力已不如从前,他邀请华南农业大学黄辉白教授和本校李港丽副研究员分写几章。该书内容丰富,各种学术观点一一列出,每章后有详实的参考文献。这本书是曾骧晚年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拼搏写成的,他在医院的病床上看到刚出版的该书时,他本应当笑,却没有笑出来,他反复抚摸着这本书,用极微弱的声音对他的研究生和亲属说: “我火化时,让它随我……”
曾骧晚年还主编了中央农业干部管理学院的果树教材 《果树栽培学》和一套声像教材,发行面很广,至今有的声像片还在中央电视台播放。他讲授过果树专业多门课程,不论讲哪一门课,都极其认真地备课,注重启发式教学,提倡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培养实验动手能力。他讲课受到学生们的欢迎,1988年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1991年被评为北京市市级优秀教师,1994年由他生前主讲的 “果树生理专题” 被学校评为首批研究生学位课一类课程。
曾骧写书和教书都极其认真。他给年轻教师审改教材或科普着作,大至学术观点,小至一个计量符号或一个汉字,他都细细推敲,有错必纠。他教书育人,身教胜过言教,他的勤奋好学的精神和一丝不苟的作风,是给后辈们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
(李光晨)
简 历
1927年6月30日 出生于北京。
1934—1944年 在北京市上小学、初中,初中二年级因家境困难辍学。
1945—1946年 在华北棉产改进会工作,工人。
1946—1947年 在中央农业实验所北平农事实验场训练部工作,学员、技术助理。
1948—1949年 在清华大学农学院农艺系工作,书记员(科研助理)。
1949—1993年 在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历任科研助理、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1993年2月6日 病逝于北京。
主 要 论 着
1 Shen Tsuin and Tseng Hsing.Preliminary studies on a chlorotic disorder offruit trees in Peiping associated primarily with a deficiency in iron. Acta Agri-culturae.1948 (2): 23~50
2 沈隽、曾骧.北京果树黄叶病研究续报.中国农业研究.1951,2 (1):107~140
3 曾骧.果树植物抗寒性的生物和生理学基础.北京农业大学印发.1962
4 曾骧等.B-9防止小国光苹果裂果试验 (Ⅰ)、(Ⅱ) .果树文集 (2) .华北农业大学印发.1976(原文作者署名天津红光农场、华光农大园艺系,以下5、6、7同): 19~29
5 曾骧等.B9和萘乙酸对防止元帅苹果采前落果和对果实品质的影响(Ⅰ)、(Ⅱ) .果树文集 (2): 华北农业大学印发.1976: 29~41
6 曾骧等.B9对红星、元帅苹果品质和贮藏性的影响 (1973—1975年小结) .果树文集.华北农业大学印发.1976 (2): 42~52
7 曾骧等.苄基腺嘌呤 (BA) 对元帅果形发育影响的初步观察.果树文集.华北农业大学印发.1976 (2): 53~56
8 曾骧,孟昭清,傅玉湖,焉锦生译.果树园艺原论.北京: 农业出版社,1982(中川昌一原着,日本养贤堂发行,1978)
9 曾骧,罗国光.国外果树生产与科学研究.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10 曾骧.试论植物激素在调节果树生长发育中的几个关系. 园艺.1983(2): 1~6; (3): 1~4
11 曾骧.果树化学整枝的研究 (Ⅰ): 苄基腺嘌呤促进苹果萌发副梢的反应. 园艺.1984 (4):33~39
12 曾骧,孟昭清,傅玉湖等.金冠苹果短枝芽和叶片在花芽分化期氨基酸变化的初步研究.Ⅰ.花芽大量开始分化期酸、碱性氨基酸的含量和动态变化.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5,11 (1): 59~70
13 曾骧,李光晨.果树栽培自学指导书.北京: 农业出版社,1985
14 曾骧,李光晨,黄卫东等.苹果短果枝叶片晚秋施用15-N尿素的运转和分配.园艺学报.1986,13 (4): 225~231
15 曾骧,孟昭清,傅玉湖等 .金冠苹果花芽分化期中性氨基酸变化初探.园艺学报.1987,14 (1): 23~28
16 曾骧,李光晨,孟昭清主编.果树栽培学 (上、下册) .北京: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87 (上).1988(下)
17 曾骧,陆秋农.生长调节剂在果树上的应用.北京: 农业出版社,1988
18 曾骧,韩振海,郝中宁.果树叶片氮素贮藏和再利用规律及其对果树生长发育的影响.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1,17 (2): 97~102
19 曾骧.果树生理学.北京: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