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赵鼎(正史资料记载_注释_简介)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3日 阅读:180 评论:0

赵鼎(公元1085—1147年)字元镇。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崇宁五年(公元1106年)进士。靖康之变时,金人策划立张邦昌为帝,赵鼎拒签议状,逃避于太学。高宗即位,代理户部员外郎。南渡后,任右司谏、殿中侍御史,陈奏战、守、避三策,建议经营荆襄,反对迁避吴越,擢任御史中丞。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任参知政事,推荐岳飞收复襄阳,不久,任右宰相兼知枢密院事。后迁左相,因与右相张浚论事不合,出知绍兴府。绍兴七年,张浚罢宰相职后,赵鼎重新入朝任宰相,引荐秦桧共理朝政,但因反对和议,反受秦桧排挤,被贬出任绍兴知府。后仍上书议论时政,秦桧担心他重新任宰相,将他一贬再贬,置于潮州。于是闭门谢客,不再议论时事。后绝食而死。宋孝宗即位后,追谥“忠简”,着有《忠正德义集》等。

〔正史〕

赵鼎字元镇,解州闻喜人。生四岁而孤,母樊教之,通经义百家之书。登崇宁五年进士第,对策斥章惇误国。累官河南洛阳令,宰相吴敏知其能,擢为开封士曹。
金人陷太原,朝廷议割三镇地,鼎曰:“祖宗之地不可以与人,何庸议?”已而京师失守,二帝北行。金人议立张邦昌,鼎与胡寅、张浚逃太学中,不书议状。
高宗即位,除权户部员外部,知枢密院张浚荐之,除司勋郎官。上幸建康,诏条具防秋事宜,鼎曰:“宜以六宫所止为行宫,车驾所止为行在,择精兵以备仪卫,其余兵将分布江、淮,使敌莫测巡幸之定所。”上纳之,擢右司谏,又迁殿中侍御史。
刘光世部将王德擅杀韩世忠之将,而世忠亦率部曲夺建康守府廨。鼎言:“德总兵在外,专杀无忌,此而不治,孰不可为?”命鼎鞫德。鼎又请下诏切责世忠,而指取其将吏付有司治罪,诸将肃然。上曰:“肃宗兴灵武得一李勉,朝廷始尊。今朕得卿,无愧昔人矣。”中丞范宗尹言,故事无自司谏迁殿中者,上曰:“鼎在言路极举职,所言四十事,已施行三十有六。”遂迁侍御史。
北兵至江上,上幸①会稽,召台谏议去留,鼎阵战、守、避三策,拜御史中丞。请督王��进军宣州,周望分军出广德,刘光世渡江驻蕲、黄,为邀击之计。
韩世忠败金人于黄天荡,宰相吕颐浩请上幸浙西,下诏亲征,鼎以为不可轻举。颐浩恶其异己,改鼎翰林学士,鼎不拜,改吏部尚书,又不拜,言:“陛下有听纳之诚,而宰相陈拒谏之说;陛下有眷待台臣之意,而宰相挟挫沮言官之威。”坚卧不出,疏颐浩过失凡千言。上罢颐浩,诏鼎复为中丞,谓鼎曰:“朕每闻前朝忠谏之臣,恨不识之,今于卿见之。”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金人攻楚州,鼎奏遣张俊往援之。俊不行,山阳遂陷。金人留淮上,范宗尹奏敌未必能再渡,鼎曰:“勿恃其不来。持吾有以待之。三省常以敌退为陛下援人才、修政事,密院常虞敌至为陛下申军律,治甲兵,即两得之。”上曰:“卿等如此,朕复何忧。”鼎以楚州之失,上章乞去。会辛企宗除节度使,鼎言企宗非军功,忤旨,出奉祠,除知平江府,寻改知建康,又移知洪州。
京西招抚使李横欲用兵复东京,鼎言:“横乌合之众,不能当敌,恐遂失襄阳。”已而横战不利走,襄阳竟陷,召拜参知政事,宰相朱胜非言:“襄阳国之上流,不可不急取。”上问:“岳飞可使否?”鼎曰:“知上流利害无如飞者,”签枢徐俯不以为然。飞出师竟复襄阳。
鼎乞令韩世忠屯泗水,刘光世出陈、蔡。光世请入奏,俯欲许之,鼎不可。伪齐宿迁令来归,俯欲斩送刘豫,鼎复争之。俯积不能平,乃求去。朱胜非兼知枢密院,言者谓当国者不知兵,乞令参政通知。由是为胜非所忌。除鼎知枢密院。川陕宣抚使,鼎辞以非才。上曰:“四川全盛半天下之地,尽以付卿,黜陟专之②可也。”时吴玠为宣抚副使,鼎奏言:“臣与玠同事,或节制之耶?”上乃改鼎都督川、陕诸军事。鼎所条奏,胜非多沮抑之。
时人士皆惜其去,台谏有留行者。会边报沓至③,鼎每陈用兵大计,及朝辞,上曰:“卿岂可远去,当遂相卿。”九月,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制下④,朝士相庆。
时刘豫子麟与金人合兵大入,举朝震恐。鼎论战御之计,诸将各异议,独张俊以为当进讨,鼎是其言。有劝上他幸者,鼎曰:“战而不捷,去未晚也。”上亦曰:“朕当亲总六师,临江大战。”鼎喜曰:“累年退怯,敌志益骄,今圣断亲征,成功可必。”于是诏张俊以所部援韩世忠,而命刘光世移军建康,且促世忠进兵。世忠至扬州,大破金人于大仪镇。方警报交驰,刘光世遣人讽鼎曰:“相公自入蜀,何事为他人任患。”世忠亦谓人曰:“赵丞相真敢为者。”鼎闻之,恐上意中变,乘间言:“陛下养兵十年,用之正在今日。若少加退沮,即人心涣散,长江之险不可复恃矣。”及捷音日至,车驾至平江,下诏声逆豫之罪,欲自将渡江决战。鼎曰:“敌之远来,利于速战,遽与争锋⑤,非策也。且豫犹遣其子,岂可烦至尊耶?”帝为止不行。未几,签书枢密院事。
张浚久废,鼎言浚可大任,乃召除知枢密院,命浚往江上视师。时敌兵久驻淮南,知南兵有备,渐谋北归。鼎曰:“金人无能为矣。”命诸将邀诸淮,连败之,金人遁去。上谓鼎曰:“近将士致勇争先,诸路守臣亦翕然自效,乃朕用卿之力也。鼎谢曰:“皆出圣断,臣何力之有焉。”上尝语张浚曰:“赵鼎真宰相,天使佐朕中兴,可谓宗社之幸也。”鼎奏金人遁归,尤当博采群言,为善后之计。于是诏吕颐浩等议攻战备御、措置绥怀之方。
五年,上还临安,制以鼎守左仆射知枢密院事。
潘良贵以向子諲奏事久,叱之退。上欲抵良贵罪,常同为之辩,欲并逐同。鼎奏:“子諲虽无罪,而同与良贵不宜逐。”二人竟出。给事中张致远谓不应以一子諲出二佳士,不书黄,上怒,顾鼎曰:“固知致远必缴驳。”鼎问:“何也?”上曰:“与诸人善。”盖已有先人之言,由是不乐于鼎矣。秦桧继留身奏事,既出,鼎问:“帝何言?”桧曰:“上无他,恐丞相不乐耳。”
御笔和州防御使璩除节钺⑥,封国公。鼎奏:“建国虽未正名,天下皆知陛下有子,社稷大计也。在今礼数不得不异,所以系人心不使之二三而惑也。”上曰:“姑徐之⑦。”桧后留身,不知所云。
鼎尝辟和议,与桧意不和,及鼎以争璩封国事拂上意,桧乘间挤鼎,又荐萧振为侍御史,振本鼎所引,及人台,劾参知政事刘大中罢之。会殿中侍御史张戒论给事中勾涛,涛言:“戒之击臣,乃赵鼎意。”因诋鼎结台谏及诸将。上闻益疑,鼎引疾求免,言:“大中持正论,为章惇、蔡京之党所嫉。臣议论出处与大中同,大中去,臣何可留?”乃以忠武节度使出知绍兴府,寻加检校少傅,改奉国军节度使。桧率执政往饯其行,鼎不为礼,一揖而去,桧益憾之。
鼎既去,王庶人对,上谓庶曰:“赵鼎两为相,于国有大功,再赞亲征皆能决胜,又镇抚建康,回銮无患,他人所不及也。”先是,王伦使金,从鼎受使指。问礼数,则答以君臣之分已定;问地界,则答以大河为界。二者使事之大者,或不从则已。伦受命而行。至是,伦与金使俱来,以抚谕江南为名,上叹息谓庶曰:“使五日前得此报,赵鼎岂可去耶?”
初,车驾还临安,内侍移竹栽入内,鼎见,责之曰:“艮岳花石之扰,皆出汝曹,今欲蹈前辙耶?”因奏其事,上改容谢之。
始,浚荐秦桧可与共大事,鼎再相亦以为言。然桧机阱深险,外和而中异。浚初求去,有旨召鼎。鼎至越丐祠,桧恶其逼己,徙知泉州,又讽谢祖信论鼎尝受张邦昌伪命,遂夺节。御史中丞王次翁论鼎治郡废弛,命提举洞霄宫。鼎自泉州归,复上书言时政,桧忌其复用,讽次翁又论其尝受伪命,干没都督府钱十七万缗,谪官居兴化军。论者犹不已,移漳州,又责清远军节度副使,潮州安置。
在潮五年,杜门谢客,时事不挂口,有问者,但引咎而已。中丞詹大方诬其受贿,属潮守放编置人移吉阳军,鼎谢表曰:“白首何归,怅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桧见之曰:“此老倔强犹昔。”
在吉阳三年,潜居深处,门人故吏皆不敢通问,惟广西帅张宗元时馈醪米。桧知之,令本军月具存亡甲。鼎遣人语其子汾曰:“桧必欲杀我。我死,汝曹无患,不尔,祸及一家矣。”先得疾,自书墓中石,记乡里及除拜岁月。至是,书铭旌云:“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遗言属其子乞归葬,遂不食而死,时绍兴十七年也。天下闻而悲之。


《宋史》卷三六○


〔注 释〕

①幸:到,至。②黜陟专之:惩罚大权。③沓至:纷纷而至。④制下:命令发出。⑤争锋:作战。⑥节钺:大臣出使的礼具,指官职。⑦姑徐之:暂缓。

〔相关史料〕

赵鼎起于白屋①,有朴野之状。一日拜相,骤为骄侈,以临安相府为不足居,别起大堂,奇花嘉木,环植周围。堂之四隅,各设大炉为异香数种。每坐堂上,则四炉焚香,烟气氤氲,合于座上,谓之香云。


《秀水闲居录》


金明县道士自称白云片鹤,游汴,见赵鼎,大呼曰:“中兴名相!”他日又遇鼎曰:“吉阳相逢。”后鼎绍兴五年为相,晚窜吉阳,忽见白云,曰:“忆昔日之言乎?”


《山堂肆考》


赵鼎为左相,一日入朝,见自外移竹裁入内,奏事毕,丞往视之,方兴工于隙地。元镇询谁主其事。曰:“内侍黄彦节也。”元镇即呼黄责之曰:“顷岁艮岳花石之扰,皆出汝曹。今将复蹈前辙耶!”令勒军令状,日下罢役。彦节以闻于上。翌日元镇奏事上前,上曰:“偶见禁内有空地,因令植竹数十竿,非欲为苑圃。卿能防微杜渐如此,可谓尽忠。尔后傥有此等事,勿惮以警朕之不逮也。”


《挥尘余话》


南渡初,中原士大夫之落南者,高宗有许占寺院之命,赵忠简居越之能仁寺。


《癸辛杂识》


赵忠简秉政日,使臣关永坚匄官淮上,贫不办行,欲货息女。公怜之,随给所须。永坚乞纳女,公却之,力请不已,姑留之。永坚解秩②还,公一见语之曰:“尔女无恙。”且助资属求良配。女虽累年侍丞相巾栉,及嫁,尚处子也。


《清波杂志》


赵鼎都督川、陕,申请随军钱物七百万缗。余奏曰:“张浚赴蜀,朝廷给一百五十万。今鼎所需之倍,所费不赀。”上曰:“奈何?”余曰“欲支三百万,半由朝廷,已如浚数,半令所部漕司应付。”上可之。既退,鼎怒语曰:“令我作乞儿入蜀耶!”


《秀水闲居录》


会稽士人有钱唐休者,有名于时,赵丞相当国,人荐之。方议除擢,会边报警,视奏目内适见其姓名,赵不悦曰:“钱唐遂休乎?”因置不用。赵引折彦质为枢密,其院内奏牍,书名相次,人有谮之者,谓“赵鼎折”为不祥,乃与钱事相类。


《鸡肋编》


建炎间,术者周生善相字。车驾至杭,金骑惊扰之余,人心危疑。执政呼周至,书杭字示之,周曰:“惧有警报”。乃拆其字,以右边一点配木上,即为兀术。不旬日果传兀术南侵。当赵秦庙谟不协,各欲引退,二公各书退字示之,周曰:“赵必去,秦为留。日者君象,赵书退字,人去日远。秦书人字密附日下,日字左笔下连,而人字左笔斜贯之,踪迹固矣,欲退得乎?”既而皆验。


《睽车志》


赵鼎不主和议,罢相出知绍兴,首途之日,桧奏请备礼饯鼎之行。乃就津亭排列别筵,秦执政俟于津亭。鼎相揖罢,即登舟。桧曰:“已得旨饯送,相公何不少留?”鼎曰:“议论已不协,何留之有?”遂登舟,叱篙师离岸。桧亦叱从人收筵而归。且顾鼎曰:“桧是好意。”舟既开矣。


《三朝北盟会编》


赵吉阳元镇一日于行在所,因过三馆,语坐上:顷一夕梦贬海上,将无是乎?”诸馆学士争道其德而谈休美,其间一二门下士毅然曰:“藉使如梦,则某等誓乘桴而从。”一时以为美谈。未几,吉阳果徙海上。是时独有一王海康趯者,颇为流人调护,海上所无薪药百物,海康辄津致之。后有人告讦,免所居官,海康勿怨也。归时过吾,吾亟访海康:“曩闻三馆之语甚美,今日有践言者乎?”海康笑谓吾曰:“宁有践官者耶!虽吉阳亲旧,曾弗睹一字之往来。”吾得之为之短气。


《铁围山丛谈》


赵鼎在潮五年,杜门谢客,时事不挂口。及移吉阳军,有谢上表曰:“白首何归,怅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秦桧见之曰:“此老倔强犹昔。”


《宋稗类抄》


赵忠简既以忤相桧谪吉阳军,门人故吏皆不通问,广帅张宗元时遗使渡海以醪米遗之。忠简谓子汾曰:“桧必欲杀我。我不死,一家当诛。我死,尔曹无恙。”乃不食死。汾护丧归葬于衢州。守臣章杰③,知士大夫平时与公有简牍往来,至是又携酒会葬,意可为奇货,乃遗官兵下县,同县尉翁蒙之以搜私酿为名,驰往掩取。蒙之书片纸,走仆自后垣出密告汾,趋令尽焚箧内书,比至无所得。


《宋稗类抄》


秦桧未年大诛杀以胁善类,逮忠简之子汾下狱。汾就逮,自分必死,因属其家曰:“此行无全理,脱幸有恩言,当于馈食内置笑靥一以为信,毋忘!”既入狱岁余,无所问,狱卒日施惨酷,奄奄待尽。忽外致食满橐皆笑靥,汾泣曰:“吾约以一而今乃多如是,是绐我。”继而狱吏皆来贺,始知桧已死。狱事得解,汾即日脱械出。


《桯史》


忠简还葬衢州。常山郡将章杰,惇诸孙,雅怨赵公当国时治惇罪,又希桧旨,阳以善意檄常山尉翁蒙之护其丧。一日下书翁曰:“赵氏为私酒以饮役夫,亟捕陷之法。”又使搜取赵公平日知旧往来书疏,欲以败赵氏,快私愤,且媚桧取美官。翁不可,则啗以利,胁以威。翁度杰意壮,不但己,或更属他吏,则事有不可违者,即密告赵氏,夜取诸文书悉烧之,无片纸在。翌日,乃往搜捕,以无所得告。杰怒,又廉知翁女弟适故胡寅,实当时草诏罪状悖者,益怒,乃诬翁他罪劾之。会胡公弟宁为尚书郎,即具以白桧,桧乃悟为杰所卖,下安抚使问状,而杰遂废不用。


《续名臣言行录》
(以上均录自《宋人轶事汇编》卷一四)


〔注 释〕

①起于白屋:出身贫寒。②解秩:任满离职。③章杰:章杰为章惇孙,怨赵当国时曾治惇罪。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3013906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