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唐高宗李治(正史资料记载_注释_简介)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3日 阅读:124 评论:0

唐高宗李治,字为善,小字雉奴。太宗第九子,母文德皇后长孙氏。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生,弘道元年(公元683年)卒,终年56岁。
李治初封晋王,领并州都督。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其长兄皇太子承乾被废,继立的魏王泰也被废,李治得力于母舅长孙无忌的帮助,选立为皇太子。太宗每临朝视政,常带李治同听政决策。太宗于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卒,李治即帝位。
高宗初政时,朝政由老臣长孙无忌、褚遂良等辅佐,维续唐太宗时的方针,西破突厥,东攻高丽,国力尚称强盛。永徽四年(公元653年),高宗从感业寺接回太宗幼妾武则天,自此朝纲渐乱。两年间,他废皇后王氏、淑妃萧氏,改立武则天为皇后。高宗视朝,武则天皆于帘后听政,称为“二圣”,老臣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皆受排斥诛杀,政局大乱。高宗死葬乾陵,谥曰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正史]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讳治,太宗第九子也。母曰文德顺圣长孙皇后。以贞观二年六月生于东宫之丽正殿。五年,封晋王。七年,遥授并州都督。幼而歧嶷端审,宽仁孝友。初授《孝经》于着作郎萧德言,太宗问曰:“此书中何言为要?”对曰:“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君子之事上,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太宗大悦曰:“行此,足以事父兄,为臣子矣!”及文德皇后崩,晋王时年九岁,哀慕感动左右,太宗屡加慰抚,由是特深宠异。寻拜右武侯大将军
十七年,皇太子承乾废,魏王泰亦以罪黜,太宗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李积等计议,立晋王为皇太子。太宗每视朝,常令在侧,观决庶政。或令参议,太宗数称其善。十八年,太宗将伐高丽,命太子留镇定州。及驾发有期,悲啼累日,因请飞驿递表①起居,并递敕垂报,并许之,飞表奏事,自此始也,及军旋,太子从至并州。时太宗患痈,太子亲吮之,扶辇步从数日。
二十三年五月己巳,太宗崩。庚午,以礼部尚书、兼太子少师、黎阳县公于志宁为侍中,太子少詹事、兼尚书左丞张行成为兼侍中、检校刑部尚书,太子右庶子、兼吏部侍郎、摄户部尚书高季辅为兼中书令、检校吏部尚书,太子左庶子、高阳县男许敬宗兼礼部尚书。辛未,还京。
六月甲戌朔,皇太子即皇帝位,时年二十二。诏曰:“大行皇帝奄弃②普天,痛贯心灵,若置汤火。思遵大孝,不敢灭身,永慕长号,将何逮及。粤以孤眇,属当元嗣,思励空薄,康济黎元。敬顺惟新,仰昭先德,宜布凯泽,被乎亿兆。可大赦天下。内外文武赐勋官一级,诸年八十以上赉以粟帛。雍州及诸州比年供军劳役尤甚之处,并给复一年。”辛巳,改民部尚书为户部尚书。(略)
永徽元年春正月辛丑朔,上不受朝,诏改元。壬寅,御太极殿,受朝而不会。丙午,立妃王氏为皇后。丁未,以陈王忠为雍州牧。
二月辛卯,封皇子孝为许王,上金为杞王,素节为雍王。(略)
五月丁未,上谓群臣曰:“朕谬膺③大位,政教不明,遂使晋州之地屡有震动。良由赏罚失中,政道乖方。卿等宜各进封事,极言得失,以匡不逮④。”(略)吐蕃赞普死,遣右武卫将军鲜于匡济赍玺书往吊祭。(略)
三年秋七月丁巳,立陈王忠为皇太子,大赦天下,五品已上子为父后者赐勋一转,大酺三日。(略)
四年三月壬子朔,颁孔颖达《五经正义》于天下,每年明经令依此考试。丙辰,上御观德殿,陈逆人房遗爱等口马资财为五垛,引王公、诸亲、蕃客及文武九品已上射。(略)
冬十月庚子,辛新丰之温汤。甲辰,曲赦新丰。乙巳,至自温汤。戊申,睦州女子陈硕贞举兵反,自称文佳皇帝,攻陷睦州属县。婺州刺史崔义玄、扬州都督府长史房仁裕各率众讨平之。
十一月癸丑,兵部尚书、固安县公崔敦礼为侍中。颁新律疏于天下。(略)
六年冬十月己酉,废皇后王氏为庶人,立昭仪武氏为皇后,大赦天下。
十一月丁卯朔,临轩,命司空积、左仆射志宁册皇后,文武群官及番夷之长、奉朝皇后于肃义门。十一月己巳,皇后见于庙。癸酉,追赠后父故工部尚书、应国公、赠并州都督武士彟为司空。丙子,淄州高苑县吴文威妻魏氏一产四男,三见育。癸巳,应国夫人杨氏改封代国夫人。
七年春正月辛未,废皇太子忠为梁王,立代王弘为皇太子。壬申,大赦,改元为显庆。文武九品已上及五品已下子为父后者,赐勋官一转,大酺三日。甲子,尚书左仆射兼太子少师、燕国公于志宁兼太子太傅,侍中韩瑗、中书令来济、礼部尚书许敬宗,并为太子宾客,始有宾客也。御玄武门,饯葱山道大总管程知节。
二月庚寅,名“破阵乐”为“神功破阵乐”。辛亥,赠司空武士获为司徒、周国公。
三月辛巳,皇后祀先蚕于北郊。丙戌,户部侍郎杜正伦为守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
夏四月戊申,御安福门,观僧玄奘迎御制并书慈恩寺碑文,导从以天竺法仪,其徒甚盛。
五月己卯,太尉长孙无忌进史官所撰梁、陈、周、齐、隋《五代史志》三十卷。弘文馆学士许敬宗进所撰《东殿新书》二百卷,上自制序。(略)
显庆元年冬十一月乙丑,皇子显生,诏京官,朝集使各加勋级。(略)
二年二月辛酉,入洛阳宫,曲赦洛州。庚午,封皇第七子显为周王,徙封许王素节为郇王。(略)
八月丁卯,侍中、颍川县公韩瑗左授振州刺史,中书令兼太子詹事,南阳侯来济左授台州刺史,皆坐谏立武昭仪为皇后,救褚遂良之贬也。礼部尚书、高阳郡公许敬宗为侍中,以立武后之功也。(略)
五年三月丙午,皇后宴亲族邻里故旧于朝堂,命妇⑤妇人入会于内殿,及皇室诸亲赐帛各有差,及从行文武五品以上。制以皇后故乡并州长史、司马各加勋级。又皇后亲预会,每赐物一千段,期亲⑥五百段,大功已下及无服亲、邻里故旧有差。城内及诸妇女年八十已上,各版授郡君,仍赐物等。(略)
秋七月乙巳,废梁王忠为庶人,徙于黔州。
冬十月丙子,代国夫人杨氏改荣国夫人,品第一,位在王公母妻之上。(略)
麟德元年十二月丙戌,杀西台侍郎上官仪。戊子,庶人忠坐与仪交通,赐死。右相、城阳县侯刘祥道为司礼太常伯。(略)
二年冬十月戊午,皇后请封禅,司礼太常伯刘祥道上疏请封禅。癸亥,高丽王高藏遣其子福男来朝。丁卯,将封泰山,发自东都。是岁大稔⑦,米斗五钱,麦不列市。
十一月丙子,次于原武,以少牢祭汉将纪信墓,赠骠骑大将军。庚寅,华州刺史、燕国公于志宁卒。
十二月丙午,御齐州大厅。乙卯,命有司祭泰山。丙辰,发灵岩顿。
三年春正月戊辰朔,车驾至泰山顿。是日亲祀昊天上帝于封祀坛,以高祖、太宗配飨。己巳,帝升山行封禅之礼。庚午,禅于社首,祭皇地祗,以太穆太皇太后、文德皇太后配飨。皇后为亚献,越国太纪燕氏为终献。辛未,御降禅坛。
壬申,御朝觐坛受朝贺。改麟德三年为乾封元年,诸行从文武官及朝觐华戎岳牧、致仕老人朝朔望者,三品已上赐爵二等,四品已下、七品已上加阶,八品已下加一阶、勋一转。(略)丙子,皇太子弘设会。丁丑,以前恩薄,普进爵及阶勋等,男子赐古爵。兖州界置紫云、仙鹤、万岁观、封峦、非烟、重轮三寺。天下诸州置观、寺一所。丙戌,发自泰山。甲午,次曲阜县,幸孔子庙,追赠太师,增修祠宇,以少牢致祭。其褒圣侯德伦子孙,并免赋役。
二月己未,次亳州,幸老君庙,追号曰太上玄元皇帝,创造祠堂,其庙置令、丞各一员。改谷阳县为真源县,县内宗姓特给复一年。
夏四月甲辰,车驾至自泰山,先谒太庙而后入。
五月庚寅,改铸乾封泉宝钱。(略)
三年春二月丙寅,以明堂制度历代不同,汉、魏以还,弥更讹舛,遂增损古今,新制其图。下诏大赦,改元为总章元年。二月戊寅,幸九成宫。己卯,分长安、万年置乾封、明堂二县,分理于京城之中。癸未,皇太子弘释奠于国学,赠颜回太子少师,曾参太子少保。
夏四月丙辰,有彗星见于毕、昴之间。乙丑,上避正殿,减膳,诏内外群臣各上封事,极言过失。于是群臣上言:“星虽孛而光芒小,此非国眚⑧,不足上劳圣虑,请御正殿,复常馔。”帝曰:“朕获奉宗庙,抚临亿兆,谪⑨见于天,诚朕之不德也,当责躬修德以禳之。”群臣复进曰:“星孛于东北,此高丽将灭之征。”帝曰:“高丽百姓,即朕之百姓也。既为万国之主,岂可推过于小蕃!”竟不从所请。乙亥,彗星灭。辛巳,西台侍郎杨武卒。
秋八月癸酉,至自九成宫。
九月癸巳,司空、英国公积破高丽,拔平埌城,擒其王高藏及其大臣男建等以归。境内尽降,其城一百七十,户六十九万七千,以其地为安东都护府,分置四十二州。(略)
咸亨元年夏四月,吐蕃寇陷白州等一十八州,又与于阗合众袭龟兹拨换城,陷之。罢安西四镇。辛亥,以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右卫员外大将军阿史那道真、左卫将军郭待封为副,领兵五万以击吐蕃。(略)
秋七月戊子,前西台侍郎李敬玄起复本职,仍依旧同东西台三品。薛仁贵、郭待封至大非川,为吐蕃大将论钦陵所袭,大败,仁贵等并坐除名。吐谷浑全国尽没,唯慕容诺曷钵及其亲信数千帐内属,仍徙于灵州界。(略)
上元二年三月丁未,日色如赭。丁巳,天后亲蚕于邙山之阳。时帝风疹不能听朝,政事皆决于天后。自诛上官仪后,上每视朝,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帝欲下诏令天后摄国政,中书侍郎郝处俊谏止之。
夏四月,分括州永嘉、永固二县置温州,析临海县为乐安、永宁二县。辛巳,周王显妃赵氏以罪幽死。己亥,皇太子弘薨于合璧宫之绮云殿。时帝幸合璧宫,是日还东都。
五月己亥,追谥太子弘为孝敬皇帝。
六月戊寅,以雍王贤为皇太子,大赦。(略)
调露元年八月丁未,自紫桂宫还东都。丁巳,鄯州都督李敬玄左迁衡州刺史。甲子,废皇太子贤为庶人,幽于别所。
乙丑,立英王哲为皇太子。改调露元年为永隆元年,赦天下,大酺三日。(略)
永淳元年正月乙未朔,以年饥,罢朝会。关内诸府兵。令于邓、绥等州就谷。
二月癸未,以太子诞皇孙满月,大赦。改开耀二年为永淳元年,大酺三日。戊午,立皇孙重照为皇太孙,欲开府置僚属。吏部郎中王方庆曰:“按周礼,有嫡子无嫡孙。汉、魏已来,皇太子在,不立太孙,但封王耳。晋立愍怀太子彧为太孙,齐立文惠太子昭业为太孙,便居东宫;而皇太子在而立太孙。未有前例。”上曰:“自我作古,可乎?”曰:“可。”然竟不立府僚。(略)
二年秋七月己丑,封皇孙重福为唐昌郡王。甲辰,相王轮改封豫王,更名旦。己丑,令唐昌郡王重福为京留守,刘仁轨副之。召皇太子至东都。己巳,河水溢,坏河阳城,水面高于城内五尺,北至盐坎,居人庐舍漂没皆尽,南北并坏。庚戌,荧惑入舆鬼,犯质星。
十一月,皇太子来朝。癸亥,幸奉天宫。时天后自封岱之后,劝上封中岳。每下诏草仪注,即岁饥、边事警急而止。至是复行封中岳礼,上疾而止。上苦头重不可忍,侍医秦鸣鹤曰:“刺头微出血,可愈。”天后帷中言曰:“此可斩。欲刺血于人主首耶!”上曰:“吾苦头重,出血未必不佳。”即刺百会,上曰:“吾眼明矣!”戊戌,命将军程务挺为单于道安抚大使,以招讨总管讨山贼元珍、骨笃禄、贺鲁等。诏皇太子监国,裴炎、刘齐贤、郭正一等于东宫同平章事。丁未,自奉天宫还东都。上疾甚,宰臣已下并不得谒见。
十二月己酉,诏改永淳二年为弘道元年。将宣赦书,上欲亲御则天门楼,气逆不能上马,遂召百姓于殿前宣之。礼毕,上问侍臣曰:“民庶喜否?”曰:“百姓蒙赦,无不感悦。”上曰:“苍生虽喜,我命危笃。天地神祗若延吾一两月之命,得还长安,死亦无恨。”是夕,帝崩于真观殿,时年五十六。宣遗诏:“七日而殡,皇太子即位于柩前。园陵制度,务从节俭。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取天后处分。”群臣上谥曰天皇大帝,庙号高宗。文明元年八月庚寅,葬于乾陵。天宝十三载,改谥曰天皇大弘孝皇帝。
史臣曰:大帝往在藩储,见称长者;暨升旒扆,顿异明哉。虚襟似纳于触鳞⑩,下诏无殊于扇喝。既荡情于帷薄,遂忽怠于基扃。惑麦斛之佞言,中宫被毒;听赵帅之诬说,无舅衔冤。忠良自是胁肩(11),奸佞于焉得志。卒致盘维尽戮,宗社为墟。古所谓一国为一人兴,前贤为后愚废,信矣哉!
赞曰:藉父鸿业,仅保余位。封岱礼天,其德不类。伏戎于寝,构堂终坠。自蕴祸胎,邦家殄悼。


《旧唐书·高宗本纪》


〔注释〕

①飞驿递表:各驿站以快马传递。②奄弃:放弃,此指去世。③谬膺:错误地承担,谦词。④以匡不逮:以纠正未想到的错误。⑤命妇:封有品级的诰命夫人。⑥期亲:同亲戚。⑦大稔:大丰收。⑧眚:过错。⑨谪:谴责。⑩触鳞:相信龙腹下有逆鳞,触之发怒食人。此指对帝王提出批评。(11)胁肩:不敢说话。

〔相关史料〕

五年。初,王皇后无子,萧淑妃有宠,王后疾之①。上之为太子也,入侍太宗,见才人武氏而悦之。太宗崩,武氏随众感业寺为尼。忌日②,上诣寺行香,见之,武氏泣,上亦泣。王后闻之,阴令武氏长发,劝上内之后宫,欲以间③淑妃之宠。武氏巧慧,多权数,初入宫,卑辞屈体以事后。后爱之,数称其美于上。未几大幸④,拜为昭仪。后及淑妃宠皆衰,更相与共谮之,上皆不纳。(略)
王皇后、萧淑妃与武昭仪更相谮诉⑤,上不信后、淑妃之语,独信昭仪。后不能曲事上左右,母魏国夫人柳氏及舅中书令柳奭入见六宫,又不为礼。武昭仪伺后所不敬者,必倾心与相结,所得赏赐分与之。由是后及淑妃动静昭仪必知之,皆以闻于上。后宠虽衰,然上未有意废也。会昭仪生女,后怜而弄之,后出,照仪潜扼杀之。覆之以被。上至,昭仪阳⑥欢笑,发被观之,女已死矣,即惊啼。问左右,左右皆曰:“皇后适来此。”上大怒曰:“后杀吾女!”昭仪因泣数其罪。后无以自明,上由是有废立之志。又畏大臣不从,乃与昭仪幸太尉长孙无忌第,酣饮极欢,席上拜无忌宠姬子三人皆为朝散大夫,仍载金宝、缯绵十年以赐无忌。上因从容言皇后无子以讽无忌,无忌对以他语,竟不顺旨,上及昭仪皆不悦而罢。昭仪又令母杨氏诣无忌第,屡有祈请,无忌终不许。(略)
六年夏六月,武昭仪诬王后与其母魏国夫人柳氏为厌胜,敕禁后母柳氏不得入宫,秋七月戊寅,贬吏部尚书柳奭为遂州刺史。(略)
中书舍人饶阳李义府为长孙无忌所恶,左迁壁州司马。敕未至门下,义府密知之,问计于中书舍人幽州王德俭。德俭曰:“上欲立武昭仪为后,犹豫未决者,直恐宰臣异议耳。君能建策立之,则转祸为福矣。”义府然之,是日,代德俭直宿,叩阁上表,请废皇后王氏,立武昭仪,以厌兆庶⑦之心。上悦,召见与语,赐珠一斗,留居旧职。(略)
上一日退朝,召长孙无忌、李积、于志宁、褚遂良入内殿。遂良曰:“今日之召,多为中宫,上意既决,逆之必死。太尉元舅,司空功臣,不可使上有杀元舅及功臣之名。遂良起于草茅⑧,无汗马之劳,致位至此,且受顾托,不以死争之,何以下见先帝。”积称疾不入。无忌等至内殿,上顾谓无忌曰:“皇后无子,武昭仪有子,今欲立昭仪为后,何如?”遂良对曰:“皇后名家,先帝为陛下所娶。先帝临朝,执陛下手谓臣曰:‘朕佳儿佳妇,今以付卿。’此陛下所闻,言犹在耳。皇后未闻有过,岂可轻废!臣不敢曲从陛下,上违先帝之命。”上不悦而罢。明日又言之,遂良曰:“陛下必欲易皇后,伏请妙择天下令族,何必武氏。武氏经事先帝,众所共知,天下耳目,安可蔽也。万代之后,谓陛下为如何,愿留三思!臣今忤陛下意,罪当死”因置笏于殿阶,解巾叩头流血曰:“还陛下笏,乞放归田里。”上大怒,命引出。昭仪在帘中大言曰:“何不扑杀此獠!”无忌曰:“遂良受先朝顾命,有罪不可加刑。”于志宁不敢言。
韩瑗因间奏事,涕泣极谏,上不纳。明日又谏,悲不自胜,上命引出。(略)他日,李积入见,上问之曰:“朕欲立武昭仪为后,遂良固执以为不可。遂良既顾命大臣,事当且已乎?”对曰:“此陛下家事,何必要问外人。”上意遂决。许敬宗宣言于朝曰:“田舍翁多收十斛麦,尚欲易妇,况天子立一后,何豫⑨诸人事而妄生异议乎?”昭仪令左右以闻。庚午,贬遂良为潭州都督。
冬十月己酉,下诏称:“王皇后、萧淑妃谋行鸩毒,废为庶人。母及兄弟并除名,流岭南。”乙卯,百官上表请立中官,乃下诏曰:“武氏门着勋庸,地华缨黻,往以才行选入后庭,嫔嫱之间,未尝忤目,圣情鉴悉,每垂赏叹,遂以武氏赐朕,事同政君,可立为皇后,”丁巳,赦天下。是日,皇后上表,称:“陛下前以妾为宸妃,韩瑗、来济面折庭争⑩,此既事之极难,岂非深情为国,乞加褒赏。”上以表示瑗等,瑗等弥忧惧,屡请去位,上不许。(略)
故后王氏、淑妃萧氏,并囚于别院,上尝念之,间行至其所。见其室封闭极密,唯窍壁以通食器。恻然伤之,呼曰:“皇后、淑妃安在?”王氏泣对曰:“妾等得罪为宫婢,何得更有尊称。”又曰:“至尊若念畴昔(11),使妾等再见日月,乞名此院为回心院。”上曰:“朕即有处置。”武后闻之,大怒,遣人杖王后及萧氏各一百,断去手足,投酒瓮中,曰:“令二妪骨醉。”数日而死,又斩之。王氏初闻宣敕,再拜曰:“愿大家万岁。昭仪承恩,死自吾分。”淑妃骂曰:“阿武妖精,乃至于此?愿他日生我为猫,阿武为鼠,生生扼其喉。”由是宫中不畜猫。寻又改王氏姓为蟒氏,萧氏为枭氏。武后数见王、萧为祟,被发沥血,如死时状。后徙居蓬莱宫,复见之,故多在洛阳,终身不归长安。(略)又贬褚遂良为爱州刺史,荣州刺史柳奭为象州刺史。(略)
四年夏四月,武后以太尉赵公长孙无忌受重赐而不助己,深怨之。及议废王后,燕公于志宁中立不言,武后亦不悦。许敬宗屡以利害说无忌,无忌每面折之(12),敬宗亦怨。武后既立,无忌内不自安,后令敬宗伺其隙而陷之。
会洛阳人李奉节告太子洗马韦季方、监察御史李巢朋党事,敕敬宗与辛茂将鞫之。敬宗按之急,季方自刺,不死。敬宗因诬奏:“季方欲与无忌构陷忠臣、近戚,使权归无忌,伺隙谋反,今事觉,故自刺。”上惊曰:“岂有此邪?舅为小人所间,小生疑阻则有之,何至于反!”敬宗曰:“臣始末推究,反状已露,陛下犹以为疑,恐非社稷之福。”上泣曰:“我家不幸,亲戚间屡有异志。往年高阳公主与房遗爱谋反,今元舅复然,使朕惭见天下之人。兹事若实,如之何?”对曰:“遗爱乳臭儿,与一女子谋反,势何所成?无忌与先帝谋取天下,天下服其智,为宰相三十年,天下畏其威,若一旦窃发,陛下遣谁当之!今赖宗庙之灵,皇天疾恶,因按小事,乃得大奸,实天下之庆也。臣窃恐无忌知季方自刺,窘急发谋,攘袂一呼,同恶云集,必为宗庙之忧。臣昔见宇文化及父述为炀帝所亲任,结以婚姻,委以朝政。述卒,化及复典禁兵,一夕于江都作乱,先杀不附己者,臣家亦豫其祸,于是大臣苏威、裴矩之徒皆舞蹈马首(13),惟恐不及,黎明遂倾隋室。前事不远,愿陛下速决之。”上命敬宗更加审察。明日,敬宗复奏曰:“去夜季方已承与无忌同反,臣又问季方:‘无忌与国至亲,累朝宠任,何恨而反?’季方答云:韩瑗曾语无忌。云‘柳奭、褚遂良劝公立梁王为太子,今梁王既废,上亦疑公,故出高履行于外。’臣参验词状,咸相符合,请收捕准法。”上又泣曰:“舅若果尔,朕决不忍杀之。若杀之,天下将谓朕何?”敬宗对曰:“薄昭,汉文帝之舅也,文帝从代来,昭亦有功,所坐止于杀人,文帝遣百官素服哭而杀之,至今天下以文帝为明主。今无忌忘两朝之大恩,谋移社稷,其罪与薄昭不可同年而语也。幸而奸状自发,逆徒引服,陛下何疑,犹不早决。古人有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安危之机,间不容发。无忌今之奸雄,王莽、司马懿之流也。陛下少更迁延,臣恐变生肘腋,悔无及矣。”上以为然,竟不引问无忌。夏四月戊辰,下诏削无忌太尉及封邑,以为扬州都督,于黔州安置(略)。敬宗又奏:“无忌谋逆,由褚遂良、柳奭、韩瑗构扇(14)而成。奭乃潜通宫掖,谋行鸩毒,于志宁亦党附无忌。”于是诏追削遂良官爵,除奭、瑗名,免志宁官。(略)壬寅,命李积、许敬宗、辛茂将与任雅相、卢承庆更共覆按无忌事。许敬宗又遣中书舍人袁公瑜等诣黔州,再鞫无忌反状,至则逼无忌令自缢。诏柳奭、韩瑗所至斩决。使者杀柳奭于象州。韩瑗已死,发验而还。籍没三家,近亲者皆流岭南为奴婢。(略)
冬十月,上初苦风眩,头重,目不能视,百司奏事,上或使皇后决之,后性明敏,涉猎文史,处事皆称旨。由是始委以政事,权与人主侔矣。
李义府恃宠用事。洛州妇人淳于氏,美色,系大理狱,义府属大理寺丞毕正义枉法出之,将纳为妾,大理卿段宝玄疑而奏之。上命给事中刘仁轨等鞫之,义府恐事泄,逼正义自缢于狱中。上知之,原义府罪不问。侍御史涟水王义方(略)乃奏称:“义府于辇毂(15)之下,擅杀六品寺丞,就云正义自杀,亦由畏义府威,杀身以灭口。如此,则生杀之威,不由上出。渐不可长。请更加勘当。”于是对仗,叱义府令下,义府顾望不退。义方三叱,上既无言,义府始趋出,义方乃读弹文。上释义府不问,而谓义方毁辱大臣,言词不逊,贬莱州司户。
韩瑗上疏为褚遂良讼冤,(略)上谓瑗曰:“遂良之情,朕亦知之。然其悖戾好犯上,故以此责之,卿何言之深也?”对曰:“遂良社稷忠臣,为谗谀所毁。(略)陛下无故弃逐旧臣,恐非国家之福。”上不纳。瑗以言不用,乞归田里,上不许。
秋七月,许敬宗、李义府希皇后旨,诬奏“侍中韩瑗、中书令来济与褚遂良潜谋不轨,以桂州用武之地,授遂良桂州都督,欲以为外援。”八月丁卯,瑗坐贬振州刺史,济贬台州刺史,终身不听朝觐。(略)
麟德元年。初,武后能屈身忍辱,奉顺上意,故上排群议而立之。及得志,专作威福,上欲有所为,动为后所制,上不胜其忿。有道士郭行真出入禁中,尝为厌胜之术,宦者王伏胜发之。上大怒。密召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上官仪议之。仪因言:“皇后专恣,海内所不与,请废之。”上意亦以为然,即使仪草诏。左右奔告于后,后遽诣上自诉,诏草犹在上所,上羞缩不忍,复待之如初。犹恐后怨怒,因绐之曰:“我初无此心,皆上官仪教我。”(略)自是,上每视事,则后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预闻之。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生杀,决于其口,天子垂拱而已,中外谓之“二圣”。


《通鉴纪事本末·武韦之祸》


〔注释〕

①疾之:忌恨。②忌日:死亡之日。③间:离间。④大幸:大受宠爱。⑤谮诉:诬陷攻击。⑥阳:表面。⑦兆庶:天下百姓。⑧草茅:民间。⑨何豫:无关。⑩面折庭争:当面争辩。(11)畴昔:过去。(12)面折之:当面驳斥。(13)舞蹈马首:听命于掌权者。(14)构扇:唆使挑拨。(15)辇毂:帝王乘坐的车轮,意即在天子脚下。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30138532.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