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无谶(公元385—433年)一作昙摩谶。天竺人。东晋名僧,初学小乘,见《涅盘经》,自感惭恨,改而习学大乘。年20,诵大小乘经200余万言。善咒术,为王所重,西域称为“大咒师”。后往罽宾,携《大涅盘经》前分10卷及《菩萨戒经》、《菩萨戒本》等,又到龟兹,最后东经鄯善到敦煌。北凉王沮渠蒙逊闻其名,待其甚厚。学汉语3年,译《涅盘经》前分10卷,次译《大集经》、《大云经》等。河西沙门慧嵩、道朗等共为助手。后在于阗寻得《涅盘经》中分、后分,续译之,共30卷,此即《大涅盘经》。北魏太武帝闻其有方术,遣使迎请,蒙逊不与,且派人杀之。《出三藏记集》谓其译经14部117卷;《大唐内典录》作24部151卷。
昙无谶所传的涅盘学说,在中国佛学上曾发生过重大影响,开创了义学上涅盘师的一派,他所译的佛经对大乘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有极重要的作用。
[正 史]
沮渠蒙逊①在凉州,亦好佛法。有罽宾沙门昙摩谶,习诸经论,于姑臧与沙门智嵩等译《涅盘诸经》十余部。又晓术数禁咒②,历言他国安危,多所中验。蒙逊每以国事谘之。神䴥③中,帝命蒙逊送谶诣京师,惜而不遣,既而惧魏威责,遂使人杀谶。谶死之日,谓门徒曰:“今时将有客来,可早食以待之。”食讫而走,使至。时人谓之知命④。
《魏书·释老志》卷一一四
[注 释]
①沮渠蒙逊(公元368—433年):十六国时期北凉国建立者。公元401—433年在位。临松(治今甘肃张掖南)卢水人。龙飞二年(公元397年)因吕光杀其伯父,遂聚族起兵反后凉,拥后凉建康太守段业建立政权,后改称凉王。玄始九年(公元420年)率军攻入酒泉,灭西凉,晚年受北魏封号。②禁咒:指用巫术禁阻鬼神作崇或驱除疾病。③神䴥: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年号(公元428—431年)。④知命:预知天命或命运。〔相关史料〕
又曰昙无谶,天竺人,明解咒术,所向皆验,西域号为“大咒师”。后随王(原文注:王,即天竺王也)入山,王渴,须水,不能得,谶乃密咒石出水,因赞①曰:“大王圣化所感,遂使枯石生泉。”邻国闻者皆叹王德。于时雨泽甚调,百姓称咏②。王悦其道,深加优宠。后至凉,凉王沮渠蒙逊闻谶名,呼与相见,接待甚厚。尝告蒙逊云:“有鬼人聚落③,必多灾疫。”逊不信,欲躬见为验。谶即以术加之,逊见而骇怖。谶曰:“宜洁诚斋戒,神咒以验之。”乃读咒三日,谓逊曰:“鬼已去矣。”时坟首有见鬼者云:“见数百疫鬼奔骤而逝。”坟内获安,谶之力④也。
《太平御览·释部四·异僧下》卷六五六
昙无谶,或云昙摩忏,或云昙无忏,盖取梵音不同也。其本中天竺人,六岁遭父丧,随母佣织毾⑤为业。见沙门达摩耶舍,此云法明,道俗所崇,丰于利养,其母美之,故以谶为其弟子。十岁,同学数人读咒,聪敏出群,诵经日得万余言。初学小乘,兼览五明⑥诸论,讲说精辩,莫能训⑦抗,后遇白头禅师,共谶论议,习业既异,交诤十旬。谶虽攻难锋起,而禅师终不肯屈,谶伏其精理,乃谓禅师曰:“颇有经典,可得见不?”禅师即授以树皮《涅盘经》本。谶寻读惊悟,方自惭恨,以为坎井之识,久迷大方,于是集众悔过,遂专大乘。至年二十,诵大小乘经二百余万言。谶从兄善能调象,骑杀王所乘白耳大象,王怒诛之,令曰:“敢有视者,夷三族。”亲属莫敢往者。谶哭而葬之,王怒欲诛谶,谶曰:“王以法故杀之,我以亲而葬之,并不违大义,何为见怒””傍人为之寒心,其神色自若,王奇其志气,遂留供养之。
谶明解咒术,所向皆验,西域号为大咒师。后随王入山,五渴须水不能得,谶乃密咒,石出水,因赞曰:“大王惠泽所感,遂使枯石生泉。”邻国闻者皆叹王德。于时雨泽甚调,百姓歌咏,王悦其道术,深加优宠。顷之,王意稍歇,待之渐薄,谶以久处致厌,乃辞往罽宾。赍⑧大涅盘前分十卷,并《菩萨戒经》、《菩萨戒本》等。彼国多学小乘,不信涅盘,乃东适龟兹。⑨顷之,复进到姑臧,止于传舍。虑失经本,枕之而寝。有人牵之在地,谶惊觉,谓是盗者。如此三夕,闻空中语曰:“此如来解脱之藏,何以枕之。”谶乃惭悟,别置高处,夜有盗之者,数过提举,竟不能胜,明旦谶将经去,不以为重,盗者见之,谓是圣人,悉来拜谢。
河西王沮渠蒙逊僭⑩据凉土,自称为王,闻谶名,呼与相见,接待甚厚。蒙逊素奉大法,志在弘通,欲请出经本,谶以未参土言,又无传译,恐言舛于理,不许即翻,于是学语三年,方译写初分十卷。时沙门慧嵩、道朗,独步河西,值其宣出经藏,深相推重,转易梵文,嵩公笔受。道俗数百人,疑难纵横,谶临机释滞,清辩若流。兼富于文藻,辞制华密,嵩,朗等更请广出诸经,次译《大集》、《大云》、《悲华》、《地持》、《优婆塞戒》、《金光明》、《海龙王》、《菩萨戒本》等,六十余万言。谶以涅盘经本品数未足,还外国究寻,值其母亡,遂留岁余。后于于阗(11),更得经本中分,复还姑臧译之。后又遣使于阗寻得后分,于是续译为三十三卷。以伪玄始三年(12)初就翻译,至玄始十年十月二十三日三表方竟,即宋武永初二年(13)也。谶云:“此经梵本,本三万五千偈,于此方减百万言,今所出者止一万余偈。”谶尝告蒙逊云:“有鬼人聚落,必多灾疫。”逊不信,欲躬见为验,谶即以术加逊,逊见而骇怖,谶曰:“宜洁诚斋戒,神咒驱之。”乃读咒三日,谓逊曰:“鬼已去矣。”时境首有见鬼者云:“见数百疫鬼奔骤而逝。”境内获安,谶之力也,逊益加敬事。
至逊伪承玄二年,蒙逊济河伐乞伏、暮末于抱罕,以世子兴国为前驱,为末军所败,兴国擒焉。后乞伏失守,暮末与兴国俱获于赫连定定,后为吐谷浑所破,兴国遂为乱兵所杀。逊大怒,谓事佛无应,即遣斥沙门,五十已下皆令罢道。蒙逊先为母造丈六石像,像遂泣涕流泪,谶又格言致谏,逊乃改心而悔焉。
时魏虏托跋焘闻谶有道术,遣使迎请,且告逊曰:“若不遣谶,便即加兵。”逊既事谶日久,未忍听去。后又遣伪太常高平山李顺,策拜蒙逊为使持节侍中,都督凉州、西域诸军事,太傅骠骑大将军、凉州牧、凉王,加九锡之礼。又命逊曰:“闻彼有昙摩谶法师,博通多识,罗什之流;秘咒神验,澄公之匹,朕思欲讲道,可驰驿送之。”逊与李顺宴于新乐门上,逊谓顺曰:“西蕃老臣蒙逊,奉事朝廷,不敢违失,而天子信纳佞言(14),苟见蹙迫(15),前遣表求留昙无谶,而今便来征索,此是门师,当与之俱死,实不惜残年,人生一死,讵觉几时。”顺曰:“王款诚先着,遣爱子入侍,朝廷钦王忠绩,故显加殊礼。而王以此一胡道人,亏山岳之功,不忍一朝之忿,损由来之美,岂朝廷相待之厚,窃为大王不取,主上虚襟之至,弘文所知。”弘文者,逊所遣聘魏使也。逊曰:“太常口美如苏秦,恐请不副辞耳。”逊既悋谶不遣,又迫魏之强。至逊义和三年(16)三月,谶固请西行,更寻涅盘后分,逊忿其欲去,乃密图害谶,伪以资粮发遣,厚赠宝货。临发之日,谶乃流涕告众曰:“谶业对将至,众圣不能救矣。”以本有心誓,义不容停。比发,逊果遣刺客于路害之,春秋四十九,是岁宋元嘉十年(17)也。黑白远近,咸共惜焉。既而逊左右,常白日见鬼神以剑击逊,至四月,逊寝疾而亡。
初谶在姑臧,有张掖沙门道进,欲从谶受菩萨戒,谶云:“且悔过。”乃竭诚七日七夜,至第八日,诣谶求受,谶忽大怒,进更思惟,但是我业障未消耳。乃戮三年,且禅且忏,进即于定中,见释迦文佛与诸大士授已戒法,其夕同止十余人,皆感梦如进所见。进欲诣谶说之,未及至数十步,谶惊起唱言:“善哉,善哉,已感戒矣,吾当更为汝作证。”次第于佛像前为说戒相。对沙门道朗,振誉关西,当进感戒之夕,朗亦通梦。乃自卑戒腊,求为法弟,于是从进受者千有余人,传授此法,迄至于今,皆谶之余则。有别记云,《菩萨地持经》,应是伊波勒菩萨传来此土,后果是谶所传译,疑谶或非凡也。
蒙逊有从弟沮渠安阳侯者,为人强志疏通(18),涉猎书记。因谶入河西,弘阐佛法,安阳乃阅意内典,奉技五禁,……后构疾而终。
南朝梁·释慧皎《高僧传·晋河西县无谶传》
[注 释]
①赞:称颂,赞美。《三国志·魏书·许褚传》:“下诏褒赞。”②称咏:称颂。咏,原意为用诗词等来赞颂或叙述。③聚落:原意为人们聚居的地方,村落。这里是动词,表示聚集到一起。④力:能力,威力。⑤毾(ta deng):西域产的有花纹的细毛毯。⑥五明:指五种学艺,为古印度之学术分类法。即(1)声明,语言、文典之学。(2)工巧明,工艺、技术、算历之学。(3)医方明,医学、药学、咒法三学。(4)因明,论理学。(5)内明,专心思索五乘因果妙理之学或表明自家宗旨之学。⑦训:同“酬”,应答,应对。⑧赍:怀抱;携带。《史记·李斯列传》:“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候。”⑨龟慈(qiu ci):古西域城国名。又作鸠兹、屈支、丘兹等,在今新疆库车县一带。居民主要务农,兼营畜牧。东汉初传入佛教,魏晋后盛行。⑩僭:超越本分,过分。《荀子·致士》:“赏不欲僭。”(11)于阗:古西域国名。又作于寘。在今新疆和田一带。居民从事农牧,多桑麻,产美玉。西汉时传入佛教,北宋时改信伊斯兰教。(12)伪玄始三年:公元414年。玄始,北凉蒙逊年号(公元412年—423年)。(13)宋武永初二年:公元421年永初,南朝宋武帝刘裕年号(公元420—422年)。(14)佞言:花言巧语。(15)蹙迫:紧迫。(16)义和三年:公元433年。义和,蒙逊年号,公元431—433年。(17)元嘉十年:公元433年。元嘉:南朝刘宋文帝年号,公元424—453年。(18)疏通:整理文字,使通顺,此意为有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