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孙登(正史资料记载_注释_简介)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3日 阅读:102 评论:0

孙登,字公和,西晋汲郡共县(今河南辉县)人,西晋名道士。没有家属,隐居于汲郡北山,在山上挖个土窟居住。夏天自己把草编成衣服穿起来,冬天则披散开头发以御寒取暖。好读《易》。孙登性情开朗豁达。有人曾把他扔到水里,想看一看他发怒的模样,孙登爬出水后却大笑不止。孙登深谙时势明于世理。时正值魏晋去就之际,许多士人因处理不好其间的关系而遭杀身之祸,许多人只好选择佯狂保身。孙登选择了隐居的方式,采取不参与的态度以明哲保身。名士嵇康从游,临别时以隐喻的方式告诉嵇康要认清时势,多学保身之法。嵇康后因不满司马氏集团专权,遭钟会构陷,为司马昭所杀。孙登为此感到对不起嵇康。孙登琴艺高超,能在一弦上得心应手地弹出曲调,令着名音乐家嵇康也为之叹服。琴声中常能听出模拟鸾凤之音的啸声,颇有仙风道骨。

[正 史]

孙登字公和,汲郡共①人也。无家属,于郡北山为土窟居之,夏则编草为裳,冬则被发自覆。好读《易》,抚一弦琴,见者皆亲乐之。性无恚怒,人或投诸水中,欲观其怒,登既出,便大笑。时时游人间,所经家或设衣食者,一无所辞,去皆舍弃。尝住宜阳山,有作炭人见之,知非常人,与语,登亦不应。

文帝②闻之,使阮籍往观,既见,与语,亦不应。嵇康又从之游三年,问其所图,终不答,康每叹息。将别,谓曰:“先生竟无言乎?”登乃曰:“子识火乎?火生而有光,而不用其光,果在于用光。人生而有才,而不用其才,而果在于用才。故用光在乎得薪,所以保其耀;用才在乎识真,所以全其年。今才子多识寡,难乎免于今之世矣!子无求乎?”康不能用,果遭非命,乃作《幽愤诗》曰:“昔惭柳下,今愧孙登。”或谓登以魏晋去就,易生嫌疑,故或嘿者也。竟不知所终。

《晋书·隐逸·孙登传》卷九四

[注 释]

①汲郡共:今河南辉县。②文帝:即司马昭(公元211—265年),死后数月,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尊父为文帝。阮籍、嵇康,魏晋间名士,竹林七贤中人。

〔相关史料〕

嵇康游于汲郡山中,遇道士孙登,遂与之游。康临去,登曰:“君才则高矣,保身之道不足。”[刘孝标①〕《康集序》曰:“孙登者,不知何许人。无家,于汲郡北山土窟住。夏则编草为裳,冬则被发自覆。好读《易》,鼓一弦琴,见者皆亲乐之。”《魏氏春秋》曰:“登性无喜怒,或没诸水,出而观之,登复大笑。时时出入人间,所经家设衣食者,一无所辞,去皆舍去。”《文士传》曰:“嘉平②中,汲县民共入山中,见一人,所居悬崖百仞,丛林郁茂,而神明甚察。自云:‘孙姓,登名,字公和。’康闻,乃从游三年。问其所图,终不答。然神谋所存良妙,康每然叹息。将别,谓曰:‘先生竟无言乎?’登乃曰:‘子识火乎?生而有光,而不用其光,果然在于用光。人生有才,而不用其才,果然在于用才。故用光在乎得薪,所以保其曜;用才在乎识物,所以全其年。今子才多识寡,难乎免于今之世矣!子无多求!’康不能用。及遭吕安③事,在狱为诗自责云:‘昔惭下惠,今愧孙登!’”王隐《晋书》曰:“孙登即阮籍所见者也。嵇康执弟子礼而师焉。魏晋去就,易生嫌疑,贵贱并没,故登或默也。”

《世说新语·栖逸》及注

〔注 释〕

①刘孝标:南朝梁人,注《世说新语》详备。②嘉平:魏齐王曹芳年号(公元249—253年)。③吕安(公元?—262年):三国魏东平(治今山东东平南)人,字仲悌。与嵇康友善,有济世之志。后为兄巽所诬下狱,遭钟会构陷,与嵇康皆为司马昭所杀。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3013850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