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苏颂(正史资料记载_注释_简介)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3日 阅读:103 评论:0

苏颂(公元1020—1101年)字子容,泉州南安(今属福建省)人,宋代天文学家、医药学家。
苏颂历任宿州观察推官、集贤馆校理、淮南转运使、河阳、沧州、应天等知府、尚书左丞、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兼侍读、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等职。他博学多才,通晓经史、百家学说。元佑三年(公元1088年)苏颂组织韩公廉等人制造了一台“水运仪象台”,台分三层,上层设浑仪,中层设浑象,下层设司辰。各装置靠水力驱动,每到一时辰,司辰就出来告知。星辰日月运行次序,占候应验,晷所指时刻不差,白天黑夜都可以推知。这种能用多种形式反映及观测天体运行的仪器,是前人所没有的。苏倾还着有《新仪象法要》一书,书中叙述了水运仪象台的结构和制造。在医药学方面,苏颂还与别人共同编着了《图经本草》。《图经本草》中载有药草图,对药物的考订、识别和使用有很大帮助,在我国医药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正 史]
苏颂字子容,泉州南安①人。父绅,葬润州丹阳,因徙居之。第进士,历宿州观察推官②、知江宁③县。时建业④承李氏后,税赋图籍⑤,一皆无艺⑥,每发敛⑦,高下出吏手。颂因治讯他事,互问民邻里丁产,识其详。及定户籍,民或自占不悉⑧,颂警之曰:“汝有某丁某产,何不言?”民骇惧,皆不敢隐。遂铲剔夙蠹⑨,成赋一邑,简而易行,诸令视以为法,至领其民拜庭下以谢。凡民有忿争,颂喻以“乡党宜相亲善,若以小忿而失欢心,一旦缓急,将何赖焉”。民往往谢去,或半途思其言而止。时监司⑩王鼎、王绰、杨纮于部吏少许可,及观颂施设,则曰:“非吾所及也。”
调南京留守(11)推官,留守欧阳修委以政,曰:“子容处事精审(12),一经阅览,则修不复省(13)矣。”时杜衍老居睢阳(14),见颂,深器之,曰:“如君,真所谓不可得而亲疏者。”衍又自谓平生人罕见其用心处,遂自小官以至为侍从(15)、宰相所以施设出处,悉以语颂,曰:“以子相知,且知子异日必为此官,老夫非以自矜也。”故颂后历政,略似衍云。
皇佑五年(16),召试馆阁校勘(17),同知太常礼院(18)。至和中,文彦博为相,请建家庙,事下太常。颂议以为:“礼,大夫士有田则祭,无田则荐,是有土者乃为庙祭(19)也。有田则有爵(20),无土无爵,则子孙无以继承宗祀,是有庙者止于其躬,子孙无爵,祭乃废也。若参合古今之制,依约封爵之令,为之等差,锡(21)以土田,然后庙制可议。若犹未也,即请考案唐贤寝(22)堂祠飨仪,止用燕器(23)常食而已。”
嘉佑(24)中,诏礼院议立故郭太后神御殿于景灵宫,颂谓:“敕书云:‘向因忿郁,偶失谦恭。’此则无可废之事。又云:‘朕念其自历长秋(25),仅周一纪,逮事先后,祗奉寝园(26)。’此则有不当废之悔。又云:‘可追复皇后,其祔庙谥册(27)并停。’此则有含祔庙及谥册之义。请祔郭皇后于后庙,以成追复之道。”众论未定,宰相曾公亮问曰:“郭后,上元妃,若祔庙,则事体重矣。”颂曰:“国朝三圣,贺、尹、潘皆元妃,事体正相类。今止祔后庙,则岂得有同异之言。”公亮曰:“议者以谓阴逼母后,是恐万岁后配祔之意。”颂曰:“若加一‘怀’、‘哀’、‘愍’之谥,则不为逼矣。”公亮叹重(28)。
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颂在馆下九年,奉祖母及母,养姑姊妹与外族(29)数十人,甘旨融怡,昏嫁以时,妻子衣食常不给,而处之晏如。富弼尝称颂为古君子,及与韩琦为相,同表其廉退,以知颍州(30)。通判赵至忠本边徼降者,(31)所至与守竞(32),颂待之以礼,具尽诚意。至忠感泣曰:“身虽夷人,然见义则服,平生诚服者,唯公与韩魏公耳。”
仁宗崩,建山陵,有司以不时难得之物厉诸郡。颂曰:“遗诏务从俭约,岂有土不产而可强赋乎?量其有无,事亦随集。”英宗即位,召提点(33)开封府界诸县镇公事。颂言:“周制六军出于六乡,在三畿(34)四郊之地;唐设十二卫,亦散布畿内郡县,又以关内诸府分隶之,皆所以临制四方,为国藩卫。国朝禁兵,多屯京师及畿内东南诸县,虽馈运(35)为便,而西边武备殊阙。今中牟(36)、长垣都门要冲,二鄙驿置皆由此,而旧不屯兵,阒(37)无防守,请置营益兵,以备非常。”明年,饥民果乘虚犯长垣,戕官吏,如颂虑。颂又请以获盗多寡为县令殿最(38)法,以谓:“巡检(39)、县尉(40),但能捕盗,而不能使人不为盗;能使其不为盗者,县令也。且民罹剽劫(41)之害,而长官不任其责,可乎?”
迁度支判官(42)。送契丹使,宿恩州(43),驿舍火,左右请出避,颂不动。州兵欲入救,闭门不纳,徐使防卒扑灭之。初火时,郡人汹汹,唱使者有变,救兵亦欲因而生事,赖颂安静而止。遂闻京师,神宗(44)疑焉,颂使还,入奏,称善久之。命为淮南转运使(45)。召修起居注(46),擢知制诰(47)、知通进银台司(48)、知审刑院(49)。
时知金州(50)张仲宣坐枉法赃罪至死,法官援(51)李希辅例,杖脊、黥配海岛。颂奏曰:“希辅、仲宣均
为枉法,情有轻重。希辅知台(52),受赇(53)数百千,额外度僧(54)。仲宣所部金坑,发檄巡检体究,其利甚微,土人惮兴作,以金八两属仲宣不差官比较,止系违令,可比恐喝(55)条,视希辅有间矣。”神宗曰:“免杖而黥之,可乎?”颂曰:“古者刑不上大夫,仲宣官五品,今贷死而黥之,使与徒隶为伍,虽其人无可矜,所重者,污辱衣冠耳。”遂免杖黥,流海外,遂为定法。
又言:“提举青苗官不能体朝廷之意,邀功争利,务为烦扰,且与诸司不相临统,文移(56)同异,州县莫知适从。乞与常平(57)、众役一切付之监司,改提举为之属,则事有统一,而于更张之政无所损也。”不从。
大臣荐秀州判官李定,召见,擢(58)太子中允,除监察御史里行(59)。宋敏求知制诰,封还词头(60)。复下,颂当制,颂奏:“祖宗朝,天下初定,故不起孤远而登显要者。真宗以来,虽有幽人异行,亦不至超越资品。今定不由铨考,擢授朝列;不缘御史,荐寘宪台(61)。虽朝廷急于用才,度越常格,然隳紊法制(62),所益者小,所损者大,未敢具草。”次至李大临,亦封还。神宗曰:“去年诏,台官有阙,委御史台奏举,不拘官职高下。”颂与大临对曰:“从前台官,于太常博士以上、中行员外郎以下举充。后为难得资叙相当,故朝廷特开此制。止是不限博士、员郎,非谓选人亦许奏举。若不拘官职高下,并选人(63)在其间,则是秀州判官亦可为里行,不必更改中允也。今定改京官(64),已是优恩,更处之宪台,先朝以来,未有此比。幸门一启,则士途奔竞之人,希望不次之擢,朝廷名器有限,焉得人人满其意哉!”执奏不已,于是并落(65)知制诰,归工部郎中班,天下谓颂及敏求、大临为“三舍人”。
岁余(66),知婺州(67)。方溯桐庐(68),江水暴迅,舟横欲覆,母在舟中几溺矣,颂哀号赴水救之,舟忽自正。母甫及岸,舟乃覆,人以为纯孝所感。徙亳州(69),有豪妇罪当杖而病,每旬检之,未愈,谯簿邓元孚谓颂子曰:“尊公高明以政称,岂可为一妇所绐(70)。但谕医如法检,自不诬矣。”颂曰:“万事付公议,何容心焉。若言语轻重,则人有观望,或致有悔。”既而妇死,元孚慙(71)曰:“我辈狭小,岂可测公之用心也。”
加集贤院学士、知应天府。吕惠卿尝语人曰:“子容,吾乡里先进,苟一诣我,执政可得也。”颂闻之,笑而不应。凡更三赦,大临还侍从,颂才授秘书监、知通进银台司。吴越饥,选知杭州。一日,出遇百余人,哀诉曰:“某以转运司责逋市易缗钱(72),夜囚昼系,虽死无以偿。”颂曰:“吾释汝,使汝营生,奉衣食之余,悉以偿官,期(73)以岁月而足,可乎?”皆谢不敢负,果如期而足。
颂宴客有美堂,或告将兵欲乱,颂密使捕渠领十辈,荷校付狱中,迨夕会散,坐客不知也。及修两朝正史,转右谏议大夫。使契丹,遇冬,其国历后宋历一日。北人问孰为是,颂曰:“历家算术小异,迟速不同,如亥时节气交,犹是今夕;若逾数刻,则属子时,为明日矣。或先或后,各从其历可也。”北人以为然。使还以奏,神宗嘉曰:“朕尝思之,此最难处,卿所对殊善。”因问其山川、人情向背,对曰:“彼讲和日久,颇窃中国典章礼义,以维持其政,上下相安,未有离二之意。昔汉武帝自谓:‘高皇帝遗朕平城之忧,虽久勤征讨,而匈奴终不服。’至宣帝(74),呼韩单于稽首称藩。唐自中叶以后,河湟陷于吐蕃,宪宗(75)每读《贞观政要》,慨然有收复意。至宣宗(76)时,乃以三关、七州归于有司。由此观之,外国之叛服不常,不系(77)中国盛衰也。”颂意盖有所讽,神宗然之。
元丰(78)初,权知开封府,颇严鞭朴(79)。谓京师浩穰,须弹压,当以柱后惠文治之,非亳、颍卧治(80)之比。有僧犯法,事连祥符令李纯,颂置不治。御史舒亶纠其故纵,贬秘书监、知濠州(81)。
初,颂在开封,国子博士陈世儒妻李恶世儒庶母,欲其死,语群婢曰:“博士一日持丧,当厚饷汝辈。”既而母为婢所杀,开封治狱,法吏谓李不明言使杀姑,法不至死。或谮(82)颂欲宽世儒夫妇,帝召颂曰:“此人伦大恶,当穷竟。”对曰:“事在有司,臣固不敢言宽,亦不敢谕之使重。”狱久不决。至是,移之大理。意颂前次请求,移御史(83)台逮颂对。御史曰:“公速自言,毋重困辱。”颂曰:“诬人死,不可为己,若自诬以获罪,何伤乎?”即手书数百言伏其咎。帝览奏牍,以为疑,反复究实,乃大理丞贾种民增减其文傅致也。由是事得白。同列犹以尝因人语及世儒帷薄事,颂应曰:“然。”以是为泄狱情,罢郡。
未几,知河阳,改知沧州(84)。入辞(85),帝曰:“朕知卿久,然每欲用,辄(86)来事夺,命也夫!卿直道,久而自明。”颂顿首谢。召判尚书吏部兼详定官制。唐制,吏部主文选,兵部主武选;神宗谓三代、两汉本无文武之别,议者不知所处。颂言:“唐制吏部有三铨之法,分品秩而掌选事。今欲文武一归吏部,则宜分左右曹掌之,每选更以品秩分治。”于是吏部始有四选法。
因陛对,神宗谓颂曰:“欲修一书,非卿不可。契丹通好八十余年,盟誓、聘使、礼币、仪式,皆无所考据,但患修书者迁延不早成耳。然以卿度,此书何时可就?”颂曰:“须一二年。”曰:“果然,非卿不能如是之敏也。”及书成,帝读《序引》,喜曰:“正类《序卦》之文。”赐名《鲁卫信录》。
帝尝问宗子主祭、承重之义。颂对曰:“古者贵贱不同礼,诸侯、大夫世有爵禄,故有大宗、小宗、主祭、承重之义,则丧服从而异制,匹士庶人亦何预焉。近代不世爵,宗庙因而不立,尊卑亦无所统,其长子孙与众子孙无以异也。今《五服敕》,嫡孙为祖、父为长子犹斩衰(87)三年,生而情礼则一,死而丧服独异,恐非先王制礼之本意。世俗之论,乃以三年之丧为承重,不知为承大宗之重也。臣闻庆历(88)中,朝廷议百僚应任子者,长子与长孙差优与官,余皆降杀,亦近古立宗之法。乞诏礼官、博士(89)参议礼律,合承重者,酌古今收族主祭之礼,立为宗子继祖者,以异于众子孙之法。士庶人不当同用一律,使人知尊祖,不违礼教也。”除吏部侍郎,迁光禄大夫(90)。遭母丧,帝遣中贵人唁劳,赐白金千两。
元佑初,拜刑部尚书,迁吏部兼侍读(91)。奏:“国朝典章,沿袭唐旧,乞诏吏官采新、旧《唐书》中君臣所行,日进数事,以备圣览。”遂诏经筵官遇非讲读日,进汉、唐故事二条。颂每进可为规戒、有补时事者,必述己意,反复言之。又谓:“人言聪明,不可有所向,有则偏,偏则为患大矣。今守成之际,应之以无心,则无不诒。”每进读至弭(92)兵息民,必援引古今,以动人主之意。
既又请别制浑仪,因命颂提举。颂即邃于律历,以吏部令吏(93)韩公廉晓算术,有功思,奏用之。授以古法,为台三层,上设浑仪,中设浑象,下设司辰,贯以一机,激水转轮,不假人力。时至刻临,则司辰出告。星辰躔度所次,占侯则验,不差晷刻,昼夜晦明,皆可推见,前此未有也。
颂前后掌四选五年,每选人改官,吏求垢瑕,故为稽滞(94)。颂敕(95)吏曰:某官缘某事当会某处,仍引合用条格,具委无漏落状同上。自是吏不得逞。每诉者至,必取按牍使诉者自省阅,诉者服,乃退;其不服,颂必往复诘难,度可行行之,苟有疑,则为奏请,或建白都堂。故选官多感德,其不得所欲者,亦心服而去。
迁翰林学士承旨(96)。五年,擢尚书左丞(97)。尝行枢密(98)事。边帅遣种朴入奏:“得谍言,阿里骨已死,国人未知所立。契丹官赵纯忠者,谨信可任,愿乘其未定,以劲兵数千,拥纯忠入其国立之。”众议如其请。颂曰:“事未可知,其越境立君,使彼拒而不纳,得无损威重乎?徐观其变,俟其定而抚辑之,未晚也。”已而阿里骨果无恙。
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门下侍郎。颂为相,务在奉行故事(99),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杜绝侥幸之原,深戒疆埸之臣邀功生事。论议有未安者,毅然力争之。贾易除知苏州,颂言:“易在御史名敢言,既为监司矣,今因赦令,反下迁为州,不可。”争论未决。谏官杨畏、来之邵谓稽留诏命,颂遂上章辞位,罢为观文殿大学士(100)、集禧观使(101),继出知扬州。徙河南,辞不行,告老,以中太一宫使居京口(102)。绍圣四年,拜太子少师(103)致仕。
方颂执政时,见哲宗(104)年幼,诸臣太纷纭,常曰:“君长,谁任其咎耶?”每大臣奏事,但取决于宣仁后,哲宗有言,或无对者。惟颂奏宣仁后,必再禀哲宗;有宣谕,必告诸臣以听圣语。及贬元佑故臣,御史周秩劾颂。哲宗曰:“颂知君臣之义,无轻议此老。”徽宗立(105),进太子太保(106),爵累赵郡公。建中靖国元年(107)夏至,自草遗表,明日卒,年八十二。诏辍视朝(108)二日,赠司空(109)。
颂器局闳远,不与人校短长,以礼法自持。虽贵,奉养如寒士。自书契以来,经史、九流、百家之说,至于图纬、律吕、星官、算法、山经、本草,无所不通。尤明典故,喜为人言,亹亹(110)不绝。朝廷有所制作,必就而正焉。
尝议学校,欲博士分经;课试诸生,以行艺为升俊之路。议贡举,欲先行实而后文艺,去封弥、誊录之法,使有司参考其素,行之自州县始,庶几复乡贡里选之遗范。论者韪之。


《宋史·苏颂传》卷三四○



〔注 释〕
①泉州南安:今福建省泉州市附近的南安县。②宿州观察推官:宿州:今安徽省宿县。观察:即观察使,官名,北宋时为武职转迁之官。推官:官名,观察使的下属。③江宁:在今江苏省南京市附近,北宋时属江宁府管辖。④建业:今江苏省江宁县。⑤图籍:图,指模写土地之形;籍,书其户口之数。古代统治阶级把民户的土地亩数、丁口数记载入册,作为征收赋税的根据,称为图籍。⑥艺:标准。⑦发敛:开始收税。⑧不悉:不尽详,指有隐瞒。⑨夙蠹(du):旧有的弊病。⑩监司:监察州郡之官曰监司。北宋置转运使监察各路官吏,始有监司之称。(11)南京留守:南京:北宋的南京是应天府,在今河南商丘市南。留守:官名,原指皇帝不在京师,指定某大臣留守都城。(12)精审:精敏详熟。(13)省:检查。(14)睢(sui)阳:即南京应天府府治所在。(15)侍从:在皇帝身边工作的亲信官吏,泛称侍从。(16)皇佑五年:公元1053年。(17)馆阁校勘:馆,指昭文馆、集贤院、史馆“三馆”。阁,指秘阁、天章阁、龙图阁等。馆阁均为北宋王朝贮藏经籍图书及皇帝制作的地方,设有不定员的校理、校勘等职,称馆阁校理、馆阁校勘。校勘,指对不同版本的书籍“两相比对而审定之”。(18)同知太常礼院:北宋除了设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等事外,还别置太常礼院。“同知院”是它的官名,副职。(19)祭:有牲曰祭。荐:无牲曰荐。(20)爵: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21)锡:通“赐”。(22)寝:古代宗庙中的一部分。(23)燕:通“宴”。安闲,休息。燕器即闲居安体之器。(24)嘉佑:宋仁宗年号(公元1056年-1063年)。(25)长秋:汉代宫名,皇后所居。后以“长秋”指皇后。(26)祗奉寝园:祗奉:敬奉。寝园:陵寝。(27)祔庙溢册:祔庙:皇帝或皇后死后,神主附入祖庙,称祔庙。谥册:皇帝或皇后死后,根据他的行为立号以易名,叫作立谥,并记入谥册。(28)叹重:叹息敬重。(29)外族:外亲,指属于母系的亲族。(30)颍州:今安徽阜阳县。(31)“通判”句:通判:官名。北宋为了限制州郡地方官的权力,特设通判一职,作为副属,与知府知州共治政事,以便于中央政权控制地方官员。边徼(jiao):本指以木栅与少数民族为界,此处喻少数民族。(32)竞:争强。(33)提点:官名。有在指定范围内负总责的意思。如提点刑狱公事为掌一路刑狱长官。(34)三畿:近都城之地曰畿;三畿即三辅,系接近京畿之地。(35)馈运:向京师送运贡品或粮食。(36)中牟:今河南中牟县。(37)阒(qu):冷静、寂静。(38)殿最:考核官吏政绩的两种等级,上者为最,下者为殿。(39)巡检:官名。掌训练甲兵、巡逻州邑、捕捉盗贼。(40)县尉:官名。主捕盗贼,按察奸宄。(41)罹剽劫:遭遇。剽( piao)劫:抢劫。(42)度支判官:官名,北宋置度支使,属三司,度支判官是其属员。度支掌天下租赋物产,岁计所出而支调之,故谓度支。(43)恩州:即贝州,在今河北清河县。(44)神宗:即赵顼,公元1068年—1085年在位。(45)转运使:官名。北宋初置诸道转运使,以掌财政。后凡军需粮饷、边防盗贼、刑讼、金谷,按廉之权,皆委于转运使,转运使遂为一路之监司,亦称漕司。(46)修起居注:官名。侍从皇帝,掌记录皇帝言行。(47)知制诰:官名。专掌内命(为皇帝起草不经外廷发布的诰命)。(48)知通进银台司:官名。掌受天下奏状案牍,因司署在禁内银台门,故名。(49)知审刑院:官名。主司法审刑。(50)金州:今陕西安康县。(51)援:援引。(52)台:台州,今浙江临海县。(53)受赇:收受贿贻。(54)额外度僧:凡僧尼出家,官方发给文凭,谓之度牒,得免地税徭役。每道度牒为钱百三十千或三百千不等。州郡度牒,都有具体名额。额外度僧,属于受赃违法。(55)恐喝:罪行之一,以威力恫吓他人而入罪。(56)文移:官方文书,此处指有关青苗法的法令。(57)常平:政府管理粮食的机构,贱籴贵粜,以平抑物价,或是进行临时救济等。(58)擢(zhuo):提拔。太子中允:官名,掌侍从礼仪,驳正启奏。(59)“除”句:除:封官授职。监察御史:掌内外纠察。里行:副职。(60)词头:皇帝所拟任命的批语。(61)宪台:即御史台。汉时称御史台为宪台。(62)隳紊法制:毁坏紊乱法制。(63)选人:候选官员。凡中举后尚未得到正式官职的,称选人。(64)京官:北宋以常参预朝谒者为朝官,以未常参预者为京官。(65)落:免除、免去。(66)岁余:当是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以后。(67)婺州:今浙江金华县。(68)溯(suo):逆流而上。桐庐:浙江桐庐县。(69)亳(bo)州:今安徽亳县。(70)绐(dai):欺哄。(71)慙:同“惭”。(72)“责逋”句:责:责令;逋:欠。缗(min)钱:即贯钱,钱款。(73)期:规定日期。(74)宣帝:西汉宣帝刘询。公元前73—前49年在位。(75)宪宗:唐宪宗李纯。公元806—820年在位。(76)宣宗:唐宣宗李忱。公元847—859年在位。(77)不系:不关系于。(78)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公元1078—1085年)。(79)鞭朴:泛指刑罚。(80)卧治:汉朝汲黯当淮阳太守,因病卧而治之,后遂比喻不劳而治。(81)濠州:今安徽凤阳县。(82)谮(zen):诬陷、中伤。宽:宽宥。(83)御史:御史台的官员,掌纠察弹劾内外官吏。(84)河阳、沧州:河阳:今河南孟县。沧州:今河北沧县。(85)入辞:官吏赴外任,向皇帝告辞,称入辞。(86)辄(zhe):总是、往往。(87)斩衰:丧服之最重者,以粗麻布为之,不缝下边,为三年丧。(88)庆历:宋仁宗年号(公元1041—1048年)。(89)博士:官名。北宋有太常博士、国子博士等。(90)光禄大夫:从二品,皇帝顾问官,荣衔。(91)侍读:侍读学士,为皇帝读书讲学之官。(92)弭(mi):止,息。(93)令史:官名。尚书省各司皆有令史,主文书。隋唐以后为低级事务人员之职称。(94)稽滞:拖延停留。(95)敕:整饬。(96)翰林学士承旨:官名,属翰林院,于学士中择年深望重者为之。(97)尚书左丞:官名。汉置尚书左右丞以佐令仆。左丞总领纪纲,历代因之。(98)枢密:北宋设枢密院管军政。(99)奉行故事:照例行事。(100)观文殿大学士:官名,从二品。学士、大学士资望极峻,无吏守,无职掌,惟出入侍从备顾问而已。北宋规定,曾任宰相者,乃得封授观文殿大学士。(101)集禧观使:宫观使,闲职,以示佚老优贤。(102)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103)太子少师:东宫官,从二品。(104)哲宗:赵煦,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三月即位,年仅11岁。(105)徽宗立:赵佶,于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正月即位。(106)太子太保:东宫官,从一品,与郡王、国公同级。(107)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108)辍视朝:皇帝不视朝以志哀。(109)司空:与太尉、司徒同为三公。(110)亹亹(weiwei):流水行进的形状。


[相关史料]
苏颂,字子容,泉州南安人也。徙居丹阳。第进士。官至右仆射兼中书门下侍郎。尝使契丹,遇冬至,其国所推,后宋一日。北人问孰为是?颂曰:“术家算数小异,迟速不同,如亥时节气交,犹是今夕,逾数刻,则属子时为明日矣,先后各从其术可也。”
元佑间,请别制浑仪,因命颂提举。颂以吏部令史韩公廉晓算术,有巧思,奏用之。授以古法,为新仪象,上之。作《新仪象法要》三卷。
其深仪之制,略曰:浑仪其制为轮三重:一曰六合仪,纵置于地浑中,即天经也,与地浑相接,其体不动;二曰三辰仪,置六合仪内;三曰四游仪,置三辰仪内。曰天经者,对地浑也。又名阳经环者,以地浑为阴纬环,对名也。又植四龙柱于浑下之四维。又置鳌云于六合仪下。又四龙柱下,设十字水趺凿沟,通水道以平高下。别设天常单环于六合仪内。又设黄道双环,赤道单环,皆在三辰仪内。东西两相交,随天运转。又为四象环,附三辰仪,相结于天运环黄赤道两交。又为直距二,纵置于四游仪内,北属六合仪地浑之上,以正北极出地之度,南属六合仪地浑之下,以正南极入地之度。直距内夹置望筒一。筒之半,设关轴,附直距上,使运转低昂,窥测四方之星度。
其浑象之制,略曰:浑象一座,上列二十八宿周天度,及中外官星,纳于六合仪天经地浑内。周以一木柜载之,中贯枢轴,轴南北出浑象外。地浑在木柜面,而横置之以象地。天经与地浑相结,纵置之,半在地上,半隐地下,以象天。其枢轴北贯天经上杠中,末与杠平出柜外三十五度少弱,以象北极出地。南亦贯天经出下杠外,入柜内三十五度少弱,以象南极入地。就赤道为牙距四百七十八牙以衔天轮,随机轮之地毂以运动。
其水运仪象台之制,略曰:水运仪象台,其制为台四方而再重,上狭下广,高下相地之宜。四面以巨枋木为柱,柱间各设广桄。周以板壁,下布地袱,上布板面,内设胡梯再休。隔上开南北向各一门,隔下开二门,各南向双扉。浑仪置上隔上,以脱摘板屋覆之。浑象连木柜置中隔台内,仰设昼夜机轮八重,贯以机轮轴。一曰天轮,在天束上,与浑象赤道牙相接;二曰昼时钟鼓轮;三曰时刻钟鼓轮;四曰时初正司辰轮;五曰报刻司辰轮;六曰夜漏金钲轮;七曰夜漏更筹司辰轮;八曰夜漏箭轮。外以五层半座木阁蔽之,层皆有门,以见木人出入。第一层,左摇铃,右扣钟,中击鼓;第二层,报时初正;第三层,报刻;第四层,击夜漏金钲;第五层,报夜漏更筹。又于八轮之北侧设枢轮,其轮以七十二辐为三十六洪,束以三��夹持,受水三十六壶。毂中横贯铁枢轴一,南北出轴,南为地毂,运拨地轮天柱,中动机轮,动浑象,上动浑仪。又枢轮左设天池平水壶,平水壶受天池水,注入受水壶,以激枢轮。受水壶水落,入退水壶,由壶下北窍,引水入升水下壶,以升水下轮,运水入升水上壶,上壶内升水上轮,及河车,同转上下轮,运水入天河。天河复流入天池,周而复始。
其浑仪圭表之制,略曰:浑仪圭表,其制于浑仪下安圭,座面与水趺中心相结,各为水沟,以定平准。圭长一丈三尺,面分尺寸,两旁列二十四气。自圭面上,与阴纬环面,与直距望筒之半,为表之高。表高八尺。故自阴纬环面,及望筒之半,至鳌云之下,亦高八尺。于午正以望筒指日,令景透筒窍,以窍心之景,指圭面之尺寸为准。望筒圭面,二法相参,气象与上象相合。
颂制造之精,远出前古。其学略授冬官正袁惟几,虽其子孙亦不传云。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赠司空。


清·阮元《畴人传·苏颂传》卷二○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30138487.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