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宋濂(正史资料记载_注释_简介)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3日 阅读:125 评论:0

宋濂(公元1310—1381年),字景濂,号潜溪,玄真子。浙江浦江人。元至正中荐授翰林院编修,以亲老辞不赴,隐居东明山中着述。朱元璋克婺州,聘为《五经》师。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邀至应天。授江南儒学提举,命教授太子读书,不久改任起居注。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任《元史》纂修总裁官,书成迁翰林学士,兼修国史。一度因失朝参被贬。后复受朱元璋宠信,进翰林学士承旨。次年致仕,十三年,长孙宋慎坐胡惟庸党,谪居茂州。濂于学无所不通,一代礼乐制作,多所裁定。时称“太史公”。

〔正史〕

宋濂字景濂,其先金华之潜溪人,至濂乃迁浦江。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复往从吴莱学。已,游柳贯、黄溍之门,两人皆极逊濂,自谓弗如。元至正中,荐授翰林编修,以亲老辞不行,入龙门山着书。
逾十余年,太祖取婺州,召见濂。时已改宁越府,命知府王显宗开郡学,因以濂及叶仪为《五经》师。明年三月,以李善长荐,与刘基、章溢、叶琛并征至应天,除江南儒学提举,命授太子经,寻改起居注。濂长基一岁,皆起东南,负重名。基雄迈有奇气,而濂自命儒者。基佐军中谋议,濂亦首用文学受知,恒侍左右,备顾问。尝召讲《春秋左氏传》,濂进曰:“《春秋》乃孔子褒善贬恶之书,苟能遵行,则赏罚适中,天下可定也。”太祖御端门,口释黄石公《三略》。濂曰:“《尚书》二《典》、三《谟》,帝王大经大法毕具,愿留意讲明之。”已,论赏赉,复曰:“得天下以人心为本。人心不固,虽金帛充牣,将焉用之?”太祖悉称善。乙巳三月,乞归省。太祖与太子并加劳赐。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孝友敬恭,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书报焉。寻丁父忧,服除。召还。
洪武二年,诏修《元史》,命充总裁官。是年八月,史成,除翰林院学士。明年二月,儒士欧阳佑等采故元朝元统以后事迹还朝,仍命濂等续修,六越月再成。赐金帛。是月,以失朝参,降编修。四年迁国子司业。坐考祀孔子礼不以时奏,谪安远知县,旋召为礼部主事。明年迁赞善大夫。是时,帝留意文治,征召四方儒士张唯等数十人,择其年少俊异者,皆擢编修,令人禁中文华堂肄业,命濂为之师。濂傅太子先后十余年,凡一言动,皆以礼法讽劝,使归于道,至有关政教及前代兴亡事,必拱手曰:“当如是,不当如彼。”皇太子每敛容嘉纳。言必称师父云。
帝剖符封功臣,召濂议王等封爵,宿大本堂,讨论达旦,历据汉、唐故实,量其中而奏之。甘露屡降,帝问灾祥之故。对曰:“受命不于天,于其人;休符不于祥,于其亡。《春秋》书异不书祥,为是故也。”皇从子文正得罪,濂曰:“文正固当死,陛下体亲亲之谊,置诸远地则善矣。”车驾祀方丘,患心不宁,濂从容言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审能行之,则心清而身泰矣。”帝称善者良久。尝问以帝王之学,何书为要。濂举《大学衍义》。乃命大书揭之殿两庑壁。顷之御西庑,诸大臣皆在,帝指《衍义》中司马迁论黄、老事,命濂讲析。讲毕,因曰:“汉武溺方技谬悠之学,改文、景恭俭之风,民力既敝,然后严刑督之。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以学校治民,则祸乱不兴,刑罚非所先也。”问三代历数及封疆广狭,既备陈之,复曰:“三代治天下以仁义,故多历年所。”又问:“三代以上,所读何书?”对曰:“上古载籍未立,人不专讲诵。君人者兼治教之责,率以躬行,则众自化。”尝奉制咏鹰,令七举足即成,有“自古戒禽荒”之言。帝忻然曰:“卿可谓善陈矣。”濂之随事纳忠,皆此类也。
六年七月,迁侍讲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兼赞善大夫。命与詹同、乐韶凤修日历,又与吴伯宗等修宝训。九月,定散官资阶,给濂中顺大夫,欲任以政事。辞曰:“臣无他长,待罪禁近足矣。”帝益重之。八年九月,从太子及秦、晋、楚、靖江四王讲武中都。帝得舆图《濠梁古迹》一卷,遗使赐太子,题其外,令濂询访,随处言之。太子以示濂,因历历举陈,随事进说,甚有规益。
濂性诚谨,官内庭久,未尝讦人过。所居室,署曰“温树”。客问禁中语,即指示之。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欺朕。”闲召问群臣藏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①?”即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于是帝廷誉之曰:“朕闻太上为圣,其次为贤,其次为君子。宋景濂事朕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每燕见②,必设坐命茶,每旦必令侍膳,往复咨询,常夜分乃罢。濂不能饮,帝尝强之至三觞,行不成步。帝大欢乐。御制《楚辞》一章,命词臣赋《醉学士诗》,又尝调甘露于汤,手酌以饮濂曰:“此能愈疾延年,愿与卿共之。”又诏太子赐濂良马,复为制《白马歌》一章,亦命侍臣和焉。其宠待如此。九年,进学士承旨知制诰,兼赞善如故,其明年致仕,赐《御制文集》及绮帛,问濂年几何?曰:“六十有八。”帝乃曰:“藏此绮三十二年,作百岁衣可也。”濂顿首谢。又明年,来朝。十三年,长孙慎坐胡惟庸党,帝欲制濂死。皇后、太子力救,乃安置茂州。
濂状貌丰伟,美须髯,视近而明,一黍上能作数字。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在朝,郊社宗庙山川百神之黄,朝会宴享律历衣冠之制,四裔贡赋赏劳之仪,旁及元勋巨卿碑记刻石之辞,咸以委濂,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外国贡使亦知其名,数问宋先生起居无恙否。高丽、安南、日本至出千金购文集。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虽白首侍从,其勋业爵位不逮基,而一代礼乐制作,濂所裁定者居多。其明年,卒于夔,年七十二。知事叶以从葬之莲花山下。蜀献王慕濂名,复移茔华阳城东。


《明史》卷一 二八


〔注 释〕

①恶可深罪:怎能深加怪罪。②燕见:燕同宴,即设宴相见。

〔相关史料〕

昔在乙巳(1365年),臣(宋)濂待罪右史。三月十五日,卧病京师之官舍,不入侍者六日。上(朱元璋)顾近臣黼曰:“老宋起居何久不见耶?”黼以病对,且言其致之详。上忧形于色,曰:“宋起居纯饬之士,不参以分毫人伪,侍予五年,犹一日也;不知何以而有斯疾乎?”越一日,又问曰:“病势稍损否?”黼对如初。越二日,又问,黼复对如初。上恻然曰:“尔往传命,俾归养金华山中,父子祖孙欢然同聚,疾必易愈;愈且速造朝,国家文翰庶有赖哉。”二十四日,黼至,导宣上旨,臣力疾起拜命。越翼日,陛辞,上敕黄门内使出大府金籍,以束帛赐之。自后候问之使相属于道。时方严肩舆之禁①,自相国以下至百执事,皆弗之许,特命中书造安车,给健丁六人以载,此尤异数也。二十八日,皇太子以旧学之故,复遣内臣存问,赉以缯币、白金之属,恩意有加焉。三十日,上道。夏四月十七日,方抵金华故居。十八日具谢表一通进上,并致书太子,以寓箴规之意。上览之再三,喜甚,谓太子曰:“此书汝当日诵一过。”复亲御翰墨,赐书褒答,其文则上所自制,字乃侍臣代书。其外封九字,内年月六字及花书,则上之亲笔也。复出官局文绮、白缯各一,命太子署名缄封,遣使臣即臣家以赐焉,时六月七日也。


明·宋濂《宋文宪公全集·恭题御赐书后》


临安践宰子予,武肃王之裔,元末老儒也。高庙(明太祖)礼征,同诸儒修篡《尚书》,会选《孟子》节文,公退微吟曰:“四鼓咚咚起着衣②,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察者以闻。明日,文华(殿)燕(宴)毕,进诸儒,谕之曰:“昨日好诗,然曷尝嫌汝?何不用忧字?”宰等悚愧谢罪。


明·叶盛《水东日记》卷四


以举人张唯、王涟等为编修。唯、涟等人文华堂肄业,以太子赞善宋濂、正字桂彦良为之师。上听政之暇,辄幸堂中,定其优劣,赐白金、弓矢、鞍马,宠遇甚隆。一日,上问彦良曰:“法数行而数犯,奈何?对曰:“用德则逸,用法则劳,法以靖民,则民劳而弗靖;德以靖民,则民靖于德矣。”上曰:“卿,帝者师也。江南大儒,惟卿一人。”对曰:“臣不敢当宋濂、刘基。”上曰:“濂文人,基峻隘,不如卿也。”


《明鉴易知录》卷二


上(朱元璋)以宋濂为翰林学士,令总修《元史》。时编摩之士皆山林布衣,发凡举例,一仰③于濂。濂通练故事,肇其纲领及《传》、《纪》之大者,同列敛手而已。逾年书成,濂之功居多。


《国朝典故》卷五


上尝言:“古之帝王,当晏安之际,多好神仙。以朕言之,使国治民安,心神恬康,即神仙也。”濂对曰:“汉武好神仙而方士至,梁武好佛而异僧集,皆由人主笃好,故能致之。移此心以求贤辅,天下其有不治乎?”


《国朝典故》卷五


洪武十年,宋学士濂,乞老归,帝亲饯之,敕其孙慎辅行。濂顿首辞,且要曰:“臣性命未毕蓬土,请岁觐陛阶。”既归,每就帝庆节称贺如约,帝念旧,恋恋多情深。
十三年,失朝,帝召其子中书舍人璲、孙殿廷礼仪司序班慎,问之,对曰:“不幸有旦夕之忧,惟陛下哀矜其罪!”帝微使人瞰之,无恙,大怒,下璲、慎狱。诏御史,就诛濂,没其家。
其是,濂尝授太子及诸王经,太子于是泣且谏曰:“臣愚戆无他师,幸陛下哀矜裁其死。”帝怒曰:“俟汝为天子有宥之。”太子惶惧,不知所出,遂赴溺,左右救得免。帝且喜且骂曰:“痴儿子,我杀人,何与汝也!”因遍录救溺者。凡衣履入水,擢三级;解衣舄④者,皆斩之。曰:“太子溺,俟汝解衣而救之乎!乃赦濂死,而更令入谒,然怒卒未解也。会与后食,后具斋素,帝问之故,对曰:“妾闻宋先生坐罪,溥为作福佑之。”濂至,帝令毋相见。谪居茂州,而竟杀璲、慎。


明徐祯清《剪胜野闻》


宋学士濂,洪武中以文学承宠渥最久,后以老致仕,每值万寿节则来京贺,上与宴,恩数犹洽。一日,与登文楼,楼峻,陟级踬焉⑤,上曰:“先生老矣,明年可无来。”濂稽首谢。至明年万寿节前数日,上曰:“宋先生其来乎?”盖忘前语也。久之不至,曰:“其阻风乎?”使使视之江口,不至。曰:“其有疾乎?”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上闻大怒,命即其家斩之。已而,入宫。上食,孝慈命左右置蔬膳于侧,上问:“后何为食蔬?”曰:“闻宋先生今日赐死,故为蔬食,以资冥福。”上感悟,遽起,命驾前双马驰赦之,曰:“不及罪死。会前使阻风钱塘江,稍得延,后使至则已绑至市矣,宣诏得免。久之,其孙慎获罪,复执来京,将杀之。后复力救曰:“田舍翁请一先生尚有终始,濂教太子诸王,可无师傅之恩?且濂居家,为不知情。”乃免,递至四川憩某寺。寺有老纳,高僧也。濂与语曰:“吾闻释典,善恶为以类报。吾平生所为,自以为无愧,何至是哉?”僧曰:“先生于胜国尝为官乎?”曰:“编修。”僧默然。濂是后遂自经(刭)死也。


明·邓士龙辑《国朝典故》卷六一


〔注 释〕

①严肩舆之禁:严格规定坐轿者的资格。②着衣:着衣,穿衣。③一仰:全都仰仗,依靠。④舄(xi):当时一种复底鞋。⑤陟级踬焉:上台阶吃力。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3013845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