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僧达(正史资料记载_注释_简介)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3日 阅读:181 评论:0

僧达(公元475—556年)上谷李氏子,北齐高僧。15岁出家,深习禅法。初专精“四分”,后从勒那之藏法师学“地论”,又从惠光律法师学“十地”。因而谈吐风趣,随机应变,得到时人称颂。梁武帝时渡江请见,连席七宵。武帝对僧达的博学鸿才、深邃禅理大为称颂,并请入重云殿,伏拜为师。敕住同泰寺。北魏废帝又召僧达入邺(今南京),接受菩萨戒。齐文宣帝尤为看重僧达,为之立洪谷寺,并敕住神武庙。传说僧达曾经为山神读《金光明经》,感动灵异。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僧达圆寂,年81岁。

〔正 史〕

六年四月八日,魏帝集名僧于显阳殿讲说佛理,弼①与吏部尚书杨愔②、中书令邢邵③,秘书监魏收④等并侍法庭。⑤勑⑥弼升师子座⑦,当众敷演⑧。昭玄都僧达及僧道顺⑨并缁林⑩之英,问难锋至,往复数十番,莫有能屈。帝曰:“此贤若生孔门,则何如也?”

《北齐书·杜弼列传》卷二四

〔注 释〕

①弼:杜弼,字辅玄,小字辅国,江苏曲阳人,祖籍河北,晋时迁赵,祖父杜彦衡为淮南太守,父亲杜慈度,为繁畤(zhi)令。杜弼自小聪敏过人,因家贫无书,12岁寄于郡学读书,“讲授之际,师每奇之”。后又军功起家,官历广武将军、恒州征虏府墨曹参军,典管记。杜弼善长为文,常常受到当时同僚的推崇。②杨愔:北齐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字遵彦,小名秦玉。北魏司空杨津子,累世贵盛。幼通经史。北齐建立,任尚书令。后为高演、高湛所杀。③邢邵:北朝齐河鄚县(今河北任丘)人,字子才。北魏时官至中书侍郎,兼给事黄门侍郎。入齐,历官中书令、太常卿兼中书监,摄国子祭酒,授特进。④魏收:北朝史学家。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人,字伯起,曾为北魏太学博士,北齐年间成《魏书》130卷。后官至尚书右仆射,掌诏诰,总议监五礼事,位特进。曾参与修定《齐律》。与温子升、邢邵号北朝三才子。⑤法庭:指宣扬佛法的场所。⑥��(chi):“敕”的古体字,指皇帝的诏令。⑦师子座:又作师子床、狮子座、猊座。原指释迦牟尼之席座。佛为人中狮子,故佛所坐之处(床、地等),总称狮子座。又坐此座说无为师子吼法,故亦称师子座。后泛指寺院中佛、菩萨之台座以及高僧说法时之席座。⑧敷演:叙述并发挥。⑨道顺:僧达同时代僧。⑩缁林:缁,黑。僧衣色黑,故称僧侣为缁林。

[相关史料]

释僧达,俗姓李,上谷人,十五出家,游学北代,听习为业。及受具①后,宗轨毗尼②,进止沉审③,非先祖习,年登二夏。为魏孝文所重,邀延庙寺。阐弘四分④而形器⑤异伦,见者惊奉。虎头长耳,双齿过寸。机论适变,时共高美,与徐州龙达⑥各题称谓。寻复振锡洛都。因遇勒那三藏⑦,奉其新诲。不久,值那迁化⑧,覆述“地论⑨”,声骇伊谷,令望归信⑩,相次称谒。后听光师“十地,(11)”发明幽旨,遂从受菩萨戒(12)焉。因从清业有名,学众又南。会徐部随通“地论”,梁武帝拔适弘道,衔闻欣然,遂即济江,造宫请见。敕驸马殷均引入重云殿,自昼通夜,传所未闻,连席七宵。帝叹嘉瑞,因从受戒,誓为弟子。下敕住同泰寺,隆礼供奉,旬别,入殿,开示弘理。年移一纪,道怀有据,请辞还魏。乃经七启,方许皆梁。

时兖州行台侯景,为造二寺,山名天观。诏曰:“丈夫达,念身为苦器,难可维持,乃试履裁约,饵苓断粒(13)。自此终报,资用通生。”末为魏废帝(14)中山王敕仆射,高隆(15)之,召入邺都,受菩萨戒。暨齐文宣特加殊礼,前后六度,归崇“十善。(16)”达性爱林泉,居闲济业。帝为达于林虚山黄华岭下立洪谷寺,又舍神武旧庙,造定冠寺两以居之。

初,达经营山寺。将入谷口,虎踞其前,乃祝曰:“欲造一寺,福被幽灵,若相许者,可为避道。”言讫寻去。及造寺竟,安众综业。达返业京,夜有神现身,被黄服,拜而跪曰:“弟子是戴山胡也。王及三谷,正备供养,愿不须还。”达曰:“在山利少,在京利多,贫道观机而动,幸无庶止。”又经静夜,有推户者称曰:“山神之妻曰:‘日无暇,今故恭拜,并奉米糕一筐。’”进而重曰:“僧无偏为,礼佛之时,请兼弟子名也。”达答:“糕可将还,后当为礼,因令通为之时,一拜兼唱。”其含幽识明,皆此类也。达遣弟子道爽为山神读《金光明经》(17)。月余,有虎来将狗去。达闻之曰:“此必小道人懈怠,不为檀越读经。”具问之,果云年日来别读《维摩》耳。乃烧香礼佛,告曰:“昨虽诵余经,其福亦属檀越(18)。若有灵鉴,放狗还也。”至晓狗还,看于项上有衔啮处,斯又接统。神明殆不可测讲。

《华严》(19)、“四分”,“十地”地持,虽无疏记,而敷扬有据。特善论议,知名南北。禅法一门,开世殊广。曾游梁境,志公遇而告曰:“达禅师是大福德人也。”帝亦深敬,常顾侍臣云:“北方鸾法师、达禅师肉身菩萨恒向北,遥礼其为,时君所重,无有加焉。”

一时少觉微疾,端坐绳床(20),口诵《波若》(21),形气调静,遂终于洪谷寺。春秋八十有二,即天保七年六月七日也。宣帝闻之崩腾,惊赴,举声大哭,六军同号,山林为动。葬于谷中,崖下立碑于后。余以贞观九年亲往礼谒,骸骨犹存,寺字遗迹宛然如在。自达奉心玄道,情无间然。有识同亲,都无嫌隙。承先私憾,倚加事之,荣胜高流,弥所谦退。自季世佛法崇尚,官荣侥幸之夫,妄生朋翼。而达为国都眇然无顾,昭玄曹局曾不经临。斯乃圣达之所轻,实世福之嘉相矣。

《续高僧传》卷一六

〔注 释〕

①受具:指佛界出家人受领“三衣”等仪式,表示已成为僧人。②轨毗尼:印度佛教的一个宗派。不详。③进止沉审:指行为端方,参悟事理。④四分:法相宗教义。法相宗认为构成人们认识作用的心识有四个分位,亦即心、心所法之认识作用共有四种分类。即:(1)相分,亦作所取分。相,即相状;所缘之义,为认识之对象(客体);亦即被主体之心所认识之客体形相。可分为影像相分、本质相分两种。(2)见分,亦作能取分。见,即见照;能缘之义。为认识之主体(诸识之能缘作用);亦而认识、照指相分之主体作用。(3)自证分,又作自体分。自,自体之义。即自体上证知见分之作用;亦即自体能证知自己之认识活动(见分缘相分之作用)。(4)证自证分,即证知自证分之认识作用;亦即自证分之再证知。于八识中皆各具此四分,为人类行认识作用时所必备者,例如度量一事物,应有“能量”(见分)作为尺度,亦应有“所量”(相分)作为对象,更应该有量果(自证分)以得知大小、长短等,而将自证分之“量果”再加以证知,则为证自证分。⑤形器:形,指肉身;器,喻指堪受教法或能善弘法的根机。⑥龙达:人名。⑦勒那三藏:名勒那跋提(Ratnamati),中天竺(今印度)僧,明禅法。魏正始五年(公元245年)至洛阳。译“十地”等论24卷。精通汉语,宣讲《华严经》等,致使道俗云集。终于法席。(见《华严传记二》)。⑧迁化:圆寂。⑨地论:即《十地经论》。北魏永平元年(公元508年),菩提流支、勒那跋提、佛陀善多及义学缙儒十余人奉宣武帝之命,于洛阳翻译《十地经论》,至永平四年完成。其后,因菩提流支及勒那跋提之弟子间,见解有异,地论宗分为相州南道、相州北道二派。慧光承勒那跋提之说。于相州(河南安阳)南部弘法,称相州南道派,又称南道,系地论宗之正统;道宠嗣菩提流支之法,宣讲于相州北部,是为相州北道派,又称北道。关于南北二道之差异,可归纳为下列二说:一说北道派为“梨耶依持说”,南道派为“真如依持说”。即北道派计执阿梨耶为妄识以为依持,主张一切诸法皆由梨耶缘起;南道派则视阿梨耶为真如净识,而计执于真如以为依持,并主张一切诸法皆由真如之缘起所生。一说南道派为梨耶净识之八识建立说;北道派则为真妄和合之九识建立说,即立第八梨耶为妄识,第九识为净识,惟虽立有九识,然尚无庵摩罗之名。及后,真谛之摄论宗起,立第八阿梨耶识为虚妄,第九庵摩罗识为净识之说,此说与地论北道派主张相近,故北道派与摄论宗渐同化相合,而唯南道派独存。⑩令望归信:令,使。归:趋,赴。信,虔信。(11)光师“十地”:光师,即慧光,师承勒那三藏,创相州北道派。见注释⑨。(12)受菩萨戒:受戒,指通过一定的仪式,领受佛所制定的戒法,又作纳戒、禀戒。即遵守教团规定的行为。戒为无上菩提之本,而佛教的根本精神即在于戒律的尊严。菩萨戒为诸佛之本源,菩萨之根本,乃诸佛子的根本。因菩萨戒涵盖深广而又超胜一切,除施之所谓“七众”外,及至畜生或神鬼变化人等,皆有资格受菩萨戒。菩萨戒的戒条很少,但每一戒都为无尽戒,故受持菩萨界戒的功德,殆难以比喻。(13)试履裁约,饵苓断粒:履,鞋。约,衣带。饵,吃。苓,菌类植物。粒,粮食谷物类。形容苦修心志之艰辛。(14)魏废帝:即西魏废帝元钦(公元552-554年在位)。(15)高隆:高,称赞,赞美。隆,推崇,厚待。(16)十善:即十善业,乃身口意三业中所行之十种善行为。(17)《金光明经》:与《法华经》、《仁王经》同为镇护国家的三部经。若诵读此经,国家皆可获得四天王的守护。(18)檀越:即施主。越,指称施主的功德已越过贫穷海之义;檀,施舍。(19)华严:佛经名。我国于东晋义熙十四年(公元148年),由佛驮跋陀罗译出本经60卷,即所谓华严旧经,未久,有法业讲之,并撰《华严旨归》卷,是我国讲华严经的第一人。北魏永平年间(公元508-511年),菩提流支、勒那摩提于洛阳译带亲之《十地经论》,僧统慧光祖述之,并开立地论宗,着有《华严经疏》10卷、《华严经略疏》4卷,立渐、顿、圆三教判,而以华严为圆教。(20)绳床:比丘十八物之一。又作坐床、禅床、交椅、胡床、交床。为绳制座具,比丘尼坐卧用之。(21)《波若》:佛经,即《般若经》,波若,又般若、般罗若、钵剌若。意译为慧、智慧、明、黠慧。即修习八正道、诸波罗蜜等,而显现的真实智慧。明见一切事物及道理的高深智慧,即称般若。菩萨为达彼岸,必修六种行,亦即修六波罗蜜。其中的般若波罗蜜(智慧波罗蜜),即称为“诸佛之母”,成为其他五波罗蜜的根据,而居于最重要的地位。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30138376.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