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焘(公元1115—1184年)字仁甫,号巽岩,眉州丹棱(今四川丹棱)人。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进士。历任史职及州郡官,以敷文阁学士致仕。长于吏治,关心民瘼。其名节学术,也见称海内。曾仿效司马光所修《资治通鉴》的体例,撰成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长编》,用力几近40年。取材广博,考订精审,年代越近,记载越详,而且尽可能利用各种杂史和笔记等,从而成为治史之人的重要参考书籍。
[正 史]
李焘字仁甫,眉州丹棱人,唐宗室曹王之后也。父中登第,知仙井监。焘甫冠,愤金雠未报,着《反正议》十四篇,皆救时大务。绍兴八年,擢进士第。调华阳簿,再调雅州推官。改秩,知双流县。仕族张氏子居丧而争产,焘曰:“若忍坠先训乎①?盍②归思之。”三日复来,迄悔艾③无讼。又有不白其母而鬻产者,焘置之理④,豪强敛迹。于是以余暇力学。
焘耻读王氏书,独博极载籍,搜罗百氏,慨然以史自任,本朝典故尤悉力研核。仿司马光《资治通鉴》例,断自建隆⑤,迄于靖康⑥,为编年一书,名曰《长编》,浩大未毕,仍效光体为《百官公卿表》。史官以闻,诏给札来上。制置王刚中辟⑦干办公事。
知荣州。荣因溪为隍⑧,夏秋率苦水潦⑨,焘筑防扞之。除潼川府路转运判官,入境,劾守令不职者四人。县多聚敛,焘括⑩一路财赋额,通有无,酌三年中数,定为科约,上之朝,颁之州县。
乾道三年,召对,首举艺祖(11)治身、治家、治官、治吏典故,以为恢复之法,乞增置谏官,许六察言事,请练兵,毋增兵,杜诸将私献,核军中虚籍。
除兵部员外郎兼礼部郎中。会庆节上寿,在郊礼散斋内,议权作乐(12),焘言:“汉、唐祀天地,散斋四日,致斋三日,建隆初郊亦然。自崇宁、大观法《周礼》祭天地,故前十日受誓戒。今既合祭,宜复汉、唐及建隆旧制,庶几两得。”诏垂拱上寿止乐(13),正殿为北使权用(14)。正除(15)礼部郎中,言中兴祭礼未备,请以《开宝通礼》、《嘉佑因革礼》、《政和新仪》令太常寺参校同异,修成祭法。
四年,上《续通鉴长编》,自建隆至治平,凡一百八卷。时《乾道新历》成,焘言:“历不差不改,不验不用。未差无以知其失,未验无以知其是。旧历多差,不容不改,而新历亦未有大验,乞申饬历官讨论。”五年,迁秘书少监兼权起居舍人,寻兼实录院检讨官。
子厚试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焘素谓唐三百年不愧此科者惟刘去华,心慕之,尝以所着《通论》五十篇见蜀帅张焘,欲应诏,不偶而止。其友晁公溯以书勉之,焘答以当修此学,必不从此举。既不克躬试(16),于是命二子厚、塾习焉。至是,吏部尚书汪应辰荐厚文行可应诏,故有是命。
左相陈俊卿出知福州,右相虞允文任恢复事,更张旧典。宰相以焘数言事,不乐,焘遂请去。除直显谟阁、湖北转运副使,陛辞,以欲速变古为戒。
又奏:“《禹贡》九州,荆田第八,赋乃在三,人功既修,遂超五等。今田多荒芜,赋亏十八。”上命之条画。既至,奏:“京湖之民结第而庐,筑土而坊,佣牛而犁,籴种而殖,谷苗未立,睥睨(17)已多,有横加科敛者。今宜宽侵冒之禁,依乾德诏书止输旧税,广收募之术,如咸平、元丰故事,劝课有劳者推恩。”诏从之。总饷吕游问入奏焘摄(18)其事。岁饥,发鄂州大军仓振之,僚属争执不可,焘曰:“吾自任,不以累诸君。”寻如数偿之。游问返,果劾焘专(19),上止令具析,不之罪也。
八年,直宝文阁,帅潼川兼知泸州,首葺石门堡以扼夷人,奏乞戒茶马司市叙州羁縻马毋溢额,戒官民毋于夷、汉禁山伐木造舟,奏移锁水于开边旧池,皆报可。
淳熙改元,被召,适城中火,上章自劾。提刑何熙志奏焚数不实,且言《长编》记魏王食肥彘,语涉诬谤,上曰:“宪臣按奏火数失实,职也,何预国史?”命成都提刑李蘩究火事,诏熙志贬二秩罢,焘止贬一秩。
焘及都门,乞祠,除江西运副,且许临遣。或劝以方被谗,无及时事,焘曰:“圣主全度如此,竭忠所以为报。”遂奏:“日食、地震皆阴盛,主敌国小人,不可不虑。”且申“无变古、无欲速”两言,又上《快箴》,引太祖罢朝悔乘快决事以谏,上曰:“朕当揭之座右。”进秘阁修撰、权同修国史、权实录院同修撰。
焘为左史时,尝乞复行明堂礼,谓:“南郊、明堂初无隆杀,合视圜坛,特免出郊浮费。”至是申言之,诏集议,嬖幸(20)沮止。其后周必大为礼部尚书,申其说,始克行。权礼部侍郎。
七月壬戌,雷震太祖庙柱,坏鸱尾,有司旋加修缮。焘奏非所以畏天变,当应以实。上谕大臣:“焘爱朕,屡进谠言。”赐金紫。尝请正太祖东向之位。
四年,驾幸太学,以执经特转一官。焘论两学释奠,从祀孔子,当升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苏轼,黜王安石父子;从祀武成王,当黜李积。众议不叶(21),止黜王雱而已。真拜侍郎,仍兼工部。
《徽宗实录》置院已久,趣上奏篇(22),焘荐吕祖谦学识之明,召为秘书郎兼检讨官。夜直宣引,奏:“近者蒙气蔽日,厥占不肖者禄(23),股肱耳目(24)宜谨厥与。”赐坐。欲起,又留赐饮、赐茶。寻诏监视太史测验天文。
九月丁酉,日当夜食,焘为社坛祭告官,伐鼓礼废,特举行。厚既中制科,为秘书省正字,寻迁着作郎兼国史实录院编修检讨官。父子同主史事,缙绅荣之。
焘感上知遇,论事益切,每集议,众莫敢发言,独条陈可否无所避。近臣复举其次子塾应制科,以阁试不中程黜。厚偶考上舍试卷,发策问制科,为御史所劾,语连及焘,厚罢,焘亦知常德府。
初,政和末,沣、辰、沅、靖四州置营田刀弩手,募人开边,范世雄等附会扰民,建炎罢之。乾道间,有建请复置者,焘为转运使,尝奏不当复,已而提刑尹机迫郡县行为,田不能给。焘至是又申言之,请度田立额,且约帅臣张栻列奏,诏从之。境多茶园,异时禁切商贾,率至交兵,焘曰:“官捕茶贼,岂禁茶商?”听其自如,讫无警。
累表乞闲,提举兴国宫。秋,明堂大礼成,以其首议,复除敷文阁待制。顷之,厚、塾继亡,上欲以吏事纾(25)焘忧,起知遂宁府。
七年,《长编》全书成,上之,诏藏秘阁。焘自谓此书宁失之繁,无失之略,故一祖八宗之事凡九百七十八卷,卷第总目五卷。依熙宁修《三经》例,损益修换四千四百余事,上谓其书无愧司马迁。焘尝举汉石渠、白虎故事,请上称制临决,又请冠序(26),上许之,竟不克就。
又奏:“陛下即位二十余年,志在富强,而兵弱财匮,与‘教民七年可以即戎者’异矣”。一日,召对延和殿,讲臣方读《陆贽奏议》,焘因言:“贽虽相德宗,其实不遇。今遇陛下,可谓千载一时。”遂举贽所言切于今可举而行者数十事,劝上力行之。上有功业不足之叹,焘曰:“功业见乎变通,人事既修,天应乃至。”进敷文阁直学士,提举佑神观兼侍讲、同修国史。荐尤袤、刘清之十人为史官。
十年七月,久旱,进祖宗避殿减膳求言故事,上亟施行。丁丑雨。一日宣对,焘言“外议陛下多服药,罕御殿,宫嫔无时进见,浮费颇多。”上曰:“卿可谓忠爱,顾(27)朕老矣,安得此声。近惟葬李婕妤用三万缗,他无费也。”遂因转对,乞用祖宗故事召宰执赴经筵。
太史言十一月朔,日当食心八分。焘复条上古今日食是月者三十四事,因奏之曰:“心,天王位,其分为宋。十一月于卦为复,方潜阳时,阴气乘之,故比他食为重,非小人害政,即敌人窥中国。”明日对延和殿,又及晋何曾讥武帝无经国远图。
十一年春,乞致仕,优诏不允。上数问其疾增损,给事中宇文价传上旨,焘曰:“臣子恋阙,非老病,忍乞骸骨。”因叩价时事,勉以忠荩。又闻四川乞减酒课额,犹手札赞庙堂行之。
病革,除敷文阁学士,致仕。命下,喜曰:“事了矣。”口占遗表云:“臣年七十,死不为夭,所恨报国缺然。愿陛下经远以艺祖为师,用人以昭陵为则。”辞气舒徐,乃卒,年七十。
上闻嗟悼,赠光禄大夫。他日谓宇文价曰:“朕尝许焘大书‘续资治通鉴长编’七字,且用神宗赐司马光故事,为序冠篇,不谓其止此。”
焘性刚大,特立独行。早着书,桧(28)尚当路,桧死始闻于朝。暨在从列(29),每正色以订国论。张栻尝曰:“李仁甫如霜松雪柏。”无嗜好,无姬侍,不殖产。平生生死文字间,《长编》一书用力四十年,叶适以为《春秋》以后才有此书。
有《易学》五卷,《春秋学》十卷,《五经传授》、《尚书百篇图》、《大传杂说》、《七十二子名籍》各一卷,《文集》五十卷,《奏议》三十卷,《四朝史稿》五十卷,《通论》十卷,《南北攻守录》三十卷,《七十二侯图》、《陶潜新传》并《诗谱》各三卷,《历代宰相年表》、《唐宰相谱》、《江左方镇年表》、《晋司马氏本支》、《齐梁本支》、《王谢世表》、《五代将帅年表》合为四十一卷。
谥文简,累赠太师、温国公。
《宋史·李焘传》卷三八八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30138066.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1-04主编
2023-01-07主编
2023-01-04主编
2023-01-07主编
2023-01-07主编
2023-01-04主编
2023-01-07主编
2022-12-23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1-07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