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李时珍(正史资料记载_注释_简介)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3日 阅读:453 评论:0

李时珍(公元1518—1593年),字东璧,晚号濒湖山人,蕲州(今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人。十六世纪伟大的医药学家。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卒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享年67岁。
李时珍出身于三代相传的世医之家,青年时科举失意,转而继承家学。他一方面遍览典籍,一方面刻苦钻研医术,于是医名大震。有史料说其曾被推荐到太医院任职。李时珍的后半生,主要是致力于药物学巨作《本草纲目》的编撰。以一人之力,“搜罗百氏,采访四方,凡二十八年而成”。全书190万字,载药1892种,附方11096则,配图1160幅。数量、质量都超过前人。《本草纲目》是一部总结性、创造性的着作,具有医药学、化学、动植物学等广泛的科学价值,对国内外“任何人来说都是难能可贵的”(李约瑟语)。1783年后,被译成日文、拉丁文、德文、法文、英文、俄文等多国文字,风行全世界,成为国际医学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
除《本草纲目》外,李时珍尚有医着《濒湖脉学》和《奇经八脉考》流传下来。他诗文亦颇有功底,惜集子散佚,后人难睹风采。


[正 史]
李时珍,字东璧,蕲州①人。好读医书。医家《本草》,自神农所传止三百六十五种,梁陶弘景所增亦如之,唐苏恭增一百一十四种,宋刘翰又增一百二十种,至掌禹锡、唐慎微辈,先后增补合一千五百五十八种,时称大备。然品类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时珍病之。乃穷搜博采,芟烦补阙②,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增药三百七十四种,厘③为一十六部,合成五十二卷。首标正名为纲,余各附释为目,次比集解详其出产、形色,又次以气味、主治附方。书成,将上之朝,时珍遽卒。未几,神宗诏修国史,购四方书籍。其子建元以父遗表及是书来献,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士大夫家有其书。时珍官楚王府奉祠正④。子建中,四川蓬溪⑤知县。


《明史·李时珍传》卷二九九



[注 释]
①蕲州:地名。明初以蕲州路改置蕲州府,治所在蕲春县(今湖北蕲春县西南蕲州镇)。②芟(shan)烦补阙:芟,删除;烦,通“繁”;阙,同“缺”。③厘:改正,订正。④奉祠正:官名。明朝于各王府奉祠所分置,各一人,正八品,掌王府中祭礼、乐舞之事。⑤四川蓬溪:即今四川蓬溪县。始置于唐天宝年间。


[相关史料]
李时珍,字东璧。祖某①,父言闻。世以医为业。时珍年十四,补诸生,三试于乡,不售②。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瞡③。善医,即以医自居。楚王闻之,聘为奉祠,掌良医所事。④世子暴厥⑤,立活之。荐于朝,授太医院判⑥。一岁告归,着《本草纲目》。
年七十六,为《遗表》,授子建元。其略曰:“臣幼苦赢疾,长成钝椎⑦。惟耽嗜典籍,奋切编摩,纂述诸家,心殚厘定。⑧伏念“本草”一书⑨,关系颇重,谬误实多,窃加订正,历岁三十,功始成就。自炎皇辨百谷,尝众草,分气味之良毒;轩辕师岐伯,遵伯高,剖经络之标本,爰有《神农本草》三卷。⑩梁陶弘景益以注释,为药三百六十五。唐高宗命李积重修;长史苏恭表请增药一百一十四。宋太祖命刘翰详较;仁宗再诏补注,增药一百;唐慎微合为《证类》,修补诸本,自是指为全书。夷考(11)其间,瑕疵不少。……臣不揣愚陋,僭肆删述。复者芟,缺者补。……旧药一千五百一十八,今增三百七十四。分一十六部,五十二卷。正名为纲,附释为目,次以集解,辨疑正误,详其出产、气味、主治。上自坟典,下至稗记,凡有攸关,靡不收掇。虽命医书,实赅物理”(12)”
万历中,敕中外献书。建元以《遗表》进。命礼部誉写,发两京、各省布政刊行。(13)
晚年自号濒湖山人。又着《薖(14)所馆诗》、《医案》、《脉诀》、《五脏图论》、《三焦客难》、《命门考》、《诗话》。诗文集失传,惟《本草纲目》行世。搜罗百氏,采访四方,始于嘉靖壬子(15),终于万历戊寅,凡二十八年而成书。旧本附方二千九百三十五,增〔八〕(16)千一百六十一。


清·顾景星《白茅堂集》卷三八


李时珍,幼敦敏(17)以理学自命。年十四,补诸生。屡试棘闱(18)未售,益刻志读书。十年不出户阈,上自坟典,下及子史百家,罔不该治。(19)与顾日岩晤言相证,深契濂洛(20)之旨。待诏(21)瞿九思师事之。
生平孝友豁达,多阴行善,托医以寿世。(22)千里就药门(23),立活不取值。楚王闻其贤,聘为奉祠,掌良医;荐于朝,授太医院判。数岁告归,结迈馆(24)。着《本草纲目》,稿凡三易而成。根极理要与《尔雅经疏》相发明。(25)王世贞称其学行,为北斗以南一人(26)。预定死期,属葬父母墓侧。遗表上,颁布其书。以子建中贵,封文林郎(27)、四川蓬溪县知县。


清《蕲州志》卷一○


太医院判李时珍父言闻墓在竹林湖。
医贤楚王府奉祠李时珍墓(28)在州东五里竹林湖。


清《蕲州志》卷三


《本草纲目》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撰。时珍是编取神农以下诸家本草荟萃成书,复者芟之,阙者补之,伪者纠之。……搜罗群籍,贯穿百氏,自谓岁历三十,采八百余家,稿凡三易,然后告成者,非虚语也。其书初刻于万历间,王世贞(29)为之序,其子建元又献之于朝,有进疏一篇冠于首。至顺治(30)间,钱塘吴毓昌重订付梓,于是业医者无不家有一编。《明史·方伎传》亟称之,盖集本草者无过于此矣。
《濒湖脉学》一卷,明李时珍撰。……时珍乃撮举其父言闻《四诊发明》,着为此书,以正《脉诀》(31)之失。其法分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短、洪、微、紧、缓、芤、弦、革、牢、濡、弱、散、细、伏、动、促、结、代二十七种,毫厘之别,精核无遗(32)。……自是以来,《脉诀》遂废,其廓清医学之功,亦不在戴启宗下也。(33)
《奇经八脉考》一卷,明李时珍撰。……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四


明李时珍学识赅博,征引详明,其所采不仅本草已也。推而至于金石、粟菽、果木、虫鱼、禽兽,以至人之爪发器物,细大不遗。虽所言不尽符合,热阅之颇有益于养生治病,是实可媲美于张华(34)之《博物志》矣。

〔注 释〕
①某:代词。指不确知其名的一定的人。②售:指考试得中。③瞡(gui):窥;视。④“楚王”句:楚王:明太祖第六子朱桢封楚王,建藩于武昌。其后在李青壮年时袭封的有楚愍王朱显榕(公元1535年嗣藩,九年之后被弑)和楚恭王朱英��(公元1550年嗣藩,公元1571年薨)。当指后者。良医所:官署名。明时各王府皆设良医所,掌王府医药之事。⑤世子暴厥:世子:帝王和诸侯的嫡长子皆称世子。暴厥:指突然昏绝。⑥太医院判:官名。明清太医院之副长官,协助院使掌院事。⑦钝椎:愚钝。《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其钝椎少文如此”,司马贞索隐引唐颜游秦说法:“俗谓愚为钝椎。”⑧“奋切”句:编摩:犹编集。殚(dan):竭尽。厘定:整理制定。⑨一书:犹这一类书、这一种书。⑩自炎皇辨百谷……之良毒:即神农尝百草和教民耕作之事。有认为神农氏与炎帝即一人的说法。轩辕……之标本:古时将许多发明创造都附会于黄帝(即轩辕氏,一作有熊氏),谓其“能成命百物”。其中即包括医药、针灸。岐伯,人名,相传为黄帝时的名医,和黄帝一同被奉为医家之祖。遂后世有以“岐黄”为中医医术代称之说。伯高,即伯高氏。相传为黄帝之臣,佐帝论经脉,研究义理。见于《素问》之中。(11)夷考:考察。夷为发语词。(12)“虽命”句:命:名。赅(gai):完备,兼备,具备。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13)两京、布政:两京:指北京和南京。布政:即布政使司。明清设于各直省之地方政府机构。掌一省之政令及财赋之事。(14)薖(ke)。(15)嘉靖壬子:即嘉请三十一年(公元1542年)。万历戊寅:即万历六年,该年从公元1578年2月7日始,止于公元1579年1月26日。合下文二十八年之数。(16)[八]:原文此处缺漏。据《本草纲目》补。(17)敦敏:笃实敏捷。(18)棘闱:即棘围。指科举时代的考场。唐、五代试士,以荆棘围试院以防弊端,故称。(19)阈、该治:阈(yu):门槛,门限。该治:犹博览研读。该,该涉。治,研究。(20)濂洛:北宋理学的两个学派。“濂”指濂溪周敦颐;“洛”指洛阳程颢、程颐。(21)待诏:官名。原指应皇帝征召随时待命,以备咨询顾问。后演变为官名,凡具一技之长而备咨询顾问者可封待诏。明时为翰林院属官,从九品,掌校对文史,凡遇皇帝宣问文义,以备召呼。(22)“生平”句:孝友:爱父母曰孝,爱兄弟曰友。阴:阴功,阴德。托:犹凭借。寿世:使世人健康长寿。(23)千里就药门:当为“千里就药于门”之省。药,疗治。(24)结迈馆:即指李时珍建薖所馆之事。(25)“根极”句:根极:犹根本。《尔雅经疏》:历代注疏《尔雅》者甚众,然无《尔雅经疏》。此处或可理解为“《尔雅经》之疏”。发明:犹印证。(26)北斗以南一人:喻天下第一人。《唐书·狄仁杰传》:“(郑崇质)母老且疾,当使绝域。仁杰诣长史蔺仁基请代行,仁基曰:‘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27)文林郎:官名。始置于隋,属散官(指有官名而无固定职事的官)。明清时以授正七品文官。(28)李时珍墓:李时珍墓在今湖北黄冈地区蕲春县蕲州镇东五华里两湖畔。墓地名蟹子地。公元1949年重新修建为陵园,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9)王世贞:明朝史学家。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江苏太仓人。为复古派后七子之盟主。着作颇多。(30)顺治:清世祖受新觉罗·福临年号(公元1644—1661年)。(31)《脉诀》:此指《王叔和脉诀》。一般认为是六朝时高阳生托名王叔和的脉学着作,也有认为是宋熙宁以前人所托的看法。书中不少内容是根据王叔和《脉经》重新编撰的。由于该书以较通俗的歌诀形式阐述脉理,联系临床实际,易于讲习,故而流传甚广。但书中的观点,对脉义的理解以及文字的鄙浅等方面,后世有不少批评。(32)其法分浮、沉……27种:指27种脉象。芤(kou)。(33)廓清、戴启宗:廓清:澄清,肃清。戴启宗:元代医家。字同父。建业(今南京)人。他在读书过程中,从事医书的订正,其中《脉诀刊误》在脉学专着中较有影响。(34)张华:西晋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西南)人,字茂先。以博学着称。着有《博物志》。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3013806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