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傅仁均(正史资料记载_注释_简介)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3日 阅读:143 评论:0

傅仁均,生卒年不详,滑州白马(今河南滑县)人,善长历法计算。
傅仁均在唐初被任命为员外散骑常侍,后升为太史令。唐武德初年,受高祖李渊命修改旧历。数月后制成新历,名为《戊寅元历》,并于武德元年(公元618年)颁行。《戊寅元历》废除了繁琐无用的上元积年法及不精确的闰周概念,采用了精密的定朔法和先进的岁差法。这些都是我国历法史上的重大改革。《戊寅元历》颁行之后,曾遭到多方反对,于武德九年被废。这两项改革,直到元代《授时历》才得以彻底实行。《授时历历议》中称傅仁均为四大历家之一。


[正 史]
傅仁均,滑州白马①人也。善历算、推步之术。武德初,太史令庚俭、太史丞傅奕表荐之,高祖因召令改修旧历。仁均因上表陈七事:
其一曰:“昔洛下闳以汉武太初元年岁在丁丑,创历起元,元在丁丑。今大唐以戊寅年受命,甲子日登极,所造之历,即上元之岁,岁在戊寅,命日又起甲子,以三元之法,一百八十去其积岁。武德元年戊寅为上元之首,则合璧连珠,悬合于今日。”
其二曰:“《尧典》为‘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前代造历,莫能允合。臣今创法,五十余年冬至辄差一度,则却检周、汉,千载无违。”
其三曰:“经书日蚀,《毛诗》为先,‘十月之交,朔日辛卯’。臣今立法,却推得周幽王六年辛卯朔蚀,即能明其中间,并皆符合。”
其四曰:“《春秋命历序》云:‘鲁僖公五年壬子朔旦冬至。’诸历莫能符合。臣今造历,却推僖公五年正月壬子朔旦冬至则同,自斯以降,并无差爽。”
其五曰:“古历日蚀,或在于晦,或在二日;月蚀或在望前,或在望后。臣今立法,月有三大三小,则日蚀常在于朔,月蚀在望前。却验鲁史,并无违爽。”
其六曰:“前代造历,命辰不从子半,命度不起虚中。臣今造历,命辰起子半,度起于虚六度,命合辰,得中于子,符阴阳之始,会历术之宜。”
其七曰:“前代诸历,月行或有晦犹东见、朔已西朓。臣今以迟疾定朔,永无此病。”
经数月,历成奏上,号曰《戊寅元历》,高祖善之。武德元年七月,诏颁新历,授仁均员外散骑常侍,赐物二百段。
后中书令封德彝②奏历术差谬,敕吏部郎中祖孝孙考其得失。又太史丞王孝通执《甲辰历法》以驳之曰:
案《尧典》云:“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孔氏云七宿毕见,举中者言耳。是知中星无定,故互举一分两至之星以为成验也。昴西方处中之宿,虚为北方居中之星,一分各举中者,即余六星可知。若乃仲春举鸟,仲夏举火,此一至一分又举七星之体。则余二方可见。今仁均专守昴中而为定朔,执文害意,不亦谬乎!又案《月令》:仲冬“昏在东壁”,明知昴中则非常准。若言陶唐之代,定是昴中,后代渐差,遂至东壁。然则尧前七千余载,冬至之日,即便合翼中,逾远弥却,尤成不隐。且今验东壁昏中,日体在斗十有三度;若昏于翼中,日应在井十有三度。夫井极北,去人最近。而斗极南,去人最远,在井则大热,在斗乃大寒。然尧前冬至,即应翻热,及于夏至,便应反寒。四时倒错,寒暑易位,以理推寻,必不然矣。又,郑康成博达之士也,对弟子孙皓云:日永星火,只是大火之次三十度有其中者,非谓心之火星也,实正中也。又平朔、定朔,旧有二家;平望、定望,由来两术。然三大三小,是定朔、定望之法;一大一小,是平朔、平望之义。且日月之行,有迟有疾,每月一相及,谓之合会,故晦朔无定,由人消息。若定大小合朔者,合会虽定,而篰元纪首,三端并失。若上合履端之始,下得归余于终,合会时有进退,履端又皆允协,则《甲辰元历》为通术矣。仁均对曰:
宋代祖冲之久立差术,至于隋代张胄玄等,因而修之,虽差度不同,各明其意。今孝通不达宿度之差移,未晓黄道之迁改,乃执南斗为冬至之恒星,东井为夏至之常宿,率意生难,岂为通理?夫太阳行于宿度,如邮传之过逆旅,宿度每岁既差,黄道随而变易,岂得以胶柱之说而为斡运之难乎?
又案《易》云:“治历明时”。《礼》云:“天子玄端,听朔于南门之外。”《尚书》云:“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孔氏云:“上日,朔日也。”又云:“季秋月朔,辰不集于房。”孔氏云:“集,合也。不合,则日蚀随可知矣。”又云:“先时、不及时,皆杀无赦。”先时,谓朔日不及时也。若有先后之差,是不知定朔之道矣。《诗》云:“十月之交,朔日辛卯。”又,《春秋》日蚀三十有五,左丘明云:“不书朔,官失之也。”明圣人之教,不论于晦,唯取朔耳。自春秋以后,去圣久远,历术差违,莫能详正。故秦汉以来,多非朔蚀,而宋代御史中丞何承天微欲见意,不能详究,乃为太史令钱乐之、散骑侍郎皮延宗所抑止。孝通今语,乃是延宗旧辞。承天既非甄明,故有当时之屈。今略陈梗概,申以明之。
夫理历之本,必推上元之岁,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夜半甲子朔旦冬至。自此以后,既行度不同,七曜分散,不知何年更得余分普尽,还复总会之时也?唯日分气分,得有可尽之理,因其得尽,即有三端之元。故造经立法者,小余尽即为元首,此乃纪其日数之元,不关合璧之事矣。时人相传,皆云大小余俱尽,即定夜半甲子朔旦冬至者,此不达其意故也。何者?冬至自有常数,朔名由于月起,既月行迟疾无常,三端岂得即合?故必须日月相合,与冬至同日者,始可得名为合朔冬至耳。故前代诸历,不明其意,乃于大余正尽之年而立其元法,将以为常,而不知七曜散行,气朔不合。今法唯取上元连珠合璧,夜半甲子朔旦冬至,合朔之始以定,一九相因,行至于今日,常取定朔之宜,不论三端之事。皮延宗本来不知,何承天亦自未悟,何得引而相难耶?
孝孙以仁均之言为然。
贞观初,有益州人阴弘道又执孝通旧说以驳之,终不能屈。李淳风复驳仁均历十有八事,敕大理卿崔善为考二家得失,七条改从淳风,余一十一条并依旧定。仁均后除太史令。卒官。


《旧唐书·傅仁均传》卷七九



[注 释]
①滑州白马:今河南省滑县。白马,县名。秦置,治所在今河南滑县旧县东。北魏天兴中移治滑台城(今滑县东旧县)。②封德彝:唐观州蓚县人,历任检校、吏部尚书、中书令、尚书右仆射等职,封密国公,议事常持两端。


[相关史料]
傅仁均,滑州人,东都道士也。高祖受禅,将治新历,太史令庾俭、丞傅奕荐之,诏仁均与俭等参议,合受命岁名为戊寅元术。其大要可考验者有七:曰唐以戊寅岁甲子日登极,历元戊寅,日起甲子,如汉太初,一也。冬至五十余年辄差一度,日短星昴,合于《尧典》,二也。周幽王六年十月辛卯朔,入食限合于《诗》,三也。鲁僖公五年壬子冬至,合《春秋命历序》,四也。月有三大二小,则日食常在朔,月食常在望,五也。命辰起子半,命度起虚六,符阴阳之始,六也。立迟疾定朔,则月行晦不东见,朔不西朓,七也。其法大旨祖述张胄玄,稍以刘孝孙旧议参之。以武德元年为历始,章岁六百七十六,章闰二百四十九,度法气法九千四百六十四,岁分三百四十五万六千六百七十五,周分三百四十五万六千八百四十五半。高祖诏司历起二年用之。擢仁均员外散骑侍郎。三年正月望,及二月八月朔,当蚀比不效。六年诏吏部郎中祖孝孙,使算历博士王孝通,以《甲辰历法》诘之。曰:日短星昴,以正仲冬。七宿毕见,举中宿言耳,举中宿则余星可知。仁均专守昴中,执文害意,不亦谬乎。又《月令》:仲冬“昏东壁中”,明昴中非为常准。若尧时星昴昏中,差至东壁,则尧前七千余岁,冬至昏翼中,日应在东井。井极北,去人最近,故暑;斗极南,去人最远,故寒,寒暑易位,必不然矣。又平朔、定朔,旧有二家,三大三小为定朔望,一大一小为平朔望。日月行有迟速,相及谓之合会,晦朔无定,由时消息。若定大小皆在朔者,合会虽定,而篰元纪首,三端并失。若上合履端之始,下得归余于终,会合有时,则《甲辰元历》为通术矣。仁均对曰:宋祖冲之立岁差,隋张胄玄等因而修之,虽差数不同,各明其意。孝通未晓,乃执南斗为冬至常星。夫日躔宿度,如邮传之过,宿度既差,黄道随而变矣。《书》云:“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孔氏云:“集,合也。不合,则日食可知。”又云:“先时者杀无赦,不及时者杀无赦。既有先后之差,是(不)知定朔矣。”《诗》云:“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春秋传》曰:“不书朔,官失之也。”自后历差,莫能详正。故秦汉以来,都非朔食,宋御史中丞何承天微欲见意,不能详究,乃为散骑侍郎皮延宗等所抑。孝通之语,乃延宗旧说。治历之本,必推上元。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夜半甲子朔旦冬至。自此七曜散行不复,余分普尽,总会如初。唯朔分气分有可尽之理。因其可尽,即有三端,此乃纪其日数之元尔。或以为即夜半甲子朔冬至者,非也。冬至自有常数,朔名由于月起。月行迟疾匪常,三端安得即合?故必须日月相合,与至同日者,乃为合朔冬至耳。孝孙以为然。但略去尤疏阔者。九年,复诏大理卿崔善为与孝通等校定。善为所改凡数十条,复用上元积算。上元戊寅至武德九年丙戌,积十六万四千三百四十八算外,其周天度,即古赤道也。贞观初,直太史李淳风又上疏论十有八事。复诏善为课二家得失,其七条改从淳风。十四年十一月癸亥朔甲子冬至。而淳风新术,从甲子合朔冬至。乃上言古历分日,起于子半十一月,当甲子合朔冬至。故太史令傅仁均以减余稍多,子初为朔,遂差三刻。司历南宫子明、太史令薛颐等言,子初及半日月,未离淳风之法,较春秋已来,晷度薄食,事皆符合。国子祭酒孔颖达等及尚书八座参议,请从淳风。又以平朔推之,则二历皆以朔日冬至,于是弥合。且平朔行之自古,故《春秋传》或失之前,谓晦日也。虽癸亥日月相及,明日甲子为朔可也。从之。十八年,淳风又上言仁均术有三大三小,云日月之蚀必在朔望。十九年九月后,四朔频大,诏集诸解历者详之,不能定。庚子,诏用仁均平朔,讫麟德元年。


《畴人传·傅仁均传》卷一三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3013769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