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杜伏威(正史资料记载_注释_简介)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3日 阅读:95 评论:0

杜伏威(公元597—642年),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隋末农民起义领袖。家境贫困,无以为生,16岁时即与辅公祏聚众起事。隋大业九年(公元613年),率众参加长白山(今山东长山县境)起义军,向江淮地区发展,会合苗海潮、赵破阵等部,众至数万,占据六合,进逼江都。十三年,大败隋将陈棱,乘胜攻破高邮,进据历阳(今安徽和县),逐步占有江南广大地区,自称总管,声威大振。但他并未乘胜灭隋,却于次年上表隋越王杨侗,投降隋朝,被封为楚王,授东南道大总管。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杜伏威接受李世民招降,投降唐朝,被任为淮南安抚大使、东南道行台尚书令,封吴王。五年,自请入朝,被留居长安,拜太子太师。后辅公祏起兵反唐,杜伏威在长安被唐帝毒死。

〔正史〕

杜伏威,齐州章丘人也。少落拓,不治产业,家贫无以自给,每穿窬为盗。与辅公祏为刎颈之交。公祏姑家以牧羊为业,公祏数攘羊以馈之,姑有憾焉,因发其盗事。郡县捕之急,伏威与公祏遂俱亡命,聚众为群盗,时年十六。常营护诸盗,出则居前,入则殿后,故其党咸服之,共推为主。

大业九年①,率众入长白山,投贼帅左君行,不被礼,因舍去,转掠淮南,自称将军。时下邳有苗海潮,亦聚众为盗,伏威使公祏谓曰:“今同苦隋政,各兴大义,力分势弱,常恐见擒,何不合以为强,则不患隋军相制。若公能为主,吾当敬从,自揆不堪,可来听命,不则一战以决雄雌。”海潮惧,即以其众归于伏威。江都留守遣校尉宋颢率兵讨之,伏威与战,阳为奔北,引入葭芦中,而从上风纵火,迫其步骑陷于大泽,火至皆烧死。有海陵贼帅赵破阵,闻伏威兵少而轻之,遣使召伏威,请与并力。伏威令公祏严兵居外以待变,亲将十人持牛酒入谒。破阵大悦,引伏威入幕,尽集其酋帅纵酒高会。伏威于坐斩破阵而并其众。由此兵威稍盛,复屠安宜。

炀帝遣右御卫将军陈棱以精兵八千讨之,棱不敢战,伏威遗棱妇人之服以激怒之,并致书号为“陈姥”,棱大怒,悉兵而至。伏威逆拒,自出阵前挑战,棱部将射中其额,伏威怒,指之曰:“不杀汝,我终不拔箭。”遂驰之。棱部将走奔其阵,伏威因入棱阵,大呼冲击,所向披靡。获所射者,使其拔箭,然后斩之,携其首复入棱军奋击,杀数十人。棱军大溃,仅以身免。乘胜破高邮县,引兵据历阳②,自称总管,分遣诸将略属县,所至辄下,江淮间小盗争来附之。伏威尝选敢死之士五千人,号为“上募”,宠之甚厚,与同甘苦,有功战辄令上募击之,及战罢阅视,有中在背便杀之,以其退而被击也。所获资财,皆以赏军士,有战死者,以其妻妾殉葬,故人自为战,所向无敌。

宇文化及之反③也,署为历阳太守,伏威不受。又移居丹阳,进用人士,大修器械,薄赋敛,除殉葬法,其犯奸盗及官人贪浊者,无轻重皆杀之。仍上表于越王侗,侗拜伏威为东道大总管,封楚王。太宗④之围王世充,遣使诏之,伏威请降。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行台尚书令、江淮以南安抚大使、上柱国,封吴王,赐姓李氏,预宗正属籍,封其子德俊为山阳公,赐帛五千段、马三百匹。伏威遣其将军陈正通、徐绍宗率兵来会。

武德四年⑤,遣其将军王雄诞讨李子通于杭州,擒之以献。又破汪华于歙州,尽有江东、淮南之地,南接于岭,东至于海。寻闻太宗平刘黑闼,进攻徐圆朗,伏威惧而来朝,拜为太子太保,仍兼行台尚书令。留于京师,礼之甚厚,位在齐王元吉之上,以宠异之。初,辅公祏之反也,诈称伏威之令以绐其众,高祖遣赵郡王孝恭讨之。时伏威在长安暴卒。及公祏平,孝恭收得公祏反辞,不晓其诈,遽以奏闻,乃除伏威名,籍没其妻子。贞观元年,太宗知其冤,赦之,复其官爵,葬以公礼。

《旧唐书》卷五六

〔注 释〕

①大业九年:大业,隋炀帝杨广的年号。九年,即公元613年。②历阳:郡名:治所在今安徽和县。③宇文化及之反:宇文化及为隋宠臣宇文述之子。性格凶险,不循法度。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三月,为武贲郎将司马德勒等所推,起兵作乱。杀死炀帝,立秦王杨浩,自任丞相,把持朝政。后为李密所败,众多亡叛,自度必败,遂杀杨浩自立为帝,国号许,建元天寿。终被窦建德擒杀于聊城。④太宗:即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649年)。公元627—649年在位。⑤武德四年:武德,唐高祖李渊的年号。四年,即公元621年。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30137655.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