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正史资料记载_注释_简介)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3日 阅读:116 评论:0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一名佛狸,明元帝长子,母杜贵嫔。天赐五年(公元408年)生,正平二年(公元452年)卒,终年45岁。
拓跋焘初封泰平王,泰常七年(公元422年)五月立为皇太子,明元帝病重时由他代理政务,翌年八月即帝位,年仅16岁。
拓跋焘即位后,重用汉族崔浩等人为权臣,大力整顿各项政务,国力大增。从始光三年(公元426年)到太平真君十一年(公元450年)的20余年间,太武帝先后出兵攻灭了柔然、夏国、后燕、北凉等国,统一了黄河流域,并征服鄯善,打通西域之路。又发重兵大举攻宋,直打到瓜步(今江苏六合东南)才遭到宋军顽强抵抗。太武帝下令焚经毁寺,坑杀僧尼,对佛教发动空前围剿,制造了中国历史上称为“三武一宗法难”的首次灭佛运动。他于正平二年(公元452年)三月被宦官宗爱杀害,葬云中金陵,谥曰世祖太武皇帝。


[正史]

世祖太武皇帝,讳焘,太宗明元皇帝之长子也,母曰杜贵嫔。天赐五年生于东宫,体貌瑰异,太祖奇而悦之,曰:“成吾业者,必此子也。”泰常七年四月,封泰平王。五月,为监国。太宗有疾,命帝总摄百揆①,聪明大度,意豁如也。(略)始光元年八月,蠕蠕率六万骑入云中,杀掠吏民,攻陷盛乐宫。赭阳子尉普文率轻骑讨之,虏乃退走。(略)二年冬十月癸卯,车驾北伐,平阳王长孙翰等绝漠追之②,蠕蠕北走。(略)神䴥二年夏四月庚寅,车驾北伐,从东道与长孙翰等期会于贼庭。五月丁未,次于沙漠,舍辎重,轻骑兼马,至栗水,蠕蠕震怖,焚烧庐舍,绝迹③西走。(略)冬十月,振旅凯旋于京师,告于宗庙。列置新民于漠南。(略)。太平真君十一年秋七月,义隆遣其辅国将军萧斌之率众六万寇济州,宁朔将军王玄谟西攻滑台。九月辛卯,舆驾南伐。冬十月乙丑,车驾济河,玄谟大惧,弃军而走。帝遂至东平。萧斌之弃济州,退保历城。乃命诸将分道并进。车驾自中道。十二月丁卯,车驾至淮。诏刈雚苇,泛筏数万而济,淮南皆降。癸未,车驾临江,起行宫于瓜步山。永昌王仁自历阳至于江西,高凉王那自山阳至于广陵,诸军皆同日临江,所过城邑,莫不望尘奔溃,其降者不可胜数。甲申,义隆使献百牢,贡其方物,又请进女于皇孙以求和好。帝以师婚非礼④,许和而不许婚,使散骑侍郎夏侯野报之。诏皇孙为书致马通问焉。(略)
史臣曰:“世祖聪明雄断,威灵杰立,藉二世之资,夺征伐之气,遂戎车四出,周旋险夷。扫统万,平秦陇,翦辽海,荡河源,南夷荷担,北蠕削迹,廓定四表,混一戎华,其为功也大矣。遂使有魏之业,光迈百王,岂非神睿经纶,事当命世。至于初则东储不终,末乃衅成所忽,固本贻防,殆弗思乎?


《魏书·世祖纪》


〔注释〕

①总摄百揆:总揽大权,决定各种事情。②绝漠追之:穷追至沙漠尽头。③绝迹:消除撤退时的各种痕迹,使敌人弄不清去向。④师婚非礼:作战时结亲成婚不合礼法。

〔相关史料〕

宋文帝元嘉三年夏六月,魏主诏问公卿:“今当用兵,赫连、蠕蠕二国何先?”长孙嵩、长孙翰、奚斤皆曰:“赫连土着,未能为患,不如先伐蠕蠕。”太常崔浩曰:“赫连氏土地不过千里,政刑残虐,人神所弃,宜先伐之。”秋九月,魏主闻夏世祖殂,诸子相图①,国人不安,欲伐之。于是遣司空奚斤帅四万五千人袭蒲坂,宋兵将军周几帅万人袭郏城。冬十月丁巳,魏主发平城,行至君子津,会天暴寒,冰合。十二月戊寅,帅轻骑二万济河袭统万。壬午,冬至,夏主方燕群臣,魏师奄至,上下惊扰。魏主军去城三十余里。夏主出战而败,退走入城。魏军夜宿城北。癸未,分兵四掠,杀获数万,得牛马十余万。乃徙其民万余家而还。夏弘农太守曹达闻周几将至,不战而走,魏师乘胜长驱,遂入三辅。蒲坂守将东平公乙斗闻奚斤将至,遣使诣统万告急。使者至统万,魏军已围其城。还告乙斗曰:“统万已败矣。”乙斗慎,弃城西奔长安,斤遂克蒲坂。夏主之弟助兴先守长安,乙斗至,与助兴弃长安,西奔安定。十二月,斤入长安。四年春正月乙酉,魏主还平城。统万徙民在道多死,能至平城者什才六七。己亥,夏主遣平原公定帅众二万向长安。魏主闻之,伐木阴山,大造攻具,再谋伐夏。夏四月,魏奚斤与夏平原公定相持于长安。魏主欲乘虚伐统万,简兵练士,部分诸将,命司徒长孙翰等将三万骑为前驱,常山王素等将步兵三万为后继,南阳王伏真等将步兵三万部送攻具,将军贺多罗将精骑三千为前候。五月,魏主至拔邻山,筑城,舍辎重,以轻骑三万倍道先行。六月,魏主至统万,分军伏于深谷,以少众至城下。魏军士有得罪亡奔夏者,言:“魏军粮尽,士卒食菜,辎重在后,步兵未至,宜急击之。”夏主从之,甲辰,将步骑三万出城。长孙翰等皆言:“夏兵步陈②难陷,宜避其锋。”魏主曰:“吾远来求贼,惟恐不出。今既出矣,乃避而不击,彼奋我弱,非计也。”遂收众伪遁,引而疲之。夏兵为两翼,鼓噪追之,行五六里,会有风雨从东南来,扬沙晦冥。宦者赵倪言于魏主曰:“今风雨从贼上来,我向之,彼背之,天不助人。且将士饥渴,愿陛下摄骑避之,更待后日。”崔浩叱之曰:“是何言也!吾千里制胜,一日之中,岂得变易。贼贪进不止,后军已绝,宜隐军分出,奄击不意。”魏主曰:“善!”乃分骑为左右队以掎之。魏主马蹶而坠,几为夏兵所获,拓跋齐以身扞蔽,决死力战,夏兵乃退。魏主腾马得上,刺夏尚书斛黎文,杀之,又杀骑兵十余人,身中流矢,奋击不辍夏众大溃。魏人乘胜逐夏主至城北。夏主不及入城,遂奔上邽。乙巳,魏主入城,获夏王、公、卿、校及诸母、后妃、姊妹、宫人以万数,马三十余万匹,牛羊数千万头,府库珍宝、车旗、器物不可胜计。初,夏世祖性豪侈,筑统万城,高十仞,基厚三十步,上广十步,宫墙高五仞,其坚可以厉刀斧。台榭壮大,皆雕镂图画,被以绮绣,穷极文采。魏主顾谓左右曰:“蕞尔③国而用民如此,欲不亡得乎!”(略)五年春二月,魏平北将军尉眷攻夏主于上邽,夏主退屯平凉。奚斤进军安定,马多疫死,士卒乏粮,乃深垒自固。夏主日来城下抄掠。监军侍御史安颉阴与尉眷等谋,选骑待之。既而夏主来攻城,颉出应之。夏主自出阵前搏战,军士识其貌,争赴之,会天大风扬尘,昼昏,夏主败走。颉追之,夏主马蹶而坠,遂擒之。


《通鉴纪事本末·魏灭夏》


魏主闻上将北伐,复与上书曰:“彼此和好日久,而彼志无厌,诱我边民。今春南巡,聊省我民,驱之使还。今闻彼欲自来,设能至中山及桑乾川,随意而行,来亦不迎,去亦不送。若厌其区宇者,可来平城居,我亦往扬州,相与易地。彼年已五十,未尝出户,虽自力而来,如三岁婴儿,与我鲜卑生长马上者果如何哉?更无余物可以相与,今送猎马十二匹并毡、药等物。彼来道远,马力不足,可乘,或不服水土,药可自疗也。”(略)魏群臣初闻有宋师,言于魏主,请遣兵救缘河谷帛。魏主曰:“马今未肥,天时尚热,速出必无功,若兵来不止,且还阴山避之。国人本着羊皮裤,何用绵帛?展至④十月,吾无忧矣。”(略)庚午,魏主至瓜步,坏民庐舍及伐苇为筏,声言欲渡江。建康震惧,民皆荷担而立。(略)魏主凿瓜步山为蟠道,于其上设毡屋。魏主不饮河南水,以橐驼负河北水自随,饷上橐驼、名马,并求和、请婚。上遣奉朝请田奇饷以珍馐、异味。魏主得黄甘即啖之,并大进酃酒。左右有附耳语者,疑食中有毒。魏主不应,举手指天,以其孙示奇曰:“吾远来至此,非欲为功名,实欲继好息民,永结姻缘。宋若能以女妻⑤此孙,我以女妻武陵王,自今匹马不复南顾。”奇还,上召太子劭及群臣议之。众并谓宜许,江湛曰:“戎狄无亲,许之无益。”劭怒,声色甚厉,劭又言于上曰:“北伐败辱,数州沦破,独有斩江湛、徐湛之可以谢天下。”上曰:“北伐自是我意,江、徐但不异耳。”魏亦竟不成婚。


《通鉴纪事本末·宋文图恢复》


宋文帝元嘉九年春正月丙午,魏主立子晃为皇太子,大赦,改元。二十八年夏六月,魏太子晃监国。太子为政精察,而中常侍宗爱性险暴,多不法,太子恶之。给事中仇尼道盛、侍郎任平城有宠于太子,颇用事,皆与爱不协。爱恐为道盛等所纠,遂构告其罪。魏主怒,斩道盛等于都街,东宫官属多坐死。帝怒甚。戊辰。太子以忧卒。(略)二十九年春正月,魏世祖追悼景穆太子不已。中常侍宗爱惧诛,二月甲寅,弑帝,尚书左仆射兰延,侍中和疋、薛提等秘不发丧。延、疋以皇孙浚冲幼,欲立长君,征秦王翰,置之秘室。提以浚嫡皇孙,不可废。议久不决。宗爱自以得罪于景穆太子,而素恶秦王翰,善南安王余,乃密迎余自中宫便门入禁中,矫称赫连皇后召延等。爱先使宦者三十人持兵伏于禁中,延等入,以次收缚,斩之。杀秦王翰于永巷而立余。余自以违次而立,厚赐群下,欲以收众心,旬月之间,府藏虚竭。宗爱为宰相,专恣日甚。余患之,谋夺其权,爱愤怒,使小黄门贾周等就弑余,而秘之,唯羽林郎中代人刘尼知之,尼劝爱立皇孙浚,爱惊曰:“君大痴人!皇孙若立,岂忘正平时事乎?当择诸王贤者立之。”尼密以状告殿中尚书源贺。贺时与尼俱典兵宿卫,乃与南部尚书陆丽定谋,共立皇孙。戊申,贺与尚书长孙渴侯严兵守卫宫禁,使尼、丽迎皇孙于苑中。丽抱皇孙于马上,入平城,贺、渴侯开门纳之。尼驰还东庙,大呼曰“宗爱弑南安王,大逆不道。皇孙已登大位,有诏,宿卫之士皆还宫。”众咸呼万岁,遂执宗爱、贾周等,勒兵而入,奉皇孙即皇帝位。杀爱、周,夷三族。


《通鉴纪事本末·宗爱逆节》


〔注释〕

①相图:相互争夺。②陈:同阵。③蕞尔:极小的样子。④展至:等到。⑤妻:嫁给。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30137506.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