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有一次回到后宫,十分高兴,曹皇后问他有什么喜事,他说:“我今天策试举人,得到两个人才,但是,我已经老了,舍不得用,准备留给后人。”他说的两个人才,就是苏轼和苏辙兄弟。
四川眉山苏氏父子是令人惊叹的。“唐宋八大家”,他们父子就占了三个席位!这样的家庭,大概从古至今都不多见。尤其是苏轼,天纵英才,不仅是大宋第一才子,如果就成就之全面讲,大概数千年历史中都不作第二人想。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今四川眉山)人。他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集散文家、诗人、词人、书法家、画家等于一身,而且在几乎每一个领域都引领一代风骚的人物,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苏轼青少年时期力学不倦。他的父亲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对他影响当然很大。他的母亲学识如何不清楚,但他们兄弟小的时候,母亲为他们讲《汉书》,文化素养应该很高。他生长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加上自己又聪明好学,善于读书,终成饱学之士。
当苏洵带苏轼苏辙兄弟进京赶考的时候,其学识才气一下子震惊了京师。他们兄弟去参加科举考试,宰相韩琦对人说:“二苏在此,这些人居然还敢与他们同场较艺,胆子真不小啊。”据说许多人真的因此退出了考试(见《师友谈记》)。乃至后来参加科举都把苏轼的文章作为样本,有“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的谚语(陆游《老学庵笔记》)。要不是因为欧阳修主考时看到他的文章太美,怀疑是自己的学生曾巩的卷子,怕别人说闲话,故意把此卷取为第二,那么那一科的状元就非苏轼莫属(杨万里《诚斋诗话》)。
苏轼的人生是悲剧性的。他虽然被宋仁宗所赏识,但仁宗不久就去世了。接下来的宋英宗,在位仅四年,且体弱多病,基本上没有什么作为,三十六岁就死了。这时,苏轼才三十二岁,任职史馆,授大理评事。也就在这一年,父亲苏洵去世了。他和苏辙扶柩回乡,守孝三年。当他们再次回京复职的时候,已经是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了。
宋神宗是个锐意改革的皇帝,他一即位,立即起用王安石,开始逐步实施变法。王安石变法,打破了祖宗陈法,又侵犯了一些官吏和富商大贾的利益,所以立刻遭到来自各方面的反对。他的好友司马光、欧阳修等人都持反对态度。苏轼也卷入了这一场革新与保守的斗争,他也反对王安石的新法,于是被赶出京城,去担任密州、徐州、湖州等地太守。不幸被人诬陷,御史中丞李定等人说他诗中有谤讪新政的句子,苏轼在御史台(即“乌台”)受审被拘押一百多天,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贬黄州团练副使,实际上是被软禁起来了。
宋神宗死后,哲宗赵煦即位,才十岁,由高太后亲政。高太后是反对新法的,她马上任用司马光,尽废新法。当时王安石已经罢相,到江宁府(今江苏南京)去了。苏轼作为旧党人物,当然也被征召入京,任翰林学士知制诰。他在任地方官时,对新法有清醒的了解,认为新法中有一些还是可行的,因此不主张“尽废新法”,这又引起旧党的不满,甚至认为他和苏辙“俨然又是一个王安石”。于是,他再次请求外放,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任杭州太守。这算是他一生中比较惬意的一段时光,但不久又奉调回朝,历任兵部尚书、吏部尚书(未赴)、礼部尚书。
这时,宋哲宗长大了,他一亲政,就尽黜旧党。于是苏轼又遭一贬再贬,一直贬到惠州(今广东惠阳)、儋州(今海南儋县)。在宋代,流放儋州是仅比满门抄斩轻一等的重罪。
建中靖国元年(1101)宋哲宗去世,宋徽宗即位,向太后执政,苏轼才被赦内调,复为奉礼郎。不幸在北归的途中病逝于常州(今属江苏)。
苏轼的人生悲剧,也有一部分是他自己的性格所致。作为一个官吏,他不如弟弟苏辙,因为他纯然是一个文人,是一个艺术家。他聪明到令人嫉妒,但天真得令人同情。他幽默旷达,但仍躲不掉小人的陷害。他的博学多才,连极为自负的王安石都感叹说:“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见《西清诗话》)他天真,有时纯如婴儿,在他眼中,世上没有一个不是好人。《悦生随抄》记载说:“苏子瞻泛爱天下士,无贤不肖欢如也。尝言:‘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子由晦默少许可,尝戒子瞻择友。子瞻曰:‘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此乃一病。’”他屡遭贬谪,乃至锒铛入狱,但仍旷达谐谑。贬在黄州的时候,等于是软禁,不仅不能签署公文,而且不准离开州治。有一个晚上,他和朋友在东坡饮酒,归家太晚,童仆都睡了,叫都叫不醒,他就写了一首《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第二天,此词已传遍州中,传说他“挂冠服江边,拏舟长啸去矣。郡守徐君猷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急命驾往谒,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兴也”(见叶梦得《避暑录话》)。他被贬到岭南,还写过《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念奴娇
江城子
西江月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3013108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