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李清照是应该叫苏轼师爷的。因为她的父亲李格非以文章见赏于苏轼,是后“苏门四学士”之一。
李格非是着名的文学家,而且思想很解放,所以李清照的童年是充满了欢乐,而且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的。她早期的词《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洋溢着一种无忧无虑的天真活泼。
李清照的婚姻也是非常美满幸福的。他的公公赵挺之在宋徽宗时期做过副宰相,她的丈夫赵明诚是着名的金石学家。婚后,两人感情很好,一起收集古物,编辑《金石录》,生活非常幸福。她的另一首《如梦令》,正是这种生活的写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样的生活中,当然也有一些挫折和愁怨。王安石变法虽然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是,由此引起的党争并没有停息。宋徽宗时,蔡京专权,打着“新法”的旗号排除异己,刻《元佑党人碑》,列司马光以下三百九十多人为“奸党”,其中就有李格非,而赵挺之却是蔡京一党。这件事对李清照打击很大。
赵挺之在与蔡京争权的斗争中失败,赵明诚曾一度因此入狱,后来与李清照屏居青州乡里十三年。好在他们的兴趣不在仕途,而在收集整理古物,编辑《金石录》,生活倒还平静。后来赵明诚先后任莱州、淄州知州,李清照没有跟去任所。她前期的许多词,都是写与赵明诚分别后的相思,极有韵致。比如下面两首词: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两首词,都是李清照的代表作。词中所表现的,是闺中少妇在慵懒的富贵生活中,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淡淡的,淡淡的,但却非常感人。据说李清照把《醉花阴》寄给赵明诚,赵明诚大为赏叹,花了三天的工夫,写了五十阕《醉花阴》,然后,把李清照的词杂在一起,送给朋友陆德夫看。陆德夫把玩再三,最后说:“只有三句最好。”赵明诚问是哪三句,陆德夫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样的日子,却因金兵的南侵和赵明诚的去世被完全打破了。
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金人攻陷汴京,第二年掳走徽、钦二帝,这就是有名的“靖康之难”,也叫“靖康之耻”。同年,宋高宗赵构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即位,改元建炎,史称南宋。春,赵明诚奔母丧到了金陵(今江苏南京),任建康知府。建炎三年(1129)罢知府,改知湖州,还没有赴任,就因病死于建康。这一年,李清照四十六岁。
家破国亡,李清照一下子跌进了痛苦的深渊。而且,她和赵明诚耗尽家财,辛辛苦苦地收集起来,堆满了十几间屋子的图书、古玩、字画等等,全部被金兵付之一炬。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记载说:“青州故第尚锁书册什物,用屋十余间,期明年春,再具舟载之。十二月,金人陷青州,凡所谓十余屋者,已化为灰烬矣。”
此后,李清照基本上居住在临安,一直到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病逝。
李清照后期生活在经济据拮和感情痛苦的双重折磨之中。《云麓漫抄》载她写给枢密韩公诗的序中说:“有易安室者,父祖皆出韩公门下。今家世沦替,子姓寒微……又贫病。”她的词作,也一改前期风格,多写家破国亡、老病孤独的哀思以及与前期生活鲜明的对比,沉痛之情,十分感人,其中,又不可避免地与将家恨与国仇结合在一起,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比如着名的《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在个人不幸的遭际中,又流露出乡关之思、亡国之痛。
李清照是坚决主张“词别是一家”的,她是婉约派词的代表人物之一。在《词论》一文中,她对北宋几乎所有的词人都有批评,尤其是认为晏殊、欧阳修、苏轼等人的词,都只能算是“句读不葺之诗”,王安石、曾巩的词“不可读也”。评论是否公允这里不去管它,但可以看出李清照本人是严格按照“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来填写的,所以她的词音节婉丽,有抑扬顿挫的美感。
李清照善于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一些很平常的生活细节,一入于她的词中,顿时神采飞扬。比如形容暮春景色的“绿肥红瘦”;形容晚年寂寞地“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写暮春时令变化的“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等。她的词,语言不尚华丽,但意境却很雅致,很多时候,就以平平常常的家常语入词,但收到极好的艺术效果。比如“三杯两盏淡洒,怎敌他晚来风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再看她的《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几乎全是口语入词。清彭孙遹《金粟词话》说:“李易安‘被冷香销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皆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词意并工,闺情绝调。”说的就是李清照词的这种特色。
但这些看似平常的语言,又是经过精心琢磨过的,比如她最为人称道的《声声慢》开始所用的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不仅音节顿挫,而且十四个叠字勾画出三层意境:“寻寻觅觅”,是晚年寂寞悲痛的词人在寻找一种心灵的寄托,但这寄托究竟是什么,究竟在哪里,她也不知道,当然也就找不着。所以才引入第二层意思“冷冷清清”,这既是生活的冷清,更是内心的冷清,情感的冷清,于是很自然地过渡到第三层意思,词人的心中,就只有“凄凄惨惨戚戚”的感觉了。这十四个字一出,几成绝响,任何人只要一学,立成笑柄。《古今词话》引《贵耳集》说:“(《声声慢》)李易安词首下十四个叠字,乃公孙大娘舞剑法。本朝非乏能词之士,未有下此十四个叠字者。”
后人对李清照的评价极高,虽然也有少数人站在卫道立场和大男子主义立场,对李清照词有些微词,但无伤其宋代词人第一流大家的地位。明杨慎《词品》说:“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可以看作是对李清照词的盖棺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