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唐代著名诗人《卢照邻》 - 诗词百科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1日 阅读:158 评论:0

卢照邻(约632-695后),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他的老师,是大名鼎鼎的曹宪和王义方,所以,他的博学能文就不奇怪了。年轻的时候,做过唐高祖第十七个儿子邓王王府典签,极受邓王宠爱,称之为“吾之相如(司马相如)也”。到四川新都(今四川成都新都区)做过县尉。后居洛阳,迁长安。他的仕途并不顺畅,而且最不幸的是身染恶疾,连名医孙思邈都未能治好。后来又误食丹药中毒,致手足残废,痛苦不堪。最后告别亲友,自投颍水而死。卢照邻虽然以死来结束自己的痛苦,但在四杰中,他却又算是活得长的。只不过从四十岁左右开始,因为身体的原因,官也做不了了,去龙门山学道,似乎也没有什么好处。他所得的病,很可能是类风湿,这在今天都还是不能治愈的顽疾,而且最后会手足变形,器官衰竭,痛苦不堪。

卢照邻的诗,以歌行体最为擅长,他的七古《长安古意》,与骆宾王的《帝京篇》齐名,都是初唐时期的优秀歌行作品。其实如果仅从数量上看,他的五言诗远多于七言,但是,因为初唐时期几乎还全是五言的天下,七言诗要少得多。论五言诗,他没有什么优势,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不算杰出。但说到七言诗,他就有一定的优势了,尤其像《帝京篇》这样的七言作品,在初唐时期,就算得上是很不错的了。

《长安古意》描绘当时京城长安的现实生活场景,揭露权贵阶层骄奢淫逸的生活及内部倾轧,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抒发了怀才不遇的寂寥之感和牢骚不平之气,也揭示了世事无常、荣华难久的生活哲理。《长安古意》也许有的人不太熟悉,但其中的名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却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的。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30131042.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