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晟,字良器,洮州临潭(今甘肃临潭县)人。公元727年出生于世代为裨将的家庭,从小练就了一身武艺,特别善于骑马射箭。十八岁那年,他刚投军到著名大将王忠嗣部下,就赶上了一次与吐蕃(古藏族政权名)的战斗。当一员凶猛的敌将连伤唐军将士多人时,他奉王忠嗣之令,飞身上马,一箭就把敌将射死。王忠嗣惊异地抚其背赞叹说: “你真是个能敌万人的将才啊! ”凤翔(方镇名,治所在今陕西凤翔)节度使高升慕名召其为将后,他又连续几次击败了羌人的进攻,被晋为左羽林大将军。从此,李晟步入了唐朝中期名将的行列。
出奇制胜 三败吐蕃
大历三年(公元768年),土蕃围攻灵州(州治在今宁夏灵武县西南),守军向当时的凤翔节度使李抱玉求救。李抱玉准备派李晟率五千人马前往解围。当他征求意见时,李晟却回答说: “如果正面进攻,以力取胜,五千人马不够用; 如果奇袭侧后,以计取胜,五千人马又太多。”这一回答使李抱玉很意外,他问李晟有何妙计? 李晟说: 只需一千骑兵,定解灵州之围。原来,李晟在西北多年,对于地理、敌情早已了如指掌。他知道吐蕃兵围灵州,主要靠临洮定秦堡(今甘肃岷县)作后方基地供应粮草。唐军如果西击定秦堡,不但比北上灵州路程近,而且用兵少,还可以收到 “围魏救赵”的效果。李抱玉很高兴地批准了李晟的解围计划。
李晟立即率领一千精骑,西出大震关(今甘肃清水县东陇山东坡),星夜急驰,直扑临洮。由于守军不多、疏于戒备,李晟一举袭取定秦堡,烧毁了全部屯粮和其它军用物资,活捉了守将慕谷种。围攻灵州的吐蕃大军,因粮草断绝,无法再战,果然退兵,灵州之围遂不战而解。这次解围,初步显示了李晟独挡一面的指挥才能。
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十月,吐蕃进犯剑南(今四川中部),一连攻陷了大渡河东岸若干州县,守防唐军不能抵御,便向朝廷告急。唐代宗令李晟领四千神策军前往迎战。李晟奉命后,认真分析了敌情。他估计吐蕃军队人数虽多,但战斗力不强,如果神速进军,突然发起袭击,是不难击退的。于是,他立即领兵从长安启程,取道剑阁、成都、漏天(今四川卢山县东南),以最快的行军速度,迅速抵达大渡河东岸。唐朝神策军的突然出现,完全出乎吐蕃意料之外。因此,李晟旗开得胜,一连攻拔了飞越(今四川泸定东南)等三座城镇,斩杀一千多人。吐蕃人数虽多,但因仓促应战,抵御不住神策军的勇猛攻势,纷纷向大渡河西败退。李晟一鼓作气,一直追过大渡河,又毙伤不少吐蕃士卒。在败退途中,吐蕃人马掉入河中淹死和落下崖谷摔死以及饥疲而死者,数以万计。此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吐蕃不敢再越大渡河进犯唐境。李晟这次用兵,远隔几千里,路途艰险难行,却能做到突然袭击,标志着他的指挥艺术已经相当成熟了。
贞元二年(公元786年)九月,吐蕃丞相尚结赞率领大军再次攻唐,一连占领了陇州(今甘肃陇县)、泾州(今甘肃泾川)、宁州(今甘肃宁县)、邠州(今陕西彬县),前锋抵达好畴(今陕西乾县西北)。京城长安大震,唐德宗也准备离京出逃。在这种情况下,李晟力挽狂澜,他发挥善出奇兵的特点,派其部将王佖率领三千精兵到汧阳(今陕西千阳西)设伏。临行前李晟向王佖交待说: “如果吐蕃军队从城下经过,就突然出击,但不要袭其首尾,而要袭其中军。待其前军过后,出现五方旗和士卒穿着画虎豹的军衣时,就是尚结赞所率的中军,那时再出击,一定可以获胜。”王佖依计而行,果然大败吐蕃。只是因为将士们不认识尚结赞,他才侥幸逃脱。由于这次伏击作战,吐蕃的攻势被制止了,战局因此稳定下来。
尚结赞是一个诡计多端的人,他对部下说: “李晟是唐朝的良将,不用计除掉他,我们是难以得胜的。”于是,他率领两万人马到达凤翔城下,公开声称说: “李晟叫我们来,为什么不出来犒赏? 第二天又退去。李晟见尚结赞玩弄离间计,决定迅速击败他。于是派王佖和另一部将野诗良辅率领五千人马,奔袭吐蕃后勤基地摧砂堡,击败了吐蕃两万大军,烧毁了堡中屯集的军用物资,击毙了吐蕃大将扈屈律悉蒙。尚结赞率领残兵退到合水(今甘肃东北)以北,派人向唐军求和。一场形势危急的战局,至此被李晟扭转过来。
李晟三败吐蕃,在指挥艺术上表现了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善于在敌人意料不到的时间、地点发动突然袭击,以少胜多。这种出奇制胜的指挥艺术,如果不是建立在知彼知己的基础上,善于审时度势,从容镇静,是难以实施这样成功的指挥的。
直捣皇城 收复长安
唐德宗继位之后,一些拥兵割据的节度使相继称王称帝。从此,以唐王朝为代表的统一势力与割据势力展开了长期的反复的战争。李晟在这一战争中成为讨伐割据势力的主要将领,先后参与了征讨田悦、朱滔、王武俊叛乱的作战,为维护国家统一作出了贡献。
建中四年(公元783年),自称天下都元帅的原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出兵围攻襄城(今河南襄城县),唐德宗抽调五千泾原(方镇名,治所在今甘肃泾川县北)兵驰援。泾原兵途经长安城外时,因未得到犒赏而哗变,突然攻进长安城内,唐德宗率少数家属仓皇出逃奉天(今陕西乾县)。变兵拥戴当时被软禁在长安的泾原节度使朱泚为主。朱泚便自称大秦皇帝,收降了唐朝的文武百官,俨然建起了一个朝廷。奉诏收复长安的李怀光屯兵咸阳后,也与朱泚通谋,公开叛唐,唐德宗吓得逃离奉天,避往汉中。一些观望胜败的唐朝官吏,因此觉得大势已去,纷纷投降朱泚。只有李晟仍然对唐朝忠贞不渝,由于他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所以成为挽救唐朝危局的决定性人物。
起初,李晟与李怀光联营咸阳,并受李怀光指挥。当他发现李怀光将要谋反并有吞并己部的意图时,便当机立断,假传圣旨,将所部一万多人马从咸阳转移到了东渭桥(长安东北五十里,泾水与渭水会合处)。李晟驻军东渭桥后,孤军夹在朱泚和李怀光两强敌之间,内无资粮,外无救援,处境是极为危险的。在这种情况下,李晟一面遣使厚送金钱、谦恭卑辞,佯结好于李怀光,避免了两面受敌; 一面派人到渭水以北各县征集粮草,广储军粮; 同时抓紧时间进行练兵。
在困境中,李晟始终和士卒们同甘共苦。夏天到了,因为后勤供应没有解决,士卒们换不上单衣,李晟也和大家一样穿着棉衣。李晟全家一百多人都在长安城中,他从不提及。有人提议去打探一下情况时,李晟坚决反对说: “皇上流离在外,广大士卒的家属也都陷于城中,我怎么能先顾自家呢! ” 当朱泚以家属为钓饵派人到东渭桥拉拢他时,他丝毫不为所动,当众斩了来者。全军上下无不为之感动。李晟的模范行动稳定了军心。
一天,在雄壮的阅兵式结束之际,李晟登上将台向全军将士动员说: 现在国家多灾多难,乱臣贼子不断出现,皇上被迫南走,国中无主,局势到了最危急的时候。我家世代都是唐朝将领,我决心精忠报国,死而后已。将士们,我愿带领你们消灭朱泚,收复长安,迎回皇上,建立不世之功,大家愿意跟着我吗?”“誓死跟随将军! ”一万多士兵含着热泪,作出了斩钉截铁的回答。李晟的忠义和决心,激励了全军的锐气,也提高了他的威信。驻扎在邠州、宁州、奉天、昭应(今陕西临潼县)、蓝田的唐军,都相继来使表示接受他的指挥。李晟一时声威大振。李怀光见形势对他不利,就从咸阳撤兵退往河中(今山西西南部)。李怀光性情粗暴,部下对他早已不满。许多将士乘机投奔李晟,撤兵途中又逃散不少,因此,李怀光的兵力受到了极大的削弱。李怀光的撤兵,标志着李晟收复长安的时机已经成熟。
兴元元年(公元784年)五月初,李晟召集将领们研究攻打长安的部署。不少人主张由外而里,先攻外城、占领街市,然后攻取皇城。李晟说: “外城街市,道路狭窄,居民众多,如果开仗,市民一定会惊慌乱逃,这不是好办法。朱泚的重兵都部署在皇城之中,如果直捣皇城,攻敌心脏,就可出其不意。敌军受我突然袭击,必然仓皇逃命。不但可以保全宫殿,而且不会惊扰市面。”经过讨论,大家一致同意这个方案。于是,李晟派人送信给各路人马,约定日期攻打长安。
五月二十五日,李晟率军到皇城东北的光泰门外安营扎寨,兵锋直指朱泚皇宫。朱泚见状非常惊慌,次日即派张庭芝、李希倩率军出战,妄图乘李晟立足未稳,将其击败。李晟却高兴地对将领们说: “我就怕叛军闭城不出,今天竟然自动出来送死,真是天助我啊! ”于是他令副将吴诜率兵迎击,并派亲兵将领李演增援。李晟部下士气高昂,战斗力强,张庭芝、李希倩抵敌不住,败进光泰门内。李晟挥军追杀,乘势占领光泰门。张庭芝、李希倩率残兵逃入白华门。
五月二十七日夜晚,李晟派兵拆毁了两百多步长的皇城北苑墙。准备作为次日进攻皇城的突破口。有的部将建议,等待西路人马到齐后,再两路夹攻。李晟不同意,他说: “叛军锐气已失,应该乘胜进攻。如果等待西路人马,势必迁延时日,致使叛军恢复元气,我们就会丧失战机。”
五月二十八日,李晟集合已经到达的各地人马在光泰门外誓师,然后发起进攻。他派李演和王佖率骑兵、史万倾率步兵为先锋,从已拆毁的北苑墙处突破。史万倾率兵到达后,见叛军已在拆毁的苑墙处设置了栅栏,派遣了弓箭手防守,一时有点犹豫不前。李晟见前军不进,立即赶上来,一见史万倾畏缩不前,大发雷霆道: “怎能让叛贼逞凶! 再不攻下栅栏,我马上将你斩首。”史万倾闻令,惧而生勇,立率士卒,冒死登攀,很快攻下栅栏。王佖、李演率领的骑兵随即冲进皇城。 守城叛军见唐军攻势猛烈,纷纷向皇城内败逃。李晟立即指挥大军分道并进,迅速向纵深发展,一气追到朱泚所住的白华殿前。
正在这时,朱泚埋伏的一千多泾原骑兵突然从唐军背后杀来,使唐军腹背受敌。在这关键时刻,李晟沉着果断,让诸将继续攻打白华殿,自己率领一百多名亲骑迎战伏兵。他令骑士们边冲边大声喊道:“李相公来啦!李相公来啦!……”泾原士兵一向畏服李晟,听到喊声,许多人吓得调转马头四散奔逃。李晟一马当先,率领一百多骑,乘势发起冲锋,很快将其击溃。朱泚见夹攻不成,立即带着姚令言、张庭芝等一万余人逃出西门,途中被其部下杀死。余众纷纷向唐军投降。
战斗基本结束时,李晟号令全军道: “我军收复长安是为了救民伐罪,绝不允许骚扰百姓,绝不允许擅取民间一物,绝不允许将缴获的东西据为己有,违令者斩首; 我们大家的家室大都住在城中,离别日久,不知情况如何,都想回家探望,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为了稳定城内秩序、安定人心,我规定在五日之内,从我开始,任何人都不准回家,也不准捎信,违令者斩首。”为了严肃军纪,他自己带头露天扎营。大将高明曜掳占了一名妓女,两个士兵占有了缴获的三匹敌军战马,立即被李晟斩首示众。全军将士无不畏服。因此,几万人马攻入京城,基本上做到了秋毫无犯。许多居民过了两天才知道李晟大军已经收复了长安。
收复长安一战,李晟首先运用分化策略,不战而退李怀光,有效地削弱了叛军的力量; 然后打破一般的攻城常规,出敌不意地直捣皇城,再次体现了李晟善于出奇制胜的指挥艺术。与此同时,李晟以自己的模范行动赢得了士卒的信任,以自己的忠义和决心激励了将士的斗志,以自己的威信和勇气击退了敌人意外的夹攻,以自己带头执行的军纪保证和巩固了战斗的胜利,所有这些又体现了李晟还具有严于律己、以身示范的带兵特点。
六月四日,光复京城的捷报送到了唐德宗避乱的汉中。大臣们极力推崇李晟的功勋说: “挥军荡平叛逆,收复京城,却能不惊动宗庙,不骚扰街市,大军占领长安,市民安居如故,自夏、商、周三代以来,还找不到先例啊! ”一向刚愎自用、猜忌功臣成性的唐德宗也激动得流下了眼泪,破例封李晟为司徒兼中书令。
然而,唐德宗猜忌功臣的本性是无法改变的。公元786年,李晟大败尚结赞,迫使吐蕃停战求和,再次挽救了唐朝。昏庸的唐德宗竟以同意吐蕃求和为借口,采取明升太尉的手段,削去了李晟的兵权。公元793年李晟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