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魏敦山历史评价_魏敦山资料简介_魏敦山生平事迹传记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2日 阅读:184 评论:0

永不停步的设计大师


 


 中国工程院院士 魏敦山
 1933年5月出生,浙江省慈溪县人,1955年上海同济大学本科毕业。现任上海建筑设计(集团)顾问总建筑师。长期从事民用建筑设计工作,获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职称。1994年荣获 “中国工程设计大师” 称号。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魏敦山曾获得过14项省市级以上优秀设计和科技进步奖。20世纪70年代设计的上海体育馆与20世纪80年代设计的上海游泳馆,先后获市级、国家级优秀设计奖及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因设计埃及开罗国际会议中心荣获埃及 “一级军事勋章”。
 魏敦山被誉为 “谱写凝固音乐的大师”。从业以来,他设计了100多项国内外的作品。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每个年代他均有深具影响力的作品。尤其在体育建筑设计上,他以众多的优秀作品和凝聚其中的设计理念,成为国内著名的体育建筑设计专家。魏敦山认为建筑创作是集功能内容、物质技术、精神艺术三者为一的结合体,特别注重建筑与周边自然和文化环境的协调融合。反映在大空间观演性建筑设计上,他追求完美的建筑艺术与先进的建筑技术相结合,努力整合建筑设备、声学、光学、机械、电器等各方面因素。上海游泳馆、埃及开罗国际会议中心、上海八万人体育场等建筑在国内外所取得的充分认可,也正是对魏敦山上述设计理念的肯定。
 生活中的魏敦山随和、谦逊,喜欢用 “轧一脚” 的积极生活态度去寻找触类旁通的建筑灵感。对绘画、摄影、京剧、登山、游泳等的爱好,都为他的建筑设计提供创新的源泉。五十多年的建筑生涯诠释着魏敦山最初对建筑的忠诚: “我愿意一辈子做方案、做设计、做工程,在有生之年不断创造新的建筑精品。”
 “谱写凝固音乐” 的大师
 1933年出生的魏敦山,祖籍浙江慈溪。他1951年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建筑系学习,次年院系调整被并入同济大学建筑系,于1955年7月毕业,同年分配到铁道部建厂工程公司工作。1957年4月他到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工作至今。在从事建筑设计事业的五十多年中,魏敦山设计了上百个建筑项目,其中获省部级以上的奖项达十余项。
 20世纪50年代,魏敦山设计的上海跳水池——在狭小的基地上建成一个可供游泳、跳水、水球三合一的深水游泳池,成为当时我国第一座大型室外跳水池;60年代,他改变了过去中小学校设计行列式的传统布局,主持汇编了《中小学建筑设计手册》,由他改建设计的虹口体育场成为当时上海最大的符合国际比赛的田径场地;70年代,魏敦山主持设计了上海第一座高层病房楼——长征医院病房大楼和第九人民医院整形外科病房大楼,还作为设计负责人之一参加了被称作“万体馆”的上海体育馆的设计;80年代,魏敦山在国内设计了上海游泳馆,在国外设计了开罗国际会议中心;90年代,他设计了上海八万人体育场和上海虹口足球场。他主持设计了可在楼顶停直升机的长征医院急救中心,这也是我国第一座34层的高楼。而八万人体育场,现在已成为上海标志性建筑之一。沈阳奥体中心、常州大剧院更是他迈入新世纪后的佳作。
 优秀的建筑是时代的浓缩,在魏敦山的身上,可以看到中国老一代知识分子崇高的敬业精神和所具有的那种敦厚质朴的情怀。而设计了如此之多优秀建筑的魏敦山究竟是怀着什么样的设计理念,描画出一个又一个的创意?
 “整合、创新” 的设计理念
 魏敦山认为,建筑创作是集功能内容、物质技术、精神艺术三者为一的结合体,错综复杂。但这同时也为建筑师提供了充分发挥的余地,避免构思出千篇一律的设计。在建筑艺术的选用中,其手法很多。除应用综合艺术美学的经典法则、传统的形象变化和抽象符号与装饰等,还要辩证处理好“简”与 “繁”之间的关系,常以取 “减”法为宜。他提倡大气度、大统一、少变化,能 “简”则 “简”。另外,他还认为,作为一名建筑师,在进行建筑创作的过程中,应追求建筑艺术与环境的融合,增强建筑与环境的整体效果,以便取得一个较完美的建筑艺术形象。环境里客观存在的空间载体或历史痕迹往往先于需建造的建筑物而存在,它包括地理地貌、自然条件、历史传统、人文风俗、场所意境等因素,呈现出气象万千、丰富多彩的面貌。建筑师在建筑创作的过程中,应以环境为创作构思中吸取营养的主要源泉,以此产生联想; 将环境特色为我所用,经过反复推敲、巧思探索,使新创作的建筑艺术形象融合在原有环境之中,给人们再创造一个具有美好视觉空间的新环境。埃及开罗国际会议中心这一项目很好地体现了魏敦山这一设计理念。
 开罗国际会议中心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规模最大的一个援外工程。整个工程面积52000平方米,要求建成后与邻近的建筑物风格一致,从而构成埃及的重要政治文化中心。这其实是一个建筑造型要求高、政治意义又十分重大的项目,而且给出的设计时间很短,外方又没有提供详细的基础资料,因此项目建设存在的困难还是很大的。魏敦山是这一项目的总建筑师和工程总负责人。
 在开罗国际会议中心的总体构思上,魏敦山在力求保持埃及民族风格的同时,又体现了现代建筑的时代气息。在充分考虑到建筑所处环境特点这一层面上,魏敦山在设计中吸收了埃及的人文传统、当地伊斯兰建筑形式等特点,很好地反映了埃及建筑的艺术风格。在体形组合及空间构思上,魏敦山一方面考虑到埃及是最早发明数学、几何学等科学技术的文明古国,另一方面他还注意到建造基地东面已建的无名英雄纪念碑是由四片巨型的混凝土墙体倾斜组成的一个金字塔形的雕空四角锥体,因而他在新建的各类大小会议厅的平面设计中,采用了多种几何形体,以圆形、方形和八角形等单体为主,有机地排列构成建筑群体,使之与三角形的纪念碑形体相协调。同时魏敦山还应用建筑轴线及对位手法,将圆形国际会议厅的中心轴线、圆形宴会厅的中心轴线均对准纪念碑中心轴线,形成一个完整三角形轴线的对位关系,取得新老建筑的协调,既突出了建筑主体,又强调建筑的整体性,提高了建筑的环境效益。
 正是这种既基于特定环境色彩,又融合了共通的建筑美学原则的设计,为魏敦山赢来了国内外充分的肯定。埃及总统签署了嘉奖令,为魏敦山颁发了象征该国最高荣誉的 “一级军事勋章”。
 在大空间观演性建筑设计上 “做” 有所长
 魏敦山还是一位体育建筑设计专家,他所设计的一系列体育建筑同样体现了他“整合、创新”的理念,同时也为他积累了在大空间观演性建筑设计中的独到经验。
 大空间观演性建筑是指大小会堂、体育场等等。魏敦山认为,大空间观演性建筑有其特殊性,设计要充分考虑建筑室内空间需求与合理的结构造型完美的结合,不能有虚假造作之弊,而且对建筑设备、建筑物理、建筑材料等学科及专业知识要求较高,故建筑师要充分注意其他工种的需求,以综合平衡、妥善解决,力求达到完美的建筑艺术与先进的建筑技术相结合,这也是设计观演性建筑的关键所在。另外,这样的建筑一定要满足特定的空间,满足观众有一个良好的视听条件以及舒适的环境,同时对于文艺演出、舞台设施、体育竞赛方面的功能要求也要充分满足,以保证演出活动的顺利进行。所以大空间观演性建筑设计实际上是一个总的建筑工作,包括建筑设
 


 

开罗国际会议中心


 备、声学、光学、机械、电器、空调等技术的集成,不是单一的建筑工作所能包揽的。在进行这些思考的同时,魏敦山用他的众多创作实践了他在大空间观演性建筑上的追求。
 就如魏敦山所设计的上海八万人体育场,时至今日它已成为上海记忆的一部分。魏敦山在后来的回忆中曾谈到过,这个地方原本就是 “黄金地块”,在当初的规划中,只是建造5万人规模的纯体育场,而后要造8万人规模,还要使体育场具有自身的 “造血功能”,难度是很大的。他经过深思熟虑、反复论证,大胆提出了上大下小的倒锥体造型,这样 “借天不借地”,既符合体育场观众席的布局,又向空中借得了3万平方米的空间。在屋顶的设计上,魏敦山也突破了传统的“沉重大屋顶”模式,决定采用 “单臂悬挑桁架”来支撑世界先进的特氟龙薄膜的方案。这种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国内尚属首例,在当时而言,也是世界上覆盖面积最大、建造难度最大的设计,其中最长一根悬挑梁长达73.5米,可谓是当时的世界之最。
 另外,魏敦山考虑到不少重大比赛都安排在黄昏前后,这时“西晒”很强。为了使体育场各看台取得最佳视觉效果,所以他在设计中采用了 “外环圆形、内环椭圆、西高东低”的马鞍状结构,突破常规,将看台的圆心西移10米,与场地圆心错开,将视角最佳的西看台定为3层,高高翘起,而东看台为2层。这不仅使整个体育场富有力度、动势和美感,且 “西晒”也被挡在了看台外。这正是他“整合、创新”理念的最好诠释。
 常州大剧院项目更好地体现了魏敦山在大空间观演性建筑设计中,整合众多建筑相关技术的设计经验。常州大剧院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魏敦山在设计中将建筑做了曲面的弧形处理,希望建筑造型形成像音乐符号般的元素,而前面的水景形成五线谱元素,从而构成一个具有流动感的椭圆形总平面。在大剧场中,舞台部分非常正规,包括总台、副台、后台;设备也符合高要求,升降推拉转都配备;剧场被包围在里面,观众基本上处在外围空间,背面是400人的小剧场。另外,魏敦山考虑到在这个地方还可以进行一些多功能的礼仪性质的活动,比如开幕式等,所以还设置了观众活动、交流的区域。对此,魏敦山有一个概括性的说法——大空间的建筑应尽量保持外部简洁的体系与内部综合性的功能包容。
 生活与建筑设计互为相通
 魏敦山常年忙碌,时光和精力几乎全部献给了他所执著追求的建筑事业,很少顾及自己、顾及家庭。他曾把病房当作工作室,住院一周却没耽误一点工作; 为了方案构思和科研攻关,为了材料选定和装饰规格,他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更难能可贵的是,年逾古稀的魏敦山从不炫耀自己的“成功”,在谈到建筑专业上所取得的成绩时,他往往轻轻带过。
 但是,对于魏敦山来说,在建筑上的投入并非枯燥无味,一来因为他已将建筑当作自己的一种信仰追求,正像他所言“我愿意一辈子做方案、做设计、做工程,在有生之年不断创造新的建筑精品”;另一方面,他兴趣广泛,对生活有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对此他也有自己的一个说法——“轧一脚”。“轧一脚”是句上海话,有“参与”的意思。魏敦山对绘画、摄影、京剧、登山、游泳等,都会兴致勃勃地去“轧一脚”。早年他就爱听京剧,特别喜欢周信芳的麒派。他认为京剧的脸谱非常有意思,凭借着夸张的色彩、变化无穷的线条,就可以描绘人物的性格,增添强烈的审美效果。脸谱给了他深刻的影响和启发,当他接触建筑设计工作后,发现建筑物与 “脸谱”在手法上很相似: 同样讲究对称、轴线、图形的变化。五十多年来,他设计了一百多个民用建筑项目,并因此获得了国家优秀设计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奖等奖项,他自称这一个个项目正像一张张各具神韵的 “脸谱”。
 


 

上海虹口体育场


 对于唱戏,魏敦山乐于 “轧一脚”,他唱的是麒派。他扮过《玉堂春》里“三堂会审”时的蓝袍官; 演过《四进士》中那个伸张正义的宋士杰。尽管是逢场作戏,但他却非常投入。他认为作为表演者也应勇于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创新,无论唱、念、做、打与剧目、唱词、服装、扮相等,均要有适合于自己的风格。搞建筑设计,也需要这种精神。对于旅行,魏敦山喜欢跋山涉水,喜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的壮阔意境。
 魏敦山所说的“轧一脚”,其实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是拓展思路的有效途径。“轧一脚”不是不务正业,恰恰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正业。有时,恰恰在不经意的“轧一脚” 中,一个苦苦寻觅的“灵感”就会骤然出现。现在他所在的设计院专门成立了 “魏敦山建筑创作研究室”,研究室里大多是年轻人。他笑称自己作为主任,当然更多的是在他们中间“轧一脚”。魏敦山虽已年过古稀,但身在研究室中感受到更多的是朝气和活力,他觉得自己依然很年轻。也许心理年轻才是真正的年轻,也是永远的年轻。
 


 

上海国际赛车场


 


 

上海静安游泳馆


 


 

宁波北仑体艺中心


 


 

上海体育场


 


 

上海旗忠网球中心(效果图)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212414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