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俞大猷(简介_人物事迹_历史评价)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28日 阅读:109 评论:0

字志辅,号虚江,晋江(属今福建省)人。父俞原瓒,嗣世职百户。大猷聪明好学,受《易经》于泉州着名学者王宣、林福、赵本学,通其大义,掌握奇正、虚实之法。又从精通剑术之李良钦学剑。

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参加武举会试,名列第五,为千户,守御金门。金门民性剽悍,好争斗,难治。大猷至,导以礼让,民风渐改。时倭患(日本海盗)渐炽,大猷上书监司论其事。监司怒曰:“小校安得上书!”杖之,夺其职。及兵部尚书毛伯温征安南,大猷上书陈方略,请从军。伯温奇之。后因罢兵,不果用。

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六月,俺答(鞑靼首领)犯山西,受害地区达十卫、三十八州县,被杀男女二十余万,被抢牲畜二百余万,房屋被烧,庄稼被毁。诏天下举勇士,大猷至巡按御史处自荐。御史上其名于兵部,伯温送宣化总督翟鹏。鹏召见,与论兵事,大猷据理折之。鹏谢曰:“吾不当以武人待子。”下堂以礼待之,一军皆惊,然亦未能用。大猷辞归,伯温以之为汀、漳守备。及至,屡破海盗,俘斩三百余人。迁署都指挥佥事,佥书广东都司。

大猷至广东时,新兴、恩平(均属今广东省)爆发瑶民反抗斗争,遂率数人遍访瑶民所居之地,晓以祸福,且教之击剑,瑶民惊服。有瑶民首领苏青蛇者,力格猛虎,大猷计斩之,瑶民益惊。又归所占民田。由是深得总督欧阳必进之器重。

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安南范子仪剽掠钦(今广西钦州县)、廉(今合浦县),岭海骚动。必进令大猷讨之。大猷驰至廉州,敌攻城方急。大猷以舟师未集,乃遣数骑前往劝降,且声言大兵至。敌不测深浅,即解兵而去。未几,舟师至,大猷设伏于冠头岭(在今合浦县南八十里,西南临海)。子仪复犯钦州,大猷拦击之,追战数日,生擒子仪弟范子流,斩首一千二百。事平,奸臣严嵩抑其功,仅赏银五十两。

是年,五指山地区黎民反,大猷为参将讨之。及至,擒斩五千三百,招降三千七百。大猷言于必进曰:“黎亦人也,率数年一反一征,岂上天生人意。宜建城设市,用汉法杂治之。”必进纳其言。大猷乃单骑前往,与黎人定约,海南遂安。

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倭寇大扰浙东,大猷遂为宁(今浙江宁波市)、台(今临海县)诸郡参将击之。及敌陷绍兴、临山(在今余姚县西北),转掠松阳(今遂昌县),大猷以舟师置于沿海诸岛,邀击之,大获胜利。未几,逐贼海中,焚其船五十余。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三月,倭寇入据普陀(在今定海县东海中),大猷攻之,败归,死三百余人,戴罪办贼。七月,败倭寇于吴淞所(在今上海嘉定县东),除前罪,代汤克宽为苏、松副总兵,将兵不至三百人,所征兵又未至,及倭寇犯金山(属今上海市),战败。次年四月,倭寇二万余,屯于松江、柘林(在今奉贤县南海滨),总督张经趋之战,大猷从之。大破敌于王江泾(在今浙江嘉兴县北),史称“战功第一”。通政使赵文华(奸臣)据为己功,将经逮捕处死,大猷亦不得赏。继以金山之败,贬为事官。

文华置张经于死地,又任意撤换将领,致部队解体,倭患愈炽。但大猷灭倭之志不改,屡立战功,朝臣争言“大猷有才”。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三月,遂代刘远为浙江总兵官,兼辖苏、松诸郡。四月,海贼徐海犯上海、慈溪、乍浦(在今平湖县东南),从总督胡宗宪破之,浙西平。而宁波、舟山倭寇仍负险顽抗,官军环守而不能克。冬,大猷乘大雪四面攻之,诸军奋勇争先,焚其栅,全歼守敌。

次年,胡宗宪听信副总兵卢镗之言,决计诱海盗王直来通市,以消除海盗骚乱。大猷坚决反对,力主“贼来则击,贼去则追”,不听。宗宪继又用卢镗计,诱杀王直。结果事与愿违,招致王直余众仇恨。其党毛海峰拥众据舟山,阻岑港(在舟山岛西北)自守。大猷率兵攻之,将士先登者多死。朝廷催宗宪急攻取之。宗宪惧得罪,上书陈战功,谓“贼指日可灭”。廷臣竞相言宗宪欺骗,切责之,并夺大猷职,限期一月平贼。大猷惧,苦攻之,仍不能克。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七月,贼自岑港移至柯梅(在舟山岛东大海中),造舟泛海而去。大猷横击之,击沉一舟。但宗宪纵之,余贼遂扬帆南向,流窜闽、广。御史李瑚劾宗宪三大罪。宗宪疑大猷漏言,乃委罪于大猷。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三月,大猷被捕。锦衣卫都督陆炳素与大猷相好,乃密以己资托严世蕃(严嵩子)解其狱,令立功塞上。

大猷至大同,巡抚李文进奇其才,与之共筹军事,遂为知交。大猷根据大同地形,造独轮车以拒敌马。后大猷以此种兵车百辆、步骑三千,大败敌于安银堡。文进上其事于朝,遂置兵车营。继而镇筸(今湖南凤凰县)有警,川、湖总督黄光升荐大猷前往,遂为参将。四十年(公元1561年)七月,平饶平(属今广东省)之乱,散余党二万,不杀一人。

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倭寇大举进犯福建,攻占平海卫(在今福建莆田县东九十里)。大猷为福建总兵,戚继光为副,前往围剿。大猷先至,以敌我兵力相等,而己远距离行军,彼逸我劳,又不明敌情,决计列栅围之,以待继光兵至。四月,戚家军至,乃合兵攻之,继光先登,诸军继之,大获胜利。论功行赏,继光为首,代大猷为福建总兵。

福建倭寇既平,而流窜广东之倭寇又掠惠州,且与当地海盗吴平相呼应,互为掎角。广东惠、潮两州及福建延平(今南平市)、汀州(今长汀县)又暴发民众反抗斗争。大猷改屯广东。

大猷在民众中有崇高威信,及至,单骑至造反者营中,晓以大义,反者相继来归。吴平见此,被迫断绝与倭寇关系,表示归附。倭寇由是孤立,大猷挥军大破之,余敌逃往海上。

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四月,吴平复叛,造战舰数百,聚众数万,筑三城以守之,行劫滨海诸郡县。八月,入犯福建。大猷将水兵,继光将陆军,夹击吴平于南澳(属今广东省),大破之。平仅以身免,奔据凤凰山(在今饶平县西北)。继光留守南澳,大猷追敌,连战不利,夺职。时河源(属今广东省)寇李亚元等活动猖獗,总督吴桂芳留大猷,征兵十万讨之。大猷亲捣其巢,生擒亚元,俘斩一万余。复职,以为广西总兵官。

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吴平余党又啸聚海上,扰澄海(属今广东省),继犯福建。时戚继光已北调,大猷与李锡(福建总兵官)、郭成(广东总兵官)破灭之。

倭寇侵略东南沿海,达二十年之久,北起江淮,南至广东,尽遭浩劫。致富庶江南,满目疮痍,哀鸿遍野,明朝经济遭受破产性打击。至此,始告讨平。大猷以功进右都督。继迁福建总兵官。

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七月,死。时年七十八。谥曰武襄。

大猷少有大志,以古贤豪自勉,一生清廉。精通《易经》,将《易经》中奇正、虚实之法,运用于战争。用兵,先计而后战,不贪近功。严格治军,待下有恩,所部军纪严明,不犯百姓,有“俞家军”之称。尽忠报国,不避艰险,曾只身入敌巢,屡建大功,威震南国,是抗倭寇名将。然一生坎坷,常被无故加罪,屡仆屡起,从无怨言,其志益坚。福建巡抚谭纶曾与书大猷曰:“节制精明,公不如纶;信赏必罚,公不如戚(戚继光);精悍驰骋,公不如刘(总兵官刘显)。然此皆小知,而公则堪大受。”死后,其好友黄吾野曾作诗以悼之,其中有云:“大星落东海,涕泣满城哀。百战功徒在,千秋梦不回。”

其着作有:《洗海近事》、《续武经总要》、《正气堂集》、《剑经》等。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2122792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