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俞敬忠(个人资料简介_人物生平事迹传记)1938—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28日 阅读:555 评论:0


俞敬忠,棉花育种专家,农业技术管理专家。育成的 “泗棉1号”、“泗棉2号”、“泗棉3号” 等品种相继成为长江流域棉区的主体品种。在任农业部棉花专家顾问组组长和江苏省农林厅厅长期间,为发展我国棉花生产和科技事业积极发挥咨询参谋作用,为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做出了贡献。
俞敬忠,1938年3月18日生于浙江省桐乡县 (原崇德县)青石乡一个乡村教师家庭。先后就读于崇德县立第一中心小学、浙江大学附属中学、杭州第二中学。读高中期间,曾参加 “生物兴趣小组”,立志 “改良品种,振兴农业”。1957年,以第一志愿考入南京农学院 ( “南京农业大学” 前身),攻读新开设的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并于1961年毕业。
大学毕业后,先被分配到江苏省泗阳县种子站,因对育种工作有强烈兴趣,主动要求调到泗阳县棉花原种场工作。时值三年困难时期,原种场生活条件极其艰苦,住的是草房,每天口粮仅125克 (0.25市斤),但能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他再苦再累也乐此不疲。在泗阳原种场一干就是20多年,全身心投入棉花育种事业,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使泗阳棉花原种场成为全国着名的棉花良种繁育与育种基地。
改革开放改变了知识分子的命运。1978年,俞敬忠参加全国科学大会,聆听了邓小平同志 “科学的春天” 的历史性讲话。同年,当选为全国第五届人大代表,并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1983年,出任江苏省农林厅厅长,1996年起,连续两届担任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并当选为全国第八、第九届人大代表。不管职务如何变动,他始终钟情于初衷事业,从未中断育种工作,特别是田间工作。
俞敬忠现任南京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副主任。

棉花育种与良种繁育


俞敬忠在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 “繁育结合,推陈出新”,一手抓棉花良种繁育,一手抓新品种选育,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20世纪60年代,我国种植的棉花都是从美国引进的陆地棉品种,长江流域棉区几乎是美棉 “岱字15” 一统天下。我国的棉花育种工作者决心改变这一局面,选育自己的品种。俞敬忠正是怀着这样的强烈愿望,开始了棉花育种工作。他结合岱字15提纯复壮,开展系统育种,优中选优,育成了 “泗棉1号” 新品种。与岱字15相比,泗棉1号增产10%以上,而且适应性强,稳产性好,先后在江苏、上海、江西等省、市推广。1978年,泗棉1号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系统选育跨出了第一步,他接着就开展杂交育种。在20世纪80—90年代,分别育成“泗棉2号”、“泗棉3号” 等高产抗病新品种,成为长江中下游与淮河流域棉区的主体品种,获江苏省与全国科技进步奖,为我国棉花生产做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泗棉3号,在江苏、安徽、江西、湖南等省大面积推广,经久不衰,据农业部统计,至20世纪90年代,累计推广面积达341.7万公顷 (5 125万亩),增产皮棉30万吨以上,为农民增创效益约25亿元,成为该时期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棉花品种,也是历史上我国自育棉花品种中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之一,在我国棉花育种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章。
俞敬忠在棉花育种中,强调精品意识,品种求精不求多。他在创造丰富的育种材料的基础上,坚持大群体高世代连续选择,不是精品绝不拿出去,这使他育成的品种竞争力强,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在国家级长江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 (先作为参试品种,后作为对照品种),泗棉2号和泗棉3号分别连续8年和7年产量夺冠,使泗棉系列品种在长江流域保持产量第一的纪录连续达15年之久,这在国内外棉花育种史上是罕见的。同时,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美两国棉花品种联合试验中,泗棉系列品种的产量明显高于美国品种。俞敬忠在国内率先提出并实践了棉花株型育种,在塑造棉花高产株型上,提出实行 “三个转变”,即株型从紧凑型向疏朗型,果枝从平伸型向上仰型,叶型叶角从宽叶水平型向中叶倾直型的转变,这已成为当前棉花育种界的共识。此外,他还参与了棉花抗虫育种与陆地长绒棉选育,为棉花高产优质高抗育种做出了贡献。
棉花的良种繁育和推广是育种工作的继续。俞敬忠在实践中不断改进良种繁育技术,提出了 “同中有异” 的新概念,即在同一群体中选择个体差异的优良家系,组合在一起,既保持群体遗传上的一致性,又有一定的异质性,利用家系之间的互补效应,增强品种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为高产稳产创造有利条件。正是坚持搞好良种繁育,保持和提高种性,才使泗棉系列品种能够长盛不衰。
在从事棉花育种工作的同时,俞敬忠还兼搞其他作物育种,先后从事过水稻、小麦、油菜等作物的育种工作,都取得了一定成果,如他育成的 “泗稻8号”、“泗麦936” 等品种都曾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近年,他从事油菜育种,育成的 “史力丰”新品种兼有高产、优质、抗病等特点,已通过国家级品种审定,并获国家农作物品种保护权。俞敬忠认为,育种应以一个作物为主,同时不妨涉足其他作物,这样有利于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既可触类旁通,又可相互借鉴。

农业科技推广与咨询服务


1983—1995年,俞敬忠担任农业部棉花专家顾问组组长,其间他每年确定一个重点课题,带领专家顾问组成员深入到我国不同棉区考察,总结群众经验,发现存在问题,进行现场咨询,提出对策建议,先后撰写调研报告10余篇,包括我国棉花生产发展方向与目标、棉花区域布局规划与调整、棉花品种更新与更换、高产栽培模式的总结与推广等。这些报告除刊登于农业部《咨询与决策》 外,有的还呈送中央领导,如 “我国棉花生产的波动特点、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我国棉花供求形势正处于转折关头” 等,对我国棉花生产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咨询参谋作用。
在担任江苏省农林厅厅长期间,他一直把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与先进适用技术推广放在重要议事日程,发挥了江苏传统农业根基深厚与现代农业科技比较发达的双重优势,不断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使江苏水稻、棉花、油菜等主要作物的单产一直居于全国前列。他坚持农业科技人员与农村基层干部、农民群众“三结合” 的方式,遵循试验—示范—推广程序,因地制宜地推广了一批重点农业科技项目,特别是省工、节本、增效的系列配套技术,如耕作制度改革、少免耕、平衡施肥、节水灌溉、抛秧等,为农业增产与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
他情倾 “三农” (农业、农村、农民),关注 “三农” 问题,殚精竭虑,建言献策。例如,他是改革开放后国内最早提出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专家之一,早在1990年就撰文 “粮食结构平衡策论”,揭示了我国粮食区域与品种结构失衡的苗头,提出重振沿海粮食生产的对策; 1994年,又再次呼吁 “警惕我国南方出现缺粮局面”,此文作为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 1996年,发表“中国粮食安全保障之我见”,强调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耕地; 1997年,撰写了 “我国粮食生产正处于敏感期” 的调查报告,大胆建议改革粮食购销体制,不失时机地放开粮食市场,这一建议的提出,在当时还或多或少地冒着风险; 2003年,向中央提交 “粮食安全形势可能发生逆转” 一文,提出粮食供求关系将出现转折点。上述这些文章,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两句箴言 铭记一生


俞敬忠在大学毕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曾求教于我国着名遗传学家谈家桢教授,谈了自己对今后工作的设想,谈先生给了他八个字: “目标明确,始终如一”。几十年过去了,这几个字他一直铭刻在心,成了一生的座右铭。成功的人生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选准了目标,只要孜孜以求,就会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彼岸。他在 “文化大革命” 的动乱时期,顶住压力,排除干扰,仍潜心于育种工作。因此,当 “文化大革命” 一结束,就能带着丰硕的成果出席全国科学大会。后来长期担任农业行政领导工作,虽然职务变了,但矢志不移,始终坚守自己的专业。他坚持不申请课题、不主持项目、不挂名编书的 “三不” 原则,但绝不放弃田间工作,因为他认为育种 “功在田间,难在眼力”,平时没有时间,就利用节假日到田间进行观察、鉴定、选择,始终保持一个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本色。他感到走进田间,离开“官场”,仿佛进入 “桃花源”,使人宁静,使人踏实,使人从容。
俞敬忠以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身份走上领导岗位后,“思为农之策,进兴农之言”,为我国 “三农” 问题而奔走和呐喊,特别是在农业发展的关键时刻,总能听到他的声音。1987年,他撰写了 “我国农业面临新的徘徊局面” 一文,是最早反思我国农业发展思路的力作之一,并提出以法治农的建议; 20世纪90年代,他在“休养生息谋振兴” 一文中提出 “现在应该是从浮躁走向沉稳,从政绩第一走向让农民休养生息、养元固本的时候了”,呼吁建立以 “一戒三减” (力戒浮躁,减人、减事、减费)为核心的休养生息的政策体系,谋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的长治久安; 21世纪初,又连续撰写了 “圈地之风危及我国未来的发展” 的系列文章 (4篇),直呼 “圈地猛于虎”、“百姓是我们头上的天,土地是我们脚下的根”,建议 “改承包制为永包制,圆中国农民的土地梦”。这些文章都备受中央领导重视,亲自作过批示。同时,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他每年参加中央领导同志召开的 “三农” 问题座谈会,都以高度的责任感直陈己见,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对策建议。

简历


1938年3月18日 出生于浙江省桐乡县 (原崇德县)。
1957年9月—1961年8月 在南京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学习。
1961年9月—1962年6月 江苏省泗阳县种子站实习技术员。
1962年6月—1983年2月 江苏省泗阳县棉花原种场技术员、农艺师、高级农艺师,兼任江苏省淮阴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1983年2月—1983年4月 任江苏省淮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1983年4月—1996年3月 任江苏省农林厅厅长、党组书记,教授级高级农艺师,南京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
1996年3月—2003年3月 任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主要论着


1 江苏省泗阳县棉花原种场 (俞敬忠执笔). 繁育结合 推陈出新. 中国农业科学,1976,9 (3):47—52
2 俞敬忠. 对我国棉花高产优质育种问题的几点看法. 中国农业科学,1979,12 (4): 61—67
3 俞敬忠. 试论我国棉花高产优质育种. 见: 中国棉花学会成立大会暨学术报告会论文选编,1979
4 俞敬忠. 棉花原种更新周期探讨. 棉花,1980 (5): 7—8,14
5 俞敬忠. 纯中有异——棉花良种繁育方法论探讨之一. 种子,1981(1): 31—34
6 俞敬忠. 繁育结合——棉花良种繁育方法论探讨之二. 种子,1981(2): 7—11
7 俞敬忠. 棉花高产品种的设计与选育. 种子,1983 (1): 41—44
8 俞敬忠. 我国农业面临新的徘徊局面. 理论动态,1987 (10)
9 俞敬忠. 粮食结构平衡策论. 中国农学通报,1990 (5)
10 俞敬忠. 警惕我国南方出现缺粮局面. 中国农村经济,1994 (5):35—37
11 俞敬忠. 我国棉花生产波动的特点、成因剖析与对策建议. 农村经文稿,1995 (10)
12 俞敬忠. 中国粮食安全保障之我见. 中国软科学,1996 (8): 76—80
13 俞敬忠. 圆中国农民的 “土地梦”. 中国土地,2003 (1):8—11
14 俞敬忠. “圈地之风” 危及我国未来的发展. 党政干部论坛,2004(4): 36—39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21226882.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