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杨炎生(个人资料简介_人物生平事迹传记)1940—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28日 阅读:106 评论:0


杨炎生,甜菜育种专家,我国甜菜多倍体育种的主要开拓者。主持育成的7个甜菜多倍体品种综合性状优良,特别是 “甜研301” 等多倍体品种,在提高含糖率、抗褐斑病和根腐病等育种技术上有所创新,为我国甜菜糖业科研和生产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杨炎生,1940年1月30日出生于湖北省嘉鱼县簰洲湾。祖籍湖北省鄂城县 (今鄂州市) 华容镇杨家老屋村。杨家是一个大家庭,他父母、三个叔叔、两个姑姑都在武昌裕华纱厂做工,母亲是织布工,父亲是牵纱工,全家住在工人宿舍,工资虽然低,但日子过得和睦平静,直到1938年10月,日本侵略军频繁地对武汉狂轰滥炸,工厂被迫停工,一个和睦的大家庭被打散,为了活命开始四处逃难,他父母领着大哥乘木船逃到武汉上游的嘉鱼县簰洲湾,在一间茅草棚暂时住下来。一年以后一个寒冬腊月的夜晚,杨炎生就出生在这间茅草棚里,一家人靠父亲在江边挑搬运,母亲帮人纺线,勉强维持了三年多的异乡逃难生活。之后,他父母又肩挑背驮带着两个孩子回到祖籍杨家老屋村,在祖父留下的一间破屋安顿下来。本以为回到老家可以平安度日,哪知不久后的一天早晨,日本侵略军进村扫荡,端着刺刀挨户搜查,抓壮丁,他的父亲和村里十几个男青壮年被用绳子捆绑着抓走了,四岁多的杨炎生被吓呆了,那情景至今记忆犹新,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大人们常说的当亡国奴是什么滋味,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几个月后,他父亲突然回来了。原来日本兵抓他们去是为日本军队搬运物资,有一天他们正扛着物资在行进途中,突然遭到抗日部队的飞机袭击,乘日本兵慌乱逃跑之时,他父亲滚下路边拼命往山里跑,一直跑到崇阳县通山一带的山里,幸好遇上了抗日游击队,父亲才得以辗转回到家中。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武汉有的工厂开始复工。他父母就领着大哥、炎生和刚满周岁的三弟回到武昌肖家湾租了一间房住下,母亲到震寰纱厂做织布工,父亲做临时工,国民党统治后期全家在社会的底层过着艰难的生活。这时的炎生已9岁了,可是由于家境贫困还不能够上学。
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了,人民群众敲锣打鼓欢天喜地,炎生也跟着许多大人一起,在马路边高呼口号: 欢迎人民解放军进驻武昌,他久久不愿离去。过了不久,炎生和其他穷人的孩子一样,终于背上书包上学了。他对国家、对共产党和解放军的热爱像一团火在心底燃起,并激励着他努力学习,天天向上,每学期都获品学兼优奖状,1950年成为武昌区第一批少先队员,光荣地戴上了红领巾,先后被选为班长、校少先队大队长。1954年考入湖北省武昌第一中学 (后改为武汉市第十四中学),1960年高中毕业时,正值我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杨炎生深刻认识到我国农村人口多、农业落后,农民吃饭穿衣更为困难。要改变这种面貌,就得有人为农业现代化奋斗,他决定报考农科类。当时第十四中学已改名为武汉大学附属中学,学校在近250名应届毕业生中选拔了30人进入武汉大学学习,杨炎生被录选在武汉大学生物系。在校期间,他生活十分节俭,常利用寒暑假到建筑工地打工挣钱交学费和部分生活费,以此维持学业。他学习成绩优良,思想进步很快,当选为班团支部书记。“吃水不忘挖井人”,杨炎生经常说,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和国家的培养,他不可能读大学。他暗下决心: 参加工作后,一定要好好报效祖国。
1965年大学毕业时,他以 “到边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为第一志愿,结果被分配到黑龙江省呼兰县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憨厚朴实的父母看他志向已定,也就不再劝阻,嘱咐他“只说自己的路要靠自己走”。他带着简单的行装出发了,从小在铁道边长大的他,却第一次坐上火车,一坐就是2 700公里,从武昌经北京中转来到黑龙江,开始了崭新的生活。他报到后被分在育种研究室,开始接触从没见过的甜菜。8月份,正值甜菜生长季节,他兴致勃勃地参加了田间管理、观察记载、小区收获以及测产、测糖、统计分析等工作。工作之余,抓紧时间学习专业基础理论、查阅文献、了解国内外甜菜科研生产现状,带着问题向老科技人员请教,为他以后开展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66年初春,所里安排他到呼兰县康金井乡双岗大队搞科学实验,在农村和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每天天刚蒙蒙亮,他就和社员们一起参加春耕生产,虽然累得腰酸背痛,却从不叫一声苦。当地是玉米产区,开始推广杂交种,并搞一些玉米隔离制种,有些农民对隔离杂交制种技术还不太明白,他就主动给农民讲解隔离条件、父母本配制比例,去雄时间及主要栽培管理技术等,帮助农民完成了制种田的任务。这种例行的业务活动催生了他甜菜育种也要走杂种优势道路的想法。当他亲眼看到许多种植甜菜的贫困农民由于投入不足、技术落后,导致病害严重、产量很低时,便下定决心,一定要培育出好的甜菜杂交种为农民增产增收服务。那时,所里正在进行 “四清” 运动的组织建设阶段,党组织根据杨炎生的一贯表现,于1966年4月吸收他为中共预备党员,他更坚定了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愿望。
“文化大革命” 期间,经过几年下乡蹲点、五七干校和一些实际工作的锻炼,他对农业科技工作的认识逐步提高,待人接物日趋成熟。1971年春,他开始主持甜菜多倍体育种工作,他团结课题组成员奋战在田间,在实践中积累知识和经验。1974年在南宁广西甘蔗研究所南繁时,遇到大旱,他每天顶着烈日挑水浇地,保住了育种材料的正常生长。经过先后五年在南宁、武汉等地南繁和提纯、鉴定,共筛选出四倍体品系99份和二倍体亲本材料50余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在南宁发现的一个耐旱、抗病 (褐斑病、根腐病)、丰产、高糖的四倍体亲本甜408,为多倍体育种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由杨炎生先后主持育成的7个甜菜新品种 (组合),都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同类工作的先进水平,为我国甜菜生产和育种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七五” 期间,他选育成功三倍体杂交组合 “甜研302” (甜研408-3-4四倍体×甜202二倍体),其块根产量比甜研301提高5%—8%,含糖量提高0.4度以上,成为通过黑龙江省和国家审定的新品种,仅1989年至1994年间,全国推广面积就超过66.67万公顷 (1 000万亩),其中1990年推广面积达16.67万公顷 (250万亩) 以上,成为当时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甜菜品种。该品种199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由他主持的 “七五” 甜菜育种科技攻关超额完成任务,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受到国家计委、国家科委、财政部的表彰,他所领导的多倍体课题组被评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先进集体,他本人也被评为院先进工作者。
“八五” 期间,他继续主持甜菜育种国家攻关项目。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又成功地选育出 “甜研303” (甜425四倍体×甜202二倍体) 和“甜研304” (甜426四倍体×甜217二倍体)两个新品种,并通过黑龙江省和国家审定。其中,甜研303平均含糖比当地主栽品种高2度,产糖量增加19.6% (甜研304产糖量也提高14%),褐斑病病情降低1—2级,适应性广,块根产量高,其综合性状水平在国内尚无先例,在含糖和抗褐斑病性上明显优于德国、波兰、美国、日本、丹麦、荷兰的品种。截至1999年,甜研303和甜研304在生产上累计推广133.33万公顷(2000万亩) 以上,其中,1997年推广23.93万公顷 (359万亩)。这两个品种1998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此外,由杨炎生主持并参与选育的 “甜研307” 和 “甜研309” 两个品种,在 “九五” 期间通过审定,并被评为“九五” 国家科技攻关后补助新品种 (组合),受到科技部奖励,已开始在生产上推广。
作为第一完成人,杨炎生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1998年,他获得中华农业科教贡献奖; 1988年和1991年分别获得农业部和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自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他先后在《中国农业科学》、《中国甜菜》 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主编专着三部。其中,“提高四倍体甜菜含糖率及抗病性研究” 一文获1987年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甜菜多倍体新品种甜研302的选育” 1989年获全国甜菜协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此外,他还参加了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作物卷》、《中国农作物栽培学》、《中国农业科技工作四十年》、《21世纪中国农业科技展望》 等专着的撰写工作。
1992年初,他被调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分管科研工作,组织制订了适应改革的科研管理办法; 先后组织全院争取“九五” 国家科技攻关、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86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 “973计划”) 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计划等课题共2193个,总经费达5.7亿元,比 “八五” 期间有了成倍增长,有力保证了全院科研工作的开展。同时,争取到一批部重点实验室、质量检测中心和6个国家作物改良中心,并加强了科研项目管理,对重点课题实行现场考核,为促进出大成果,起了积极推动作用。他代表中国农业科学院主持的 “南方红黄壤地区农业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技术研究” 项目,获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颁奖前受到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留念。
他曾先后出访日本、民主德国 (现为德国)、韩国、美国、肯尼亚、新加坡、菲律宾国际水稻所等国家及国际科研机构进行科技交流与合作,并代表中国农业科学院签订了部分科技合作协议。
在此期间,他兼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第二至第四届学术委员会委员,第三、第四届秘书长,院学位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常委、糖料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农业部甜菜专家顾问组副组长,《中国农业科学》 主编、副主编等职。

创建人工诱变甜菜多倍体育种的新方法


杨炎生是着名的甜菜育种专家,是甜菜杂种优势育种的主要开拓者。是甜菜界唯一以第一完成人获三项国家奖的科技工作者。他有如此成就,是与他坚实的专业基础、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不懈的奋斗精神分不开的。
甜菜从1906年引入我国,大面积栽培虽然只有90多年的历史,但已成为我国北方主要的制糖原料作物。由于种植区域气候条件和生产条件差,长期以来甜菜生产存在着产量低、含糖低、褐斑病、根腐病危害严重,导致糖厂原料不足,食糖供不应求,城镇居民经常吃进口糖的被动局面。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生产用种全部或大部分从国外引进,不仅每年要用大量外汇,而且种子质量得不到保证。当时,欧洲甜菜生产发达国家已有多倍体品种应用于甜菜生产。这类品种在水肥充足的条件下和无病地区,有较高的产量,但引种到我国北方 (东北地区和内蒙古) 种植,则表现出含糖低、不抗褐斑病、根腐病等,产量大幅下降,不能大面积在生产上应用。根据同源多倍体植物最显着的特点是器官的巨型性,即根、茎、叶、花等部分器官的增大,巨型性除可增加作物产量外还可部分改善品质,他率先大胆提出要自力更生,选育能适应本国风土条件的多倍体甜菜育种策略,以实现产量高、糖分高、能抗病的目标。
同源多倍体育种主要限于用二倍体合成四倍本或三倍体,同源多倍体在以营养体为产物的作物中成效较大,而且同源三倍体的特点是F1代高度不育。而甜菜正是以营养体 (即肥大的块根) 用作制糖原料的作物,是利用三倍体杂种优势F1代的理想作物。如何利用这些特点呢?
第一步,他改变前人惯用的在国外混型多倍体品种中提纯获得四倍体的方法,采取以人工诱变我国自己育成的二倍体品系为主,来获得较理想的四倍体品系。选出理想的四倍体是多倍体育种的关键。他从广泛搜集观察我国二倍体品种 (系) 入手,寻找比较理想的材料作诱变供体,当发现从波兰引进的CLR混合二倍体品种中选出的 “范育1号8-8” 二倍体品系,具有抗褐斑病、根腐病性能、糖分较高、产量适中、适应性强等特点时,就着重进行个体选择从中选拔优良单株进行隔离采种,挑选饱满的种球以0.3%秋水仙素浸种2—3天,使染色体加倍成四倍体,即由2n=18加倍成4n=36,使植株形态和部分器官发生较大变化,如叶片、块根、种球等变得肥大,根中含糖下降,出现大量非整倍体和嵌含体植株,通过五代镜检提纯和提高含糖的严格选择,最后形成了遗传性稳定的 “甜研408” 四倍体品系。这为后来配制三倍体杂交组合起了决定作用。
甜菜是异花授粉的二年生块根作物,育种过程长,技术复杂,要育成一个优良品种,需要15—20年的时间。为缩短育种年限,他根据人工诱变的四倍体早代材料对环境敏感遗传可塑性强的特点,在国内首先采用这类育种材料进行南繁技术研究,即利用空间争取时间,变两年一代为一年一代的稳定增代扩繁技术,将北方8月初收获的甜菜种子立即拿到南方种植,当年11月底收获小母根,通过细胞学镜检四倍体和提纯、选择后运回北方入窖储存,度过低温处理阶段,翌年春季再进行栽植并进行隔离采种。1974年,他首次在广西甘蔗研究所南繁,1975—1978年改在武汉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南繁。在广西南繁时,他发现甜408四倍体在干旱板结的红壤土中小苗能拱出土来,后期雨水多时叶部未有发现褐斑病病斑、根部未发现根腐病,收获时测含糖量,块根中比其他四倍体的种 (系) 高二度多,认定甜408是一个很有希望的材料,就作为南繁重点,并优选其中最理想的两株进行扩繁。他将一份材料分成几份,分别在江苏丰县、江苏黄海农场、山东高密县等地种植,考察它在不同生态环境下耐热、耐旱、耐盐碱能力。然后将各地选择的优系汇集到黑龙江甜菜重病区进行多代严格定向筛选,把抗褐斑病、抗根腐病性强、含糖量高、丰产性稳定、适应性强等综合性状作为优良四倍体品系的定型标准,通过五年的北育南繁加选择,终于在1978年培育成功以甜研408为代表的一批四倍体优良品系,完成了在一般情况下需要10—12年才能完成的稳定纯系选育的全过程,缩短育种时间五年以上,同时为甜菜育种闯出了一条新路子。
“六五” 至 “八五”期间,他主持国家攻关项目 “甜菜高糖丰产优质杂交种和品种选育研究”,针对甜菜品种遗传基础贫乏的状况,从国内外搜集和整理基础材料,特别是四倍体的材料,率先开展四倍体甜菜人工杂交育种研究,创造并筛选出一批综合性状优良和有特点的四倍体杂交品系,为丰富多倍体 (四倍体)育种工作的遗传基础准备了条件。
作为多倍体育种的第二步,他又构想出利用已有的四倍体和二倍体甜菜的材料基础上通过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筛选三倍体组合,进一步挖掘利用其杂种优势。他培育的 “甜研301” 多倍体新品种,就是以遗传多样性丰富的甜研408为母本,用几十个配合力好的二倍体品系为父本分别配制了一批三倍体甜菜杂交组合进行比较鉴定筛选,其中编号为78318的组合 (甜408四倍体×1103二倍体) 经两年适应性试验、五年区域试验鉴定,块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抗病性等综合性状全面达标,经黑龙江省和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命名为 “甜研301”。该品种在生产试验中块根产量比当地推广种提高18.7%,含糖率提高0.9度,产糖量提高25%,抗褐斑病性明显增强。多年试验表明,种植甜研301可增产原料甜菜4 500千克/公顷 (300千克/亩) 左右,提高糖分0.5度以上,投入产出比在1:3以上。1987年推广3.33万公顷 (50万亩),1988年推广6.67万公顷 (100万亩) 以上。这个杂交组合的育成,不仅改进了育种方法,利用了杂种优势,也缩短了育种周期,特别在提高含糖率和抗褐斑病、根腐病性上有明显突破和创新,受到糖厂和糖农的普遍欢迎。这是甜菜育种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重大进步和飞跃,形成了由人工诱变四倍体、镜检 (四倍体) 提纯、二倍体配合力测定、筛选三倍体组合到提高制种技术等环节配套的甜菜多倍体育种技术路线。甜研301获1988年国家发明二等奖,这是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首次获国家发明奖的甜菜新品种。

创建甜菜种子繁殖推广体系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甜菜常年种植面积约80万公顷(1 200万亩),用种超过万吨,但长期以来生产上一直存在着品种混杂,一个品种用一二十年,病害严重,产量低等状况,制约着甜菜制糖业的发展,也影响到糖农的积极性。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计划经济时代下管理体制存在条块分割的弊端,糖业生产归轻工部门管理、甜菜种子也由轻工部门的糖业公司控制,农业部门选育出的优良品种未能及时受到重视,也很难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为加速优良新品种在生产上的扩大应用,杨炎生顶着 “压力” 与黑龙江农垦种子公司、江苏农垦种子公司及所属甜菜繁种农场协商,提出共建甜菜良种繁殖推广基地的设想,由甜菜所负责提供优质新品种原种、种子质量监督检查、培养技术队伍; 农场按要求集中统一隔离制种、管理、收获; 种子公司负责指导管理、现场交流、制定繁种规程、种子质量标准等。由于在南方可采用露地越冬制种,减少母根窖藏的用工和损失,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种子繁殖系数和质量,保证了父母本制种的比例,提高了三倍体杂交率,这套做法提高了种子产量,保证了品种的纯度、降低了种子价格,很受糖厂和糖农的欢迎。繁殖的甜研301新品种,首先在有一定用种自由度的农垦部门所属糖厂种植,也在一些 “控制不严” 的地方小糖厂进行试种。甜菜所先在黑龙江省安达市进行 “千亩方”、“万亩方” 甜研301高产栽培试验,生长期间召开现场会; 农垦部门所属糖厂也做了大面积的品种对比试验。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大面积样板田示范中,甜研301增产增糖抗病特点就充分显示出来,糖厂和糖农都纷纷争购甜研301新品种。原来呼兰甜菜管理站不用甜菜所选育的品种,自从引用了甜研301后,全县0.76万公顷 (10万亩) 甜菜喜获产量含糖双丰收。此后,由于良种繁殖基地不断扩大,组织管理和操作规程日趋完善,并逐步在我国中部地区形成了以江苏农垦系统的黄海、东辛、岗埠、白马湖、湖西等农场为重点制种场,结合江苏丰县、铜山县和皖北、鲁南的甜菜良种繁殖基地的建立,采种量逐年增加。基地每年召开品种现场鉴评会时邀请各地糖厂、种子公司踊跃参加。在这种形势下,轻工部门所属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甜菜种子公司、内蒙古有关甜菜糖厂都主动提出要求甜菜所供应甜研301、甜研302原种,有的种子公司还与甜菜所签订了合作协议。在杨炎生担任所长的十年间,由各合作繁殖基地繁殖的甜研系列多倍体原种,年年供不应求,1991年仅江苏农垦各农场繁殖的生产种就达2000多吨。甜研系列多倍体新品种 (组合) 迅速在全国甜菜主产区推广,也促进了甜菜良种繁殖体系的建成,在我国甜菜种子生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杨炎生主持选育的甜研301、302、303、304等多倍体品种在甜菜主产区的种植面积之所以能达到50%以上,在黑龙江省达70%,为国家创造了显着的社会经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繁育推广体系的建立与运作。

努力为群众办实事


杨炎生是一位善于为群众办实事的所级干部。他选育的新品种在取得显着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研究所注入了活力,打开了科技开发的新局面。多年来他的新品种为研究所创收近千万元,大大补充了事业费的不足,显着改善了职工生活。
他首先从解决职工子女上学难入手。1984年初,有50多名职工子女要到5公里外的县城上中学。通往县城的一条狭窄不平的公路上,经常拥挤着汽车、马 (驴) 车、手推车,特别是冬季天寒地冻路滑,行走不安全,严寒时眉毛、头发结满了冰霜;放学时天早就黑了,家长们伫立在马路边等待儿女的归来,既挨冻,又着急。杨炎生看在眼里,记在心头。这年3月在院领导的支持下购买了一辆大客车,每天接送孩子们上学、放学,不仅给许多家庭带来了欣慰,而且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
做饭难也是大家的忧虑之一。1985年以前,职工宿舍全是土坯或砖瓦结构的平房,家家靠烧火炕取暖做饭。春季风大,常禁明火; 夏季连雨,无引火柴; 冬季凭票购煤,做饭影响取暖。他决定将课题组创收提成的几万元用于购置液化气罐和灶具,并按先群众后领导的原则发放给全所职工。群众看在眼里,暖在心里。
20世纪80年代,黑龙江省电力紧张,甜菜研究所地处镇郊,输电线路接在农村用电线上,经常停电,严重影响科研、生活和学习,职工苦不堪言。1984年初,他决定购置发电机,修建机房,即使国电停了,也能保证科研楼及家属区的正常用电。
此后,他还用卖种子的收入为每户装上土暖气,修建了砖和水泥板结构的贮菜窖。1985—1990年间,新盖近万平米两栋宿舍楼,使大部分职工住上有取暖设备的新宿舍,稳定了知识分子队伍。
他充分意识到甜菜所的根本出路在于人才。虽然他和几位专家在20世纪80年代就被批准为硕士研究生导师,但按统一招生计划录取,没有学生愿意到边远地区去,所以经常招不到学生。于是,他决定加强对在职人员的培养,通过在岗专业培训、外语培训、出国进修、合作研究等多种途径提高科技人员水平,先后共培养了科研带头人8名,所级管理人才2名。
他任所长兼党委书记期间,由于工作出色,受到群众拥护,1986年获哈尔滨市劳动模范称号,199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做出了 “关于开展向杨炎生同志学习的决定” [ (90) 农科发字第43号文件],学习他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勇于开拓、大胆创新、多做实事、不说空话,关心群众、以身作则的优良作风。这是对他的科研工作及道德品质的充分肯定。
杨炎生把青春和年华奉献给甜菜育种事业,他离开甜菜所十几年了,人们依然时时想念着他,他也时时回味在黑土地上大片种植他育成的甜菜品种喜获丰收情景给他带来的快乐和幸福。黑龙江是他的第二故乡。

简历


1940年1月30日 出生于湖北省嘉鱼县。
1960—1965年 在武汉大学生物系植物遗传专业学习。
1965—1976年 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育种室研究实习员。
1976—1980年 任黑龙江省甜菜研究所副所长、助理研究员。
1980—1983年 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副所长兼科研处长。
1983—1992年 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所长兼任党委书记、副研究员、研究员。
1992—2000年 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
2001年至今 退休。

主要论着


1 杨炎生,孙以楚. 提高甜菜四倍体含糖率和抗病性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1981,14 (6): 29—32
2 杨炎生,孙以楚. 抗病偏高糖甜菜多倍体品种甜研301的选育. 中国农业科学,1989,22 (1): 29—34
3 杨炎生,孙以楚. 甜菜多倍体新品种甜研302的选育. 中国甜菜,1989 (4): 1—6
4 杨炎生. 多倍体甜菜育种和甜菜育种. 见: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作物卷.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1: 137—138,557—558
5 杨炎生,蔡葆. 第二十章 甜菜. 见: 中国作物栽培. 北京: 科学普及出版社,1991: 482—503
6 杨炎生,刘升廷. 甜菜多倍体育种研究和发展. 见: 21世纪中国农业科技展望. 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421—429
7 杨炎生,孙以楚,王华忠. 甜菜多倍体新品种甜研303的育成和推广.作物杂志,1995 (4): 33—34
8 Sun YC,Yang YS. Breeding and popularizing of Tianyan serial.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s,1997 (special issue):43—48
9 杨炎生,孙以楚. 甜菜多倍体品种7301的选育. 中国甜菜,1980(1): 15—20
10 杨炎生,孙以楚. 甜菜四倍体不育株营养扦插获得测交后代种子. 中国甜菜,1980 (3): 33—34
11 杨炎生,孙以楚. 甜菜四倍体早代育种材料的南繁. 中国甜菜,1980(4): 19—24
12 孙以楚,杨炎生. 甜菜多倍体杂交种优势利用的初步研究. 中国甜菜,1983 (2): 14—19
13 孙以楚,杨炎生. 甜菜多倍体杂交组合不同收获方式生产力比较. 中国甜菜,1986 (3): 25—28
14 杨炎生,蔡葆. 农业科学发展战略问题——加强甜菜科学研究,促进甜菜发展. 北京: 学术期刊出版社,1988
15 杨炎生,孙以楚. 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广甜研301. 中国甜菜,1988(3): 44—45
16 杨炎生,蔡葆. 我国甜菜科研工作的进展与成就. 中国甜菜,1989(3): 1—6
17 杨炎生,蔡葆. 第二篇 甜菜. 见: 中国农业科技工作四十年.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18 杨炎生,王华忠. 甜菜多倍体新品种迅速推广的内外因分析. 见: 农业技术推广理论与实践.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39—143
19 孙以楚,杨炎生,王华忠等. 甜菜多倍体新品种甜研304的选育. 中国甜菜,1993 (4): 1—4
20 孙以楚,杨炎生,王华忠等. 甜菜多倍体新品种甜研307的选育. 中国甜菜,1995 (3):4—7
21 孙以楚,杨炎生,王华忠等. 甜菜多倍体新品种309的选育. 中国糖料,1997 (3): 1—4
22 杨炎生,信乃诠主编. 中国红黄壤地区农业综合发展与对策.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23 杨炎生,史锁达,张燕卿. 浅谈南方红黄壤地区农业综合发展战略与对策. 古今农业,1993 (4): 73—76
24 杨炎生,信乃诠主编. 红黄壤中低产地区农业区域治理与发展.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5 杨炎生,信乃诠,侯向阳主编. 红黄壤地区综合治理和农业持续发展研究.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2122688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