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薛愚(个人资料简介_人物生平事迹传记)1894—1988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28日 阅读:153 评论:0


薛愚,药物化学家和药学教育家。他毕生致力于药学教育事业,提出药学教育—— “三三”制观点,编着我国第一部医药院校专用教材 《医用有机化学》,培养了大批中国的药学人才。他还从事大量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工作。他对中国的药学建设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是我国药学教育事业奠基者之一。

薛愚,字慕回,1894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襄阳东乡峪山镇一个贫农家庭。1岁时,父亲因为抗租反地主,被官府通缉,外逃一去杳无音讯。全家靠着勤劳俭仆的母亲做活维持生计,家境十分贫寒。童年时代他卖柴、放牛、喂猪,帮助母亲作短工,尝尽人间艰苦。在外祖父的资助下,他读了3年私塾,后进入峪山街教会办的免费学堂。由于学习成绩出众,被送至樊城 (今襄樊市) 教会办的鸿文学校。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中学毕业时,在河南、湖北、湖南三省信义会设立的教会中学联合毕业会考中,名列第一。
1920年,中学毕业。鸿文学校仅选两名毕业生给以资助上大学,薛愚被选中,考取了齐鲁大学理学院化学系。1925年,以优异成绩毕业。
同年受聘于清华大学,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他讲课注重实际效果,务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重视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在教学之余,积极参加了许多社会活动。1926年,参加了清华大学的进步团体——“大地社”,并在该社出版的杂志《现代青年》上发表进步文章。
1930年,他得到校方资助赴法国深造。在巴黎大学药学院M. Bridel教授的指导下,他勤奋学习,不分节假日,几乎每天都埋头于实验室和图书馆中,进行大量的植物化学成分或天然药物化学的分析研究。这些严格的训练,为他以后研究中草药化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33年,他在博士论文报告会上宣读了论文《中药醉鱼草成分研究》,并报告了《植物体中甙类成分的形成与变化》,受到与会专家的好评,一致通过,授予他理学博士学位。在回国前,他又到英国作了短期的参观访问,更开阔了眼界。
回国后,他决心献身于教育事业,然而,在中华民国时期,由于他积极参加民主爱国活动,所以屡遭撤职、解雇,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1933年,他任河南大学理学院教授,讲授分析化学。河南大学教师虽不多,但派系却不少,彼此争斗不休,2年时间内换了4次校长。1935年,刘季洪出任校长后,以薛愚乃“不安定分子”为由,将其解雇。旋即赴上海暨南大学任教,讲授分析化学和生物化学,同时兼任同德医学院化学教授。
1936年,薛愚到武功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任教。在那里他创建了农化系兼系主任。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西北农专在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领导下,成立了 “西北农专抗日救国后援委员会”。薛愚积极参加活动,被选为负责人之一,组织大规模募捐活动,并将募集的财物送交西安中共八路军办事处。他还亲赴西安拜访林伯渠同志,因此又被学校解雇。
1938年夏,薛愚到国立药学专科学校任教。当时该校刚自南京迁至重庆,条件困难,教师匮乏。他讲授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同时还担负教务长之职,任务繁重,每天都是起早贪黑地工作。1939年春的一天,教育当局派督学检查该校工作,不料这位督学就是当年河南大学解聘他的校长刘季洪,这样,薛愚不得不又离开药专。
1939年冬,他到成都齐鲁大学任教,奉命筹建化学系,后又经努力创建了药学系。他在办教育、讲授课程的同时,始终关心政治,参加进步活动。由于参加进步组织 “中国西部青年科学工作者协会”,并担任会长,以及参加反对校长汤吉和的 “倒汤运动”,于1944年暑假前被解聘。
1945年春,重庆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骅电请薛愚至重庆任国立药学专科学校校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药专在“复员” 问题上有争议,有人主张停办,有人主张维持现状,而薛愚强调药专的兴亡与中国药学教育事业密切相关,力争药专复员。经他多方努力,最后教育部决定药专复员。他领导组织了“药专复员委员会”,不辞辛苦,亲自奔波于重庆、南京、上海之间,最后在南京选择校址,本着简俭的原则重建了国立药专。正当一切就绪,开始招收新生时,他突然接到教育部的指令: “药专校长薛愚另有任用,着行解职”。由于薛愚的激进活动、教育部内部的矛盾等多方面复杂的原因,致使他又一次离开药专。
1946年,他任国立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教授,讲授有机化学、药物化学。一年后,担任药学系主任兼药厂厂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医学院自北京大学独立出来,他被任命为药学系主任。根据卫生部要加强扩建药学系的指示,他挑起重担,克服种种困难,不仅抓扩建工作,而且抓教务,并亲自执教讲课。1957年,他因被错划为右派分子而被撤消系主任职务,也不能上讲坛授课,于是便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文化大革命”以后,他已是年迈体弱,也因白内障而视力锐减,但他仍不停息地收集资料,从事写作,直到逝世。
薛愚一生勤勤恳恳,顽强刻苦地工作,赢得了党和人民的信任。曾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一、第三、第四、第五届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委员,九三学社北京市分社第一届主任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中国药学会第十四届理事长,第十七届名誉理事长。1984年,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献身药学教育事业 提出“三三”制教学观点


早在1940年,他创建了齐鲁大学药学系。1945年,任国立药学专科学校校长时,按照自己的设想办学。1946年,又积极组织药专复员,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在任国立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主任时,以艰苦创业的精神,领导全系的工作,聘请蒋明谦、李炳鲁、顾文霞、傅鹰、费青等教授; 制订教学计划,规定课程设置,并亲自讲授药物化学及药剂学;还向教育部医学教育委员会争取到不少贵重仪器、药品等;同时聘请郑启栋高级工程师负责药厂工作,扩大、健全药厂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创造良好条件,致使基础薄弱的药学系教师阵容不断加强,仪器设备不断扩充完善,教学质量日益提高。尤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北京医学院自北京大学独立出来,他更加积极地扩建、充实药学系,聘请当时留学刚回国的教授王序、楼之岑、诚静容、林启寿等,使师资队伍不断壮大; 建立了药学实验楼,添置仪器设备,扩充图书馆,不断增加招生人数,使药学系规模不断扩大。他还根据国家建设需要,改变了以前“一揽子教育”的状况,分设生药学、药物化学、药品检验等三个专业,以培养各类药学人才。其中许多人已成为建设中国药学事业的骨干。他在开创和发展我国药学教育事业的工作中,成绩卓着,影响深远。
薛愚从事教学工作60年,讲授过有机化学、药物化学、生物化学、分析化学、普通化学、药剂学、调剂学、药学概论等。他对于教学工作一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他讲课富有启发性,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耐心诱导,灵活而简练地阐述有关理论,使学生易于接受。为了教学工作的需要,1941年,他编着了大学丛书《实用有机药物化学》。该书对日常重要药物的制法、性质、鉴定及效用等一一详述,颇有实用价值,不仅可当教科书,也可作为制药工业方面的参考书。他还编写了《普通化学定性分析实验教程》,该书是根据他自己的经验,在数次试用及修正的实验教程的基础上编辑而成。该书收集了普通化学及分析化学领域中的一些基本化学实验,并包括部分有机化学、应用化学及军事化学方面的实验。实验安排由浅入深,在每个实验前,几乎都列有数种参考书,以便学生在实验前阅读,这样不仅使学生首先明确实验原理,而且可以培养、训练学生实验操作敏捷迅速的能力。每个实验不仅讲明操作方法,还提出问题,以启发学生思考。这是一本很实用的实验指导书。1949年,他编着了 《医用有机化学》,他集8年教授医科学生有机化学课程的经验,取材于巴氏 (G. Barger),哈、罗二氏 (Harrow,Loway),康氏(Conoant)及季氏(Gibson)等的医用有机化学及有机化学的书籍,并补充了维生素类、微生物产物等方面的内容,编辑成我国第一部医药院校专用的有机化学教科书。该书除详述有机化学的一般理论外,还尽量结合中国的实际,介绍国内有关有机化合物及天然资源等内容,曾先后再版6次。
薛愚对如何发展我国药学教育事业,曾提出过许多见解。早在1943年,他在齐鲁大学创办药学系时,就查阅了自辛亥革命至40年代的药学文献,总结以往药学教育的经验,发表有关药学教育的文章—— 《论药学教育》,阐述了他的 “三三”制办学观点,即三级制、三系制与三关制。(1)三级制:药学教育要分初、中、高三级培养人才,即药剂科,培养药剂生,使其具有调剂能力; 药学院,培养药师,使其具有药学特长及药师的专门技能; 药学研究院,培养具有发明创造能力的专家及研究人员,使其具有发明新药与整理国药的才能。(2) 三系制: 药学院应分三个系,即药化学系,培养学生作药师,并具有药品制造和检定的技能; 生药学系,培养的学生除作药师外,并具有整理及检定国药的能力;药理系,培养的毕业生除作药师外,并具有解决药效、毒药检定及解毒的能力。按照上述三个专业培养人才,以满足社会和科学发展的需要。(3)三关制:即学习场所三机构制——学校、药房、药厂。药学校应附设最完善的示范药房,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 还应设药厂,除作为学生实习场所外,并作为制药的中心。学校借药房、药厂为实习的基地,而药房、药厂则借学校培养人才,推进生产技术,学校与社会需要密切结合。他提出的这一较完整的药学教育思想和具体措施,对当时药学界有较大的影响。此后,他又发表多篇阐述药学建设与教育的文章,如《再论药学教育》、《中国药学建设纲要》、《药学建设之我见》等,对我国的药学事业提出了较长远的规划和建设性的意见,引起我国药学界的广泛重视。1983年,89岁高龄的薛愚仍念念不忘地关心我国药学教育的发展,他参考70年代至80年代报刊上的有关报道,进行总结,拟定了《对我国药学教育的设想》一文,对我国药学教育的领导机构、学校的建设、专业的设置、教学内容与考试制度的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他为中国的药学教育事业始终如一地奋斗,即使在艰难坎坷的岁月里,也从不畏缩。他培养了大批药学人才,为中国药学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从事天然药化学研究 潜心药学着述


薛愚在法国深造期间,主要进行植物药化学成分的研究。1932年,他从中药醉鱼草 (Buddleia variabilis Hemsl. var.grandiflora) 中,提得醉鱼草素甲 (Buddeoflavonoloside) 及醉鱼草素乙(Buddleoside),并分别测定其化学结构,研究其理化性质。在齐鲁大学任教期间,他进行了许多中草药化学成分的研究,如茶、人头发、川芎、汉木鳖子等。尤其对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研究较多,曾测定四川产的60余种中药的挥发性成分,并进行分析。他还设计了简易的挥发油含量测定器,优于Cocking与Middleton的测定器,具有操作简便、省时、效率高等优点。在40年代,他是中国较早应用现代化学方法研究中药的学者之一。
1954年,他在北京医学院任教时,进行了60余种中药的挥发油含量测定及理化性质鉴定的研究,并用2年的时间将实验结果整理总结,写成论文送交北京医学院学报编辑部,但因他被错划为右派的缘故,未予发表 (可惜以后竟连底稿也丢失了)。1957年以后,他既不能讲课,也没有条件进行实验研究,但他并未因此灰心气馁,困难没能阻止他前进,他开始着书立说。尽管他已年近七旬,并因白内障视力极度减退,但仍奔走于北京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及中医研究院图书馆,查阅多种文献,于1964年完成了近25万字的《中国炼丹化学史》一书。翌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该书稿未能出版。
“文化大革命”以后,85岁的薛愚主编了 《中国药学史料》一书。该书内容丰富,对某些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研究心得,有新的建树,被认为是国内少有的、填补空白的着作。书中内容常被药学史、科技史研究者所引用。90岁高龄的薛愚还努力收集整理中国药学会的有关资料,1987年,出版了 《中国药学会史略》一书。该书收载了中国药学会自1907年建会起至1986年近80年的学术活动史实,反映了中国药学会的变迁与发展经过。
他用中、英、法文发表论文共有50余篇,还有着作5部。

热心社会活动 促进学术交流


早年薛愚在法国留学时,就参加了法国生物化学学会。30年代初,参加了中国化学会、中国化工学会、中国药学会、中国科学社、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等团体,从事学术活动,并担任某些领导职务。解放战争期间,中国药学会处于七零八落、无人管理的状态。他于1947年联合赵燏黄、周冠军等人重行组织中国药学会北京分会,并被选为分会理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他力促中国药学会迁到北京,并创办药学刊物——《北华药讯》。1956年,被选为中国药学会理事长,他积极地为药学会工作,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他还积极参加国际间的学术活动。1953年,出席了维也纳世界卫生大会,并且到苏联和捷克斯洛伐克进行参观访问。1954年,出席印度科学年会,在会上作了《中国文化遗产——中药》的学术报告。之后又参加巴基斯坦科学年会,作了《中国药学现状——教育与生产》的报告。1955年,赴日本访问参观,介绍了中国药学事业的发展与药学教育的现状,并且与日本药学会建立了初步联系。他所进行的这些学术交流活动,对发展我国药学事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简 历


1894年11月24日 生于湖北省襄阳东乡峪山镇。
1920年 毕业于湖北襄樊城 (今襄樊市) 鸿文学校。
1925年 毕业于齐鲁大学理学院,获理学士学位。
1925—1930年 任清华大学助教、讲师。
1930—1933年 赴法国巴黎留学,获巴黎大学药学院理学博士学位。
1933—1935年 任河南大学理学院教授。
1935—1936年 任上海暨南大学教授。
1936—1938年 任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现西北农学院)教授兼农化系主任。
1938—1939年 任国立药学专科学校 (现中国药科大学) 教授兼教务长。
1939—1944年 任齐鲁大学教授兼化学系、药学系主任及理学院院长。
1945—1946年 任国立药学专科学校校长、教授。
1946—1950年 任国立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教授兼系主任。
1950—1957年 任北京医学院药学系主任、教授。
1956年 任中国药学会第十四届理事长。
1957—1988年 任北京医学院药学系(今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授;
1979年后任名誉系主任。
1984年 任中国药学会第十七届名誉理事长。
1988年1月17日 逝世于北京。

主要论着


1 薛愚.桑叶与蚕茧之分析.科学,1931,5 (2): 37—42.
2 Hsieh Yu. Contribution a etude chimique du Buddleia Ⅰ. Etude biochimique des differents organs du Buddleia.Bull Chem Biol,1933,15: 482.
3 Hsieh Yu. Contribution a etude chimique du Buddleia Ⅱ. Etude du buddleoflavonoloside. Bull Chem Biol,1933,15: 616.
4 薛愚.醣化醉鱼草碱素(Buddleoflavonoloside)之研究. 暨南学报,1936,1 (1): 229—244.
5 薛愚. 醉鱼草素乙 (Buddleoside) 之研究. 暨南学报,1936,1(2): 235—244.
6 薛愚,洪盈.Note on a simple apparatus for the estimation of the essential oil contents of vegetable drugs and spices. J Chin Chem Soc,1941,8 (1): 32—42.
7 薛愚,丁儒乾.Studies on szechwan aromatic drugs Ⅰ. The essential oil contents of various drugs. J Chin Chem Soc,1941,8 (1):43—48.
8 薛愚,顾春煦.Effect of some neutral salts on the activity of emulsin(β-glycosidase). J Chin Chem Soc,1941,8 (1): 49—53.
9 薛愚.实用有机药物化学.上海: 商务印书馆,1941.
10 薛愚.普通化学定性分析实验教程.成都: 正中书局,1941.
11 薛愚,李峥.Studies on szechwan aromatic drugs. The composition of the essential oils of some drugs. J Chin Chem Soc,1942,9 (1):93—96.
12 薛愚.茶的化学.科学世界,1942,11 (3): 161—178.
13 薛愚.茶的药理.科学世界,1942,11 (4): 225—234.
14 薛愚.整理川药.科学世界,1943,12 (1): 55—60.
15 薛愚,林启寿. 汉木鳖子之研究. 中国药学会会志,1943,1 (1):11—16.
16 薛愚.论药学教育.科学世界,1943,12 (5): 233—238.
17 薛愚,石瑞荣.草药人头发之初步研究. 中国药学会会志,1944,1 (1): 8—12.
18 薛愚,何国英.川芎之研究. 中国药学会会志,1944,2 (1): 30—37.
19 薛愚.再论药学教育. 医药学,1947,1 (6): 9—11.
20 薛愚.三论药学教育.北华药讯,1949,1 (4): 1.
21 薛愚.药学建设之我见.北华药讯,1950,2 (2): 24—28.
22 薛愚. 向苏联学习药学建设.北华药讯,1950,2 (4): 71—78.
23 薛愚. 医用有机化学.上海: 商务印书馆,1951.
24 薛愚.对新制订的药学院(系)教学计划的认识.药学通报,1954,2 (12): 524.
25 薛愚.整理和研究祖国科学文化遗产——中药. 药学通报,1955,3 (1): 5—9.
26 薛愚.对一般药学计划的几点意见. 药学通报,1956,4 (10):465—467.
27 薛愚.对我国药学教育的一种设想.药学通报,1983,18 (2):3—5.
28 薛愚主编. 中国药学史料.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
29 薛愚,宋之琪. 中国药学会成立前后存在的几个问题.药学通报,1986,21 (3): 180—182.
30 薛愚. 中国药学会史略.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87.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2122687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