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林菊英(个人资料简介_人物生平事迹传记)1920~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28日 阅读:175 评论:0


林菊英,护理学家。长期致力于理顺护理管理体系,健全护理教育层次和提高护理教育水准,完善干部医疗护理保健制度,多渠道地培养护理人才。为护士争取评定高级职称的权利; 争取恢复高等护理教育。并积极开展国际交流。

林菊英,1920年11月3日出生在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她3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带着她和幼小的妹妹靠远在外地的舅父的接济维持生活。外祖母又于她12岁时病逝,来自舅父的微薄的接济也从此中断。母亲和她姐妹二人过着极为清苦的生活。不幸的遭遇使她过早地成熟起来,她自幼就勤奋学习,打算早日参加工作,为母亲分忧。为节省学费的开支,她就读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女附中,学习成绩始终保持在前列。1937年高中毕业时,正值“七七”事变,北平全部国立大学均关闭。由于学习成绩优良,她被保送北平师范大学和私立燕京大学。当时私立大学的学费一般都比较昂贵,尽管她志愿攻读理科,终因所有国立大学关闭而选读了燕京大学的护预系,因为在护预系就读一年后即可转入免交学费的北京协和医学院护士学校。1939年,在她转入北京协和医学院护士学校一年后,母亲因结核病去世,从此她和妹妹相依为命,生活更加艰难。她平日刻苦学习,星期日回家还要把妹妹一周的生活安排好。1941年她临近毕业时,也因患肺结核病而未能参加公共卫生课的实习。学校安排她卧床休息并辅以人工气胸治疗,几个月后才得以康复。经过补实习课后,她走上了工作岗位。1941年底珍珠港事件后,北京协和医院关闭,她经北平市第一卫生事务所介绍到培元小学从事学校卫生保健工作。
1945年11月,林菊英进入北平医院 (原德国医院) 任护士监察员。这是一家属于天主教的私立医院,缺乏严格管理。每个病房只有一名修女带领一些中国的护理员工作,整个医院没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院由军委接管,改名北京医院; 1953年卫生部接管医院,将其指定为干部保健医院,林菊英担任护理干事 (相当于护理部主任)。她首先协助医院领导建立各项护理工作的制度。由于护理人员不足,卫生部接管后从全国各地调来大批新毕业的护士,这些护士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知识水平和技术操作均不一致。林菊英组织骨干力量花了很大气力为她们补习基础知识,统一技术操作规程。原有的护士不适应这样严格的训练和要求,她就反复地进行教育,处处以身作则,耐心帮助,进而制定了内、外科等各科疾病护理常规。经过多次反复修改,终于使医院各病室有了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各项护理工作均有所依循。对于每个调来的新护士,她都亲自执教,进行3个月的培训后方许上岗。培训的内容不仅包括技术操作、护病常规以及规章制度,还包括待人接物、思想品德、保密工作等方面的职业素质和政治素质。在她的努力下北京医院的护士养成了该院特有的护理工作作风,即说话和气、工作主动、耐心细致、善于解决病人的实际困难。
1966~1972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林菊英被迫停止护理工作。1972年,她恢复工作,先在北京医院护校教书。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北京医院恢复了护理部,她担任护理部主任、护校校长至1985年。1952年,林菊英担任中华护理学会北京分会秘书长,1953~1964年任中华护理学会第17届理事会理事。1964~1983年任中华护理学会第18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1983~1987年任中华护理学会第19届理事会理事长; 1987~1991年任中华护理学会第20届理事会理事长。1991年任中华护理学会名誉理事长。1985年任卫生部全国护理中心主任。1986~1991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
1989年7月,林菊英获国际红十字会“南丁格尔奖”。1990年5月,她获得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大学人文科学荣誉博士学位。1991年获“周培源国际技术交流奖”。2000年12月获美国密歇根大学科学荣誉博士学位。

重视培养护理人才


林菊英非常重视护理教育。在她担任护理部主任期间,主持开办了一些专业培训班,如各种疾病护理培训班及护士长提高班。她不仅努力备课,亲自授课,而且要求每个护士长都能讲课。她给护士长分配课题后,还要帮助她们查找参考资料,让她们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备课,试讲后,她再给予补充和讲评,并逐字逐句地帮助修改讲稿,这样的备课方式对护士长的成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振兴中华护理事业


在文化大革命中,医院的正常秩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全国各地废除了护理领导体系,医院中的护理工作也处于取消的状态,病房秩序极为混乱。不少医院的病房呈现出早上像“茶馆”、中午像“饭馆”、晚上像“旅馆”的“三馆”状态。面对当时的情况,林菊英深感痛心。1977年,中华护理学会恢复活动。面临着百废待兴的困难局面,她与学会其他负责人于1978年积极组织在京常务理事,共同分析研究了全国护理工作的形势,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方面召开全国基础护理学术会议以提高全国护士对基础护理重要性的认识; 一方面起草报告,她和其他常务理事以学会的名义向卫生部提出建议: 为改变医院的混乱情况,必须加强护理指挥系统,提高护理质量和加强护理教育。卫生部采纳了她们的建议,发布了 《关于加强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护理教育工作的意见》两个文件,这对全国护理工作的整顿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了推动两个文件的贯彻执行,她组织护理学会进行调查研究,于1979年在大连铁路医院召开“全国病房管理学术会议”。会后很多医院组织各级领导去大连铁路医院参观学习。同时,她还号召各地分会大力开展护理知识竞赛和护理技术操作的表演赛等活动。为使广大护士进一步认清护理学的科学性和重要性,在她领导下学会又及时在上海和广州分别召开了内、外科中护理技术发展较快的两个专科 (烧伤和心血管疾病) 的学术会议,从而调动了广大护士学科学、学技术、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及撰写护理学术论文的积极性。经过两三年的努力,全国护理工作的面貌有了明显的改观。
科技人员技术职称评定工作在全国开展后,由于多年来护士仅接受中等专业教育,因而有人对护士能否评定高级职称提出不同意见。林菊英多次召开中华护理学会常务理事会,认真研究讨论这个问题。会上林菊英据理力争,讲明护理学是一门专门的学科,护理教育的系列中应有初、中、高的不同层次,护士是科技人员,不是医疗的辅助人员,如果没有高级职称的护士,这门学科也就不成为专门的学科,中国的护理事业也就不能得到提高和发展。会后卫生部听取了多方面的意见,积极向有关部门提出护士应与其他卫生技术人员一样享受同等待遇的意见。最后有关部门正式规定: 护士享有同医、药、技一样的评定高级技术职称的权利。这大大调动了广大护士的工作与学习的积极性,许多已改行做医生或其他工作的护士也纷纷归队从事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和临床护理等工作,护理专业队伍得到了稳定的发展。
职称系列问题虽然得到解决,更重要的是还必须解决高层次的护理教育问题,仅靠中等专业教育不能解决学科发展的需要。林菊英在学会召集有关人员反复讨论护理教育问题,积极向卫生部、教育部提出必须尽快恢复护理高等教育的建议,建议得到有关领导的重视。1984年初,卫生部和教育部在天津联合召开护理专业教育会议,决定恢复已停办30多年的护理高等教育,初步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多规格地培养护理人才的教育体系。会后,两部发布会议纪要,有力地推动了高等护理教育的开展。截至1999年底,全国已有12所高等医学院校恢复或开办了护理系。
改革开放以来,国际交往日益增多,林菊英了解到国外护理理论和实践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她努力查阅国外资料。当她了解到南京高护班聘请美国护理专家讲学,介绍国外护理方法已随医学模式的转变而转变 (将功能制护理改变为按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全身心的护理) 时,她非常关心和重视,及时与学会的几位领导去南京、上海、常州等城市调查研究,并积极向全国推广责任制护理。1983年,她亲自主持在常州举办的首届全国责任制护理学习班,她不仅聘请国外护理专家讲学,也亲自授课。会后各省市亦纷纷办班,使这一先进的护理方法很快推广到全国。

积极开展国际交往


自1981年开始,护理学会通过中国科协人民使者友好团体的对外联系,接待国外护士团体和个人的访问日益增多。林菊英抓住每一次接待外国朋友的时机,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她本人也多次出访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1988年,她参加在以色列召开的欧洲护理科研研讨会。她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等形式进行人才培养。她多次聘请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的戴维斯 (Anne J.Davis)博士自费来华讲学。戴维斯对中国极为友好,先后15次来华,在中国许多省市开展 “人际交往”、“科研方法”、“护理伦理”等新课题的系列讲座。林菊英还利用英美等国家的一些护士随其丈夫来华参加援华项目的时机,请她们开办专题讲座或义务教授英语。为办好高等护理教育,她还趁美籍华人李式鸾教授来华探亲的时机聘请她讲课,讲课内容有高等护理教育的办学思想、教学计划及护理学基础的教学大纲等。为创造条件选派护士出国进修,她利用出国访问和讲学之机,积极活动并多方争取机会。1985年中华护理学会曾派20名青年护士赴美国西金大学 (Golden West University) 进修一年,学费及食宿均由该大学负责。1987年,经她努力由凯洛基金会 (Kellog Foundation) 筹集资金,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派出师资,为20名在美进修后回国的护士继续讲授课程一年,内容接近美国护士学士学位的水平。她还将自己在美国讲学的酬金留在国外,帮助护士出国深造备用。加拿大渥太华卫生护理学院的周兰丝 (Nancy Johnston) 教授在随丈夫 (加拿大驻华使馆官员) 来华期间,林菊英请她为护士讲学。通过她,加拿大驻华使馆向中华护理学会赠送了价值约1万元人民币的护理书籍,加拿大国际发展署 (CIDA) 项目又提供一笔款项给加拿大护士会(总金额为25万加元) 以促成中加两国护士学会的两年技术合作项目。该合作项目的目的是为中国培训中专护校师资。两年内加方四次派教师来华开办师资培训班,教师来华的费用全部由加方负责; 此后经CIDA援助,加拿大渥太华护理学院与天津医学院护理系结成姐妹学校,帮助中国培养了大批护理师资。为了使更多的护士能参加国际活动,林菊英努力争取在华召开国际护理学术会议。1986年初,中华护理学会和美国护士会在北京联合召开了 “中美护理学术会议”。中国护士181人、美国护士91人出席了大会。1987年中华护理学会在成都召开的老年期和老年病护理学术会议上,她邀请日本护士会派遣护理专家到会讲课。
为促成中华护理学会恢复在国际护士会的席位,林菊英曾先后3次邀请国际护士会执行主席霍勒润 (Constance Holleran) 来华商量。1983年,她从霍勒润女士处得知1989年国际护士会大会将在汉城召开,她想到如果会后能在北京召开国际护理大会,便能争取更多国家的护士来华访问。经一年的准备,在中国国际科技会议中心的协助下,会议定于1989年6月3日在北京召开。当时报名注册的有17个国家和地区的个人代表133人,以团体名义与会的87人,共222人,国内也有约350位护士报名参加。但由于 “六四”风波,仅有8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和国内65位代表出席大会,会议只进行一天即中断。这次会议虽未能按计划进行,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效益。
1989年9月,林菊英应埃德加·斯诺 (Edgar Snow)基金会的邀请,作为第10位访问学者赴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大学讲学3个月,她除在该大学护理学院讲课外,还在该市其他医院及护校和另外两个州的3所护理学院 (新墨西哥州立大学、威斯康辛大学、堪萨斯大学护理学院) 作学术报告共40余次,报告内容有《中国40年保健事业的发展》,《近10年来中国护理学科的进展》,《祖国医学在护理上的应用》,《中国老年、儿童、妇女的护理》 以及《地段保健护理》等。她的报告赢得美国护理界人士的高度评价。1990年5月12日,堪萨斯大学特邀她前往,授予她该大学人文学科荣誉博士称号。1991年她任中华护理学会名誉理事长后,仍努力协助工作,如在护理中心参与卫生部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发展计划署合作项目——发展中国家护理管理及教学项目,在全国各地讲学百余次,推动整体护理在全国医院的开展。20世纪末,林菊英又编写《社区护理》一书。

简历


1920年11月3日 出生于北京市。
1937年 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女附中。
1937~1938年 在北平燕京大学护预系学习。
1938~1941年 在北京协和医学院护士学校学习并毕业。
1941~1945年 任北平培元小学校医务室护士。
1945~1949年 任北平医院护士监察员。
1949~1985年 任北京医院护理干事、护理部主任、护士学校校长。
1952~1964年 任中华护理学会北京分会秘书长。
1953~1964年 任中华护理学会第17届理事会理事。
1964~1983年 任中华护理学会第18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1983~1987年 任中华护理学会第19届理事会理事长。
1985~1994年 任卫生部全国护理中心主任。
1986~1991年 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
1987~1991年 任中华护理学会第20届理事会理事长。
1991年 任中华护理学会名誉理事长,卫生部护理中心名誉主任。

主要论着


1 梅祖懿,林菊英,主编. 医院护理管理.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
2 林菊英. 关于恢复高等教育的座谈摘要. 中华护理杂志,1984(3): 181~183.
3 林菊英. 责任制护理与护理程序. 中华护理杂志,1984 (5):257~260.
4 林菊英. 国外护理高等教育. 医院管理杂志,1985.
5 林菊英. 访英汇报. 中华护理杂志,1985 (3) : 189~191.
6 Lin JY,Davis A. Health care and nursing in P. R.C.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1985 (10):279~284.
7 林菊英. 第35章. 老年护理. 见: 吕维善,皮敦厚,主编. 现代老年医学.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415~418.
8 林菊英. 近三十年来护理学的进展. 中华护理杂志,1986 (5):195~197.
9 甘兰君,林菊英,梅祖懿. 护理学基础.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
10 林菊英. 社会需要护士. 中国经济日报,1986年7月14日.
11 林菊英. 国外护校第一堂课——交流. 中国经济日报,1986年7月14日.
12 林菊英. 对英国社区护理的拜访. 中国经济日报,1986年7月14日.
13 Lin JY,Li XZ. Nurse in China look to the future. Journal of Professional Nursing,1986 (2):3~4.
14 林菊英. 欢迎加入高尚而伟大的护理专业——一封对高、初级中学毕业生的信. 中国青年报,1986年5月7日.
15 林菊英. 回顾与展望. 实用护理杂志,1986 (5): 1~2.
16 林菊英. 甲状腺大部切除手术护理. 见: 王懿,吕式瑗,主编.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护理学. 上海: 社会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111.
17 林菊英. 我们急需发展社区护理. 中国妇女,1987 (5):
18 林菊英. 国外老人院及家庭护理设施. 中国卫生信息报,1987年5月23日.
19 林菊英. 促进中医护理的发展. 中医护理报,1987年5月12日.
20 林菊英,梅祖懿. 护理管理学. 北京: 中华护理学会,1989.
21 林菊英,梅祖懿. 护理管理学. 北京: 自学高考办公室,1991.
22 林菊英. 社区护理.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8.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2122681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