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郝欣先(个人资料简介_人物生平事迹传记)1934—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28日 阅读:132 评论:0


郝欣先,大豆育种专家,长期致力于大豆育种和育种理论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育成了以 “鲁豆4号” 为代表的早熟高产抗病毒病品种; 以 “鲁豆10号” 为代表的抗病毒病高蛋白优质高产品种; 以 “齐黄28” 为代表的抗线虫抗病毒病的脂肪蛋白质双高高产品种。在我国较早开展利用黑豆抗源转育抗线虫育种。为黄淮海地区大豆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郝欣先,原名郝保先,1934年7月10日生于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 (原崂山郊区) 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幼少年时期处在日寇侵占中国和国民党统治时代,国土沦丧,战乱四起,民不聊生,他家境贫寒,少年时期就作为辅助劳力帮助父亲干农活,贫苦的家庭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好习惯,深知农民为了生存的艰难境遇,这也是他立志农业研究的最初根源。
郝欣先自幼刻苦读书,勤奋好学,为了生计一年有半年时间在家帮助父亲干农活,白天误课夜晚补上,这样保住了上学机会,在他勤奋努力之下学习成绩仍为班级前第一、第二名。1949年以优秀成绩小学学业,1950年考入即墨第一中学,因学习成绩优秀得到学校奖励,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53年夏季初中毕业,国家号召应届毕业生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郝欣先虽是家中唯一的男孩,但他毅然决然地和同届许多毕业同学响应号召报名入伍,被分配到南京军事学院,做教学行政后勤工作,当兵近4年除认真工作之外,还挤出业余时间刻苦学习了军事、政治、哲学方面的书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个大熔炉中,锻炼了思想,增长了学识,铸造了知难而进的忍劲。
1957年郝欣先复员,复学到即墨第二中学高中三年级当插班生并自学高中课程。他以加倍的努力奋发学习,仅用了一年多时间修完了高中课程,1958年夏季以同等分数被优先录取山东农业大学 (原山东农学院) 农学系农学专业本科,1962年8月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毕业后一直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从事大豆科研工作。历任技术员,农艺师、副研究员、1993年6月晋升为研究员。曾任大豆研究室副主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专业组成员、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常委、大豆专业组组长、《大豆科学》 编委等职。
郝欣先在大豆科研上做出显着成绩。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获 “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荣誉证书。于2002年6月退休,现已是古稀之年,仍在潜心于大豆科研和撰写文章,为大豆生产科研事业尽力。

把大豆育种不断推向高峰


40年来郝欣先一直致力于大豆育种、高产栽培和育种技术理论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把大豆科学研究工作推向新的高峰,他主持下的大豆育种工作从产量突破到优质再到抗性提高向前跨越三大步,上了三个台阶。20世纪60年代除参加大豆科研工作外还驻点跑面,直接参加生产实践,对小麦、玉米、大豆、谷子、高粱、甘薯、棉花、菸草及诸多种蔬菜的生育特性和栽培技术都有所了解和认识。对山东省的气候特点、地貌、地形状况、土壤理化特性、营养状态都较熟悉,对农业生产有较全面的认识和较深入的体验,这一切对他70年代以来主持大豆育种和从事栽培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了较宽的思路,对确定大豆育种栽培研究正确的目标、途径和方法都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早熟高产“鲁豆4号” 的育成使山东大豆单产向前跨了一大步。50年代初期,山东大豆种植面积曾达到226万公顷(3400余万亩),由于高产作物的迅速发展,大豆生产受到极大的挤压,到70年代中期种植面积下降到仅有46万公顷 (700多万亩),亩产50千克上下,好的100多千克,优者也不过150多千克,大豆能不能高产呢? 在1974—1975年期间,课题主持人郝欣先与育种课题组的同事们回顾总结了十几年来的大豆杂交育种经验,分析比较了国内外大豆品种、育种材料的优缺点以及大豆生产在山东省的地位和出路问题,初步勾画出高产大豆遗传型性状结构特点和主要的育种措施。总结出性状改造的重点是: 将节结荚多、株结荚密、粒茎比值高为高产育种的突破性状,秆强、节间短、叶片小、短分枝是株型改造的重点性状。为了验证这一高产遗传型的高产效应,1975年郝欣先又设计了植株整形增产试验,1977年和1978年先后创造亩产204千克和225千克的产量纪录,为亩产200千克育种提供了实样模型,也验证了对株型性状改造、性状组成设想的可行性,提高了高产材料识别能力和育成高产品种的信心,从亲本选用、搭配,丰富组合变异、杂交后代选拔、品系决选都在严格设计指导下进行。
亲本选用是杂交育种成功的第一步。由于基因重组的复杂性、随机性和重组后基因间效应差异性,其亲本选择组合配制只能求其方向准确、原则正确、搭配适体。基于上述认识,1975年选用了一批异质性强综合性状优良、目标性状突出的亲本材料,增加了配制组合的数量,由以前的十几个、几十个增加到100余个。创造出一批超亲变异大的优秀组合7517、7518、7545、7583、7588、7589等和选育出一批高产品系材料。1981年有的组合部分品系亩产超过200千克。1984年的品系测产试验,亩产225千克以上的6份,亩产240千克以上2份,亩产过250千克以上的1份,亩产200千克以上的23份,显示出高产育种取得重大进展,前景可喜。
杂交后代材料的处理是育种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选育高产更高产的品种,综合性状优良是最基础的,还必须注意具有独到之处的增产性状,在F2代和F3代综合性状优良的群体中出现超单亲或超双亲的有益变异,如果加以强化固定,可能选育出高产品种,一般都列为重点组合,并增加选择数量以扩大群体,增大有益变异的概率。这也是郝欣先高产育种的一项重要措施。
对杂交后代和品系纵横连续的进行观察是鉴定组合抗逆性、丰产性最基本的工作,观察要持之以恒、一丝不苟。观察也要有重点,特别那些有希望的组合品系要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连续观察、系统观察、纵横比较,对于决选材料尤应如此,不能只根据当年表现而错杀优良。郝欣先对于自己场圃的材料从低世代到高世代及测产试验材料都了如指掌。在大豆生育季节,中午或是下午下班之后,他常常在田间观察忘记回家吃饭。他常在风雨之后泥泞的田里观察大豆的抗倒伏情况,在烈日下的中午观察大豆的抗旱性。在大豆生育关键时期,为了全面了解试验场的材料,晚饭后几乎天天下地。有时蹲在那里长时间观察、揣摩,试验地里常常留下东一堆西一堆的烟蒂,有的同事见了地里的烟蒂就说,这又是郝老师在这里长时间观察材料了。郝欣先就是在出差期间心里还是想着家里的大豆试验,回来后总是把行李包一放就去试验田。在郝欣先和同事们共同努力和辛勤劳动下,80年代初选育出亩产200千克的早熟高产品种 “鲁豆4号” (山东省审定、国家审定),中熟品种 “鲁豆10号” (山东省审定),这是黄淮海夏大豆产区最早的亩产过200千克的大豆品种。使山东省大豆育种工作迈出了一大步,上了一个台阶。
在早熟高产育种工作刚刚显露吉祥之际,郝欣先就又意识到随着时代发展,社会需要的拓宽,子粒品质改良必将被重视起来。由于育种材料的多样性,社会需要的多样性,在一个阶段内育种目标要有一个主攻方向,同时也可兼有几个副攻方向,这样可以不失时机地改进和调整育种方向和育种目标,增强育种活力。依据手中创新的种质,于80年代又重点抓了优质高产育种。国家 “八五” 期间郝欣先又主持育成一系列高蛋白高产大豆品系济549、济543、济551、济558等。其中代表品系济549育成鲁豆10号 (1993年山东省审定) 1995年列入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该品种具有高产、高蛋白 (8年14个点次平均子粒蛋白质46.5%、高值48.6%、脂肪平均18.5%)、增产潜力大、综合性状优良等特点。其高蛋白亲本种质是1975年利用江苏省高蛋白品种淮阴大四粒创新的高蛋白和农艺性状优良7517种质杂交育成的。“八五” 期间还创造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高油种质济501 (23.79%) 和济502 (23.76%),填补了山东省高油夏大豆育种空白,使优质高产育种工作迈出了第二步。
科学研究的项目、课题源于社会需求,也源于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山东省70年代末80年代初大豆孢囊线虫病大暴发,为害范围遍及山东省各地,青岛、潍坊、临沂、济南、济宁、菏泽、聊城、德州、滨州等地市大豆生产都遭受过不同程度的危害。1982年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大豆试验地也全面暴发大豆孢囊线虫病,受害严重。从此,郝欣先便开始了抗大豆孢囊线虫育种研究的历程。他利用引进的抗源北京小黑豆、哈尔滨小黑豆开始了有性杂交转育抗性基因,排除小黑豆的低产因素,改良农艺性状,创造丰产性能。1987年以后抗线虫基因转育相继成功,育成系列黄豆抗源种质84036、84037及育成抗线虫黄豆品种齐黄25(1995年山东省审定),茶豆系列抗源种质济3044、济3045、济3046等及茶豆抗线虫品种齐茶豆1号 (1995年山东省审定),黑豆抗源种质L3144、L3143及齐黑豆2号。90年代又利用这些创新的抗线虫种质,培育出一批抗线虫优质高产组合93746、93747、93748等,育成了高抗孢囊线虫高脂肪高产、高脂肪高蛋白质高产的系列品种 (系),已审定抗线虫高脂肪品种有齐黄28 (2001年通过国家审定,4年8个点次测定子粒含脂肪平均22.3%,高值22.94%,含蛋白质平均40%)。已审定的茶豆高产稳产抗线虫品种有齐茶豆2号 (2001年山东省审定)。还有正在试验的一些抗线虫品系材料如鲁99-7 (高油,22.19%)、鲁99-2 (脂肪蛋白质双高,4年6点测定子粒平均含脂肪22.54%,含蛋白质平均43.46%,其中脂肪蛋白质含量合计高值年为67.10%)。还有的材料蛋白质含量为45%—46.5%,含油量为20.5%—21.5%。这是一批有希望的抗线虫、品质好、产量高、抗性好的种质和专用品种。这些材料的育成说明,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虽为负相关关系,但育出高脂肪、蛋白质含量也较高,或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也较高的双高材料还是有可能的,但难度很大。
抗线虫育种曾挽救了当前世界上第一大豆生产国美国的大豆生产。美国抗线虫育种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用回交方法把抗性基因从小黑豆转育到黄豆上,60年代末育出第一个黄色种皮大豆品种,但产量远远低于非抗线虫品种。经过近40年的努力,耗资巨大,到90年代育成抗线虫品种130—150个,其中只有少数几个抗线虫品种的产量与不抗线虫品种相当 (在无线虫病地)。郝欣先与课题组同事们克服了重重困难 (技术上和经费上的),仅用了20年的时间走完了美国40年的路程,赶上甚至超过美国抗线虫育种的进程。至此,抗虫优质高产大豆品种的选育将大豆育种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迈出了第三步。
郝欣先在大豆高产优质抗病虫育种研究中总结提炼形成一整套宏观控制、微观随机的育种技术措施。依据育种目标,拓宽血缘创新种质,选择亲本搭配适体,创造综合性状优良、重点改造性状变异大、产量性状突出的优异组合。扩大群体定向选择,保证有益性状能高效的遗传传递是大豆杂交育种获得成效的关键技术环节。以阶梯育种法把生态育种、形态育种、生理育种、优质育种、抗性育种、遗传育种结合起来统一考虑协调进行,形成总体育种技术。将这一总体技术应用于亲本选择,组合制定,杂交后代选择,品系的选留以至决选品种,贯彻始终。育种实践证明,对于抗逆、抗病虫、高产优质大豆品种选育行之有效。另外,大豆育种是一种动态工作,有其独有的发展特点和阶段,每一阶段可有一个主攻方向或兼有几个副攻方向,必要时以便转移到下一阶段或为上一个阶段主攻方向增添新的内容和生机,这是亲本选择组合制定应当做到的,是使育种工作保持不断进展的有效措施。在育种过程中要注意选留偏才,育种实践证明 “全才”往往是由偏才聚合演变而来,要注意利用偏才的一技之长,改造其致命缺陷或转育其一技之长,可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自70年代以来郝欣先主持和共同主持国家 “五五”、“六五”、“七五”、“八五” 大豆育种攻关课题、农业部、省科委和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这些研究都获得了重大进展。参加和主持选育出 “齐黄号”、“文丰号”、“鲁豆号” 等系列大豆品种30余个,种植面积累计约666.7万公顷 (一亿亩) 以上,为山东省四次大豆品种更新做出了重要贡献。共获得科研成果10项,科技奖励4项。参加育成的大豆品种“文丰5号”、“文丰7号”1978年获山东省科学大会奖。主持育成的大豆新品种 “齐黄21” 1979年获山东省科技成果三等奖; “鲁豆1号” 和“夏大豆抗孢囊线虫种质创新和抗线虫高产品种选育研究” 分别在1986年、1997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早熟高产优质抗病夏大豆品种 “鲁豆4号” 1991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质奖,1993年列为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鲁豆4号” 是山东省最优秀的大豆品种。自80年代推广种植以来,至今在生产上还有较大种植面积,在一个年种大豆面积仅七八百万亩的省里累计种植面积近333.3万公顷 (5000万亩) 实属少见。

重视应用基础研究 注意生产实际调查


郝欣先在大豆高产、优质、抗病虫育种的同时,还开展了大豆育种技术和高产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70年代中后期集中研究提高大豆产量,开展了早熟高产株型育种和生育阶段组成研究。对有限结荚习性、无限结荚习性的大豆品种进行打顶、打叶、打边心和摘荚试验。研究指出同一个品种株型结构不同,产量有较大差异,同一品种随着节结荚数、株结荚数的减少,产量可以大幅度下降。他指出,好的株型,节结荚多,株结荚密,库容量大 (荚多),可以影响 (限制和促进) 源的光合效率,物质的流向流速,是选育高产大豆必须重视的性状。结合山东的气候特点、大豆营养生长生殖生长的特性及其大豆群体适宜叶面积指数较小的状况,选育短营养生长期,长开花结荚鼓粒期的材料是实现早熟高产育种目标的重要途径。
郝欣先在80年代至90年代系统地进行了高产大豆品种的高产性状组成的研究、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变异的研究、主要农艺性状间的联系及世代间相互关系的遗传传递研究。研究指出,诸多的株型性状、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至F2代基本已衰退到中亲值,以后各世代多表现为加性效应遗传,而且表型相关与遗传相关多表现为关系紧密,从而确定了以提高产量为主要目标的育种工作可以从低世代以产量性状优劣、株型性状的好坏、遗传变异幅度的大小、目标性状的选择潜力作为组合选留的主要依据。郝欣先研究指出,亲本性状的量值是一个重要的遗传因素,如P1、MP每增加一个荚,F4分别增加0.35、0.64个荚,所以在高产育种中选用高产或有高产潜力的亲本,就能做到具有起点高的优势,在综合性状优良的优势组合中所选得的超亲变异,对于育出高产品种效应值就大,育种效率就高。他还研究比较了夏大豆高低产品种性状组成的差异,明确高产品种的高产性状基因型特征是粒茎比值高,在一定株高条件下,主茎节间短、节数多、节结荚多、株结荚密、百粒重大。短分枝多,二次开花也是半矮杆高产品种的重要株型性状。高低产品种的生理特性研究探明了高产品种鼓粒特性是鼓粒速度快、灌浆持续时间长、绿色叶面积的重量达到最大值后下降速度慢。这些均是大豆生育后期选择高产材料必须重视的性状。高产再高产的育种技术理论的研究,指导了高产再高产的育种实践。与优质、抗病虫、抗逆生态育种结合起来,把大豆育种不断推向高峰。
郝欣先在进行多方向多目标育种研究的同时,80年代初又开展了发展大豆生产的调查研究工作,通过调研发表了 “山东省大豆生产的回顾潜力和展望” 及 “粮带豆,豆促粮,粮豆双丰收” 等论文,阐述了大豆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指出当时限制农业产量提高的主要障碍因素是水肥不足,适当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对于缓解肥料短缺,提高粮食总产作用重大,也为80年代中后期推动化肥生产起到积极作用。山东省80年代大豆生产也有较大的发展,面积从70年代的40万—46.7万公顷 (600万—700万亩),恢复发展到55.6万—60万公顷 (800万—900万亩)。
郝欣先在从事大豆高产优质抗病虫育种研究中先后撰写了“北方夏大豆品种高产基因型特征分析”、“关于北方夏大豆株型结构问题研究报告”、“夏大豆F2代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变异和遗传相关的研究”、“大豆杂种F4与F1、F2、F3及亲本间关系的研究”、“夏大豆粒茎比值的高产效应及其遗传变异的研究”、“也谈夏大豆育种工作——三十年大豆育种工作的实践和认识”、“山东夏大豆品种农艺性状演进和遗传型特征分析”、“孢囊线虫抗性基因导入及夏大豆高产材料创造研究” 等论文30余篇,分别发表在《作物学报》、《中国油料》、《大豆科学》、《山东农业科学》 等刊物上。其中有3篇被国际大豆会议论文集刊用,2篇收入国际论文库,3篇获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优秀论文二等奖,有多篇获山东农学会优秀论文奖。参加主编 《山东大豆》 和参加编写《中国大豆品质区划》 等论着三部。
40年的大豆研究工作,郝欣先深深体会到在科研工作中学风要严谨,以实求是,要有创意,要深入实际才能有所发展,有所创新。他非常注意更新知识,学习国内外各种科学技术,内容涉及大豆学科和其他学科。郝欣先认为: 大豆科研工作做出一点成绩是伟大时代的产物,是小平同志改革开放,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丰硕之果,是作物所大豆室科技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不过做了我应当做的那份工作,付出了我应该付出的那份劳动。

简历


1934年7月10日 生于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 (原崂山郊区)。
1953年9月—1957年3月 任南京军事学院情报教学会工作员。
1958年9月—1962年8月 在山东农学院农学系农学专业学习。
1962年9月—1971年3月 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技术员。
1971年3月—1974年3月 任山东省济宁地区农科所技术员。
1974年3月—1979年 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大豆室副主任,技术员。
1979年—1986年11月 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大豆室副主任,农艺师。
1986年12月—1993年5月 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1993年6月至今 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论着


1 郝欣先. 粮带豆 豆促粮 粮豆双丰收. 山东农业科学,1976 (2):62—65
2 郝欣先,王滔. 山东省夏大豆栽培技术意见. 山东农业科学,1977(3): 4—6
3 高爱华,郝欣先. 大豆根瘤固氮研究. 山东农业科学,1982 (2):36—39
4 郝欣先. 关于北方夏大豆株型结构问题研究报告. 大豆科学,1983,2(1): 49—56
5 郝欣先. 山东省大豆生产的回顾、潜力和展望. 农牧情报研究,1984(5): 1—7
6 郝欣先,蒋惠兰,李星华等. 北方夏大豆高产性状结构剖析. 大豆科学,1987,6 (1): 11—19
7 蒋惠兰,郝欣先,聂翠琴等. 夏大豆F:代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变异和遗传相关的研究. 中国油料,1988 (1): 9—14
8 郝欣先,蒋惠兰,聂翠琴. 大豆杂种F4与F1、F2、F3及亲本间关系的研究. 见: “七五” 大豆攻关交流会论文,1988
9 郝欣先,蒋惠兰,李之琛. 也谈夏大豆育种工作——30年大豆育种工作的实践和认识. 第四届全国大豆学术讨论会论文,1989
10 郝欣先,蒋惠兰,吴建军等. 夏大豆高产品种鲁豆4号鼓粒特征及其各器官干重变化的研究. 庆贺马育华教授八十寿辰作物科学讨论会文集,1992: 372—376
11 郝欣先,蒋惠兰,李之琛等. 夏大豆粒茎比值的高产效应及其遗传变异的研究. 作物学报,1992,18 (5): 380—386
12 吴建军,郝欣先,蒋惠兰等. 北方夏大豆品种高产基因型特征分析.大豆科学,1995,14 (1): 1—6
13 郝欣先,蒋惠兰,李之琛等. 高蛋白高产大豆鲁豆10号的选育. 中国油料,1995,17 (4): 48—49
14 郝欣先副主编. 山东大豆. 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15 Hao Xinxian,Jiang Huilan,and Gao Jianwei. Development of summer soybean varieties with high yield and resistant to soybean cyst nematode (SCN)through transfer of scn resistance gene (S). In: Proceedings of world Soybean Research Conference Ⅵ,1999: 472
16 Hao Xinxian,Jiang Huilan,and Wu Jianjun. Evolution of the agronomic characters and analysis of genotype feature of summer soybean cultivars in Shandong province. In: Proceedings of World Soybean Research ConferenceⅥ,1999: 572—573
17 郝欣先,蒋惠兰,吴建军. 山东夏大豆品种农艺性状演进和遗传型特征分析. 山东农业科学,2000 (2):4—7
18 郝欣先,蒋惠兰,高建伟等. 孢囊线虫抗性基因导入及夏大豆高产材料创造研究. 山东农业科学,2000 (3):4—7
19 Hao Xinxian. The yielding potential and high yield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s for summer soybean in the Huanghuaihai Region. In: Proceedings of China& International Soybean C onference & Exhibition,2002:416
20 常汝镇主编,郝欣先参加编写. 中国大豆品质区划.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21226787.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