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锦峰,烟草专家。阐明了制约河南烟叶质量的关键技术问题,提高了我国烟叶的香气质量。研制出烟草腋芽抑制剂,培育出第一个双价转基因高抗烟青虫品种,为改善我国烟叶品质做出了重要贡献。
韩锦峰,1933年12月20日出生于河南省太康县一个教师家庭。从小受父母从教熏陶,酷爱读书。幼年时值抗战,8岁才入校门。他学习努力,仅4年就读完六年制小学课程,并以优异的成绩升入中学。1950年,尚未高中毕业的他以同等学历考入河南大学农学院农艺系 (即1952年改为河南农学院农学系)。苏联米丘林的农业和园艺成就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他立志投身农业科教事业以改变祖国贫穷落后的面貌。1954年他大学毕业被选派到苏联乌克兰农学院研究生院攻读学位。由于他学习刻苦成绩优秀,前苏联《乌克兰日报》曾配以大幅照片介绍他的先进事迹。为早日报效祖国,1960年4月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的第3天他就辞谢导师乌克兰科学院通讯院士特·特·德米简科教授,回到了河南农学院。他长期坚持工作在科学研究和教学第一线,讲授《植物生理学》、《高级植物生理学》 和 《烟草栽培生理》 等课程,孜孜不倦地为青年教师和学子传道、授业、解惑。他十分重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创建了河南农业大学烟草专业,并将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带入全国农业院校重点学科行列。他精心培养出一批在烟草栽培、调制和育种等研究领域有突出成就的专家教授,使河南农业大学的烟草教育和科研事业后继有人,青春永驻。还为我国培养烟草硕士30多人、博士6人,其中许多已经成为业务骨干或学术带头人。
韩锦峰坚持不懈地探索科学,即使在 “文化大革命” 期间成为劳动改造对象,也仍不间断科学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如“低频电流处理种子的增产作用”、“玉米增产技术研究” 等曾获河南省科学大会奖。他最初的研究方向是玉米栽培生理,1971年毅然改为烟草。针对不同时期我国烟叶生产中存在的关键性重大问题开展科学研究。20世纪80年代,他主持河南省烟草优质稳产低成本研究,解决了河南烟叶质量较差的问题,使河南省烟叶种植规模和生产水平均居全国首位。90年代,他率先开展应用基础理论及技术研究,明显改善了我国烟叶香气品质。世纪之交,年逾花甲的韩锦峰对河南省烟草种植面积连续滑坡问题非常着急,又带领科教人员翻山越岭,到豫南和豫西山区开发新烟区,有效地扭转了河南烟草种植面积的缩减局面。还在烟草的水分代谢、碳氮代谢、营养与施肥、逆境生理、化学调控、生物技术、生态与品质、烟叶成熟采收和调制诸多课题开展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优质烟生产技术规范,为河南烟叶生产稳定发展、提高我国烟叶质量水平做出了贡献。
韩锦峰在学校领导岗位工作14年,既是教育家,又是烟草科学家。他曾主持多项国家和部省科研项目,共获得科技进步奖12项,其中一等奖和二等奖各2项。发表学术论文共130多篇;主编学术专着、教材共12部; 主编烟草系列教材10部,结束了烟草专业无全国统编教材的历史。主编的 《烟草栽培生理》 一书一直被用作农业高等院校烟草方向研究生教材和科学研究及指导生产的参考书,曾先后3次再版,深受读者欢迎。由于他为我国烟草教育和科学研究以及生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获得了许多殊荣。如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河南省和国家重点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术带头人、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带头人等。先后任河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技委员会委员、中国烟草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植物生理学会理事长、河南省烟草学会副理事长等。
创办烟草专业 培养烟草科技人才
1971年,河南农学院从郑州搬迁至许昌。许昌当时不仅是河南烟叶的主产区,也是闻名世界的优质烟区之一。时任许昌地委书记的王延太请学校为许昌地区培养烟草专业人才。为支援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他受命创办烟草专业。他带领教师深入河南烟草主产区的襄城县蹲点,一边总结烟农的生产经验,一边研究烟叶生长发育规律及其栽培技术,并帮助成立襄城县烟草研究所,该研究所也作为烟草专业学生的实习基地。同时,他组织教师制定烟草专业教学计划,编写教材,组建烟草实验室。历经3年筹备,1975年10月河南农学院烟草专业正式招生,开创了我国高等院校烟草本科教育的先河。坚持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办学方向和科技兴烟、振兴经济指导思想,走“产、学、研” 相结合道路,形成了全国唯一具有培养烟草专业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能力的专业,培养的一大批优秀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1996年国家烟草专卖局还将河南农业大学定为烟草行业在职研究生培养基地,并于1997年组建了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中心。他把学科建设放在首位,一手着力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一手多方筹措资金建设实验室和培养人才。先后购置了先进实用的仪器设备,并选送骨干教师培训外语出国进修。1985—2003年连续9年蝉联该学科河南省A级,1998年被核准博士学位授权点,2002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3年获准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其中作物学学科2000年被评为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
改进河南省烟叶质量扭转烟草种植面积缩减局面
河南是我国烤烟的主产区之一,常年烟草税收占该省财政收入的1/4—1/3。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河南烟叶曾驰名中外,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产卷烟均把河南烟叶作为主料。至70年代末因盲目追求产量,而导致河南烟叶质量严重下降,表现为烟叶含糖量高,烟碱低; 香气不足,吃味平淡; 颜色浅,油分少,存放褪色。许多烟厂进河南烟叶的数量减少,致使河南省经济遭受很大损失。为此,河南省科委于1982年请韩锦峰牵头,组建科学研究协作组开展联合攻关。该协作组包括科研、教学、生产、加工、管理等部门,以改变品种多、乱、杂,种植不规范和烘烤不得法等关键环节落后面貌为突破口,开展优质烟生产技术研究与开发。他足迹遍及烟区,反复田间试验,建立了包括烟草的整地、施肥、育苗、移栽、植保、田间管理、成熟采收和烘烤在内的优质烟生产综合配套技术规范,并大面积推广应用。经改良后烟叶还原糖含量由25%—30%降至16%—18%,烟碱含量由0.81%升至2%左右,化学成分协调; 香气明显增加,重新恢复了河南烟叶的质量信誉,赢得了烟厂的青睐,为振兴河南经济做出了贡献。1983—1987年间,在河南烟区累计推广面积达100多万公顷,直接经济效益7亿多元。该协作研究方式还被其他烟区采纳,纷纷成立省烤烟优质适产高效研究协作组,为指导烟叶生产的发展发挥了良好作用。
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云南、贵州等烟区优质烟叶生产蓬勃发展,对河南烟区的烟叶生产形成了严峻挑战。再加之河南烟区自然灾害频繁,老烟区的种植面积不断减小。他提出开发“四山五区” 作为河南烟叶生产发展新的增长点的设想。河南省烟草公司非常重视,决定立项进行科学研究。他带领课题组人员深入南阳马山、驻马店铜山、洛阳崤山、信阳灵山和豫西三门峡等烟区进行调查研究,并制定技术方案,以指导新烟区开发。几年后上述烟区烟草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烟叶质量显着改善,河南烟叶的市场竞争力大幅度增强,扭转了河南烟草种植面积连年缩减的被动局面。
研制出烟草腋芽抑制剂
腋芽的生长会严重降低烟叶的产量和品质。烟农手工抹杈(芽),不仅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而且抹杈不彻底也会影响烟叶质量。1982年韩锦峰赴加拿大、美国考察,发现应用腋芽抑制剂既可减轻烟农劳动强度,还能减少养分消耗,提高烟叶质量和产量。腋芽抑制剂属专利产品,技术保密。他回国后即组织科研小组,广泛查阅资料,筛选配方,开展田间试验,利用3年时间攻克了技术难关,研制出烟草腋芽抑制剂。该抑芽剂为触杀型,不含国际上禁用的MH (青鲜素) 成分,安全无毒,成本低,抑芽效果好,烟叶无残留。该项成果在烟草生产上推广应用近7万公顷,获直接经济效益6000多万元。以郑州烟草研究院朱尊权院士为首的专家组鉴定认为达国内领先水平,1985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培育出双价转基因高抗烟青虫品种
药物防治烟青虫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对生态环境和烟叶均有污染。从1987年起,他的课题组开始此方面研究,1989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993年又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联合开展了转基因抗虫烟草的研究,将外源抗虫基因导入烟草不育材料,采用回交和Southern分子杂交相结合方法,历时5年培育出双价转基因高抗虫烟草品种。不仅防治烟青虫的效果显着,而且烟叶品质也优,每公顷烟叶可增收750—1500元,成本仅45元/公顷。经以田波院士为组长的鉴定委员会鉴定,认为属国内领先水平,其中部分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95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改善烟叶香气质量
20世纪90年代初,他率先开展改善烟叶香气质量研究。以烤烟营养平衡为中心,以改善烟叶香气量为突破口,系统研究生态条件和栽培技术对烟叶香气物质形成的影响,证明气候、海拔、土壤的pH值等生态条件主要影响烟叶的香气质,而品种、施肥、灌水、成熟度、烘烤等生产技术则是影响烟叶香气量的关键因素,从而阐明了烟叶香气形成与生态条件和生产技术的关系。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提出了改善烟叶香吃味风格的关键技术,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使我国烟叶香气质量明显改善,基本达到进口烟叶的香气质量水平。基本解决了我国长期存在的烟叶香气不足的重大问题,为烟草科学理论发展及生产实践发挥了重要作用。
坚持不懈地普及烟草科学知识
他对烟草科学的研究造诣深厚,也十分重视科普工作。经常不辞劳苦到烟区调查研究,对烟草生产给予指导。他冒严寒、顶酷暑,亲自深入河南烟区的县乡村,做技术讲座和报告,共培训烟农和技术人员逾万人,撰写烟叶生产科普读物和技术资料共20余万字。尤其优质烟生产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对于提高河南省烟草综合生产能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治学严谨,为人师表
他一贯重视教学,从教案到板书,从理论课到实验课都一丝不苟。他讲课认真,重点突出,语言精练,生动幽默,深受学生好评。任河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期间,对师生和蔼可亲,关怀备至。每当师生遇到困难,他都千方百计帮助解决。他熟悉每一位教师,特别是他们的教学和科研的专长以及不足,经常深入课堂旁听,言传身教,教学相长。
他严格、认真、负责地培养研究生,对每位学生的试验计划都不厌其烦地进行多次修改,从试验安排到论文撰写,无不凝聚着他的大量心血。他要求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学问必须实事求是,撰写的论文应经得起科学和生产实践的考验。不论博士还是硕士研究生,都对他的治学严谨和诲人不倦的风范印象深刻。
简历
1933年12月20日 出生于河南省太康县。
1950—1952年 在河南大学农学院农艺系学习。
1952—1954年 在河南农学院农学系学习,后留校任助教。
1955—1956年 在北京俄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学习。
1956—1960年 在苏联乌克兰农学院研究生院学习,获博士学位。
1960—1963年 任河南农学院生物物理系副主任。
1963—1979年 任河南农学院农学系植物生理教研室副主任、主任。
1980—1981年 任河南农学院教务处副处长。
1982—1984年 任河南农学院副院长。
1985—1994年 先后任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河南省植物生理学会理事长,河南省烟草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烟草学会常务理事。
1995至今 任河南农业大学教授,河南省植物生理学会理事长,河南省烟草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烟草学会常务理事。
主要论着
1 韩锦峰. 玉米栽培生理.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2 韩锦峰. 植物生理生化.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3 韩锦峰. 植物生理生化.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4 陈建军,韩锦峰,王瑞新等. 水分胁迫下烟草光合作用的气孔与非气孔限制. 植物生理学通讯,1991 (6): 415—417
5 韩锦峰,朱大恒,林学梧等. 多胺对烟苗的壮苗作用及不同处理方法的效果比较. 烟草科技,1992 (1): 31—34
6 韩锦峰,朱大恒,林学梧等. 多胺对烟草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 植物生理学通讯,1992 (2): 124—126
7 韩锦峰,朱大恒,林学梧等. 多胺对烟草抗渍性的生理效应. 植物生理学通讯,1992 (4): 271—272
8 韩锦峰,刘国顺,郭培国等. 氮用量、形态和种类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的影响. 中国烟草学报,1992 (1): 44—52
9 韩锦峰,艾强,陈淑珍等. 烤烟香气物质成分及其在成熟期间的变化.华北农学报,1992 (2): 92—97
10 韩锦峰,马常力,王瑞新等. 不同肥料类型及成熟度对烤烟香气物质成分及香型的影响. 作物学报,1993,19 (3): 253—261
11 韩锦峰,刘卫群,杨素勤等. 海拔高度对烤烟香气物质的影响. 中国烟草,1993 (3): 1—4
12 韩锦峰,汪耀富,杨素勤. 干旱胁迫对烤烟化学成分和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 中国烟草,1994 (1): 35—38
13 韩锦峰. 作物生物化学.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14 汪耀富,韩锦峰,林学梧. 烤烟生长前期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研究. 作物学报,1996 (1): 117—121
15 韩锦峰,史宏志,官春云等. 不同施氮水平和氮素来源烟叶碳氮比及其与碳氮代谢关系研究. 中国烟草学报,1996 (1): 8—12
16 韩锦峰,史宏志,王彦亭. 不同氮用量与氮源的烟叶高级脂肪酸含量及其与香吃味的关系. 作物学报,1998 (1): 125—128
17 史宏志,韩锦峰,刘国顺等. 烤烟碳氮代谢与烟叶香吃味的关系. 中国烟草学报,1998 (2): 56—63
18 韩锦峰,朱大恒,官春云等. 烟叶醇化过程中高级脂肪酸及有关生化特性动态变化的研究. 中国烟草学报,1998 (2): 9—15
19 Han Jinfeng,Qi Qungang,Zhang Xiumei et al. Study of 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24-epl brassindlide (BR)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obacco plants,the quality and yield of the flue-cured tobacco. CORESTA Information Bulletin,1998: 107—108
20 史宏志,韩锦峰,官春云. 红光和蓝光对烟叶生长、碳氮代谢和品质的影响. 作物学报,1999 (2): 215—220
21 韩锦峰,朱大恒,杨素勤. 不同陈化时期烤烟几种酶活性及相关化学成分的分析. 中国烟草科学,1999 (1): 1—3
22 朱大恒,韩锦峰,于建春等. 自然发酵和人工发酵过程中烟叶香气成分变化研究. 中国烟草学报,1999 (4): 6—11
23 韩锦峰,刘华山,陈平华. 茉莉酸对烟草种子萌发和初生芽生长的影响. 植物生理学通讯,1999 (3): 193—195
24 刘华山,韩锦峰,陈平华. 丙二酸对白肋烟烟碱含量的影响. 中国烟草学报,2000 (3): 47—48
25 韩锦峰,赫冬梅,刘华山等. 不同植物激素处理对烤烟烟碱含量的影响. 中国烟草学报,2001 (2): 22—26
26 Zhu Daheng,Han Jinfeng,Guan Chunyun et al. Changes in higher fatty acids and relate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lue-cured tobacco during aging. Contribution to Tobacco Research,2001,19 (6): 315—319
27 韩锦峰,岳彩鹏,刘华山. 烤烟的低温诱导研究. 中国烟草学报,2002 (1): 25—29
28 Han Jinfeng,Qi Qungang,Zhang Xiumei et al. Semi-mested PCR for the detection and analysis of flue-cured tobacco expressing a chitinase transgene.Plant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er,2002,20 (4): 1—5
29 韩锦峰,杨素勤,王永华等. 不同伴随阴离子钾肥对烤烟光合特性、钾含量及化学成分的影响. 中国烟草学报,2002 (3):22—24
30 韩锦峰,汪耀富,钱晓刚等. 烟草栽培生理.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