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世禄,谷子专家。揭示谷子器官建成和产量形成的基本规律,以及体内干物质积累与分配高产高效生理实质。评价谷子的营养品质,为谷子产后深加工提供了依据。进行谷子蛋白质、脂肪含量遗传研究,确立杂交组配原则,为谷子优质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谷子旱地高产、防秕增粒、喷硼和谷豆分带种植技术,取得了显着的社会经济效益。为我国谷子科研与生产做出了贡献。
古世禄,1936年6月12日出生在山西省万荣县 (原万泉县) 城关镇 (原解店镇) 北解村。他是农民的儿子,从小随父田间劳作,深知农民艰辛,养成了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品格。1951年入万泉中学,初中毕业后入运城农业学校。他刻苦读书,年年成绩名列前茅。1956年经严格挑选他被保送进入山西农学院学习。课余时间他经常在图书馆度过。由于他的专业知识基础较好,毕业前夕,于1960年4月被选送到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生理研究室 (后并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进修。1961年8月调入晋东南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后为山西省农科院长治杂粮研究所,即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筹建了谷子栽培生理实验室,在国内较早地开展谷子生理的研究工作。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被调回山西省农科院作物系任谷子研究室主任,承担主编 《中国谷子栽培学》 着作任务。尔后主持山西省和国家 “七五”、“八五” 和 “九五” 期间谷子科技攻关项目,开展谷子栽培、育种应用基础研究。1987年晋升副研究员,1993年晋升研究员。1985年中国作物学会谷子专业委员会 (后改为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 成立时被选为委员。1995年当选为山西省作物学会副理事长。1998年退休后他仍情系谷子,不仅主持“谷子对粒黑穗病的抗性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关系的研究”课题,而且深入到长治、高平、闻喜、稷山、侯马、平陆、芮城等地考察,研究谷子的起源与山西种植历史。
揭示谷子生长发育规律
古世禄十分重视建立学术思路。根据农业生产需要,并结合学科发展,自1962年起逐渐形成了谷子研究的设想框架,建立起自己的学术思想。几十年来万变不离其宗,按照学术思路不断地开展研究和积累知识。1996年他与同仁编着了 《谷子研究新进展》 一书,科学而系统地介绍谷子生理、遗传及其高产栽培技术知识。他很重视科学思维的培养,养成良好的分析方法和实事求是的学风。他于1965年发表了 《种谷子的哲学》 一文。
古世禄从应用技术入手,探索应用基础的问题,从以下几方面揭示谷子产量形成规律:
谷子生长发育中器官建成规律。他分析了谷子各个器官建成的顺序及其相互关系,明确了在不同生育阶段的生长中心。幼苗阶段以根系建成为中心; 拔节抽穗阶段,幼穗分化与营养器官平行生长。拔节与幼穗分化始期的关系可分为分离型、衔接型和重叠型三种类型。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与抽穗进程密切相关,谷穗抽出2/5时花粉母细胞形成,抽出3/5时进入减数分裂的盛期。同一小穗花减数分裂基本同步,不同穗位的小穗花减数分裂以中上部→中部→中下部→上部→下部为序。花药长度达到0.17毫米左右减数分裂开始,长度0.5毫米时减数分裂完成。抽穗成熟阶段,以子粒建成为中心,经过受精、膨大、充实、脱水,达到成熟。按照不同阶段谷子生长发育中心及器官建成顺序,分别制订田间管理的主攻方向。
产量形成基本规律研究。他从库源理论出发,观察产量容积与产量内容的形成。在前人的产量结构研究基础上,分析不同类型的品种和不同产量水平下各因素的主次关系,证明成粒数对谷子产量起主导作用。产量内容主要是由抽穗前蓄积和抽穗后同化产物两部分构成。其中抽穗前8天至抽穗期,和抽穗后20—34天为产量形成的两个关键时期。
谷子结实规律研究。一是穗不同部位分枝和分枝不同部位上子粒结实的顺序性及结实率的高低。二是谷子灌浆过程中具有灌浆速度缓慢增长期、灌浆高峰期和灌浆速度下降期的阶段性,以及不同穗位上子粒灌浆速度的差异性。通过粒重在不同时空分布频率,证实谷子体内对光合产物在粒间分配存在着一种自动调节能力,从而早开花的优势子粒得到充分的营养积累,使其粒重相对稳定; 而后开花的劣势子粒因光合产物不足而形成秕谷。
体内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研究。他分析了不同栽培模式下谷子体内干物质积累总量及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的曲线,研究了不同时期体内物质分配中心,进而从光合生理、代谢生理等方面观察测定了群体叶面积、光合速率、光合势、净同化率的变化规律,体内物质转化和根系活性等,得出结论: 谷子的光合能力强,需光量大,日变化明显,净同化率在抽穗和灌浆盛期呈现双峰曲线,体内可溶性糖含量呈类似抛物线的凸型曲线,抽穗期为曲线高峰,灌浆阶段保持一定较高水平。
评价中国谷子优良品质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在营养、安全和花色食物结构调整中,对谷子食用和加工的品质要求越来越迫切。他从“七五” 开始主持和承担国家攻关项目中 “谷子育种应用基础研究” 和 “谷子育种材料与方法创新” 研究任务,带领课题组分析了山西省209个谷子品种子粒蛋白质、脂肪和赖氨酸含量的分布,品种差异,地区差异及其相互关系。引入营养学评价方法,从氨基酸组成评价了编入 《中国谷子品种志》 的416个品种的蛋白质质量,证明中国谷子的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在世界谷子中是最高的。山西省农科院农产品综合利用研究所开发出市场前景良好的 “五仁小米营养糊” 等产品。
他和课题组进一步研究了谷子蛋白质、脂肪的遗传规律。通过做大量的杂交组合,分析谷子蛋白质和脂肪的遗传背景、遗传能力、遗传效应及其与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提出选配杂交组合的四条原则,为优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选育出珍珠黄优质米的换代品种晋谷34,经全国与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被评为全国一级优质米。还创新7465、7452、7421等一批高蛋白、高脂肪的育种材料和品系,评选出大青谷、玻璃透、狗屎谷、代州黄等营养价值高的农家品种,提供给育种单位应用。如甘肃省张掖地区农科所引入后有的直接应用于生产,有的应用于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并选育出4个蛋白质含量高达15.0%—16.8%的强优势组合,增产显着。
通过应用基础研究,他先后发表共计120多万字的论着和译着,深受同行的关注。其中论据被 《中国谷子栽培学》 和 《谷子栽培生理》 等引用。他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大量心血,也获得了极大的乐趣和幸福。他是 “七五”、“八五” 期间全国谷子攻关专家组成员,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河北、浙江等省自然科学基金会的评审专家,也是《作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等学术刊物的审稿人。
研究并总结谷子生产实用技术经验
他高度重视调查研究,早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就深入晋中介休、祁县和榆次等地进行调查研究。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他不仅开展雁北地区的大同、天镇、阳高、朔县和忻州地区的定襄、忻县等地、县谷子生产经验调查,而且在农村长期蹲点。当时晋东南地区的5个谷子高产村中,他在长治县的小宋、屯留县的贾庄、沁县的段柳和壶关县的晋庄等4个村蹲过点,较系统地总结他们的增产经验。1965年主持总结《山西省谷子增产技术经验》 和参与起草 《1965年全国谷子丰产科学技术》 一书。在积累的丰富经验基础上开展了田间试验,对谷子器官发育、壮苗、水分、营养、光合和抗性等项生理研究,提出了旱地谷子增产技术规程。在沁县段柳乡6个村大面积示范,分别在平川旱地、旱坪地以及旱薄地均表现增产显着。
为提高谷子结实率,他试验并提出简便易行的喷硼技术。试验表明喷硼能提高叶片光合能力,减轻 “午睡” 现象,增强根系活性,促进体内物质转化与运输,加快开花受精和子粒灌浆进程。1981—1982年连续在太原市大面积示范,喷硼平均增产一成。为在山西省推广,他跑遍了6个地市的20多个县,调查土壤有效硼含量。据当时山西省农业厅统计,该项技术年应用面积达数万公顷。
他针对生产因秕谷而阻碍产量提高的突出问题,提出 “防秕增粒” 课题并列入山西省重点项目。在研究所和寿阳、榆社、太谷的8个基点上,设计品种、播期、密度、施肥和化学调节等项处理,连续3年进行40多项联合试验,研究成功以 “四适一定” 为核心的谷子防秕增粒高产栽培技术,深受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的欢迎。如寿阳县宗艾村张全成说: “谷子防秕增粒技术确实是一项好技术,我们欢迎”。自1988年至1990年在山西省累计推广10多万公顷,在冀、鲁、陕、吉等省推广6万余公顷。
他带领科技人员赴晋东豫西旱农试验区,通过对农田小气候和谷子体内生理变化的系统研究,从生态学、生理学的视角证实谷豆分带种植能兼顾用地养地,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土地当量比可达1.05—1.24。谷豆分带种高产高效技术体系,以 “双选双配置” 和 “三适两增” 为主要特征。1993—1997年山西省推广应用14.7万公顷。
他热衷于科学技术普及。自1957年起他在下乡劳动之余,为农民夜校讲课。1958年即为 《山西农民报》 和 《山西科技》杂志撰稿,发表科普文章。近几十年来,他为省、地、县、乡各级培训班和夜校讲课数百场。跑遍谷子主产区,在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种谷。仅寿阳基点,培训农民6万多人次,发放资料4000余份,培养农民技术员450余名。他是深受各级政府和农民群众欢迎的谷子专家,1984年和1992年分别被原平县和寿阳县聘为农业顾问。
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整体研究水平
古世禄的座右铭是: 从事科学研究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人要做忠诚老实、实事求是、埋头苦干的人。他说: “做人就要像田间的谷穗,沉甸甸地弯在下面,不要学狗尾草穗轻飘飘地浮在上边”。他身先垂范,并叮嘱年轻人戒浮躁。在山西省农科院作物遗传研究所任职期间,他主管思想和科研管理工作,着眼于调动职工积极性,以人为本,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提高科研人员的素质和整体研究水平。注重在科学研究一线吸收合格者入党,关心和爱护人才,激发旺盛的创新热情; 创导 “团结、奉献、求实、创新” 职业精神,树立爱岗敬业和实事求是良好作风。制定职工行为规范,以德治所,养成良好的科研道德。评选青年优秀论文。一手抓申请课题,一手抓成果鉴定,多出大成果。在作物生长关键季节组织人员田间检查,总结新的科技成果经验。“八五” 期间经山西省科委综合评估,居全省200多个研究所的科研实力第二位,科学研究水平居榜首,进入农业部 “全国百强研究所” 行列。
简历
1936年6月12日 出生于山西省万荣县 (原万泉县) 城关镇 (原解店镇)北解村。
1956—1960年 在山西农学院学习。
1960—1961年 任山西农学院助教,在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生理研究室进修。
1961—1979年 任晋东南地区农科所 (后改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长治杂粮研究所,山西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 技术员。
1979—1984年 任山西农业科学院作物栽培系研究室主任,谷子研究室主任,助理研究员。
1984—1996年 任山西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研究所副所长、副书记、书记、副研究员、研究员。
1998年12月31日 退休。
主要论着
1 古世禄. 谷子抽穗期干物质积累与运转及不同叶位叶片对产量的作用.山西农业科学,1981 (7):10—11
2 古世禄. 谷子 (粟) 结实规律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1982 (6):2—5
3 古世禄. 春谷 (粟) 不同阶段生长中心的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1983(1): 15—17
4 古世禄. 谷子产量形成的基本规律. 山西农业科学,1984 (11/12):68—69
5 古世禄,马建萍,独俊娥. 谷子 (粟) 防秕增粒栽培技术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1987 (11):3—6
6 古世禄,马建萍,独俊娥. 库源比对谷子 (粟) 结实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1988,21 (3):27—33
7 古世禄,刘厦. 中国谷子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1989,4 (1):8—16
8 古世禄,马建萍,独俊娥. 光照条件及无机营养对谷子 (粟) 结实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1989,4 (4):17—22
9 古世禄,马建萍,独俊娥. 土壤水分对谷子 (粟) 结实的影响及其生理效应. 华北农学报,1990,5 (3):56—62
10 古世禄,刘厦,刘子坚. 春谷子粒脂肪含量的遗传效应. 山西农业科学,1991 (2): 5—9
11 古世禄,刘厦,刘子坚. 春谷杂种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分析. 华北农学报,1992,7 (2): 1—8
12 古世禄,邢茂生. 谷子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与植株抽穗进程关系的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1993,21 (4):8—11
13 古世禄. 谷子 (粟) 产量形成时期的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1995,23(1):7—12
14 古世禄等. 谷子研究新进展.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15 古世禄,郭志利,谷豆分带种植对谷子生理过程的影响. 生态农业研究,1996,4 (4): 26—30
16 古世禄,马建萍,刘子坚. 谷子 (粟) 杂种F
2抗旱性的遗传分析. 山西农业科学,1996,24 (3): 27—31
17 古世禄. 谷子育种的细胞遗传基础. 见: 谷子育种学.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130—176
18 古世禄,郭志利. 分带种植对谷豆高产高效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1998,31 (5): 26—30
19 古世禄,马建萍,郭志利等. 提高谷子 (粟) 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生态农业研究. 1999,7 (4):30—33
20 古世禄,马建萍,刘子坚等. 谷子 (粟) 的水分利用及节水技术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1,19 (1):40—47
21 古世禄,独俊娥,古兆明等. 中国北部高原地区谷子 (粟) 品种高产稳产性评价. 中国农业科学,2001,34 (4): 454—457
22 古世禄,马建萍,独俊娥等. 利用POX同工酶测定谷子 (粟) 品种对黑穗病的抗性. 华北农学报,2001,11 (1): 44—49
23 古世禄,马建萍,独俊娥等. 谷子 (粟) 生育过程中POX同工酶的分析. 作物学报,2002,28 (3):406—410
24 古世禄,马建萍. 谷子 (粟) 干物质积累分配规律及对产量的影响.华北农学报,2002,17 (2): 30—35
25 古世禄,马建萍,古兆明等. 山西古代谷子 (粟) 生产与品种选育.山西农业科学,2002,30 (2): 34—39
26 古世禄,马建萍,古兆明等. 山西古代谷子 (粟) 栽培技术. 山西农业科学,2002,30 (4):25—31
27 古世禄,马建萍,古兆明等. 山西古代对谷子 (粟) 生育生态的认识与实践. 山西农业科学,2003,31 (3):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