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陈中伟(个人资料简介_人物生平事迹传记)1929~2004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28日 阅读:466 评论:0


陈中伟,显微外科专家,断肢再植的创始人之一。1963年1月进行全断的右手再植手术获得成功,开创了再植外科。他把显微外科技术应用于再植和移植手术中,使断指再植成功率从50%提高到95%。他把科研与临床相结合,开展了游离腓骨移植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大块肌肉移植治疗前臂屈肌挛缩症和拇指甲瓣移植再造拇指等手术。还长期致力于世界范围内显微外科的开拓和教育工作。

陈中伟,1929年10月1日出生在浙江省宁波市一个医生家庭,父亲是宁波保珍医院院长,母亲是护士兼药剂师,姐姐和姐夫也都是医生。家里开设有十几张病床的小医院。陈中伟从小受到医学的熏陶并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他在父亲的指导下用显微镜看到了细菌、红细胞和血小板。还动手解剖麻雀,熟知麻雀各个内脏的解剖位置以及每个器官的作用,也会帮助母亲、姐姐为病人做些简单的护理工作。
陈中伟在宁波市实验中学读书时,最喜欢的课程是生物学和英语。1948年,陈中伟来到上海,进同德医学院 (后合并入上海第二医学院) 学习。他刻苦学习解剖学,成绩优异,成为解剖教师的助手,带领同学进行尸体解剖。
1954年,陈中伟从上海第二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任骨科住院医师。
1956~1957年陈中伟在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广慈医院(今瑞金医院) 和仁济医院进修骨科,师从骨科专家叶衍庆教授。叶教授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指定学生必读多部骨科专着,经常邀请学生到家中边喝茶边交流对一些学术问题的看法,使学生开阔视野,打开思路,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通过两年进修,陈中伟的骨科业务水平得到迅速提高。
1963年1月2日清晨,上海机床钢模厂青年工人王存柏因操作不慎,右手腕关节以上一寸处被冲床完全切断。他被送到上海第六人民医院急诊室。当时陈中伟是外科主治医师,他想起自己在上海汇明电筒厂作社会调查时不少因工伤而断指缺手的工人向他诉述痛苦的情况。陈中伟决心进行断手再植。他和外科副主任钱允庆一起仔细研究手术方案,并将人员作了具体分工,由陈中伟负责骨、肌肉、神经的再接,钱允庆负责缝接血管。参与手术的还有主治医师王智全、住院医师鲍约瑟、护士宗英和华景燕等。经过4个多小时的艰苦工作,手术取得成功。由于断肢再植小组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手术后6个月,王存柏再植的肢体恢复功能。一年后他回到了原来工作的机床旁,又能操作自如。陈中伟和钱允庆、鲍约瑟将这例成功的手术进行了总结,写了题为“前臂创伤性完全截肢的再植(一例成功报告)”的论文,发表于《中华外科杂志》1963年第10卷第11期上。这是国际上最早报道的断肢再植成功的病例。1963年,卫生部召开断肢再植授奖大会给他们发奖记功。
断肢再植成功后,陈中伟被提升为主任、副院长。在繁忙的行政工作中,他仍然抓紧时间进行总结、探索,使断指再植成功率从50%提高到95%。1973年7月,他成功地为一例前臂屈肌严重缺血性挛缩的病人施行了带血管神经的游离胸大肌移位再植手术。1977年7月又成功地开展了带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手术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以及其他原因造成的长段骨缺损,并因此而获得1977年上海市卫生局科技成果奖二等奖。这两个项目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1982年5月,陈中伟被调至上海医科大学 (今复旦大学医学院) 附属中山医院任骨科教授、骨科主任。1985年起担任博士研究生导师。
由于陈中伟在显微外科领域中的卓着成就,1979年5月在巴西召开的第五届国际显微重建外科会议上,他被选为显微外科奠基会员 (founding member) 之一。1983年,他应美国纽约大学医学中心之邀作了国际上享有崇高声誉的卡赞坚(卡柴琴)纪念演讲(Kazanjian Lecturer)。卡柴琴纪念演讲开始于1962年,为纪念矫形外科鼻祖Varaztad Hovhannes Kazanjian (1879~1974) 而设立,每年一次邀请国际上有成就的整形重建外科专家讲学。以往均由西方国家的专家演讲,陈中伟代表东方人第一次登上了这个讲坛,同时纽约大学医学中心整形外科学院还授予他客座教授的证书。
1985年7月在巴黎召开的国际显微重建外科会议上,陈中伟当选为第八届国际显微重建外科学会主席,任期三年。他还是国际外科学会会员,国际显微外科学会创始会员,担任Microsurgery(《国际显微外科杂志》)、Journal of Reconstructive Microsurgery(《国际显微重建外科杂志》) 和Journal of Angiology(《国际血管外科杂志》) 的编委。
1981年,陈中伟被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他还是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骨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是Chinese Journal of Medicine(《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外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和《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的编委。
2004年3月23日,陈中伟离开位于7楼的家去出诊,关上房门后发现钥匙和手机被锁在屋内,他被困在中间过道,既无法返回室中打开大门,又无法与外界联系。于是打开靠近过道门的窗户,查看并尝试翻越窗户,却不慎失足,坠落到二楼平台后的夹道内身亡。

开创断肢再植手术和多种骨科手术


陈中伟在临床医学方面的贡献是开创了再植外科和显微外科技术应用于骨科和整形外科,并致力于开拓显微外科的工作,使显微外科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而使中国在显微外科领域处于国际领先的地位。
1963年,陈中伟为全断的右手进行的再植手术获得成功,从此开创了再植外科的新纪元。断肢再植的成功取决于手术的方法和术后的处理,陈中伟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使之上升到理论。再植手术后遇到的棘手的问题是肢体肿胀,严重的肿胀可导致肢体坏死乃至手术失败。经过刻苦钻研,反复实践,陈中伟提出动静脉之间血流平衡的理论,根据这一理论,找到了防止术后肢体肿胀的方法。由于动静脉的压力有差异,所以每接通一根动脉必须接好相应流量的静脉,以保证血液回流通畅,这样就能解决肢体肿胀问题。肢体的活动是受神经支配的,如果在创伤早期不缝接神经,肢体接活了仍然没有功能; 到后期再接神经,肢体功能的恢复会受影响。陈中伟强调提出肢体再植手术中应尽可能一期修复神经,为肢体功能的恢复创造条件,从而大大提高断肢再植的存活率和治愈率。
近百年来,肢体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通常是发病早期的高位截肢。这种方法虽然能切除肿瘤,但患者失去整个肢体,造成严重残疾。因此,如何能既切除肿瘤又能保全肢体就成为病员和医务人员的共同愿望。由于这类肿瘤在早期往往仅局限于肢体的某一部分,而且很少向肢体远端扩散,因此相距肿瘤一定范围的远侧肢体往往是正常的。陈中伟提出彻底切除肿瘤段的技术,将未受肿瘤细胞浸润的远侧肢体运用显微外科技术与断肢再植技术进行再植。这种治疗方法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取得成功,深受病员欢迎。他们曾对1966~1973年18例患上肢恶性肿瘤施行瘤段切除与再植的患者进行随访,其中3年以上肿瘤无复发,肢体功能恢复的占66.1%。
陈中伟发展了再植外科的技术和理论,订出了简便实用的鉴定再植后肢体功能恢复的标准。规定功能评定应在肢体功能最大限度恢复后进行,一般至少在一年以后。肢体功能的恢复按下述的四级评定: 1级——能恢复原工作,关节活动度达60%以上,感觉良好,肌力为4—5级; 2级——能进行适当工作,关节活动度达40%以上,主要神经的感觉存在,肌力为3—4级; 3级——能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关节活动度达30%以上,部分神经感觉存在,肌力为3级; 4级——肢体存活,但功能几乎全部丧失。目前这个标准已被国际上大多数从事再植外科的医生所采用。
早在1921年耳鼻喉科和眼科医生就应用手术显微镜进行手术。1960年代J. Jacobson即用显微外科技术缝接血管。断肢再植的成功无疑在国际外科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和重视,它促进显微外科技术的迅速发展。
1973年,陈中伟在“12种国人肌肉显微外科解剖” 的实验基础上,用游离肌肉移植治疗Volkmann氏缺血挛缩,使首例大块肌肉移植获得成功。British Medical Journal(《英国医学杂志》)评论该手术为大块肌肉游离移植奠定了临床基础。
1977年7月,他又成功地用带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手术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以及其他原因造成的长段骨缺损。先天性胫骨假关节这种先天性疾患是骨科的难题,手术方法不少于几十种,但治疗效果极差。陈中伟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将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在彻底切除假关节的长段胫骨缺损中,获得良好效果,对患者进行的长期随访,证实这是目前治疗此病的最好方法,此方法被世界各国矫形外科医师采用。
1980年,陈中伟与莫里森 (W. Morrison) 分别利用游离��趾皮肤甲瓣进行��趾再造及治疗皮肤脱套伤。这种皮瓣已为广大整形外科和手外科医师所接受,并用于急症手术中。在随访总结中,陈中伟发现这种手术虽能保留足趾个数, 且有外形美观的再造��趾, 然而患者供区愈合差, 再造��趾缺乏趾间关节。 为此, 1987年陈中伟设计了改良��趾皮肤甲瓣加第二足趾植骨再造��趾治疗��趾缺损的方法, ��趾供皮区由带血管蒂的第二足趾皮肤覆盖后,创面血运丰富,愈合良好,外形也美观,并由于植入第二趾的关节,再造��趾恢复了趾间关节功能。
陈中伟创用带血管蒂的髂骨移植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方法,只适用于老年患者,对年轻患者除了做关节固定术之外毫无办法。陈中伟采用了新的手术方法把带血管蒂的髂骨移植到股骨头的部位,使股骨头重新得到血液供应,患者的症状和功能都得到了改善。
在显微外科技术开展初期,陈中伟经常到工厂去,根据实际操作的需要,与工厂的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一起研制国产的显微外科手术器械和手术显微镜等,为产品的开发、改进和提高倾注了大量心血。显微外科手术器械从1型到4型日趋完善,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产品质量能与国际同类产品媲美。手术显微镜的国产化为显微外科技术在全国基层医院的普及创造了条件。
2000年,陈中伟领导的课题“自固化复合磷酸钙人工骨研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普及推广断肢再植和显微外科技术


陈中伟和钱允庆一起编写的专着《断肢再植》于1966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71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又出版了他的专着《创伤骨科与断肢再植》。1974年在美国达拉斯召开的手外科年会上,陈中伟应邀作断肢再植报告。1978年,陈中伟与杨东岳、张涤生一起编撰了《显微外科》一书,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该书受到国内外医务界及出版界的重视。1982年由德意志联邦共和国Springer出版社出版英文版,向全世界发行。1995年12月,陈中伟编写的《创伤外科手术图谱》 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96年1月,陈中伟编写的《运动医学》一书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该书于1998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7年4月,石美鑫、吴肇光、陈福真、陈中伟、颜永隆主编的《血管外科手术图谱》 由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该书于1997年获第13届北方十省市 (区) 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为了普及和推广断肢再植和显微外科技术,自1965年以来,陈中伟每年主办一期全国性的骨科、显微外科、断肢再植学习班或学术交流活动,接受来自各省市从教学医院到基层、厂矿医院的有关人员参加,以使各级医院都能开展显微外科和断肢(指)再植手术。此外,还举办国外医师短训班,接纳来自坦桑尼亚、加拿大、埃及、科威特、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希腊、美国、芬兰等国的进修医师。1979年以来,陈中伟经常出国讲学,他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医学院、澳大利亚皇家外科学会的客座教授。陈中伟多年来为第三世界不少国家培养了一批显微外科人才,并到一些第三世界国家讲学,为第三世界的科学技术发展作出了贡献,1986年被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9年,国际重建显微外科学会第13届专题报告会在洛杉矶举办,陈中伟作了题为 “Lower extremity replantation and treatment of osteomyelitis”(下肢再植与骨髓炎的治疗) 的报告,此报告获国际重建显微外科学会千年奖 (Millennium Award)。2000年,他在德国慕尼黑作了题为“Twenty-five years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microvascular surgery: a worldwide review of what has been achieved and how it developed”(微血管外科应用的二十五年: 世界范围内取得的成就) 的报告。

简历


1929年10月1日 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
1948年 入上海同德医学院医疗系学习。
1954年 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医疗系。
1954~1982年 任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主任医师。担任过外科副主任、骨科主任、副院长等职务。
1956~1957年 在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广慈医院 (今瑞金医院) 和仁济医院进修骨科。
1981年 被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 (后称为院士)。
1982年 任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今复旦大学中山医院) 骨科主任。
1986年 任上海医科大学 (今复旦大学医学院) 教授。
1985~1988年 任第八届国际显微重建外科学会主席。
1986年 任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04年3月23日 在上海不慎坠楼身亡。

主要论着


1 陈中伟,钱允庆,鲍约瑟. 前臂创伤性完全截肢的再植 (一例成功报告). 中华外科杂志,1963,10:767.
2 钱允庆,陈中伟,林擎天,鲍约瑟,等. 创伤性完全性断肢再植手术中小血管处理的几个问题. 中华外科杂志,1965,13:865.
3 陈中伟,钱允庆. 断肢再植.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66.
4 上海市第六医院断肢再植研究室. 肿瘤段切除远端肢体再植术(附8例报告). 中华医学杂志,1973,53 : 338.
5 陈中伟. 断肢 (指) 再植的进展和存在的一些问题. 中华医学杂志,1973,53: 322.
6 陈中伟,主编. 创伤骨科与断肢再植.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7 Chen ZW. Free muscle transplantation by microsurgical neurovascular anastomosis: report of a case.Chin Med J,1976,89:47.
8 Chen ZW. (Leading article) New muscles for old. Br Med J,1976,1:976.
9 Chen ZW. Extremity replantation. World J Surg,1978,2:513.
10 陈中伟,杨东岳,张涤生. 显微外科.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
11 陈中伟,于仲嘉. 带血管游离腓骨移植30例报告. 上海医学,1979,2 (5) :1.
12 陈中伟,于仲嘉,王琰. 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新方法——游离腓骨移植12例初步报告. 中华外科杂志,1979,17 : 147.
13 Chen ZW. Microsurgery. Berlin: Springer,1982.
14 陈中伟,张光建. 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移植治疗成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初步报告.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86,9 : 74.
15 陈中伟. 创伤骨科与显微外科.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16 陈中伟. 运动医学.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17 陈中伟. 腓骨移植治疗肢体浸润性骨肿瘤和恶性骨肿瘤.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6,19 (3) :161~163.
18 陈中伟. 1996年中国医学科学进展——骨科学. 中华医学杂志,1996,76 (12) :905~907.
19 石美鑫,吴肇光,陈福真,陈中伟,颜永隆,主编. 血管外科手术图谱. 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0 陈中伟. 1997年中国医学科学进展——骨科学. 中华医学杂志,1997,77 (12) : 905~907.
21 陈中伟. 显微外科的现状与展望.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8,21(1) :
22 陈中伟. 周围神经损伤基础与临床研究. 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3 陈中伟. 再造手控制的电子假手. 中国创伤骨科杂志,1999,1:128~130.
24 陈中伟. 保留前纵韧带植骨加内固定治疗脊柱爆裂骨折稳定性分析. 中华创伤杂志,1999,15 (5)
25 Chen ZW. Replantation of several limbs: current status and prospects. Chin Med J,1999,112 (10): 914~917.
26 Chen ZW. Modulation of nitric oxide synthase isoenzymes in reperfused skeletal muscle. Chin J Traumatology,3 (2):76~80.
27 陈中伟. 断指再植的回顾与展望.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0,23(2) :86.
28 陈中伟. 对异体手移植的几点看法. 中国创伤骨科杂志,2000,2 (2) :81.
29 陈中伟. 实用骨科手册.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21226765.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