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中国铁路工程的泰斗詹天佑》人物生平事迹简介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20日 阅读:158 评论:0

万里长城脚下的青龙桥车站上,矗立着一座高大的铜像。铜像那坚毅而自信的神态,凝视着远方的炯炯有神的眼睛,使人们肃然起敬。这就是中国近代科技界的先驱、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塑像。全长二百公里,经过重峦叠嶂、峭壁高耸的八达岭和居庸关的京张铁路,就是詹天佑依靠中国的工人、技术人员修筑的,这是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它在中国铁路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留学美国


詹天佑,字眷诚,原籍安徽婺源县(今属江西省),一八六一年出生于广东南海县一个普通的茶商家庭。他小时候爱听父亲讲鸦片战争的故事,这些故事使他自幼便对英帝国主义产生了仇恨,对民族英雄林则徐十分崇敬。
八岁那年,他进了私塾,可是,并不用心读“四书”、“五经”,而是常常和同学一起用泥土做各种各样的机器玩耍,口袋里装的也尽是些小齿轮和发条之类的小零件。他家里有一只大自鸣钟,他拆了又装,装了又拆,经常摆弄它。村里人从香港带回的各种画报,他更是爱不释手。他的聪明好学,博得了村里人的称赞。
一八七一年,邻居谭伯村听说清政府派容闳到香港招生, “选送幼童出洋肄业”,便特意从香港赶回村里,劝说詹天佑的父母送詹天佑出国留学。夫妇俩舍不得自己的孩子远离家门,迟疑不决,谭伯村就以自己的女儿许配与詹天佑为条件,带着詹天佑到香港去报考。结果,顺利地被录取了,入幼童出洋预备班学习。
一八七二年秋,詹天佑作为中国第一批官费留学生远渡重洋,来到美国学习。在美国,他先上小学、中学,一八七八年以优异成绩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铁路专修科。在大学里,他刻苦功读,曾多次获得数学奖金。一八八一年,他在毕业考试中得了第一名,获学士学位。他的毕业论文《码头起重机的研究》很有学术价值。
詹天佑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他注意锻炼身体,经常参加游泳、滑冰、钓鱼、打球等运动。他特别喜欢打棒球,是中国留学生代表队的队员。在课余,詹天佑还阅读了很多文艺作品,莎士比亚、马克·吐温以及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大作家们的着作,对他的思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初试锋芒


一八八一年七月,詹天佑回到了阔别八年的祖国。那时他才二十岁,年轻有为,抱负很大。他希望将自己学到的本领贡献给祖国,为国家修筑四通八达的铁路。
但是,腐败的清朝统治者尽管唱着“自强”的高调,其实并不想真正发展新式的交通事业。他们所讲的“新政”,只是想购买军火,用洋枪洋炮来镇压人民。对铁路工程有所专长的詹天佑,竟被派遣到福建水师学堂学习驾驶海船,这对詹天佑是个严重的打击。尽管有说不尽的怨愤之情,詹天佑还是认真地学习驾驶技术,并在一年以后,以一等第一名毕业,被分配到福建水师船上当驾驶官,指挥操练。
一八八四年,中法战争爆发。陆战方面,中国获得了巨大成功,但在海战方面,却遭到惨痛的失败。当时,法国有十三艘军舰开进马尾,袭击中国海军。身为船政大臣的何如璋,胆小怕事,一心想议和,既不作任何防备,又不准主动出击,造成了中国海军陷于包围的不利局势。正在旗舰“扬武”号上担任驾驶官的詹天佑十分着急,他建议管带(舰长)提高警惕,作好防备。八月二十三日,马尾海战开始后,詹天佑奋不顾身,勇敢沉着地驾驶“扬武”号冲击了敌人五艘军舰的包围,并在海面上同敌舰激战了五个多小时。后来, “扬武”号被敌人用水雷击沉,詹天佑在这生死关头,临危不惧,直到从水中救起了自己的同伴以后,才离开沉舰,游到岸上。
马尾海战失败后不久,詹天佑应两广总督张之洞的邀请,于一八八四年十月到广东担任博学馆(一八八六年改称广东水陆师学堂)洋文教习,直至一八八八年。这期间,张之洞要他测绘一张广东沿海险要图,詹天佑接受了这一艰巨而重要的任务,一年之内就完成了。
一八八八年,詹天佑由留美老同学邝孙谋推荐,被聘为中国铁路公司的工程师,参加修筑唐(山)(天)津铁路,这是他献身中国铁路事业的开始。中国铁路公司是李鸿章为实现他的关内外铁路计划而设立的机构。李鸿章只相信洋工程师会修铁路。所以,詹天佑到天津后,只是当了英国工程师的助手。
在筑路中,詹天佑深入施工现场,和工人们一起工作,只用了八十天的时间,就完成了从塘沽到天津间的铺轨任务。这年十月,唐津铁路全线通车,李鸿章亲自前往勘验,认为路基平稳坚实,桥梁、车栈也都合格。他称赞英国工程师金达设计得法,将他提升为总工程师。詹天佑的成绩被金达窃取了。同事们为此事鸣不平,但詹天佑并不计较个人得失,因为他想的只是为祖国多筑铁路。
同年,李鸿章计划筑造山海关内外铁路。詹天佑担任古冶到滦州工段的工程师。这条铁路横跨滦河,必须在滦河上建造一座铁桥。一八九二年,建桥工程开始。起初,金达认为这项工程有利可图,就把它包给英国人承建。但滦河河床泥沙很深,英国人的钻探又很马虎,打桩遭到失败。金达请日本工程师帮忙也无济于事。后来,德国工程师采用空气打桩法又遭失败。眼看交工期限逼近,金达急得团团转,只好找詹天佑想办法。詹天佑分析了外国工程师失败的原因,深入现场实地调查,请当地懂得水性的“水鬼”潜入水中探测,最后决定改变桥址,用传统的方法配合必要的机器打桩,顺利地奠定了桥基。在桥墩施工中,詹天佑还成功地采用了“压气沉箱法”,这在中国铁路建筑史上是第一次。滦河铁路大桥的胜利建成,充分显示了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的聪明才智。一八九四年,英国工程师学会肯定了詹天佑在铁路建筑上的成就,特地把他选为会员。詹天佑得到证书后却非常难过。他心里想:中国为什么没有工程师学会?我是中国人,为什么就得不到一张中国工程师学会的会员证?他深深地感到,自己的祖国太贫穷、落后了。
一九○○年,詹天佑升任山海关外铁路帮办。不久,八国联军进攻北京, 占据了铁路。他不愿为帝国主义工作,便毅然辞职南下,任株洲——萍乡铁路工程师。他说:“我身为中国人,立志要当一个中国工程师。今天外国侵略者既然占领了铁路,我宁愿不做工程师,也要做中国人! ”
一九○二年,詹天佑主持修筑了专供清皇室扫墓用的新易铁路。在施工中,他凭借高超的技术,果断地打破了国外那种把路基风干一年才铺轨的传统做法,一边筑路,一边铺轨,使工期缩短了三分之一,在四个月内就完成了这项工程,为中国铁路工程技术人员赢得了声誉。

中国人的光荣


一九○○年,中国人民纷纷要求收回铁路自主权,各地保路风潮风起云涌。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决定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京张铁路。当时英俄两国为争夺这条铁路筑路权,矛盾尖锐,清政府为了缓和矛盾,决定从技术到经费,全部由中国人自己承担。一九○五年五月,詹天佑被委派为京张铁路总工程师兼会办(次年升任总办)。
京张铁路全程二百公里,沿途地形复杂,横阻着崇山峻岭,工程十分艰巨。詹天佑负责修筑京张铁路的消息一传开,一些早就觊觎这条铁路筑路权的外国人讥笑说: “会修这条铁路的工程师,在中国还没有生下来呢!”他们甚至攻击詹天佑“狂妄自大”、“不自量力”。詹天佑不怕讽刺、嘲笑,勇敢地担负起了这一重任。他写信给在美国求学时的老师,表达了自己的决心: “中国已经醒过来了。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建筑铁路,我好象是列在最前线的中国工程师。中外人士都在注视我所主持的京张路工程。如果京张路工程失败的话,不但是我的不幸,中国工程师的不幸,同时带给中国很大的损失。”
高度的爱国热情,促使詹天佑认真地对待京张铁路的每一项工程。线路勘测工作开始了,詹天佑带领属员,迎着漫天风沙和凛冽的寒风,翻山越岭亲自进行勘察。他还常常向当地的居民请教,征求他们的意见,多方搜集有关水文地质资料。有时候他自己掮着仪器,攀登悬崖峭壁,进行定点测量。别人测过了,他还要进行复测。他说: “多一个人复测,就少一分差错。” “技术的第一个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点模糊和轻率, ‘大概’、‘差不多’这些词,不应该出自技术人员之口。”为了寻找理想的工程线路,他多次往返全程,跋涉千余公里,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先后测定了三条线路。为了节省建路经费,最后选定经过南口、关沟的线路。
京张铁路在青龙桥、八达岭一段,坡陡山高,悬崖峭壁,列车上下直驶十分困难。为了解决列车爬坡和节省筑路费用,詹天佑巧妙地采取两个车头(前拉后推)牵引列车,并在青龙桥站附近修筑“人”字形线路,减缓列车的爬坡度。他常常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 “全世界的眼睛都望着我们,必须成功!”
京张铁路开工以后,他把总工程师办事处搬到了工地,和施工人员同甘共苦。没有开山机,他就领导工人打眼放炮,从炮眼的大小、深浅、方位以及用药多少,他都给予具体指导。隧道里漏水,没有抽水机抽水,他就带头挑。为了加快筑路进度,詹天佑充分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分段勘测、设计和施工的方法。
在詹天佑和全体中国职工的艰苦努力下,京张铁路历经四年,终于在一九○九年九月二十四日全线通车,比原计划提前了两年,工程费用节余了二十八万两白银,并为国家培养和造就了第一批铁路工程技术人员。十月二日,在南口车站举行了盛大的通车典礼,中外来宾一万余人参加了大会。詹天佑成了众人瞩目的人物,大家都以钦佩的眼光看着他。他站在讲台上郑重地说: “这条铁路,开始修筑的时候,大家都觉得没有把握。可是今天终于通车了!这是京张铁路一万多员工的力量,不是我个人的功劳。光荣应该是属于大家的。”
一九一○年,詹天佑调任粤汉铁路的粤路总理。辛亥革命爆发以后,他组织粤汉铁路公司同人们欢迎回到广州的孙中山。孙中山十分器重他,希望他帮助制订和实现中国修筑十万英里铁路的计划。一九一二年,詹天佑任粤汉铁路会兼总工程师,并发起组织了“中华工程师学会”,被推举为会长。他希望能把全国的工程技术人员团结和组织起来,为祖国的富强而共同努力。一九一三年,詹天佑主持编撰出版了《京张铁路工程纪要》和《华英工程词汇》,后者是中国第一部工程技术词典。
一九一四年,詹天佑升任粤汉铁路督办。在他紧张地投身于新的干线建设时,美国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并要他亲自去美国参加授衔仪式,但他一心一意扑在祖国的铁路建设上,放弃了个人的这一荣誉。
一九一九年四月,詹天佑积劳成疾,病逝于武汉。在逝世前一天,他口授遗嘱,还惦念中国的铁路建设。中国人民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在青龙桥车站为他建立了一座全身铜像。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21221786.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