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严禁鸦片的政治家林则徐》人物生平事迹简介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20日 阅读:95 评论:0

北京天安门广场,矗立着雄伟、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四周镶嵌着十幅汉白玉浮雕,它形象地表现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英雄事迹。浮雕的第一幅描绘的就是一八三九年虎门销烟的动人场面。这是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壮举。主持虎门销烟的,就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民族英雄林则徐。

清贫好学 早年得志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竢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出生于一个下层知识分子的家庭。因为家庭经济窘迫,他曾几次辍学谋生,当过县衙门的文书,也当过塾师。
林则徐从小聪明好学,长夜苦读。七岁那年,父亲就教他作文。八、九岁时,老师在元宵节出了一副对子的上联“点几盏灯为乾坤作福”,林则徐随即应对说: “打一声鼓代天地行威”,显示了他的宏伟气魄和过人才智。林则徐十三岁中秀才后,就读于福建当时的最高学府鳌峰书院。主持书院的郑光策,是位进士出身的正直的知识分子,主张学问要经世致用。在老师的引导下,林则徐抱着济世之志、博览群书,除了精心攻读科举考试规定的儒家经典外,对于历史、哲学、文学,乃至佛经、医书、碑帖等等,也都有广泛的涉猎。林则徐特别敬佩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文章,称赞其“言必己出”。他崇拜诸葛亮、岳飞、文天祥等有作为的政治家和民族英雄。他们的英雄业迹,深深地铭刻在青年林则徐的脑海中。
二十岁那年,林则徐中了举人。福建巡抚张师诚很赏识他,选拔他到自己的巡抚衙门当幕僚。林则徐思想敏捷,办事干练,深得张师诚的称赞。张自己出资,亲自陪林则徐到北京参加会试。一八一一年,二十七岁的林则徐考中了进士,入翰林院,从此,他开始了自己的官场生涯。

清廉正直 兴利除弊


林则徐在翰林院三年后升任编修。在此其间,他两次奉命出京,担任地方乡试考官。由于他奉公守法,细心阅卷,严肃处理考试中的抄袭作弊现象,忠心耿耿选拔统治阶级需要的贤才能吏,因而受到了朝廷的重视,青云直上,从监察御史、道台、按察使、布政使一直升到巡抚、总督的高位,成为位居一方的封疆大吏。
一八二二年,林则徐担任江苏按察使,主持一省的刑法工作。他整饬司法吏治,清理冤狱冤案,对那些把持诉讼的豪强恶棍,给以一定的制裁和约束。他办事公正,反对豪强过度地剥削百姓,因而受到群众的赞颂, 被称为“林青天”。
当时,江苏连年水灾,人民生活十分困苦,但朝廷还要照征赋税。松江的灾民忍无可忍,被迫包围官府, 要求减租,发放赈米。江苏巡抚韩文绮闻讯后,便调兵遣将,准备镇压。林则徐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出发,反对屠杀集合告灾的饥民,劝阻韩文绮用兵,并亲自去松江安抚灾民,使这次“民变”很快平息下来。
一八三二年,林则徐升任江苏巡抚不久,便竭力为民请命,上奏道光皇帝,诉说灾区百姓颠沛流离之苦,请求朝廷蠲免赋税。为此,他被道光皇帝斥责为“不肯为国任怨,不以国计为亟”、“只知博取声誉”。然而,在这种危及个人前途的情势下,林则徐仍然坚持直言具奏,请求朝廷不要伤了百姓元气,终于说服了道光皇帝。
为了减轻洪水的危害,林则徐主张大力兴修水利。他在江苏、山东、河南等省主办过不少水利工程,是当时中国一位出色的水利人才。他主持疏浚了长江下游盐城、南通和苏州、松江等地的河道,如苏州河、浏河等;领导了宝山和金山卫海塘的培修。一八三一年冬天,他任东河河道总督时,还负责修治了黄河堤岸。黄河是历史上有名的害河,经常泛滥成灾。他到任以后,一面请教有经验的河工,一面亲自到河堤上去检查,并根据实地考察得来的资料,把黄河河堤的情况画成地图,做到胸中有数。对于修筑河堤用的材料,林则徐也一一检查,使那些贪官污吏不敢偷工减料, 敷衍塞责。因此,他负责水利工程时,每到一地,百姓都扶老携幼,夹道欢迎。有一次,他从外地兴修水利回到江苏,竟有数万人前去迎接他。
林则徐先后在浙江、江苏、湖北、河南、山东等地担任过高级地方官,他熟悉社会,了解民情,对当时人们吸食鸦片这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也有着很深切的认识。鸦片这种毒品是英国殖民主义者通过他们在东方的殖民地印度,大量地种植和制造的。英国商人为牟取高额利润,采用海盗式的手段,用船只进行武装走私,向中国倾销鸦片。据统计,从一八三五年到一八三八年这四年里,平均每年输入中国的鸦片有三万五千多箱。鸦片的大量输入,造成中国白银的大量外流,在一八一九年到一八三九年的二十年当中,大约有一亿两白银流到了国外。更为严重的是,社会上抽鸦片的人急剧增加,不但贵族、官僚、地主绅士抽,连那些商人、士兵,甚至和尚、尼姑、妓女也都抽了起来。鸦片为什么会如此蔓延呢?问题就出在腐朽的朝廷内部。尽管清政府一直明令禁止鸦片,可是,禁令越严,进口却愈多。因为一部分官僚不但自己吸食,还包庇鸦片贩子,帮着他们走私。林则徐看到这种情形,十分痛恨,他大声疾呼,要求禁绝鸦片。他清楚地看到,如果容其蔓延,国家和民族就要灭亡!
当时,朝廷内部存在着禁烟和反禁烟的两派斗争。反对禁烟的以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为首,主张彻底禁烟的是鸿胪寺卿黄爵滋等人。林则徐坚决支持禁烟的主张。一八三七年,林则徐升任湖广总督,大力查禁鸦片,成为禁烟派的首领。他拿出了自己的一部分俸金,配制了大量的断瘾丸,强令吸食者戒绝。他还搜查、缴获烟枪五千五百余杆,烟土一万两千余两,使两湖的禁烟成绩卓着。
在此同时,林则徐不顾一切地向道光皇帝上书,要求政府禁烟。他在奏章里说,鸦片的危害,直接削弱了国民的健康,会使国家走上亡国灭种的道路。他向道光皇帝提出了六条具体的禁烟办法,要求严惩吸食者,把那些不肯悔改的人处以死刑。他认为,如果光议法而不执法,吸鸦片者就会增多,祸害就会加深和扩大, “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在禁烟问题上摇摆不定的道光皇帝,终于被这些话打动了,于是,就把林则徐召到北京。一八三八年十二月,林则徐应召进京。半个月内,道光皇帝召见他十九次,详细地听取了他禁烟的主张和准备采取的措施。最后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去广东查禁鸦片,并节制广东水师。

销毁鸦片 大义凛然


一八三九年一月,林则徐离京前往广东。一路上,林则徐向熟悉鸦片流毒的地方官吏请教,和他们研究禁烟的方法和策略,调查鸦片贩子的姓名和地址。他在途中就向广州发出密令,逮捕了六十一名重要烟犯。
三月十日,林则徐到达广州。他以检查学业为名,召集粤秀、越华、羊城三个书院的六百多名学生考试,除要他们回答试题外,还要发表对禁烟的意见,以便掌握更多的情况。三月十八日,林则徐坐堂传讯了十三洋行商人。这十三洋行商人是清政府特许的承办对外贸易的官商,他们垄断对外贸易,帮助外国商人贩卖鸦片。林则徐斥责他们的罪行,还让他们通知外国商人:在三天内缴出鸦片,写出书面保证,以后“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林则徐还郑重宣布: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鸦片贩子看到林则徐的决心那么大,感到形势不妙,就想法敷衍了事,只报缴鸦片一千零三十七箱。林则徐没有被他们所蒙骗,他下令传讯英国大鸦片贩子颠地,勒令他缴出全部鸦片。当时,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看到蒙混不成,就向中国政府提出所谓抗议,并企图掩护颠地逃跑。林则徐马上派兵封锁英国商馆,命令在商馆工作的中国人离开商馆,断绝趸船与商馆的往来交通。林则徐还下令把停在黄埔港的外国货船暂行封舱,停止中英贸易,并且调船派兵加强防守。此外他还发布缴烟告示,敦促赶快缴烟,否则, 必将处以严刑重罚。林则徐的坚决态度和周密部署,使义律无计可施,英、美烟贩被迫先后共缴鸦片一万九千一百八十七箱,又二千一百一十九袋,共重二百三十七万六千二百多斤,价值白银八百多万两。
林则徐把收缴的鸦片全部集中到虎门海滩,根据清政府的命令就地焚毁。销毁大量鸦片,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林则徐在湖广禁烟时,曾将缴获的鸦片用火烧毁。然而,鸦片被烧过以后,残余的烟油渗进泥土里,有人挖地取土,还可以熬出二至三成的烟膏。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林则徐采用了新的方法。他下令挖了两个大池,池里装盐水,把鸦片倒进去,再加上石灰。鸦片一碰到这两样东西,就会化成渣沫,再也无法利用了。
一八三九年六月三日,林则徐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等到虎门海滩监督销毁鸦片。这一天,虎门寨下人山人海,山脚下搭成一座礼台,上面挂起“钦差大臣林”等字样的黄绫长幡。下午两点钟,在隆隆的礼炮声中,震动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农民们踏着水车,把水引向销烟池,工人们挥动双臂,抛下一包包盐巴,又扔入鸦片,倒下石灰, 用铁锹、木耙反复搅拌。池子里沸腾起来,浓烟翻滚, 直冲天空。当鸦片化成渣滓和泡沫排放到波涛汹涌的大海里时,人们欢声雷动,鞭炮齐鸣。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着名的“虎门销烟”运动。
虎门销烟,整整进行了二十二天。这一伟大行动,揭开了我国近代史上反帝斗争光辉的一页,向全世界宣布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者的坚强决心。
鸦片贸易是英国政府的重要财政来源。林则徐禁烟的消息传到英国,伦敦侵华集团就调遣了军舰十六艘、运输舰二十八艘、武装汽船四艘、大炮五百四十门、侵略军四千人,开到广东海面,妄图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了。
林则徐在厉行禁烟的同时,加强战备,和两广总督邓廷桢一起察看沿海的地形,在广州城外建造了一座演武厅, 日夜操练士兵。他还和水师提督关天培一起在虎门选择险要地势,修建了十一座新炮台,配置了从国外买来的几百门重型大炮,准备抵御外国侵略者,维护祖国的独立和尊严。
林则徐坚信“民心可用”,发动民众共同抗击侵略者。他不仅允许民间自行组织团练,还从渔民、城市贫民和贩卖私盐的人中招募五千人,组成水勇,教给他们夜袭火攻敌船和刺探敌情的技能。他还指示全城军民,如果英国侵略军开进内河,人人都可以动刀杀敌。
林则徐看到了清朝军队装备的落后,产生了“师敌之长技以制敌”的思想。他一到广州,就派人去澳门了解西方的情况,组织辑译了《华事夷言》、《四洲志》等书,从而获得了不少有关西方国家政治、军事、经济、史地等方面的知识,这对于他在战争中制定正确的斗争策略起了重要的作用。
英国侵略者的兵船在广东未能得利,便扬帆北扰,进攻福建、浙江。沿海军民奋力抵抗,但终因武器、力量悬殊,英军很快攻占了浙江定海,并打进渤海口,逼近天津。道光皇帝大为恐慌,便转而责怪林则徐惹起了这场战祸。而穆彰阿、琦善等投降派也乘机活跃起来,他们向皇帝告御状说:“夷兵之来,系由禁烟而起”。结果,林则徐被撤职,听候查办。投降派的琦善当了钦差大臣,前往广东和英国谈判。
琦善是个腐败无能的官僚,他讨好敌人,把林则徐修建的国防工事撤掉,解散军队,严禁群众抵抗。英国侵略者看到琦善昏庸、软弱,就在谈判中威逼琦善答应割让香港,赔偿战款。道光皇帝见英军已撒离天津海面,就改变主张,要和英国作战。他把琦善撤职,派亲信大臣奕山去广州指挥作战。道光皇帝就这样反复无常,一会儿战,一会儿和,和时卑怯,战又无策,这怎么能使国家不受耻辱呢?
林则徐在严重的打击面前,仍然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他积极向奕山提出作战建议,请求去收复定海, “戴罪立功”。狂妄而无能的奕山不接受林则徐的建议,战事接连失败。在广州岌岌可危的严重时刻,道光皇帝命令林则徐前往浙江镇海候命。
由于道光皇帝的昏庸无能和投降派穆彰阿、琦善等人的破坏,鸦片战争很快失败了,林则徐等人遭到诬陷,他和邓廷桢等被发配去新疆伊犁。

爱国有罪 遣戍新疆


一八四一年八月,林则徐离开浙江北上,走上了流放新疆的道路。
路经镇江时,他的好友魏源特地赶来和他会见。两人的心情都非常沉重。林则徐把自己在广州编辑的《四洲志》的手稿交给魏源,希望魏源帮助完成这部着作, 让中国人了解世界。
林则徐路过河南时,恰逢黄河决口。河南开封附近淹没了十多个县,水情十分危急。清政府只得起用治水经验丰富的林则徐,要他从流放途中折回开封治水“赎罪”。
林则徐来到治河工地, 日夜劳碌奔波,一度病重。主持治河的是大学士王鼎,深知林则徐的才干和为人,上奏道光皇帝,请求重新起用林则徐,赦免流放。可是,一八四二年三月,正当河堤合拢、大功告成的时候,道光皇帝降旨仍将林则徐发配新疆。王鼎只得送林则徐上路。王鼎回到京城后,继续为林则徐辩护, 但道光皇帝却根本不予理会。于是,王鼎悲愤自杀,以此抗议朝廷的昏暗。
林则徐历尽千辛万苦,于一八四二年十二月十日,到达发配地伊犁惠远城。在流放新疆的三年中,他踏遍了天山南北的八座城池,组织军民开荒种田、兴修水利,对我国西北边境的开发作出了贡献。他总结当地群众的经验,发动群众修的“坎儿井”,被当地群众称为“林公井”,以表示对他的崇敬和纪念。
林则徐在新疆时,虽已年近花甲,但爱国之心却不减当年。他时刻关心着东南沿海的战事,也敏锐地察觉到了沙俄对中国的野心和威胁。一八四八年以后,面对沙俄多次胁迫清政府开放伊犁、塔城为通商城市,他大声疾呼: “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向中国人民敲响了警钟,提醒人们警惕沙皇俄国侵略的危险。
林则徐于一八五○年病逝。他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位值得纪念的民族英雄,一位杰出的爱国政治家。他的英雄业迹,对后世的爱国志士起着巨大的鼓舞作用。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2122178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