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起兵勤王的自立军首领唐才常》人物生平事迹简介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20日 阅读:127 评论:0

一九○○年八月二十二日,一位准备在长江流域发动武装起义,以拥立被西太后囚禁的光绪皇帝,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的爱国志士,在武昌天府庙被清兵杀害了。就义前,他留下了两句悲壮的诗:


七尺微躯酬故友,一腔热血溅荒丘。


这诗句抒发了他对死难故友谭嗣同的思念之情,也表达了他舍身殉国的坚贞壮志。这位爱国志士,就是近代史上着名的政治活动家唐才常。

关心祖国的命运


唐才常,字佛尘,湖南浏阳人。一八六七年出生于一个乡村塾师的家庭。他从小跟随父亲课读,七、八岁时便会作诗,到十一、二岁时,就已经能粗通经书了。
一八七七年,唐才常认识了同乡谭嗣同,两人从此结为好友。谭嗣同家聘请了当时名流欧阳中鹄为塾师。唐才常闻讯,也去拜欧阳中鹄为师。欧阳中鹄思想进步,笃好经世致用之学,对谭、唐两人的成长起了很好的作用。
唐才常学习很用功,成绩优良。十九岁时,他参加了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试夺魁,一鸣惊人。第二年,他为了接济家庭,应聘在县城的一家学馆中当塾师。一八八七年到一八九一年间,他肄业于长沙校经书院和岳麓书院。此时的唐才常,已萌发了维新思想,无意于八股词章,专心研究各国的兴衰存亡。
一八九一年冬,经欧阳中鹄推荐,四川学政瞿鸿禨聘请唐才常入川评阅试卷兼家馆教读。一八九二年,唐才常来到成都学署,评阅各县试卷。他每日阅三、四百卷,比别人要快很多,瞿鸿禨十分满意。这一年五月,在完成阅卷以后,他启程回湖南。沿途经过长江三峡,三峡的雄伟壮美,使他惊叹不已,然而也不免触景生情,为自己的前程而惆怅。
一八九二年秋天,唐才常回到家乡浏阳,入其师欧阳中鹄家馆教读,做了欧阳中鹄孙子的启蒙老师。这位学生,就是后来成为着名戏剧家的欧阳予倩。此时,谭嗣同的父亲当了湖北巡抚,谭嗣同正随父亲在抚署读书、干事,他知道好友回到家乡后,就邀请唐才常去他那里谋职。因为武昌的两湖书院还有名额,唐才常便考入两湖书院学习。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重失败,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使唐才常无法静坐书斋,埋头于故纸堆之中。他对朝廷腐败深为不满,常常和谭嗣同一起议论天下大事,为国家民族的前途担忧。他在给父亲的信中说:“天下自此无一日可安枕卧”,对将来的“富贵利达”, “均已灰心”。当他听说李鸿章去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悲愤异常,认为奸臣卖国,古今所无。他还在给老师的信中说: “静观朝政,秽浊之气,充塞天地。和议诸款,亘古未闻。”
一八九五年,康有为在北京发动了有名的“公车上书”,向皇帝请愿,要求实行维新变法,以拯救祖国。唐才常非常赞同康有为等维新人士的主张。他认为,中国“如再不变法,亦万无复存之理”。他写信给欧阳中鹄说: “中国犹获幸存,必当变科目以求实在”,他请求老师“于变法之中,寓救国之策”,肩负起历史的重任。从此,唐才常走上为民族存亡、国家前途而奋斗的道路。

参加维新变法活动


一八九六年,唐才常回到湖南,全力投身于维新变法活动。湖南巡抚陈宝箴倾向新政,他得到陈宝箴的器重,参与各项新政的筹划。他在浏阳邀集当地开明士绅,向湖南学政(主管一省的文教、考试)江标提出了改革浏阳南台书院的建议,要求增设史学、掌故、舆地等实用课程。江标是个倾向变法的人物,采纳了他的建议。随后,唐才常又与欧阳中鹄、谭嗣同等创办浏阳算学馆和“群萌学会”。
一八九七年,维新思潮开始在全国蔓延。四月,江标在长沙创办《湘学新报》,唐才常担任主编,他以“洴澼子”署名,接连在《湘学新报》上发表了《外文论》、《交涉甄微》、《各国政要公理总论》、《兵学余谈》等一系列文章,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主张,批判封建专制独裁,宣传资产阶级的社会学说。
在政治方面,他主张实行资产阶级的国会制度。他说:“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亿兆京(经)垓人之天下也,不能齐亿兆京(经)垓人以统于一而天下争,不能推一以及亿兆京(经)垓人而天下乱。”他称封建君主专制为“私之至”,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则为“公之至”。他比较了中西的不同,说: “泰西政术,自会盟、征战、爵赏、刑律,下逮闾巷纤悉之事,无不与国人谋之,而大旨趋重于全民生、去民害、保民权。”
在经济方面,唐才常主张“创银行、行国债、修铁路、设民厂、立邮政、广商轮”,全面发展机器生产。
在文化教育方面,唐才常主张“广立天文、算学、武备、舆地、格致诸科”,培养维新人才;向国外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在外交方面,唐才常认为,无论英、俄、法、德、日,均可“开诚布公,与之相交”,而国家外交的基础则是“智其民,强其学,富其本”。
唐才常的这些思想,在维新变法的过程中起过很好的作用,受到了国内舆论界的注意。他主编的《湘学新报》不仅销售全省,还在汉口、上海和江西等地设有分销处,成为当时传播维新思想的重要喉舌之一。
在湖南维新运动的高潮中,长沙办起了时务学堂,唐才常应谭嗣同之邀,担任了该校的中文教习。他在讲课中以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人的爱国言论勉励学生,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民权学说,启发学生以天下为己任。唐才常还与谭嗣同等参与了“南学会”的筹办工作,是南学会的领导人之一。南学会在各府、县办起了分会,创办了自己的机关报《湘报》,每天出版一张,唐才常与熊希龄担任了该报的主编。由于谭嗣同、唐才常等人的努力,湖南的新政一时居于全国各省之首。在维新人士中,唐才常和谭嗣同的思想最为激进,被人们誉为“浏阳二杰”。
一八九八年,光绪皇帝实行变法维新以后,谭嗣同应诏进京,当了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他向光绪皇帝推荐唐才常,称他学识出众,熟悉中外政治、经济,笃志变法维新,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不久,唐才常接到了谭嗣同的电报,要他立即赶赴北京。但是,当唐才常兴冲冲地抵达汉口时,却从北京传来了慈禧太后发动政变,谭嗣同等已经在京遇难的消息。这一凶讯使唐才常惊骇万分,悲愤欲绝,便折回湖南。

在“勤王”失败后被害


唐才常回到湖南时,湖南的顽固派正在迫害维新志士。唐才常在家乡站不住脚,便潜逃上海。在危难的时刻,他并不消沉,而是鼓起勇气,发誓要为亡友报仇,把变法事业推向前进。他在《戊戌八月感事》诗中表示了这样的愿望与决心:


殷忧耿耿在神州,时事如斯孰与谋。
南海行纵空想象,中原大局半沉浮。
满朝旧党仇新党, 几辈清流付浊流。
千古非常奇变起,拔刀誓斩佞臣头。


唐才常把变法成功的希望寄托在光绪皇帝重新执政上。他奔走香港、南洋、日本各地,联络同志, 募集经费,积极地进行“勤王”活动。一八九九年夏天,他经“兴中会”毕永年的介绍,在日本横滨和革命领袖孙中山相见。当时,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也准备在两湖发动会众起义。唐才常和孙中山共商救国大计,具体地讨论了在长江沿岸和两湖地区起兵的计划。唐才常将自己与孙中山密谈的情况告诉康有为,希望康有为能牺牲“小异”,与孙中山通力合作,以救国难,但康有为非常顽固,拒绝了唐才常的意见。
同年冬天,唐才常从日本回到上海。一九○○年,他与毕永年、林圭等人在上海组织了“正气会”,旨在联合“海内仁人志士,共讲爱国忠君之实,以济时艰”。“正气会”机关设在上海虹口,托名东文译社。不久,根据康有为的意见,“正气会”改称“自立会”,并筹建以拥立光绪皇帝为宗旨的自立军。“自立会”发行富有票,作为会员入会的凭证。几个月时间,富有票秘密散发到了南北各省的军人、会众和农民手中。经毕永年的联络,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各省的哥老会众都和自立会建立了联系。
一九○○年,反帝的义和团运动蓬勃兴起,八国联军乘机进攻北京,清政府一片混乱,慈禧太后逃到了西安。唐才常认为, “此时此机,绝大题目,万不可失”。于是,就在七月间在上海张园召开“中国国会”以挽救时局。到会的都是维新志士,有容闳、严复、章炳麟、沈荩等数百人。他们公举容闳为会长,严复为副会长,唐才常为总干事,林圭、沈荩等为干事。唐才常宣布了国会的三条宗旨:一是保全中国自立之权,创造新自立国;二是不认满清政府有统治中国之权;三是拥护光绪皇帝当政。他们在湖北汉口英租界组成自立军机关,定期起兵“勤王”。但是,由于唐才常动摇于革命和保皇之间,章太炎、毕永年与他在会后发生了激烈的争执,“自立会”内部出现了裂痕。唐才常以保皇可得到起义经费为理由,坚持自己的主张,章太炎与毕永年便同他绝了交。
此后唐才常匆匆赶到武汉,准备发动早已待命而动的自立军起事。这时的自立军已发展成为一支具有相当作战能力的队伍,拥有七路大军:安徽大通为前军,由秦力山统率;后军驻安庆,由田邦璿统率;左军驻湖南常德,由陈犹龙统率;右军驻湖北新堤,由沈荩统率;中军驻汉口,由林圭统率,另有总会亲军和先锋军。唐才常担任各路总指挥,约定八月九日同时起事。
起义的日期已经临近了,但康有为负责接济的军费汇款却迟迟不到,整个起义只得延期。在大通的秦力山因未接到通知,仍按原定计划起义,由于兵少力弱,只经过三天战斗,就惨遭失败。秦力山一人幸免,避居日本。在这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唐才常决定于八月二十三日起兵,不料起兵的计划泄露了。湖广总督张之洞得到情报,便抢先下了手。他勾结汉口英国领事馆,于八月二十一日晚,派兵包围了汉口的自立军机关,林圭等人当场被捕。有人劝唐才常赶快离开,他却坚定地说,我已决心为国捐躯,于是为清兵所捕。至此,自立军的起义,以全部失败而告终。
唐才常在被捕的当夜就被押解到武昌。在渡船上,他神情坦然,抬头仰望夜空的繁星,感叹道: “好星光啊!”八月二十二日,湖北巡抚于荫霖亲自审讯唐才常。唐才常无所畏惧地怒斥西太后的罪行,只求速死。于荫霖恼羞成怒,遂即将他杀害于武昌紫阳湖畔。那年,唐才常才三十四岁。
唐才常为拯救祖国的危亡,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但他的血并没有白流。许多维新志士不仅被唐才常崇高的牺牲精神所感动,而且从他的死中吸取了血的教训,抛弃了改良主义的幻想,从而投身到孙中山领导的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中来。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21221767.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