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福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领导的黑旗军,在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备受屈辱的年代里,先在越南抗击法国侵略者,屡建奇功,后又在台湾抵抗日军,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战歌。在那黑暗的年代里,刘永福仿佛是一颗明亮的慧星,虽然被黑暗吞噬了,但却永远闪耀在中国人民的记忆里。
投身农民起义
刘永福 (1837——1917),本名业, 字渊亭,出生于广东钦州(今属广西)的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八岁时,因家贫难以度日,随父亲流亡到广西上思县,投靠亲戚。十三岁时,刘永福为生活所迫,在左江航道上受雇当了船工,练就了一套高超的驾船航行的本领,后被雇为“滩师”,专门导引船只过险滩。十七岁那年,他的父母在病贫交困中双双去世,给他留下了一大笔债务。债主天天催逼,刘永福走投无路,只好卖掉了所有的家什还债。从此,他房无一间,地无一垅,借居在一间破旧的茅草屋里,以渔樵为生,孑身一人,早出夜归,过着无法忍受的贫困生活。
这时,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正席卷广西,刘永福所在的地区,到处是农民起义的队伍。他便在一八五七年约了同乡邓阿富等六人,投入了反清武装斗争的洪流。但当地的农民起义军没有统一的领导,形成了群雄割据、各霸一方的局面,有时甚至还相互残杀。刘永福先后依附于几支义军,由于他有胆有识,宽厚待人,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队伍。
一八六四年,太平天国革命失败,清政府对各地残存的农民起义军,穷凶极恶地进行清剿。为了有力地打击敌人,刘永福在次年率领二百多人,到广西西部加入了以吴亚忠为首的天地会反清起义军。他们在安德北帝庙前举行祭旗仪式,以七星黑旗为军旗,被称为黑旗军。频繁的军事活动使刘永福逐渐成为农民起义军的一位杰出首领。
刘永福的部队作战勇敢,每战必胜。吴亚忠很赏识他的才干,曾经想把自己的妹妹许配给他。后来,清政府从四方调集军队,向吴亚忠所部大举进攻,吴亚忠束手无策,粮尽被围。为了保存力量,坚持长期斗争,刘永福率领部下,于一八六七年转移到中越边境的保胜(今老街)一带,在那里开山伐林,聚众耕牧,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黑旗军纪律较好,受到当地人民的欢迎,队伍迅速发展到了两千余人。
积极援越抗法
我国的南邻越南,从十八世纪末开始遭到法国的侵略。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以后,法国进攻越南南方,迫使越南签订了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从七十年代开始,法国的魔爪又伸向越南北方,并想由此打开通向中国西南的大门。
一八七三年,法国军火商人想通过红河,运载军火和食盐到我国云南走私,被越南政府制止。于是,同年十一月五日,法国侵略军司令安邺发动突然袭击,率军攻占越南北方重镇河内,接着又占领了北方的大片领土。越南政府面对这危急的局面,请求黑旗军援助抗法。刘永福接受请求,率领一千多名英勇骠悍的黑旗军战士,绕过了与法国侵略军相勾结的黄旗军,穿过羊肠小道,翻过崇山峻岭,来到河内近郊,与越南军队会合在一起。十二月二十一日,刘永福的黑旗军和法军在西门外首次交战。黑旗军奋勇向前,锐不可当,法军无法抵挡,慌乱一团,纷纷向河内城里逃窜。这时候,黑旗军将领吴凤典飞快赶上,一刀砍下了法军头子安邺的脑袋。法军伤亡数百名,被迫退出了河内。刘永福获得了越南阮氏王朝的嘉奖,被任命为“三宣副提督”,封英勇将军,部队驻防宣光、山西、兴化三省,控制着法军企图入侵中国的通道——红河上游。
但不久,越南政府屈服于法国侵略者的压力,和法国缔结了和约,刘永福被迫撤军。在撤军中,他乘机将勾结法军的黄旗军一举歼灭,随后回到原地保胜一带驻扎。
一八八二年,法军再次入侵越南北方。他们兵分两路,一路由海军大将孤拔带领,一路由西贡法军司令波特率领。四月间,法军的交趾支那海军舰队司令李威利攻占了河内,形势再次危急,越南政府又一次向黑旗军求援。刘永福发兵三千,配合越南军民向法军反击。一八八三年五月十九日,双方在河内城西二里的纸桥决战。黑旗军兵分三队,左翼由吴凤典率领,右翼由杨智江率领,刘永福亲督中军指挥。双方激战三小时,黑旗军大获全胜,李威利丧命。纸桥大捷后,刘永福被越南政府任命为“三宣正提督”,加封“一等义良男爵”。
但是,法国侵略者并不甘心失败,他们又派孤拔进攻越南都城顺化。此时,越南国王病死,王室发生内乱。当刘永福闻讯赶去救援的时候,越南已经在投降条约上签字,刘永福被迫撤军。按照条约规定,刘永福的保胜根据地要割让给法国。法军惧怕刘永福,愿出一百万两白银,作为刘永福让出该地的代价,刘永福声明不要白银,等候法国前来接收,但慑于黑旗军的威力,法军始终不敢接收保胜。
河内之战结束以后,刘永福的黑旗军驻扎在怀德。法军一心想消灭黑旗军,以除心腹之患,他们兵分三路,水陆并进,向黑旗军的营地进攻。双方激战十四个小时,结果,法军再次大败,伤亡惨重,不得不退缩到河内。黑旗军也随即撤离怀德,来到丹凤。此后,法军再一次围攻黑旗军。起初,双方隔河对射,法军用船炮轰击,黑旗军水陆受阻,损失惨重。但刘永福临危不惧,亲自督战,双方展开肉搏,血战三天三夜,终于将法军挫败。连续几次大败法军,刘永福的名字威震海内外,法军一听到他的名字,就心惊胆颤。
法国殖民者出于侵略的目的不断扩大事态,继续增兵越南,并把战火烧到中国境内。一八八四年八月,中法战争爆发了。清政府授于刘永福“提督记名简放”,令他“出奇制胜,将法人侵占越南各城,迅图恢复”。刘永福接受清政府的命令,多次重创法国军队。一八八四年十二月,刘永福的黑旗军和西线清军联合向法军进攻,包围了宣光城内法军。法军被围两个多月后,粮尽弹绝,十分危急。黑旗军估计到河内法军一定会来增援,就在法军可能经过的地区预先埋设了两万斤炸药,然后诱使法军就范。这次行动获得成功,炸死炸伤法军四百多名,二十五名军官当场丧命。后来,敌军不断增援,黑旗军为避免孤军奋战,不得不撤离宣光。但不久,他们在友军的配合下,又在临洮大败法军,收复了十余个州县。
这时,爱国老将冯子材也在镇南关大败法军,中法战争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胜利形势。但是,腐败的清政府却一味屈辱求和,李鸿章和法国侵略者签订了卖国条约,承认越南是法国的保护国,法国在我国的云南、广西享有通商等特殊权益。刘永福等前线将士用鲜血换来的胜利果实,就这样被卖国贼葬送了。
根据条约规定,黑旗军必须撤离越南。清政府威胁利诱,软硬兼施,一方面连续九次下令,命刘永福回国;另一方面又给他以“三代一品封典”的封号。刘永福被迫告别了浴血奋战多年的越南,率领黑旗军精锐三千人回国。
一八八六年,清政府任命刘永福为广东南澳镇总兵,刘永福从农民起义的首领变成了封建王朝的军官。
在台湾坚持抗日
一八九四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英勇善战的刘永福被派往台湾任帮办军务。当时,台湾巡抚唐景崧生怕自己的位置被深得民心的刘永福所代替,在布置防务时故意把刘永福派往台南,而让自己的亲信驻军于海防要地台北和基隆,一八九五年五月底日军进攻台北时,他又逃往厦门,把台北等地白白送给日本,这给台湾的抗日斗争造成很大困难。
这时,卖国贼李鸿章已经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根据条约,台湾、澎湖列岛将割让给日本。台湾各界人士闻讯,纷纷起来反对,他们宁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在高涨的爱国浪潮中,台湾各地人民纷纷组织民军,自动抗击日军。刘永福当时是留在台湾的最高长官,得到全体爱国军民的信赖和拥戴。他虽然年近花甲,却老当益壮,毅然领导台湾各地的抗日部队,与日军展开了战斗。
一八九五年六月二十五日,日本派出军舰偷袭台南海港安平口,企图从这里登陆,一举占领台南。刘永福早就率兵防守,几次击退了日军的登陆。日军无法上岸,就改变战略,从陆上进犯,一步步向南推进。刘永福派出兵力,配合民军,协同作战,他们死守每一座城市,使敌人每推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从六月到十月,共打死打伤日军三万多人。
然而,刘永福和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却得不到清政府的支持。在军饷和弹药发生严重困难的情况下,刘永福只好派人到厦门,向各省总督、巡抚募款,可是一无所获。更令人悲愤的是,清政府居然严令官民, “不得丝毫接济台南”,李鸿章甚至还扣留转汇台湾用作军费的款项。但刘永福并未因此而泄气,仍继续奋战。
十月中旬,日本侵略军集中兵力,南北夹击台南。这时,台湾军民坚持抗日已逾四个月,缺粮饷,少军械,困难愈来愈大。日本驻台总督见有机可乘,便通过英国领事劝刘永福投降,刘永福坚决拒绝。日寇恼羞成怒,发动了更猛烈的进攻。黑旗军兵马死伤很多,全体官兵饿得不能再战。台南全线告急,汉奸和土匪乘机破坏捣乱。面对这种无法挽救的局面,刘永福悲叹地说“内地诸公误我,我误台湾人民!”黑旗军将士在同日军血战中,大部分以身殉国,刘永福化装退离台湾,十月十九日搭乘英国轮船内渡厦门。台湾终于陷落,为日军所占,直到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后才归还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