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鉴湖女侠”秋瑾》人物生平事迹简介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20日 阅读:129 评论:0

浙江绍兴市的轩亭口,矗立着一座高高的纪念碑。一九○七年七月十五日清晨,刽子手在这里杀害了近代史上有名的女革命家,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秋瑾。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英雄、着名的女诗人,就在她牺牲的地方建立了这座“秋瑾烈士纪念碑”。

少女壮志


秋瑾原名闺瑾,字璿卿,小名玉㚲,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因为祖父在福建做官,所以举家迁往,秋瑾一八七九年就出生在福建厦门。
秋瑾从小聪明伶俐,在家塾就学时就读了不少古书,十一岁时就会填词作诗。杜甫、辛弃疾的诗集,她常常爱不释手,诗篇中洋溢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地印在她的心里。厦门是我国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洋人常在那里招摇过市,欺压中国百姓,这在秋瑾幼小的心灵里笼罩了一层阴云,播下了反抗外国侵略的仇恨的种子。
一八九一年初夏,秋瑾随母亲来到了萧山外婆家。表哥有一身好武艺,十三岁的秋瑾就拜他为师。由于她身心灵巧,刻苦练习,很快便学会了骑马击剑,舞枪弄棒,并形成了奔放豪爽的性格。
秋瑾的父母受封建文化教育很深,对秋瑾管束很严,总想使她成为大家闺秀,秋瑾无法忍受这种生活,就埋头于书本之中。书读得愈多,她愈感到社会的不平,特别是男女之间的不平等。她常常想,女子的聪明才智并不比男子差,为什么要受男子的欺压,靠男人生活?她羡慕女英雄花木兰、秦良玉,希望自己象古代的侠客那样,为社会干一番事业。
十九岁时,秋瑾全家来到湖南湘潭。在那里,她迫于父母之命,嫁给了官僚财主的儿子王廷钧。王家住的是高楼深院,吃的是山珍海味,但秋瑾却感到生活没有一点乐趣。她最苦恼的是,丈夫是个胸无点墨的纨绔子弟,好逸恶劳,庸俗不堪。不久,王廷钧依仗财势,花钱捐了个小京官,秋瑾也随他到了北京。王廷钧花天酒地,整天和一些趋炎附势的人厮混。秋瑾满腔的苦闷、烦恼,无处倾诉,便常常写诗填词,表达内心的痛苦: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 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一九○○年,八国联军攻进北京,秋瑾和王廷钧带着孩子避难南下,回到湖南。一路上,秋瑾看到的是国破家亡的悲惨情景,忧国忧民之心与日俱增,她不禁写道:
几番回首京华望,亡国悲歌涕泪多。
北上联军八国众,把我江山又赠送。
白鬼西来做警钟,汉人惊破奴才梦。
……

她希望铸造出千万把宝刀,奋起杀敌,上继祖先黄帝之赫赫威名,洗刷国家之奇耻大辱,澄清神州妖雾,还我中华荣光。
一九○三年春,王廷钧去北京复职,秋瑾再次随同前往。到北京后,秋瑾一家住在宣武门外绳匠胡同吴宅。在苦闷中,她找到了自己的知音隔壁邻居吴芝瑛。吴芝瑛思想倾向革新,书法、诗词很有造诣,共同的思想使她们两人一见如故,很快就结拜为姐妹。吴芝瑛的丈夫也是一个思想开明的人物,收藏有许多宣传维新的书刊。秋瑾通过吴芝瑛借来了不少新书报,如《东欧女豪杰》、《新中国未来记》、《浙江潮》、《苏报》、《游学译编》等等。经过学习和研究,她的视野大大扩展。她常常对朋友说: “女子应当有学问,能够自立,不应当依靠男子过活,现在讲革命,我觉得当从家庭开始。”当时的中国有志青年,为寻求救国真理,纷纷赴日留学,在这种出洋留学浪潮的推动下,秋瑾决心到国外去探索救国道路,结识更多的有识之士。但是,王廷钧顽固地阻拦秋瑾出国留学。秋瑾便和王廷钧决裂。她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把两个孩子寄养在母亲家里,变卖了自己的衣物和首饰,凑足了路费, “钗环典质浮沧海,骨肉分离出玉门”,于一九○四年春乘船东渡,留学日本。
轮船在浩瀚的海面上乘风破浪地前进,秋瑾站在甲板上,回顾自己过去的生活,想到尚未做出什么利国益民的事,内心感到十分羞愧和愤恨,不禁沉吟道: “愧我年廿七,于世尚无补。空负时局忧,无策驱胡虏。所幸在风尘。志气终不腐。每闻鼓鼙声,心思辄震怒。其奈势力孤,群材不为助?因之泛东海,冀得壮士辅。”以此抒发自己的雄心壮志,希望自己泛舟越海能找到救国良策。

东渡日本


一九○四年七月,秋瑾到达日本东京。先在日语讲习所学习日语,一九○五年初转入东京青山实践女校附设的“清国女子速成师范专修科”学习。这期间,她广泛结交爱国志士,参加革命活动。她与陈撷芬等把原先的妇女组织共爱会改组为实行共爱会,继而又参加了反清组织三合会。这个组织是孙中山委托冯自由、梁慕光在横滨成立的。在举行入会宣誓仪式上,主持人梁慕光把一把钢刀架在秋瑾颈项上问道: “你来做什么?”
秋瑾回答: “我来当兵吃粮。”
“你忠心不忠心?”
“忠心。”
“如果不忠心,怎么办?”
“上山逢虎咬,出外遇强盗!”
宣誓完毕后,便歃血为盟。秋瑾因为热心革命,交游广泛,被封为“白扇” (军师)。从此,她以更大的热情从事革命活动。她参与创办了《白话报》以“鉴湖女侠秋瑾”署名,连续在报上发表了《演说的好处》、《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敬告我同胞》等文章,为推翻清王朝制造革命舆论。她还参与成立演说练习会,每遇留学生大会及湘浙同乡会,便登坛讲演革命救国及男女平权问题,言辞悲壮,慷慨激昂,切中时弊,闻者无不为之动容。
在东京,秋瑾还结识了革命活动家陶成章、黄兴、陈天华和正在日本留学的鲁迅等人。那时,黄兴领导的长沙起义已经失败,许多革命志士避居到了日本,秋瑾在经济上竭尽全力帮助他们,耗尽了自己的留学费用。
一九○五年春,秋瑾为了筹措留学经费和探亲,准备回国。回国前,她填了一首名叫《鹧鸪天》的词: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
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在这首词里,秋瑾把自己比做一把锋利的宝剑,为了国家和民族,时刻准备驰骋沙场杀敌,字里行间充满着强烈的为国献身精神。
秋瑾回国以后,凭着陶成章写的两封介绍信,在上海访问了光复会会长蔡元培,后又到绍兴会见了徐锡麟。徐锡麟也是浙江人,曾在家乡领导过农民反对洋教,是个充满爱国热忱的革命活动家,两人相见,分外投机。复兴中华的爱国理想把他们紧密地团结在一起,经徐锡麟介绍,秋瑾加入了光复会。
一九○五年夏天,秋瑾再次东渡日本。在轮船上,她望着苍茫大海,心潮象海浪一样翻滚着。迎着强劲的海风,她吟出了充满爱国激情的诗篇:


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
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一九○五年八月,在孙中山的领导下,中国第一个统一的政党同盟会成立了。经黄兴介绍,秋瑾结识了孙中山并加入了同盟会,被推选为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省主盟人。此后,她奔走日本各地,发表演说,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她平日身穿男装,腰佩锋利的倭刀,还把名字改为竞雄,意思是要和男子竞赛。
当时的日本是中国在海外的革命策源地,许多宣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政治的文章,从日本传入国内,点燃了国内人民的斗争烈火。清朝统治者惊恐万状。一九○五年冬天,由于清政府的要求, 日本政府颁布了《取缔清国留日学生规则》,严禁中国留学生的革命活动。留日学生们十分愤慨,纷纷集会抗议。在一次集会上,秋瑾慷慨陈词,她痛斥日本政府对中国留学生的迫害,号召大家回归祖国。她一边说着,一边从靴筒中拔出倭刀,猛地往桌上一插,声色俱厉地说:“如有人回国后,投降清廷,卖友求荣,欺压百姓,请吃我一刀!”秋瑾的演说,使许多人感动得痛哭起来。他们在秋瑾的领导下组织了“敢死队”,秋瑾自任指挥和日本政府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迫使日本当局不敢执行这一规则。

巾帼英雄


一九○六年春天,秋瑾回到了上海。她与友人创办中国公学,安置回国学生,同时还和各地的革命者进行广泛的联系,一起商讨革命问题。秋瑾的寓所成了革命党人通讯联络的中心。
这一年冬天,秋瑾自筹资金,创办了中国妇女的第一张报纸《中国女报》。这张崭新的报纸, 所刊载的都是白话小说和议论文章, 内容都是揭露社会黑暗和妇女痛苦,反对男尊女卑和三从四德,宣传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秋瑾在报纸的“发刊辞”中说: “世间有最悲惨、最危险之二字,曰黑暗。黑暗则无是非,无闻见,无一切人世间应有之思想行为。”她郑重宣称: “吾欲结二万万大团体于一致,通全国女界声息于朝夕,为女界之总机关,使我女子生机活泼,精神奋飞,绝尘而奔,以速进于大光明世界。”她主张女子和男子一样,都应该关心国家大事,以天下为己任;男女必须同心协力,共挑革命重担;女子要“自立”、“合群”,为争取自身的解放而斗争。
《中国女报》的发行,引起了封建顽固分子的恐慌。他们说这是大逆不道,男女不分会颠覆国本,国家不亡也得乱。于是,写了一纸呈文,告到上海道,要求追捕发行人,查封女报。在封建顽固派的阻挠下,加上缺乏资金, 《中国女报》只出版了两期就被迫停刊。闪烁在中国妇女界的一点微弱的光亮,尽管被黑暗的社会扑灭了,但《中国女报》所宣传的革命道理却在妇女中广泛流传着,鼓励着她们为争取自身解放而进行英勇的斗争。
在办报的同时,秋瑾还把注意力投向军事方面。她和一个叫陈墨峰的同盟会会员一起,经常在寓所试制炸药。有一次炸药爆炸,陈墨峰被炸得满脸鲜血,秋瑾的手也被炸伤了。爆炸声惊动了街坊四邻,风声很快传了出去,情况十分危险。秋瑾顾不得包扎伤口,先派人将陈墨峰送进医院,然后忍痛把药品、器具收拾干净,马上搬走。等到巡捕房巡捕赶到时,已找不到一点证据,这些走卒只好垂头丧气地走了。
一九○七年春天,秋瑾离开上海,回到绍兴,决定亲自筹划武装革命以配合日益高涨的全国革命形势。她主持了绍兴大通学堂的校务。这个学堂是徐锡麟、陶成章等创办的,以前是光复会联络会党、培养骨干、准备起义的一个革命据点。秋瑾在校内设了体育专修科,教授军事体操,实际上是培养、训练义军的骨干。她利用绍兴知府贵福曾与自己父亲同事的关系,巧妙地取得了官方同意,从上海买来了各种枪枝、弹药。革命党人从各地派来了数十名干部担任教官,秋瑾自己也穿着男装,骑着马,手持武器,亲自指挥训练。
为了准备起义,秋瑾以大通学堂为中心,常常往返于杭州、上海和金华、处州之间,同各地会党建立了秘密联系。她把所属的会党武装和其他革命志士编制组织起来,名曰“光复军”。秋瑾亲自制定了起义计划,决定一九○七年七月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她自己在浙江金华响应,然后攻占南京、杭州,消灭清政府在东南沿海的军队。计划确定以后,秋瑾兴奋异常。她想到自己奋斗多年的革命理想就要实现,高兴地舞起了倭刀,说: “宝刀!宝刀!用你报仇雪耻的日子到了!”

壮烈殉难


就在秋瑾积极筹备起义的时候,传来了徐锡麟在安庆仓促起义失败的消息。秋瑾得知战友徐锡麟被害后,悲愤过度,昏倒在床上半天说不出话来。想到艰辛筹划的革命事业遭到失败,忠贞不屈的同志惨遭杀害,她恨得咬牙切齿,用拳猛击桌子说: “革命未成死不休,得拚下去!”
清政府发现了安徽起义与浙江的联系,便来追捕浙江的革命党人,浙江情势危急。七月十二日,秋瑾在大通学堂召开了秘密会议,把危险处境告诉大家,布置好了应急计划。一些同志劝秋瑾暂时避开,她坚决不同意。会散人去,黑夜沉沉。万籁俱寂,秋瑾心潮起伏,独自在书房里来回踱步。她想起了徐锡麟、陈墨峰等许多同志的殉难,不觉流下了热泪。接着,她吟起了自己在日本写的一首悼念烈士的诗作:
死殉同胞剩血痕,我今痛哭为招魂;

前赴后继人应在,如君不愧轩辕孙!

第二天,革命党人王金发来找秋瑾。这时,清兵已快到绍兴。王金发悲痛地对她说: “浙江起义的计划被敌人破坏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赶紧离开这危险的地方!”但秋瑾不愿只身走掉,觉得这样做太对不起同志,对不起革命,她对王金发说: “革命总要流血的,没有鲜血,挽救不了民族的危亡。今天,我们女子还没有为革命流过血,就从我秋瑾开始吧!”她疏散了最后一批同志,把机密文件、党人名册交给王金发带走,要他再接再厉,努力奋斗,自己则毫无畏惧地留了下来。
七月十三日下午,大队清兵包围了大通学堂,秋瑾指挥同志奋力抵抗,激战一小时,终因寡不敌众,清兵冲进了学校,秋瑾和其他六位同志被捕了。
绍兴知府贵福当夜审讯了秋瑾。他凶相毕露,想利用秋瑾乘机“穷追羽党”,把革命党人“一网打尽”。在敌人面前,秋瑾一腔正气,大义凛然。贵福问秋瑾: “你平时朋友很多,都是些什么人?”秋瑾冷笑说: “确实很多,你就给我送过‘竞争世界,雄冠地球’的对联!”这使贵福十分害怕。第二天受审时,秋瑾坚定地说:“革命党的事不必多问,要杀就杀。”敌人用尽了威迫利诱、毒刑拷打等手段,秋瑾咬紧牙关,忍着痛苦,始终没有泄露半点机密。敌人要她写供词,她望着窗外凄凄的风雨,提笔写下了七个大字: “秋风秋雨愁煞人”。这七个字,饱含着秋瑾对祖国深深的爱,对革命不幸遭受失败的悲愤,字字跳动着一颗壮志未酬的雄心。
狡猾奸诈的贵福怕连累自己,立即请示上级处死秋瑾。一九○七年七月十五日凌晨四时,秋瑾被捕的第三天,被敌人秘密杀害于绍兴的轩亭口。就义的时候,她穿着平日的白布衫,黑纱裤,拖着沉重的脚镣,昂首挺胸,从容镇静地走向刑场。几个兵差想上前架着她,她大声喝退他们: “我自己会走,不用动手!”这时候,东方刚刚透出一线光亮,黎明还未来临,秋瑾怀着无限深情举目四望,向祖国的大好河山,向沉睡中的苦难同胞,向美丽的故乡告别。这位优秀的资产阶级女革命家牺牲时,年仅二十九岁。
秋瑾被害的消息,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许多革命同志写文章悼念她,她生前好友们出资刊行了她的诗文遗稿,宣传她的革命史迹,还组织“秋社”,纪念这位中华民族的优秀女儿。秋瑾的遗骨被安葬在杭州西湖畔,与民族英雄岳飞墓遥遥相望。一九一三年,孙中山途经杭州, 曾亲临秋瑾墓祭奠,并题写了。“巾帼英雄”的匾额。周恩来同志一九三九年三月到绍兴时,也写下了“勿忘鉴湖女侠之遗风,望为我越东女儿争光”的题词。绍兴轩亭口矗立起了“秋瑾烈士纪念碑”,长沙设立了秋女烈士祠堂。秋瑾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和崇高的爱国精神,永远值得后人传颂与继承。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2122175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