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武将挥毫 名山存宝——军旅书法家武中奇与抗日山石刻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4日 阅读:166 评论:0

书法家武中奇之与赣榆,渊源既深,予赠亦多。最早的记忆,是在抗日战争情势最危急的时候,滨海地区军民筹建抗日山烈士陵园,时任八路军某部团长的武中奇,应首长之命,策马上山,一番武将弄墨、笔走龙蛇的传奇之后,山上便留下了大大小小一大片武林墨宝,使马鞍山成为英雄之山以后,又成为了“文化之山”“墨宝之山”。

这之后,军旅书法大家武中奇便与苏北革命老区赣榆结下了不解之缘。武老的题款、书赠散见于许多机关单位的门匾、店铺乃至书斋,其数量是任何书法名家所不能比拟的。

赣榆人在书法珍品的享用和欣赏上,是非常奢侈的。

但绝大多数赣榆人对武老又是陌生的——只知他是八路军某部团长、军人书法家,曾为以抗日山、徐福节为突出代表的地域和节庆题过字,其他诸如出身籍贯、人生经历、书坛生涯等却知之甚少。遍检赣榆地方文献、史志资料,也难窥其踪迹(抑或是作者本人孤陋寡闻,阅读量不够),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严重漏失和遗憾。

基于此,本文在叙写武老与赣榆笔墨情缘之前,先将其人生经历概述如下。

武中奇(1907—2006),山东省长清县崮山镇后大彦村人,家里世代务农。武中奇从小就喜欢书法和篆刻,幼年时曾以拾荒为生,稍一得闲,便以青麻为笔,方砖为纸,清水代墨,临摹《郑文公碑》帖,并孜孜于金石技法。在他十八九岁的时候,他的书法篆刻已在当地有了名气。当时,军阀冯玉祥在山东办了个武训学校,经人推荐,聘请武中奇到学校教授书法和金石篆刻。在泰山脚下的武训学校任书法教员期间,他认识了几位共产党员,在他们的引领下参加了革命工作,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为适应对敌斗争需要,武中奇把自己位于济南曹家巷11号的家让出来,作为中共山东省委机关的驻地。当时的山东省委书记黎玉、山东省委宣传部长林浩、组织部长张霖之、秘书长赵健民都曾经在武中奇家中隐蔽居住长达两年,大家住在武中奇家都感到很安全。林浩就曾经说过,住进武中奇家,就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为了保障山东省委领导同志的安全,那两年,武中奇睡觉从来不脱衣服。武中奇曾经回忆说,那时候,如果山东省委开会,武家老小就轮流放哨,提防国民党和日本特务的破坏。那两年里,武中奇几乎没睡过一个好觉。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黎玉等同志决定发动起义,武中奇积极参加。在党组织领导下,他积极参与、发动了徂徕山起义,建立起山东省第一支抗日革命武装,并先后担任一中队班长、排长、中队长,军区副团长、团长、支队司令员等职务,率部转战齐鲁,屡立战功,是敌伪闻风丧胆的英雄指挥员,日寇曾悬赏缉拿“赤匪武老二”。

在山东地区,武中奇指挥战士用步枪打下日本轰炸机的事曾引起极大轰动。1938年,武中奇任八路军第四支队特务大队大队长,率部前往山东益都县开辟游击区。10月9日早上,他带领一个排执行侦察任务,在路上,天空中突然传来一阵飞机轰鸣声,原来是一架日军轰炸机。当时,鬼子已经占领了山东,骄横的日军自恃有制空权,他们的飞机耀武扬威,从不把中国人放在眼中。看到日军飞机如此嚣张,武中奇火了,他卧倒,并举起手中的步枪,向空中的日军飞机开火。战士们在武中奇的带领下,也瞄准射击。当时,八路军部队使用的是苏联水连珠步枪,这种枪射程远,威力大。战士们打了几个齐发,只见日军飞机发出一声刺耳叫声,就屁股冒烟,栽了下来。步枪竟然击落了飞机这样的庞然大物!兴奋的武中奇带着战士们向坠机地点赶去,还抓获了一名俘虏——轰炸机上的机械师。这名机械师后来被送到延安,经教育后加入了日军反战同盟,开始为八路军做日寇的策反工作。第二天,武中奇还和他的战士们把这架飞机的残骸拉回根据地进行了展览。武中奇指挥战士,创下用步枪打下重型轰炸机的战争奇迹,长期在山东抗日根据地流传,大大鼓舞了抗日军民的士气。

在抗日战争期间,武中奇先后担任过八路军团长、支队司令、中共济南工委委员、历城县县长等职务。日本投降后,曾出任联合国救济总署山东分署秘书长。

在艰苦的战争年代,武中奇戎马倥偬,转战南北,仍没有放弃一生所好——对书法、金石的摹写和研究,多次为革命烈士纪念碑书丹,为部队、机关镌刻印信、钤记。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时,受上海市长陈毅之托,武中奇书写了“上海市人民政府”七个大字,昭示了人民政权的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中奇任南下干部大队副大队长,进驻上海后,任上海市监狱副典狱长,后任南京市文管会副主任,江苏省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画院副院长等职,并长期兼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江苏省分会主席一职。

武中奇为抗日山烈士陵园写碑文,事在1941年春天。

当时,抗日战争已进入到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日军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使得山东抗日根据地范围急剧缩小,军事斗争异常惨烈。为了给战场牺牲的抗日烈士一处安身之所,也为了坚定滨海军民的战斗意志,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二旅经与赣榆县抗日民主政府商议,决定建造烈士陵园。建造陵园首先要选好地址。当时负责该项工作的有教导二旅派出的后勤股刘宗璞书记(刘调回部队后由胡邦凯接任)、股长柴川岳。赣榆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朱明远派出夹山乡乡贤、王洪爽村开明人士王维桢。王维桢字干臣,乃一方宿儒,通医药,常年悬壶乡梓。早在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6月,日军占领青口及以南地区,朱明远曾举家避难于夹山乡,住在王维桢家中。因此,对王维桢十分了解。烈士陵园筹备人员经对夹谷山地区实地勘察,最初将陵园地址选在徐班庄南湖,这里背倚青山,南面有水环绕,且地势平坦易于施工。方案报到教导二旅,慎重起见,政委符竹庭亲自策马复勘,最终决定将陵园建在马鞍山上。

1941年7月7日,烈士陵园正式破土动工,首先建设的是抗日烈士纪念塔。塔上的铭文最初动意由附近徐班庄徐宝书书写。徐宝书是一位老秀才,书法娴熟灵动,书卷气很浓,大家看了总觉得缺少点什么。教导二旅经与山东军区联系,派来了八路军山东纵队二旅一团团长武中奇。抗日烈士纪念塔由七块大石组成,武中奇便请工匠们把打磨好的七块大石一线排好,用手大体比量了一下尺寸,便手持抓笔饱蘸浓墨一气呵成,“抗日烈士纪念塔”七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顿时显现在大石块上,引来了现场人员一阵掌声。老秀才徐宝书捋着胡须钦佩地说:八路军里就是能人多。

除了这七个大字之外,纪念塔其他几面的序、烈士英名,及第七坡段纪念堂东西两侧的烈士英名碑,都是武中奇同时期完成的艺术珍品。这以后,抗日山烈士陵园又经过几次扩建整修,武老又应邀书写了“革命烈士纪念馆”“马鞍石”“军魂”“汉斯·希伯纪念碑”“日本国友人金野博纪念碑”“小沙东海战烈士冢”“符竹庭烈士墓”及部分题赠书法作品。1990年12月,中国·赣榆首届徐福节在县城举办,武老以83岁高龄旧地重游,再次登临抗日山,凭吊革命先烈,回看半个世纪前自己的书法作品。并应县委、县政府领导之请,用整幅五尺宣纸书写了“中国赣榆首届徐福节”九个大字。

武老的书法,真、草、隶、篆均有深厚功底,尤以真、草见长,特别是草书,是以碑融草的大胆尝试者和成功者,开宗立派,独树一帜,被书界称作“武体”,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20世纪60年代初,武老在南京担任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主任,其间得以博览许多名家法帖和名家真迹,在汲取唐碑风骨、魏晋神韵,博取众家之长基础上,融会贯通,形成了气势深厚、挺拔苍劲的独有艺术风格。其真书峻宕雄伟,刚健质朴,紧中见放;草书则动静相依,错落有致,仰抑应节,气势开豁;篆刻则以秦汉为宗,因石奏刀,取法自然,盎然天趣。

武老性格刚直,胸襟开阔,脾气很大,但开朗乐观。他的老伴冯玉华曾做过南京市金属材料总公司党委书记。在十年“文革”中,被双双打成“五·一六”反革命分子,关押、批斗、坐牢,他(她)们互相扶持、鼓励,终于度过了那段坎坷岁月。晚年的武老爱好放风筝和打麻将,他觉得这样可以活动脑筋,防止老年痴呆。同时,坐在家里清静自然,边打麻将边和家人拉呱,安享天伦之乐。武老很少在外边吃饭,因为夫人对他照顾得很好,幸福的家庭生活,是他百岁长寿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练习书法也是他益寿延年的灵丹妙药。武老的弟子刘如生透露:练书法和练气功一样,凝神提气,全神贯注于笔尖一点,没有任何私心杂念。不过最绝的养生一招却是武老在坐牢时学来的——四平八稳坐在椅子上转动腰部,正300下,反300下,每天坚持。武老说,锻炼腰部,腰好肾好身体好!这可算得上是武老百岁人生的独门养生秘诀了。

武中奇题字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2121868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