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王廷相,明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文坛“前七子”之一。
正德九年(1514)正月,王廷相贬谪赣榆县丞,时县令以事去官,因署县事。正德十一年(1516)夏,转宁国知县。在赣榆任官二年半时间。
在赣榆期间,王廷相著有《近海集》一书,辑录诗词文赋若干(首)篇。后编入《王氏家藏集》,今又被中华书局辑入理学丛书《王廷相集》。
王廷相(1474—1544),字子衡,号浚川。河南仪封(今河南省兰考县)人。13岁补邑庠生,22岁乡试中举,明弘治十五年(1502)28岁时登进士第。在近40年的仕途生涯中,遭受到朝廷的三次贬黜:初为翰林院庶吉士,后改兵科给事中,因言事被贬任亳州通判,不久改升高淳知县,又召为监察御史,巡按陕西。因得罪镇守中官被诬下狱,被贬谪赣榆县丞,后历任宁国知县、松江府同知、四川佥事、山东提学副史,右布政史、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加兵部尚书,官至正二品。嘉靖二十五年(1541),因处理郭勋事不力,第三次遭贬,被削职为民。
二
王廷相为明代一代理学大家。他除了对义理之学有许多新的创树以外,对天文、音律和农学都有研究。诗文尚摹拟,提倡复古,与李梦阳、何景明等并称明朝文坛“前七子”。一生勤于著述,主要书籍有《慎言》《雅述》《横渠理气辩》《近海集》等。
《近海集》为王廷相在赣榆贬官任上两年半时间内的诗词文赋总集。后以诗体文类分编入《王氏家藏集》,原集今已不见。上个世纪末,笔者与学者汪维懋先生合作编著《赣榆诗词集萃(古代卷)》时,曾搜集到王廷相诗作68首。这些作品,除了王廷相离赣以后回忆在赣经历者外,余皆当为《近海集》原作,只是文赋理辩一类,概未认定收录。
在《近海集》自序中,作者开篇辄云:“赣榆去海止数里,一往返,不崇朝而达,可谓近矣。予以正德甲戌春,谪丞于此;丙子夏,转宁国。二年间,望洋大观者屡矣,岂非吾生一伟游乎?”作者以朝廷监察御史之职,巡按陕西,得罪权贵,被诬下狱,转而贬斥赣榆。是赣榆“近海”的地理环境及“望洋大观”的恣肆海景,涤荡了胸中块垒,忘却了“苍蝇百舌种类灭,无复贤人被谗诟”的忿恚之情,而引为“吾生之一大伟游”。在《朔风》风雅体诗中,作者“自述”道:“朔风凄凄,我马悲嘶。匪兕匪虎,嗟嗟海之湄。曰予拂抑兮,不知我怡”“朔风其凉,吹我衣裳。匪忒匪狂,嗟嗟海之方。曰予流离兮,不知我昌”。诗人未因放逐而产生拂抑之愤、流离之痛,而以“我怡”“我昌”表明自己的旷达与志壮,风云胸襟与凌霄志向于此可见矣!
作者接着写道:“夫海有潮汐、岛溆、洲渚之胜,有霞彩、日华、蜃气之变,有珊瑚、水碧、骊珠、蚌胎之宝,有蛟龙、鲸鳌、鹙鸧、鹄鹤之育,盖不可尽称也,莫不入吾吟咏而效其助。其蓬莱、方丈、扶桑、灵槎、瑶草、羽人之属,虽非真有,亦足以寄兴于超旷。凡以使我忘夫弃斥之锁尾,而乐于尘垢之外者,非兹乎哉!”通过上端对赣榆海滨风物形胜、掌故传说的述写,作者摄风情入胸怀,寄豪兴于超旷,而“忘夫弃斥”之遇,“乐于尘垢之外”,行吟水畔,托寄壮怀,从而在另一首《对酒歌》中写出了“人生当日不取乐,驭风蓬岛终何为?东海童男不复返,西陵歌妓令人嗤。不如一舸载西子,五湖放浪真吾师”的吟慨!
在《近海集》自序的结尾,作者慨言道:“嗟呼!内有所乐,然后可以托于物而乐之。彼人也,方且忧愁而戚促,将视海为穷荒魑魅之所而不堪矣,夫焉得取而乐之?是故钟鼓管籥之音一也,乐者闻之则畅其和,忧者闻之则益其悲。由是而观,则予之乐于海者,谓以海之故哉!”
自来仕大夫者流,衔觞赋诗,抒慨咏情,未尝不以情寄物,或以物兴怀,“兴感之由,若合一契”。倘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清无境界,是须有极深的修为功夫的。范仲淹登岳阳楼,为物所囿:遇春和景明之日,则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遇霪雨霏霏之时,则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王勃赋滕王阁,为心所导,歌赞“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的古贤。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把饮酒视作荒惑败乱之由,而刘伶、阮籍者流,却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王廷相境处迁客逆旅,“内有所乐,然后可以托于物而乐之”,戚戚之人,视海滨为“穷荒魑魅之所”,而作者则引为人生之伟游,得而乐之。由此可见,同一曲“钟鼓管籥之音”,乐之者闻之则畅其怀,忧之者闻之则益其悲,诚如苏大学士所言,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三
王廷相对程朱理学的批判、继承和发展,有过突出的贡献。理学也称道学、性理之学或义理之学,兴起于北宋。主要代表人物有程颢、程颐兄弟二人,相与论学的有张载、邵雍,后人又溯及二程的本师周敦颐,合称义理之学“北宋五子”。程朱理学自宋及明,一直占据正统官学的主流统治地位,在思想上统治时间之长,影响之广泛深入,超过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和南北朝隋唐时期的佛学。
王廷相以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入手,批判邵雍的象数学,反对流行的五行、灾异说,反对鬼神、风水等迷信思想,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他认为,“天地未生,只有元气”,指出“理根于气,不能独存也”,“气有聚散,无息灭”,批判了朱熹“理先于气”的说法。还认为,“性之有无缘于气之聚散”,也没有离“气”而独立的“性”,对宋儒把“性”分为先天的“本然之性”和后天的“气质之性”的见解,提出了修正。为学主“思”“见闻”和“接习”(实行)并重,提出“知行兼举”,反对王守仁的“致良知”学说。
王廷相是一位实证色彩很浓的思想家,他的“气一元论”在明代儒学中较为系统而深刻。他在批判程朱理学对鬼神、风水、符瑞等信仰的同时,形成了自己较为先进、科学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主要有以下几点。
王廷相理解的天,是一气之自然,天无心,没有意识,万物不是天有意为人类安排的,天不能主宰人间祸福。人与万物的生死,是由于气之聚散,死后复归于气之中。他肯定了精怪的存在,但认为那不是世俗所信的鬼神,鬼神是“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的,不能祸福人间。
王廷相认为一些天文现象和所谓的物怪灾异现象,都是大自然的变化,与世间的人事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认为如果上帝有意造福人民,就应该灭绝那些作恶之人。政事之兴衰全然在于仁义与否,与所谓的祥异无涉。他对祭祀现象采取回避的态度,认为后世的祭祀已经偏离了圣人之道。认为圣人重祭祀礼制,只是为了报本追远而立教,世俗的鬼神崇拜非愚则诬。
王廷相认为风水之说是迷惑世人的邪术,对朱熹肯定风水之说给予理论上的批判。认为人死气散,不能给后代带来什么福荫。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此为人事之相感招,而与鬼神无关。
四
王廷相在明正德九年(1514)正月来赣榆的时候,正值40岁的壮年之期。按通常而论,这个年龄正是他仕途增进和学术思想成熟的黄金阶段,由于官场上的第二次遭受贬弃,无疑给他造成了极大的伤痛。愤懑、忧戚、消极、自弃,寄情山水,吟咏自娱,构成了这一阶段王廷相仕途生涯的思想主流。当然,他也有仆身政事、体恤民瘼的善举,也有粪土功名富贵、傲然修为操守的旷达。也正是有了这些心理矛盾的纠结、冲撞,才构成了几千年来封建士大夫繁复多变、一身两面的复杂人格。王廷相也没能脱此窠臼。一方面他咒骂官场帝阍的黑暗浮糜,一方面为自己失去高官崇位而懊恼痛惜;一方面要闲身自牧,隐遁山林云水终生,一方面又期盼宣室垂诏身归仕林重叩玉阙……这些多样的矛盾心态,在他于赣榆期间所著的《近海集》中,多有流露。
例如,显露其贬官心态的《海上四时歌·冬》《初至县》:
微禄守沧海,小隐良在兹。
吾道今系匏,鹪鹩才一枝。
观涛始知险,晞阳诧来迟。
岁暮霜霰零,邈哉滞还期。
芙蓉殿里罢通籍,沧海洲边远寄家。
水客珊瑚秋荡月,鲛人冰縠夜生花。
五湖今遂鸱夷舸,三岛终逢博望槎。
鹤驭鳌竿真入手,金符黄绶未须夸。
鞭挞官场黑暗,憎恶权贵、世风的《海浦》:
海浦,有兕有虎。
虽则兕虎,爰获我所。
泛彼沧舟,嘉尔远游。
匪逸之求,维以不永忧。
海甿慽慽,鱼鹾以食。
我政绥且辑,聊以永日。
时之媚矣,维哲之耻。
风之溃矣,曷维其已。
彼上骄骄,彼下敖敖。
哲人之劳,逝不崇朝。
在另一首《西山行》中,他又写道:
卖官何止金为堂,通贿能使鬼上树。
熏天气焰侔天子,嘘之者生啐者死。
悠悠栖海壖,云沙浩无际,
孟夏草木长,颇亦得清丽。
临水狎酌翁,沿洲拾芳蕙。
蓬莱闻匪遥,吾将从此逝。
日出沙垠白,潮回岛岸悬。
柳春轻袅袅,竹雨净娟娟。
乘槎伤孔圣,屏裔愧吾曹。
挂席蓬洲近,年来兴尽豪。
海气秋偏郁,西风拍岛寒。
古今同逝水,天地此凭栏。
云起连蓬阙,霞归伴彩鸾。
烟波迷万里,何处是长安?
久客思吾友,愁心海国遥。
飞鸿怀旧札,落月想清标。
彩凤游丹水,仙人住碧霄。
春来无限意,梦着紫宸朝。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21218687.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6主编
2022-12-05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2-13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2-31主编
2023-01-24主编
2022-12-02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