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唐咨,三国时赣榆(利城郡,在今赣榆西部一带)人。初,由魏奔吴,授大将军,复归入魏,拜安远将军。唐咨叱咤风云三十余年,声名颇重。《三国人物谱》有传。《嘉庆海州直隶州志·选举十四·武阶》记曰:“唐咨,利城人。黄初中入吴,至左将军,封侯。后归魏,拜安远将军”,上志卷三十一《拾遗四·杂说》记云:“《三国志》唐咨,利城人(利城在今赣榆区境)。由魏入吴,复自吴降魏。在吴时,孙权嘉禾五年,以将军获卢陵贼罗厉等。赤乌二年,同将军吕岱讨平廖式弟潜众数万人。孙亮太平元年,以前将军从丞相孙峻,领军自江都入淮泗,颇有战功,而不为立传者,薄其人耳。今列入《选举表》之武阶,而著其梗概如此。”
从海州志得知,唐咨在吴、在魏均拜将封侯,按说这样一位重量级的历史名人,修志治史者流,是不会吝惜笔墨的。但在州志人物表传中却无传,只在拾遗杂说中作了列叙。究其情由,缘自唐咨腼颜降魏,遂“薄其人”,甚而以为《三国志》亦“不为立传”。
实际上,唐咨在《三国志》中,应该算作一个极有分量的人物。大家知道,西晋史学家陈寿,历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晋灭吴后,他汇集魏、蜀、吴三国官方和私家著作,著成《三国志》。陈寿治史,度裁严谨,斩削尤酷。三国时代“许多著名人物不但进不了正传,连进入附传的资格也没有”,独独唐咨,陈寿在《魏书·诸葛诞传》的附传中,重重写了一笔,又在魏书、吴书中,十五次用墨,叙写唐咨兵戈战事,风云人生。
至于说到唐咨“自吴降魏”,便“薄”其名节,“不为立传”,实属促狭偏颇之见。未知当日主修《嘉庆海州直隶州志》的海州知州唐仲冕大人,有未通读过《三国志》,即便读了,起码也没有熟读、研读。至若以史辨史、以史治史一类的唯物史观,基于时代限制,便也不再诘难于古人了。唯感名人志书不予彰显,实在是地方人文积淀中的一大遗憾。
黄初六年(225年·魏文帝曹丕年号)六月,利城郡兵蔡方等不堪贪官的贪残淫逸,率众起事,斫杀酷吏利城太守徐质,而后推举唐咨为领袖。为了镇压利城起义,魏文帝(司马昭)派屯骑少尉任福、步兵校尉段昭率领皇家精锐卫兵,前往剿灭。并命青州刺史发州军围剿,徐州刺史也派兵配合。唐咨率众坚守孤城十多天,终因寡不敌众,突围南下渡江,归附东吴。吴国大皇帝孙权爱惜将才,亲授将军印予唐咨。唐咨从此便留在吴国,南征北战,金盔耀日,威震三国。
甘露年间(257—260·魏国第四代皇帝曹髦年号),魏帝曹髦政位不稳,大权旁落。征东大将军诸葛诞不满司马氏朝中弄权,在淮南寿春(今安徽寿县)起兵,欲靖国难。魏镇南将军王基率军二十多万,包围了寿春城,讨逆平叛。诸葛诞闭城自守,密遣长史吴纲、小儿子靓到吴国请救。吴人大喜,即遣文钦、唐咨、全端、全怿四位将军率三万众,往应诸葛诞。唐咨等从寿春城东北角,因山乘险,突入城中策援。并组织大批攻击器具,连续五六个昼夜进攻南面的围军,欲作突围。无奈魏军临高据险,用石车火箭、弩矢石块破坏了攻具,使城内兵士死伤蔽地,血流盈堑。加之城内食物转竭,终于战败。唐咨、全端及诸裨将皆缚降魏。吴国得知唐咨、全端降魏后,将各人家眷,尽皆斩之。随之,魏国拜唐咨为安远将军。
唐咨生于战国乱世,当初自魏奔吴,实乃情势所迫,情理之中。后又自吴兵败降魏,归于故国,亦不为耻也。且世无百战百胜之将军,古时荀林父败迹于邲,孟明丧师于殽,而“秦、晋不替,使复其位”。至景元四年(263年·魏元帝曹奂年号)平定蜀汉,咸宁六年(279年·晋武帝司马炎年号)平定东吴,昔日的魏、蜀、吴三国的皇帝(天子)都归附一统的晋朝,成为司马氏的臣属。皇帝天子尚且如此,那么,唐咨兵败归身魏帝,又有什么可“薄”的呢?
今毗邻赣榆区夹山(夹山已并入班庄镇)的山东省临沭县唐岭乡,稍南有一村,名曰“利城村”。究其得名,或因于古时利城郡名之,利城村所隶之唐岭乡,唐姓居民多寡未作察考,设或为三国唐咨之故里乡梓,也未可知。今留此端倪,以作再考之线索。
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吴金华先生,长期从事汉魏六朝文献的整理与中古汉语的研究,著有《三国志校诂》《古文献研究丛稿》《三国志丛考》等书,是全国《三国志》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其年轻时,曾在赣榆工作10年,与赣榆学者、《汉语重言词词典》作者汪维懋先生素善。当听说赣榆文史委正在编注《赣榆诗词集萃(现当代卷)》时,特意将其曩昔研究《三国志》时,所作七言长句《唐咨歌》及相关资料寄予汪维懋先生,笔者见之,据以成文。吴金华教授认为,唐咨扬威三十余年,是三国时期一位极重要人物,“唐咨的事迹有必要表而出之”。今将其《唐咨歌》及所附《三国志》有关唐咨资料,转载于后,以飨读者。
唐咨歌
清嘉庆年间海州知州唐仲冕主编的《嘉庆海州直隶州志》第三十一卷《拾遗四·杂说》有云:“唐咨,本利城人。(利城在今赣榆县境)。由魏入吴,复自吴降魏。在吴时……颇有战功,而不为立传者,薄其人耳。”说唐咨是赣榆人是对的,说史家“不为立传”就不符合事实了。在西晋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唐咨不仅见于卷二十八《魏志·诸葛诞传》的附传,其事迹还屡见于《吴志》。陈寿惜墨如金,三国时代英雄辈出,许多著名人物不但进不了正传,连进入附传的资格也没有,而唐咨则不然。从曹丕黄初六年(225)反魏,到曹髦甘露三年(258)归司马氏,唐咨扬威三十余年,《国志》虽然简略,也录下了重要史实,怎么能说史家“薄其人”呢?看来,唐咨的事迹有必要表而出之。长夏无急事,远思遐想,若有所悟。试为长句,名之曰歌,聊附风雅云尔。
魏家黄初号六年,酷暑逼人六月天。利城突然风暴起,太守府上血满筵。横尸画堂乃徐质,为官贪残纵淫逸。郡兵蔡方一声吼,百刃争斫抒忿疾。兵民同心欲自治,公推英杰主其事。本地翘楚最数谁?大名鼎鼎是唐咨。义不容辞挺身出,坚守孤城数十日。海涛撼空沙卷地,血泪结成凌霄志。魏军云集势难当,千里突围过长江。江东孙权爱豪俊,设宴亲授将军印。将军从此留东吴,南征北伐志力输。金盔耀日三十载,威震三国战功殊。世事如棋多变异,将军老来不得意。权奸孙綝挟幼主,无识无谋妄用武。此时魏室亦式微,少帝寄坐司马肥。淮南奋起诸葛诞,欲挽狂澜靖国难。兵败困守寿春垒,保城请降不得已。孙綝贸然遣四雄,唐老将军在其中。寡不敌众走无路,城破一例成俘虏。呜呼,战国无定主,有道赢四方。司马当涂收民心,终于三国天子俱朝王。天子尚如此,将军归身司马又何妨?将军为人心如面,英气勃勃目生电。华鬓对镜不服老,时时挑灯看旧剑。子弟在吴身在魏,两国优待通鱼雁。历来名将难善终,唐老悠然人称羡。将军晚年号安远,故乡几度麾盖返。海边督造大战船,庆幸一统在眼前。利城故老来相聚,酒阑击节听管弦。呜呼,将军一生肝胆豁,《国志》附传二十八。但恨后世知者稀,我为将军清歌发。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21218685.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