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李含光》人物事迹资料简介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4日 阅读:352 评论:0

李含光(683—769),唐扬州人。本姓弘,因避高宗子李弘名讳,改姓李。父孝感,与天台道士司马承祯为方外交。

含光幼习儒典,博综群书。年十八,志求妙道,师事同邑李先生,游艺数年。中宗神龙初,以清行度为道士,居扬州龙兴观,深研《老》《庄》《周易》之学。开元十七年(729),从司马承祯于王屋山,传授道法,尽得其真。后请居茅山,纂修经法,以继承祯之业。

天宝四载(745),玄宗征至长安,延入禁中,请传道授法,含光皆以足疾辞。玄宗知其不可强,特诏入居茅山紫阳观,作诗并序以饯之。天宝七载(748),玄宗欲受《三洞真经》,乃遥尊含光为玄师,赐号玄靖先生,赐衣一袭,以申师资之礼,仍诏于华阳洞宫刻石以志之。是年秋七月,应诏至长安居道观养疾。天宝九载(750)春,辞归茅山。是岁冬,又诏至,馆于宫中别院。十载(751)秋,含光恳辞归老,明皇复亲制诗并序以赠之。《序》云:“尊师以道枢弘济,以真宗启迪,来致玄妙,去还云山,诗以见怀,用彰惜别也。”礼遇之隆,不下于梁武帝之于陶弘景,而同时代之叶法善、司马承祯等皆莫能比。十一载(752),奉诏与门人韦昭景等于紫阳观之东郁冈山别建斋院,潜心修道。代宗大历四年(769),羽化于紫阳观之别院,年八十七,门人赴丧而至者凡数千人。

含光性至孝。少工篆籕,而隶书尤妙。赏之者或曰贤于其父,遂投笔不书。玄宗思得其字,不便面命,乃诏山人王旼请之,得楷书《上经》一十三纸,以珍藏之。吾师李廷先先生论之曰:“先生生当盛世,多次应召,出入宫掖,恩礼极隆,而屡作谦退,不慕荣华,不为帝师,不尚诡异,不进丹药,积年愈久,道心愈坚,可谓道教中特立卓行之士。”(见《唐代扬州史考》“李含光”条)含光与前代之王远知,法系延绵(王远知受法于陶弘景,传潘师正、师正传司马承祯,承祯传含光),同声相应,皆垂范于未来者也。

平生著述,据《新唐书·艺文志》并扬州《府志》,有《本草音义》2卷、《老子庄子周易学记》3卷又《义略》3卷、《道学传》20卷、《修真指微诀》1卷和《内学记》2卷,惜皆不传。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2121861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