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杜佑》人物事迹资料简介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4日 阅读:123 评论:0

杜佑(735—812),字君卿,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父希望,文武兼修,玄宗时为鄯州(州治在青海乐都)都督,破吐蕃有功,官终河西刺史,卒赠右仆射。

佑以父荫入仕,补济南郡参军、剡县丞。大历二年(767),其父好友韦元甫为淮南节度使,佑往谒见。元甫视事,有疑狱不能决,试以问佑,佑应对剖析,皆得其要。元甫奇之,署为法曹参军。后入朝为工部郎中,江、淮青苗使,迁容管经略使。杨炎为相,征为工部、金部郎中,充水陆转运使,改度支郎中兼和籴等使,军需漕运,悉委于佑。旋迁户部侍郎,判度支。建中(780—783)初,为宰相卢杞所恶,出为苏州、饶州刺史。未几,迁御史大夫,充岭南节度使。贞元五年(789),为淮南节度使,贞元十六年(800),兼徐、泗、濠节度使,加同平章事。十九年(803)入朝,拜检校司空、同平章事。宪宗即位,拜司徒,封岐国公。请致仕,不许,但令三五日一入中书,平章政事。每入奏事,宪宗呼司徒而不名。元和七年(812)卒,终年七十八。

佑明识治体,娴于吏事,为政不苛,顾恤民生。为淮南节度使时,甫到任即巡视治下,时骄阳似火,但凡所见,人皆面有菜色,佑不忍,乃免除浮费杂征,与民休息。又开海滨弃地为田,决雷陂水以广灌溉,凿新渠而汇于河流,皆为省工费而益农之举。如是数年间,连营三十二区,积谷五十万斛。武备既修,民亦丰足,而终年无兵革之患。时有符载者,为作《淮南节度使灞陵公杜佑写真赞》,《序》云:“(佑)有盛德美化加于民,可以刻金石以图形,遂于龙兴佛庙,大修绘事。”嘉庆《扬州府志》谓“石刻在广陵龙兴寺壁”。石刻者,刻杜公图像于石也。扬民承其惠爱,故刻其像永作瞻仰。已不存。佑为淮南节度使时手题之八角石柱犹存,在今扬州唐城遗址博物馆内。

杜佑淹通经史,学问赅博。先是刘秩采经史,自黄帝迄唐天宝末制度沿革废置,议论得失,撰《政典》35篇。佑以为未备,因而广之。遂参以当世新礼,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九门,总为200卷,名曰《通典》,为我国典章制度最早之通史。此书费时36年,始则搜集散佚,撰述成书者,在扬州十五年之功也。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重刻时,弘历帝亲作《御制重刻通典序》云:“本末次第,具有条理,亦恢恢乎经国之良模矣。”影响之大,自不待言。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21218602.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