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崔致远》人物事迹资料简介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4日 阅读:124 评论:0

崔致远(857—?),字海夫,号孤云,新罗王京(今韩国广尚北道庆州)人。韩国汉文学开山鼻祖。

年十二,跨海西渡,入唐求学。临行前,其父正色谓之曰:“十年不第进士,则勿谓我儿。”致远谨受教,于唐懿宗咸通九年(868)负笈长安,入国子监。从此刻苦自砺,学业精进。僖宗乾符元年(874),年十八,与归仁泽、刘崇望、夏侯泽、顾云、蒋曙、裴拙等30人同榜登进士。此后浪迹东都洛阳,南历汴梁(今开封)、潭州(今长沙)、饶州(今上饶)等地,以翰墨为生。乾符三年(876),授溧水尉。广明元年(880),入淮南节度使高骈幕掌书记,改署馆驿巡官,特授都统巡官。公私文翰,多出其手。中和二年(882),奏除殿中侍御史、内供奉、赐绯鱼袋。光启元年(885)春三月,充国信使东归新罗,历翰林学士、兵部侍郎,出为泰山郡太守、富城郡太守。新罗真圣女王十年(896),举家迁伽倻山,遂终老于此。

崔致远于回国第二年,即新罗宪康王十二年(886),出其淮南幕四年间公私翰墨逾万件,汰之大半,存文310篇,诗60首,勒为《桂苑笔耕集》20卷,此是朝鲜三国(高句丽、新罗、百济)时唯一传世之个人别集,有“东方文章之本始”、“东方艺苑之本始”之誉。集中所载之事,皆致远耳闻目验,应为真实可信。若黄巢撤离长安及败亡经过,高骈镇守淮南之诸多活动并与别镇之关系,多为正史所未载,可补两《唐书》和《通鉴》之阙失。

其与扬州关系尤大者,为高骈奏请迁都事。广明元年(880),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唐僖宗避走益州成都。益州地处西隅,周边多山,贡赋不充,联络不畅,又有南诏侵扰之虞,高骈乃奏请僖宗迁都扬州,令致远连撰《请巡幸江淮表》、《请巡幸第二表》及《萧遘相公二首》等表文,力陈幸蜀之弊,而“淮南乃寰中俗富,阃外名高,喻以金瓯,永无衅缺;比于玉垒(山名,在四川灌县西北,此借指四川),实异繁华”,恳请僖宗“早移仙跸,直幸扬都”。此议虽终告寝,而表中所陈之事,就军事、经济、文化而言,扬州远胜益州,乃晚唐时“扬一益二”之确证,与杜荀鹤《送蜀客游维扬》诗“见说西川景物繁,维扬景物胜西川”互为表里。集中亦不乏唐末淮南道向朝廷进贡物品及数量之史料,如《进御衣段状》载:淮南所贡绫锦绮等衣料,“舒张则冻雪交光,叠积则余霞斗彩”,实为制作“龙衣”之极品;又如高骈在扬州主持修缮大云寺等宗教活动,皆为地方史乘所未见。

今扬州唐城遗址博物馆内,建有崔致远纪念馆,为中韩两国文化交流及世代友好之历史见证。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2121859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