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邓秀新》个人资料与事迹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3日 阅读:244 评论:0

邓秀新

院士名片

邓秀新 男,果树学专家。籍贯湖南省宜章县,1961年11月出生。1981年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园艺系,1987年获华中农业大学博士学位。2001年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校长,现代农业(柑橘)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农业部果树顾问专家组组长,中国园艺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科协第八届全省委员会副主席。曾任国际柑橘学会主席、中国柑橘学会主席,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主要从事柑橘遗传改良和品种选育研究。将细胞工程、分子标记技术与常规育种有机结合,提高了柑橘育种效率,创造了40多个四倍体和10多个三倍体柑橘材料,培育出多个柑橘新品种,并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973”国家“863”、农业部科技攻关、农业部“948”、农业部行业专项等重大项目20余项;主持完成的“柑橘优异种质资源发掘、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和推广”获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省、部“科技进步(及自然科学)奖”3项,专利1项。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农业科技推广标兵”等荣誉称号。2011年荣获美国园艺学会颁发的“杰出国际园艺学家奖”,2012年获国际柑橘学会“会士”称号。主编或参编《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等著作3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指导的3篇博士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院士寄语

把握今天,脚踏实地,面向明天,志存高远。

柑橘香甜情浓浓

寒青

“果压枝头遍神州,柑橘香甜满中华。”这是一位诗人发自内心的感慨,也是对我国柑橘现状的真实写照!

可不是吗?

云南玉溪的橘子香甜可口;福建平和的琯溪蜜柚鲜嫩多汁;江西和广西的蜜橘浓甜味纯;赣州南丰和湖北秭归的脐橙体形硕大,口味浓烈;南方的椪柑、砂糖桔、春甜橘清淡爽口……

大江南北,山山岭岭无不频传柑橘丰收的捷报,无不称道柑橘的美味。香甜的柑橘,给农村千家万户带来了喜悦,给13亿中国人带来了甜蜜……

国家统计数字表明:2011年,我国柑橘产量超过2900万吨,居世界第一。出口量从10年前20余万吨到2011年的近百万吨,赣南脐橙等国内名优柑橘远销国际市场。

每当提起这些,人们就忘不了我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柑橘产业首席科学家、华中农业大学校长邓秀新,忘不了邓秀新拳拳的报国心和浓浓的果民情!

树影始终连着根

邓秀新出生在被称为湖南“南大门”的宜章县莽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母亲生他时,正赶上我国三年饥荒的第二年。还没有上小学,他的父亲就因病离开了人间。那是一个炎热的下午,被病魔折磨得不成形的父亲在区医院撒手丢下了妻儿,带着不舍与无奈,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临终前,父亲拉着他哥哥的手,眼睛死死地看着他们,浑浊的泪水从眼眶里溢出,他是放心不下他的妻子和孩子们,他是期待着他的孩儿们长大了一定要走出这个穷山沟啊!

区医院离邓秀新家有30里山路,那时也没有电话,只好叫在区医院附近中学读书的表叔跑到他家所在的桐木冲村报哀。表叔一到村对面的山凹就大喊“老表病故了”,喊声响彻山谷,噩耗传遍了整个邝里洞。

父亲走了,邓秀新家中的大山倒塌了,家里的处境可想而知。含辛茹苦的母亲坚强地拉扯着7个未成年的孩子,依靠生产队的帮助生活着。好在他们家有个在外面工作的叔叔,鼎力相助,常常自己省吃俭用,把省下的工资用来接济他们,精神上给予这个家庭一种大山般的依靠。

懂事的邓秀新知道,自己没有任何理由不发奋读书、刻苦学习。聪慧的邓秀新学习成绩在班上总是名列前茅。20岁那年,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园艺系果树学专业的邓秀新,以优秀的成绩考取了华中农业大学的研究生。

那是一个咋暖还寒的早春二月,历经千辛万苦的母亲把邓秀新送了一程又一程。可送行千里终有一别啊!

◆1992年,邓秀新博士(右三)与老师章文才教授(右一)到意大利参加国际柑橘学术会议与外国专家合影

“妈,您回去吧!”

此时的邓秀新那稚嫩的面颊早已挂满了泪水。望着善良而又慈祥的母亲,望着用柔弱的肩膀扛起整个家庭重担的母亲,望着荒凉得连吃水都难寻找的家乡的山沟沟,他的心碎了!他恨不得早点离开这个穷山沟。可他怎么也舍不得这个穷山沟。因为,在这穷山沟里,有生他养他、一把屎一把尿把他拉扯大的母亲,有勤劳质朴且与他朝夕相处的父老乡亲。正如印度著名诗人、哲学家泰戈尔所说:“无论黄昏把树的影子拉得多长,它总是和根连在一起。”

“妈,您回去吧!我会回来看您的。我一定会改变这里的面貌!”

来到华中农业大学,邓秀新成了中国柑橘研究专家章文才的研究生。从导师章文才那里他知道,中国的柑橘种植资源十分丰富,但大多是果小、皮厚、粒多,成本高而质量低,往往上市时间从10月到春节几个月,好不容易产出的柑橘,还会积压烂掉。

晚上,邓秀新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难以入睡。他想到了他的母亲,他想到了他家乡的穷山沟,他想到无数个像他母亲那样勤劳善良的果农……

谁来帮助果农解决成本和品质的问题?谁来让中国柑橘种植从不可能变为可能?

虽然邓秀新只是初出茅庐甚至还未出茅庐,但他觉得自己的肩上沉甸甸的,他要走一条中国柑橘研究专家从未走通的荆棘路!

钻研,不知疲倦的钻研;求索,从不停歇的求索……

邓秀新攻读硕士时,在“柑橘愈伤组织染色体变异研究”中取得重大进展;

邓秀新攻读博士时,承担了农业部“七五”攻关课题,开始攻克生物工程技术领域的难关——柑橘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技术的研究。1987年,他首次在国内创建了原生质体培养到再生植株的全套体系。这是我国果树生物技术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使我国成为继以色列和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获得柑橘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国家。邓秀新还通过改进培养方式和栽培方法,使再生植株所需的时间比以色列短了两个月,而且大大提高了再生植株移栽的成活率。

就在邓秀新声名鹊起时,留校任教的他被公费派往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柑橘研究及教育中心进行合作研究。短短一年的时间,他独立完成了20余个柑橘属间和种间融合的研究,其中柑橘属和金橘属融合的几个体细胞杂种为世界首创。利用业余时间,他还取得了更加令人瞩目的成果:三倍体胚乳愈伤组织再生植株并植入大田。美国同行称他为该中心解决了一大世界难题……

在回国的飞机上,不知疲劳的邓秀新终于打了个盹。刚一合上眼,莽山脚下的山沟沟即刻闪现在他的面前,生活在山沟沟的母亲,还有成群结队的果农含着微笑向他走来……

一处橘园片片情

作为国家柑橘产业的首席科学家,30多年,邓秀新驱车跑了多少山路?司机摇摇头说:“我不知道。”柑橘地里,叠印了邓秀新多少足迹?果农摆摆手说:“我们怎么也数不清。”只有茵茵的柑橘树和漫山遍野的柑橘会对你说,每一处橘园,每一个柑橘,都凝聚了邓秀新无穷的智慧,饱含着邓秀新片片深情!

在江西赣南流传着这样一句歌谣:“果挂枝瓜连藤,邓教授和我们心连心。”

1991年秋,邓秀新第一次踏进赣南这片红色的土地,就与那里的民众结下了不解之缘。那一次,邓秀新陪着导师章文才教授翻越了赣南的每一座山,踏遍了赣南的每一道岭。他知道,赣南是我国少有的适宜发展优质鲜脐橙的地区之一,他要把先进的柑橘种植技术传授给农民,他要让可亲可爱的革命苏区人民早日摘掉贫穷的帽子。从那时起,哪一片山坡适宜脐橙种植,哪一处柑橘园的户主叫什么名字,他都清晰地记在笔记本上,装进自己的脑海……

1999年,赣南发生了百年难遇的霜冻,霜冻使局部地区的脐橙树冻伤或冻死了不少。

当地的领导彷徨了:果业是这里农业的主导产业,是继续种脐橙还是改种奈李?

果农们耷拉着脸:来年再霜冻咋办?

无奈之下,有的准备挖脐橙树,腾园改种其它果树。面对这种情况,邓秀新忧心忡忡:改种其它果树的现象如在赣南各地发生,赣南脐橙产业将会夭折,老一辈开拓的有着无限发展前景的脐橙产业势必毁于一旦!

邓秀新一行察冻害,跑政府,串农户,整资信,讲科技……

在邓秀新严密的科学求证面前,当地领导干部信服了,赣南果农大户心里亮堂了:任何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眼前百年难遇的霜冻对赣南脐橙的发展不会产生根本性伤害。只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赣南脐橙产业的前景一定灿烂光明。

由此,赣南人民对发展脐橙产业的信心历史性地坚定下来。

当劳动力快速向城市转移,给赣南脐橙的发展带来影响时,邓秀新带领现代农业专家,推广果园标准化、省力化、机械化等技术,缓解了劳动力成本给赣南地区带来的压力。

◆在赣南指导橘农生产

当农民为了脐橙上规模,要把耕地用来种植脐橙时,邓秀新告诉当地领导:赣南的脐橙规模用不着占用粮食耕地,要在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后处理上下功夫……

2011年脐橙丰收时节,“第三届中国赣州国际脐橙节”在赣州市隆重举行。看着人头攒动的远处停放着的一排排小轿车,邓秀新激动了:改变了,脐橙产业的发展让赣南地区的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记得,10年前他在培训班上讲座时,农民骑着自行车从四面八方赶来;几年后,农民骑着摩托车从四面八方赶来;如今,农民们开着小车从四面八方赶来。

怎么不改变呢?

2011年,赣州脐橙种植面积已达181万亩,产量超过150万吨,产品不仅成为了北京、上海等地的抢手货,还成了港澳、东南亚等国际市场的主导品种。全市23万种植户68万果农受益,果农人均收入5000元。

怎么不改变呢?

赣南的脐橙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集生产、仓储、保险、加工于一体的产业集群,构建了以果品分集包装为主,配套加工和机械等行业的大产业,成为赣州最有特色、最有优势和最具潜力、最具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主导产业。

在第三届中国赣州国际脐橙节开幕表演中,当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朱迅说到“赣州脐橙有今天,要感谢章文采、邓秀新”时,全场响起了长时间的掌声。

那掌声,在会场上空,在赣南的山山岭岭,久久回荡。

2008年的一场大雪,给大自然带来了灾难,给邓秀新带来了无尽的牵挂:柑橘是否冻坏?果树是否受损?

2月3日,雪花仍旧不停地纷飞着。天刚放亮,邓秀新与有关专家就前往各柑橘基地指导抗灾。经过5个小时的跋涉,来到秭归,看到沿路满树的脐橙,邓秀新很是担忧。当他亲口尝了一个脐橙后,满脸的忧虑被笑容所取代:“这场雪像个天然的大冰箱,帮助橙子保鲜,现在吃风味更好。”他建议当地领导和果农,要尽快完成采摘,果实再不下树就会变软,没商品价值。脐橙现在下树也是为了减轻果树的负担,为来年的挂果做准备。

在郭家坝镇海拔580米处的柑橘园,柑橘树大面积卷叶发黄,邓秀新给正在为柑橘树刷白的崔老汉指导说:“受冻后大面积落叶,树保住是没问题的,但当年的产量会减收七八成,这样的老果园可趁机进行品种改换。”

踏着积雪,邓秀新来到海拔730米处的一处橘园。看到树干裂口,他心痛地说:“这些树很难保住,这验证了当年600米是种植安全线的产业规划。”

“果树撕裂后怎样包扎伤口?”

“涂抹保护剂后,用农膜包扎较好。”

“柑橘树得了黄龙病要不要砍?”

“应该砍。大雪已经把木虱冻死了一部分,正好利用这样的机会更换无病毒的种苗,彻底解决黄龙病造成的麻烦。”

2月12日,当浓浓的年味还在空中弥漫的时候,邓秀新一行就离开了温暖的家,奔赴到柑橘生产基地。在湖南衡阳、永州,在广西全州、阳朔,面对灾区群众提出的问题,邓秀新一一作出耐心的解答,进行科学的指导。

当地干部和果农说:“邓教授的心像一根无形的彩带,紧紧地系着祖国柑橘产业的发展,时刻牵挂着每一处橘园,每一户果农。”

细雨淅淅草萋萋

邓秀新30出头就晋升为教授,40多岁就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担任华中农业大学的校长,他还是我国柑橘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农业部果树顾问专家组组长,中国园艺学会副理事长……

称谓再多,邓秀新还是那么和蔼可亲,那么平易近人。诸多的头衔他都不在意,他喜欢人们称他为老师。因为,他对三尺讲台,他对他的学生,有一种怎么也抹之不去、割舍不断的真挚情感。

20多年来,邓秀新一直没离开过讲台,尽管事务繁忙,他始终坚持为本科生讲授专业选修课“园艺案例”,始终坚持为研究生讲授“柑橘学”和“园艺学进展”。偶尔,他还会客串到其它课堂。有一天,邓秀新出现在“科技写作”课堂上,他用了两节课的时间,为来自园林、生科、植科、食科、水产、资环、理学等学院近200名研究生讲授“如何做好科学研究”。课堂上,他要求研究生做到“三气”、“五会”:人气、和气、志气;会学、会写、会讲、会解决问题、会团结一帮人解决问题。

讲台上,邓秀新声情并茂,神采飞扬。他的讲课,像一阵阵迎面扑来的春风,似一声声催发和鼓舞学生投身科学斗志的号角。课堂上,研究生们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一位来自湖北的学生,因家里特殊的困难和情况,无法安心学习。邓秀新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一面鼓舞该学生安心学习,一面帮这名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垫付学费、归还贷款,使这名学生顺利完成了学业……

秋季开学后的一天,一名研三的学生放假返校后找到邓秀新,告诉他说有人给自己介绍了一份工作,工资待遇很高,并对邓秀新说,他不想读研究生,他要去挣钱回报他的父母。

◆在实验室指导学生

听了学生的话,邓秀新愣了好一会儿,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邓秀新让这名学生坐下,自己却激动地站了起来:“我们是要回报父母,但不一定是马上啊!你想过没有,你现在去挣钱而放弃学业,你对学问的追求就要中断,你良好的进展别人要接手又得从头开始,损失的是国家的投资。我记得有位记者采访我,说我成为了院士,当校长了,是否考虑报答我含辛茹苦的母亲,是否考虑关照一下我那仍在山沟沟里的兄妹。我坦然地回答记者,我报答了,我关照了。我用我所学的柑橘技术,让我家乡的荒草坡,让家乡宜章县几万亩山地都种上了优质的柑橘,我让湖北、湖南、广西、云南、江西数以万计像我母亲、像我兄妹那样的农民因种植优良柑橘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不知不觉地,这名学生离开凳子站了起来;不知不觉地,泪水已模糊了他的视线。透过依稀的泪光,研究生似乎感到,矗立在他面前的,不是邓秀新,而是一棵碧绿而又伟岸的常青树……

邓秀新爱讲台,爱学生,更爱他的团队。不论是作为重点实验室负责人,还是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农业部“948”、国家“973”计划等重大项目的牵头人,邓秀新随时都以春风般的温情,细雨般的暖流,滋润着团队每一个人的心灵,随时都以宽阔的胸襟、高贵的品质和人格魅力影响着团队每一个人的行为。

华中农业大学果树学科在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该学科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由于当时教师年龄密度过于集中,加之后续人才流失,该学科面临严重的青黄不接。自20世纪90年代初邓秀新主持果树学科建设以来,他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团结广大教师,加大学科建设,建立合理的人才梯队,为该学科成为全国同类行业中竞争力最强的学科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国家依托这支科研队伍,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了国家果树脱毒种质资源室内保存中心、国家柑橘育种中心及国家一级采穗圃。

正因为邓秀新这一团队强劲的实力,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使得第11届柑橘学大会在武汉成功举行。

近10年来,邓秀新率领的柑橘团队在国际上发表的柑橘论文占中国科学家的四分之一。2012年11月26日,由邓秀新和国家“千人计划”学者阮一骏共同带领团队完成的甜橙基因图谱研究成果,在《自然——遗传学》杂志发表,这如同打开了甜橙生命活动的“黑匣子”,破解了甜橙基因“密码”,得到了基因组合的排列顺序和相关特征。

望着全球最完整的甜橙基因组序列图,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激动得夜不能寐。是啊,这甜橙基因组序列图,渗透着邓秀新和他们每个人的智慧和心血,更凝聚着邓秀新浓浓的深情啊!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21217185.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