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时杰
院士名片
程时杰 男,电力系统学家。籍贯湖北省通山县,1945年7月生于武汉。1967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1981年和1986年分别在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和加拿大Calgary大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0年当选为IEEE会士(IEEE Fellow)。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咨询委员会主任,教育部科技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科协第八届全省委员会常委,湖北省电工技术学会理事长。
长期从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研究。在电力系统稳定控制方面,建立了一种有效的电力系统自适应控制机制和基于实时参数识别的自适应辅助励磁控制策略,有效提高了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和同步电机及其互联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在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方面,深入研究了大型汽轮发电机组机电耦合轴系扭振的理论和方法,成果已用于生产实际。近年来,积极倡导并努力实践基于储能原理的电力系统稳定控制和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的研究。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湖北省科技精英”、“湖北省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600多篇,出版专著1部、译著1部,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
院士寄语
山水有灵气,大地藏智慧。
追赶生命的时光
张品正
时光对每个人都是公允的,既不赠予,也无克扣。但对每个生活在时光中的鲜活生命而言,如何利用甚而运用时光则大相径庭。于是在社会生活舞台上,平庸与高尚,碌碌无为与成就显赫,被人漠视与受人尊敬就一一厘清,若揭于化日之下。当我们打开程时杰院士的人生,便清晰地感觉到,这是一个追赶生命时光且在时光中留下闪光足迹的人。
程院士的生命在时光的磨砺中灿亮。
读书造就人生
程时杰1945年出生于武汉市汉正街一个小商人家庭,兄妹7人。他自幼好奇心、好胜心就很强,动性和灵性兼具,尤其对读书,先入眼,后入心,再入迷,从小学到中学都是班上的佼佼者,为老师所喜爱、同学所钦佩。年仅17的他,就以高分考入西安交通大学。
美丽的校园,丰沛的人文环境,尤其是图书馆的大量书籍,更加激起他求知的渴望。他除了上课、吃饭、睡觉及少量的锻炼外,几乎是手不释卷,成为班上有名的“蛀书虫”。他涉猎广泛,尤其对专业书,博中求渊。他读书的特点是坐得住、读得进、钻得深、悟得透、用得活,常常于举一反三中闪射出思维的灵光,直达郑成功所畅言的“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之意境了。
如果说从小学到大学的读书过程处于一种相对静止状态的话,那么走出课堂,融入社会,边工作边读书就是一种动态的读书了。程时杰从1968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到1978年的10年期间,先后参加4个电力工程建设,常常奔波于西北、华北、华中各地,居无定所,但他以工地为家,心无旁骛,除了工作就是读书。10年来,每天清晨去山坡上看书,从未间断。他曾对记者说:“只要不下雨,我每天清晨就去工地后面的山坡上看书读英语。在大自然中记忆与在教室里记忆感觉就是不一样,山水有灵气,大地藏智慧,人越学越有精神,越学越觉得自己知之甚少。每天看到上班时间快到了,我才恋恋不舍地告别心爱的山坡。今天的我,得益于那时的坚持。”读书,已成为他每天的必修课,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为一种心灵的寄托和烛照思想的快乐。
1978年,程时杰抓住恢复高考后的历史机遇,调动自己丰富的知识积累,以优异成绩一举考入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电力系的研究生。
◆青年时代的程时杰(左)与兄(右)弟(中)
10年辛苦不寻常。久违的教室和图书馆依然那么亲切,如故友重逢一般。10年的工作经历,唤起他更加强烈的专业学习意识,激起他更加浓烈的社会责任感。这时的他,已从刻苦学习的知识型向专业人的智慧型学习拓展了。读书不仅仅是获取知识,而是和社会发展的时代使命结合在一起了。他注重读,更注重思;他注重实验,更注重创新。由于他的出色表现和卓尔不群的才华,1981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一酬心愿。
“我人生的又一次转折始于1983年。”那一年,学校决定从100万美元的世界银行贷款中拨出99万美元培养33位留洋博士,于是38岁的程时杰有幸成为改革开放后最早出国攻读博士学位的留学人员,享受国家每月资助的362.5加元奖学金。
因为年龄没有优势,他在联系国外大学的入学申请中遇到了一些阻碍。加拿大Calgary大学没有招过中国大陆的学生,校方觉得程时杰可能不能顺利毕业,但他后来的导师、该校工学院副院长马力克教授,却看中了他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持之以恒的学、思、研结合的个性,担保说:“如果这个学生不能拿到学位,我们以后就不再招中国留学生。”
1983年5月,程时杰进入Calgary大学电机工程系攻读电力工程博士学位。这为他已然腾飞的志向无疑插上了金翅膀。
深知机会来之不易,在异地求学的日子,程时杰一心扑在学业上,每天三点一线,在教室、实验室和住所间往来。
虽然英语不是太流畅,但在正式转为博士生前的试读期,程时杰仍然凭借自己的刻苦钻研,4门课程全部为A,创下了当时学校的新纪录。
程时杰租不起学校附近的公寓,只好在离学校很远的地方租了一间住房。冬天的清晨,零下40度,程时杰每天都要用大衣和围巾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踏着深深的积雪,迎着刺骨的寒风,从住地到学校,一路上差不多冻成了“冰人”。
有一天,程时杰快走到学校门口时,忽然感觉一辆小车停在身后,回头一看,是导师马力克送孩子去上学,他走上前去问好,却发现导师惊讶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你每天都是这样走路上学的?”
“是的。”
导师了解到程时杰的拮据经济状况后,流着眼泪深情地说:“我真没有想到你是这样读书的,我一定要让你拿到奖学金,改变你的学习环境。”
这一刻,导师激动了,他为有这样不畏困难、锲而不舍的优秀学生而感慨。程时杰感动了,他为有这样关爱自己、善解人意的导师而感佩。
不久,马力克为程时杰争取到了一笔数额不小的奖学金。程时杰很快搬到学校附近,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科学研究中。马力克说:“是程先生让我们了解到中国学生的优秀品质。”程时杰以自己的坚韧刻苦,赢得了学界的认可。
这段时光,还为他的终身学习注入了不竭的活力。
5年的留学生涯,锻造了他过硬的知识本领,当有人问他有没有考虑过留在条件优越的国外时,他爽朗地回答:“一直没有动这个心,接受传统教育多年,国家给我奖学金,学成后理所当然要回国服务。中间有个小插曲,就在我博士论文答辩完的那天,我办公室门口的墙上忽然贴出了一张境外大学招聘教授的启事,我知道这是在暗示我,也能猜出是谁贴的。我别无选择,带着报效祖国的心愿,带着家人,归心似箭。”
专业成就人生
程时杰热爱自己的电力工程专业,就像热爱自己的眼睛。
他是科学的朝拜者,也是科学的捍卫者。无论是在条件艰苦的沉湖军垦农场垦荒,在四处漂泊的电力工程工地,在人生地不熟的加拿大刻苦求学,还是在实验室潜心学术致力研究,程时杰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对专业永不言弃。他常讲的一句话是:“我就是想搞专业。”
是专业的社会性,强化了他的责任意识;是专业的独特性,把他推到科学研究的前沿;是专业的普适性,使他的聪明才智得到极大的发挥。
正是因为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专业,他才废寝忘食地学习,哪怕是在繁忙紧张的建设工地之余,哪怕是“不清楚前方的路会通向哪里,我都不愿虚度光阴。而且在工程实践的基础上,再看专业书籍,收获良多。”这是程时杰当时的心境。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他的专业思想不断得到巩固,专业水平不断得到提升,专业能力不断得到强化。
正是因为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专业,他才敢于站在巨人的肩上,以探寻的眼光,求异的思维,勇挑重担,另辟蹊径。在加拿大读博期间,他发表论文《一种自适应同步电机稳定器》,提出了一种新的电力系统自适应控制机制理念。该成果被世界多家电气设备制造企业用于生产实际,取得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正是因为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专业,他才能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毅然回到华中科技大学,肩负起重大的教学和科研使命。他把自己的专业和祖国的发展结合起来,勤勉自励,很快成为电气领域的学科带头人。
◆程时杰(中)
1976年唐山大地震,程时杰正在唐山市陡河电站建设工地。他是亲历者,也是幸存者之一。程时杰回忆说:“地震来临,我藏到床下,躲过一劫!”当他爬出后,发现整个工地已是一片废墟。在此次事件中,他所在公司有近三分之一的员工共700余人遇难。
劫后余生的经历,让程时杰强烈地感受到生命是如此脆弱,又是如此宝贵。唯有多学知识,更好地从事自己的专业,为社会作出最大的贡献,才不会愧对人生,才能慰藉遇难员工的在天之灵。
2003年8月14日,美加大停电事件,震惊全球。停电持续29小时,损失负荷61800MW,经济损失达300亿美元。其后果的严重性,也使世界各国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极度重视。
机遇和机会总是为有准备的人提供的。恰在这一年,程时杰领衔的课题组,历时数年,为预防大电网大机组灾难性事故发生提供了诸多有效对策。其研究成果“大电网大机组安全稳定控制的研究”获当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针对大电网地域分布辽阔、信息量大、系统稳定性分析复杂等问题,程时杰等利用GPS、EMS中的有关成果所开发的电网稳定监控装置,已成功用于湖南电力系统、华中电网、河南电网、葛洲坝电厂、小浪底电厂等枢纽电力系统。此外,他们还研制出了对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进行故障诊断的分析方法和专家系统,已成功地运用于汉川电厂、锦界电厂、绥中电厂等大型汽轮发电机组上。他还积极倡导并努力实践了基于储能原理的电力系统稳定控制和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的研究。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永不放弃,执著坚守,终成大器,这就是程时杰的专业在成就他的人生的同时,对我们的启迪。
境界升华人生
作为一名老师,他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曾经有一位博士申请答辩,可是程老师认为他做得还不够,没有批准。这个博士当时觉得非常委屈,认为老师太严格了,因为有些同学做得比他还少都可以顺利通过答辩。但委屈归委屈,他最终还是按照程老师的要求完成了论文。而事实证明,在以后的科研路上,对他帮助最多的就是这段时间所做的研究。
程时杰就是这样:治学、教学、科研严谨,可待人随和、率真,眼中充满了锐气与灵动。
他不慕仕途,不入流俗,多次放弃从政机会。
他淡泊名利,专心于学术。但凡与专业相涉的,他兴味皆浓。而对于社会上的诸如应酬、挂职、宣传等唯恐避之不及。
安心于学、静心于教、致力于科研,是他生命的追求。
2007年,当听到自己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这一消息时,程时杰既没有喜形于色,也没有放下手中的工作。此时,他正在给他的博士生修改论文。贺喜者言辞激越,他却说:“好!等我把这篇论文改完吧!”
不难想象,多少人为了当选院士而煞费苦心;也不乏有人为当选院士而欣喜若狂,甚至摆宴庆贺,夜不能寐,为这殊荣所困。而程时杰此时如此淡定,决不是做秀给别人看,而是淡泊名利生动而真实的写照。这诚若老子所言:“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当选为院士,程时杰说,阳光总在风雨后,正是持之以恒、永不言弃的信念支持他一路前行。
他还说:“当选院士,我仍希望多给学生讲课、改论文。”他的语速很快,有着武汉人特有的爽朗。执教的程时杰总离不开课堂,离不开实验室,离不开自己心爱的学生。学生也离不开程院士,离不开他的开朗豁达,离不开他的卓识才华,离不开他严父般的要求和慈母般的温暖。
◆程时杰(中)
“在国外,把导师称为老板,我认为国内的老师应该是家长。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要求、期望是殷切的,与老板不同。”
程时杰高兴之余,感受更多的,却是一种压力,一种责任。他说:“在这个位置上,要考虑的问题会更多一些,如何促进学科更好更快地发展,我责无旁贷。”
教学相长是中国自古倡导的教学原则。只有把学生置于自由、自在的教学环境里,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张扬学生的学术个性。在导师的引领下,步入更高更深的学术殿堂。程院士深谙教学之道、育人之道。在学生面前,摒弃师道尊严,却又让学生产生敬畏感;在学术面前,不搞一言堂,于纷争中达成共识;在课题研究方面集思广益,唯虚,更唯实,注重社会效益,不断拓展新思路,开辟新领域,为专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程时杰教授是一位国际知名学者,与国际学术界建立了较广泛的合作,为加强我国在该领域国际学术界的地位作出了贡献。培养出的博士、硕士现在大多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教授、成功的企业家。
“看着学生成才,比我自己拿大奖还要开心,因为我是一个老师。”质朴的话语中透出他对学生的殷殷之情。他心中总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那就是为学科发展选拔和培养优秀的青年教师,尤其是年轻的学术带头人,“就算我拿不到个人全能,也希望能拿个团体金牌。”
程教授平时虽然很忙,但只要一有机会,他就会和同学们在一起。一次课题组内部的排球赛,比赛前程老师也出现在赛场上,所有的同学都非常惊讶,因为程老师毕竟已经60多岁了。可是,他却不顾身体不便,教同学们怎么站位,怎么握手。看着这位受人尊敬的长者这样平易近人,同学们都异常感动。
教师应当“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完善的人格唤醒人,以优雅的气质影响人”,程时杰就是这样一位受人尊重、爱戴、敬仰的教师。华中科技大学大学生对“我最喜爱的导师”程时杰的评价是:“他是一个专心于学术的导师,他是一个淡泊名利的导师,他是一个让学生充满敬重感的导师。”程院士得此评价,作为人师,此生足矣!
生命在时光中缩短,也可以在时光中延长。而追赶生命时光的人,时光会给他加倍的回报。程院士亦如是。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2121718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1-02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2-29主编
2022-12-25主编
2022-12-30主编
2023-01-02主编
2023-01-07主编
2022-12-05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2-25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