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施肩吾·两县相争状元公》事迹简介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1日 阅读:166 评论:0

唐德宗建中元年 (780),在睦州分水县与新城县交界处的一个贫困家庭里,女主人生下了一个男婴。他就是被后人称为杭州第一位状元的施肩吾。至于他家究竟有多穷,拿施肩吾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自笑家贫客到疏,满庭烟草不能锄。”俗话说,人穷志不穷。到了该读书的年纪,父母咬紧牙关,勒紧裤带,先后送施肩吾到高翔珠村的安隐寺、龙口山的书院念书。他知道,父母吃辛吃苦让他念书,就是盼他有朝一日鱼跃龙门,谋得一官半职,能够改变家里穷困的面貌。于是,施肩吾废寝忘食,发奋念书。也是天不负勤奋人,在他四十一岁的那年,考中了进士,被宪宗钦点为头名状元。

施肩吾接到喜报,高兴得心都要跳出来。想想自己多年的辛苦,终于不负众望,总算对得起父母忍饥挨饿供自己读书的恩德了。在科举时代,中个举人已是不容易,何况还是个头名状元呢? 在施肩吾的家乡,简直就像烧开的油锅里,撒进了一把盐,噼里啪啦,热闹得沸翻连天。

这天中午,施肩吾的家里挤满了前来探听信息的乡亲。忽然村口传来一阵喧天锣鼓。众人上前一看,原来是新城县,也就是后来的新登县的衙役,敲锣打鼓前来报喜。施肩吾的家人慌忙摆开迎接的排场,迎接县衙公差。只见一个班头打扮的,手捧一张皇榜,正要宣读,门口又是一阵锣鼓。众人连忙向外张望,咦,怎么又来了一班报喜的公差? 一问,原来这班是分水知县差来的。领头的也是手捧一张皇榜。这下可难坏了施肩吾的家人,两班报喜的,分属两个县。到底该接下谁家的捷报呢?

有人会问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两县的父母官因何要相争着前来报喜呢?其实这种事情在古代也算不得稀奇。原来唐代有个潜规则,哪个县里出了个状元,该县知县肯定很快就会被朝廷提升,因为他为朝廷培育出了一个栋梁之材。再说,那时候的户籍管理,也是不如现在这般正规,有章可循。尤其像施肩吾所住的村,正处在两县相交之地,平时又是没有什么能引起官家注意的事情,少有官家前来问津也属自然。许多住户还真得是不知道自家到底该归哪个县管辖。要不是现在出了个头名状元,这些衙役也决不愿意走这大半天的路。

这时,新城县的衙役看到分水县也来报喜,不由得脑门一热,抽出腰间快刀,要和来人拼命。再说分水县的衙役一早出门,到此时连口水都没有喝上,这倒还算是小事。如果抢不到状元公,回去让县官老爷骂得狗血喷头也还罢了,说不得还得挨上一顿板子,再叫你滚蛋那就实在有点冤了。如今看到新城县的衙役摆下一副拼命的架势,总不见得比也不比,就败下阵去。于是,一个个捋手捋脚。眼见得两县的衙役为争夺一个状元公,双方即将殴打起来。

这时,在围观的人群中,有个要饭的唱起了顺口溜:“平日里,耀武扬威一群虎,到此时,怒目横眉一群狼。待等得,头名状元一回家,一个个,点头哈腰狗一样。”嗨! 这也怪不得这帮衙役,谁叫他们只是个听人吆喝的下人呢。如果也考中状元,不定还不止两个县的父母官来抢呢。

就在两县衙役争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里正出来说话了。他站在中间,向两班公差一拱手,说:“各位公爷消消气,且听小子说仔细,这里捐税由我收,我都交到分水去。头名状元属哪里,让他自己说端倪。”说完,让施肩吾的家人接下两县的喜报。排开桌凳,招待两班衙役吃喝后,送他们各自回县衙。喜报是接下了,衙役也送走了,可状元公的归属问题却还是悬着,以致后来相邻两县一直都在相争不休。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2121501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