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宋·金·元·明·王重阳(1112~1170)》人物资料简介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9日 阅读:111 评论:0

原名中孚,字允卿,出家后改名王喆,道号重阳子,京兆府咸阳县大魏村(今咸阳市秦都区双照乡大魏村)人。道教全真教祖师。父名王百万,为当地豪门。王重阳排行第三。他自幼酷爱读书,聪颖过人,20岁时,经史百家无不贯通。重阳出身豪门,精通武术,中武举,久不得志。金正隆四年(1159)辞官入道,隐居终南山,在南时村作穴墓而居,称 “活死人墓” 。苦闷数年,创立全真教,立志“化人入道” 。弃隐出世,在关中讲道传教。全真教以《道德清静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和《孝经》为经典,主张道、佛、儒三教合一,通过 “正心诚意,少私寡欲” 的清修,达到 “克己忍辱” 的超脱境地。他认为“识心见性,即为全真” ,提出要 “诱人还醇返朴” ,“识本来之面目,使复之于真常,归之于妙道” 。儒家的心性学术,佛教的寺院制度,都被他巧妙地吸收到全真教内。金天会八年(1130),咸阳被金人占领。第二年,王重阳打算应试科举,因冒犯师长而被摈弃。当时兵荒马乱,天灾频仍,民不聊生,咸阳及邻近的醴泉县(今礼泉县骏马乡)一带饿殍遍野,人自相食,他家久为富室,被饥民抢掠一空。事后,有司率领兵卒捕得领头饥民,意欲严惩,王重阳生性豁达,待人豪爽,叹道: “这是因为饥馑所迫我不忍心看其受戮,请全都释放了他们。” 于是尽释不问,乡人都服其仁。天眷(1138~1140)中,王重阳改应武举。因其自幼读书之外,兼习弓马,善于骑射,加上臂力过人,竟以优异成绩得中甲科。他高兴之至,遂改名德威字世雄,期望将来能够飞黄腾达,光耀门庭。不料虽中武举,却只能充当一名征收酒税的小吏,于是愤然辞职,到渭河南面的终南县(今周至县终南镇)刘蒋村(今属户县)隐居。在此期间,他情绪极为消沉,终日沉沦于酒坛,国事、家事一概不问,过着自暴自弃的颓废生活。一度想皈依佛门,但未能如愿。于是放旷自适,似疯似癫,人们常常称呼他为 “害风” (据《传灯录》: 关中以疯癫为害风) ,遂有 “昔日庞居士,如今王害风” 之说。因他宣扬要人们顺应金人统治,故受到汉族民众冷淡,得到金人政权支持。起初汉人信奉的极少,传教八九年,仅有3个教徒。大定七年(1167),离开关中,到山东宁海(今牟平) ,以昆嵛山为中心传教,先后收了马丹阳(马钰) 、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七个汉人弟子即后世的 “全真七子” ,或称“玄门七真人” 。大定九年(1169),王重阳率领几位高足欲回陕西。第二年正月初,途经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时,王重阳去世。徒弟将其遗体送回终南县,葬于刘蒋村。他生前创立的全真派与传统道教有着明显的不同。全真派主张释、儒、道教同源,提倡 “打坐”,戒酒色财气,奉行真功(即自我修行)、真行(即拯救他人) ,排斥符篆、咒术以及欲成神仙的炼丹术。王重阳去世后,全真派将其七位高足弟子称为 “七真人” ,并模仿禅宗的 “五家七宗” 之说,将祖师王重阳与王玄甫、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等五位宗祖合称为 “五祖七真” 。元朝建国后,世祖忽必烈曾三次召见邱长春(即邱处机) ,对全真派极为推崇,封王重阳为 “重阳全真开化真君” ,武宗海山加封其为 “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 。王重阳作为道教全真派祖师。平生著述甚丰,据《道藏》所录,他的文章由弟子们汇编成《重阳全真集》 《重阳教化集》 《立教十五论》 《重阳分梨十化集》 《重阳真人金关玉锁诀》等传世,作为全真教的经典。全真教在元代成为北方最大的道教教派。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21214096.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