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宋·金·元·明·王承裕(1465~1583)》人物资料简介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9日 阅读:115 评论:0

吏部尚书王恕之子,字天宇,号平川。明耀州三原县光远里(今三原县北城)人。七八岁能诗,所作的《屋隙诗》中即有 “风来梁上响,月到枕边明” 的佳句。十四五岁时,在南京随莆田县萧先生读书,萧先生令其连续侍立三日,一无所授。回家后对父亲说: “萧先生待儿如此,是认为我不值得教么?” 王恕说: “好啊!值得教啊!这才真正是你的老师!” 由此尊敬老师,喜欢读书,日有所进。十七八岁时即著《进修笔录》一书,经崇仁县吴宣作序,流传于世。二十岁时又作《太极动静图说》。成化二十三年(1487),孝宗即位,征召王恕入朝,拜吏部尚书。王承裕随父进京,经常代为接待来访宾客,得以与当时名流交往,由此见闻益广,学业猛进。弘治六年(1493)举进士,适逢父亲受到排挤,致仕归里,王承裕遂告假伴其父回三原。此时,一些儒生向他求教,便借三原县普照禅院僧舍为讲学之所,题名 “弘道书院” 。弘治八年(1495)赴京做官数月因病归乡,继续在“弘道书院”讲学。书院以“父子亲、君臣义、夫妇列、长幼序、朋友信” 为治学准则,以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为检验标准,把 “赞化育、参天地”视为宏道之极功,并依据白鹿洞书院教条订立学规20条,以约束诸生。书院有考经堂,藏书逾千卷,王承裕亲自授课,其讲学 “宗程(程颢、程颐) 、朱(朱熹)以为阶梯,祖孔(孔子)、颜(颜渊)以为标准” 。在其父创立的三原学派基础上,吸收了理学精华,经其生徒马理等的发展,形成了新关中学派。这一学派的主要特点是 “重气节,厚风土” ,具有正直淳朴的气质。师道自居甚严,弟子咸知敬学,故自树而成名者甚众。后来发展成当时陕西最大的书院。他在这里讲学,遵循父亲的学德授徒,礼部主事王云凤曾为其作《弘道书院记》,以述其事。武宗即位后,升任吏科都给事中。正德元年(1506),太监刘瑾专权,群臣多出其门,王承裕上疏请求进用君子、斥退小人,冒犯了刘瑾,罚王承裕出粟300石,输送边疆。正德三年(1508)父亲去世,王承裕回家守孝,孝满时,刘瑾已经伏诛,遂以原官迁太仆寺少卿,后为太仆寺卿,调南京太常寺卿。正德十六年(1521),世宗论御贼功,王承裕受到白金文绮的赏赐。嘉靖二年(1523),迁南京户部右侍郎,提督仓场,不久又回户部,为世宗所器重,赐给其父献皇帝朱祐杬御书 “清平正直” 四字,嘉靖八年(1529)致仕。回家后,隐居10年,将其全部精力用在了读书和治学上面。他讲学授徒甚众,马理、吕泾野、秦伟、郝世家、雒昂、强原、李伸、赵瀛、秦宁、王佩、李结等都出自他的门下。所著除《进修笔录》及《太极动静图说》外,还有《论语近说》 《论语蒙读》 《谈录漫语》 《星轺集》 《辛巳集》 《考经堂集》 《庚寅集》 《谏垣奏草》 《草堂语录》 《三泉堂漫录》 《厚乡录》 《童子吟稿》 《横渠遗书》 《太师端毅公遗事》,为明代关学的重要人物之一。嘉靖十七年(1538)终年74岁。赠太子少保,谥康僖。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21214092.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