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清·刘古愚(1843~1903)》人物资料简介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9日 阅读:269 评论:0

秦都区马庄镇天阁村人,原名光蕡(贲),字焕唐,号古愚。清末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陕西维新派领袖。幼年父母双亡,家境寒微,靠给人推磨、卖饼补充学费。咸丰十年(1860)童试夺冠,入关中书院读书。同治十一年(1872),翰林李寅请他作其子李岳瑞的塾师,李家有大量藏书,他每日读到深夜。光绪元年(1875)中举,次年赴北京会试落榜。光绪十年著文提出 “维新救国” 主张,断言 “中国非变法不能自立” ,比康有为倡言变法维新还早数年。认为中国贫穷落伍,屡受外辱的原因在于政治腐败和经济、文化落后,在学习日本和西方近代文明中,深感“中国以后将时时与英法等国相周旋,专求旧学,不足以维中国之局” ,便下决心革新教育,“唤醒民众,救国图强” 。光绪十年(1884),采取募捐集资办法,在泾阳创办 “求友斋” ,新设政治、时务、天文、地理、算学等课程,增加西学内容,这是陕西讲授西方新学最早的学校。斋中附设书刊处,刊印西方自然科学和时务新书。十三年,主讲于泾阳味经书院,增设新学内容,并同柏子俊在西安成立官办书局,大量发售各种宣传西方民主和自然科学的新书。捐给味经书院的书籍就有6037卷。在味经书院期间,十分重视学习自然科学,把数学列为必修课,说是自然科学 “各学之门径” 。他把教学和科学实验结合起来,在陕西开了先河。光绪十六年(1890),在书院建造观象台,设置经纬仪,让学生实际测算。当年陕西省测绘地图时,咸阳、兴平等县的地图,就是在他的指导下,由学生测绘的。此后咸阳、泾阳、三原、礼泉的水利工程测量设计由该书院学生承担。光绪十九年(1893)于九嵕山下置田及窑洞,取名“复邠学舍” ,后改名 “烟霞草堂” ,遗址在今礼泉县烟霞镇北山底村。光绪二十一年,创设 “时务斋” ,选拔40名优秀学生,专门研究国内外大事,为陕西当时惟一培养政治人才的学校。斋中订有《京报》 《申报》《万国公报》,并摘录各报重要文章,每月汇编一册,印发斋中学生由刊书处对外出售,扩大宣传。每月初一、十五举办面向社会各阶层的会讲,研讨国家大事,后又在味经书院创办崇实书院,兼任山长,这是一所培养高等人才的综合专科学校。康有为发起 “公车上书” ,在京签名的陕籍57名举人中,多数是他的学生。为推广种桑养蚕,先在自己家中示范,总结出种桑、养蚕、织绸的实践经验,编著《蚕桑备要》 《养蚕歌括》 ,除学生外,还散发乡人。光绪二十二年拟办保富机器织布局,虽因资金无法解决未办起来,但派陈涛、杨蕙去外地考察时,从湖北买回几架日本产的轧花机,在泾阳城内办起机器轧花厂,比土法轧花工效提高10多倍,数年便在渭北及各县普及。光绪二十四年(1899) “百日维新” 运动中,通过李岳瑞、胡均等,同康有为、梁启超保持密切联系,在北方起到旗手的作用,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在陕西的主要代表人物,时有“南康北刘” 之称。维新失败后,他写诗遥寄 “戊戌六君子” ,不久陕西当局以 “康党” 理由解除其味经书院和崇实书院山长职务。悲痛欲绝,一度双目失明。光绪二十九年二月,被甘肃总督崧锡侯聘请担任甘肃大学堂总教习,在兰州期间,到西宁、河西一带勘察军事地形,研究民情风俗,著作讲学,倡导革命。因 “日则登台讲授,晚则彻夜批答” ,劳累过度,于八月病逝兰州。卒后的第二年秋七月,甘肃门人周文炳、彭怀智等28人树 “教思碑” 于兰州东门外。刘古愚从教30年,培养学生千余人,其中李岳瑞、胡均、张秉枢、陈涛、朱佛光、于右任、茹卓亭、李子逸、李仪祉、王授金、冯孝伯、杨西堂等,对陕西以至全国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的教育诸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康有为称他是 “海内耆儒,为时领袖” 。著有《立政臆解》 《学记臆解》 《大学古义》 《论语时习录》 《孝经本义》 《团练私议》 《壕堑私议》,校刊、书评、批注、序、跋等约50万字。民国三年冬,张鹏一编订《烟霞草堂文集》10卷,印行于西安。次年李岳瑞再补编《刘古愚先生文集》及遗书十七种,由门人王典章刊行于苏州,康有为作序,续遗书四种由叶伯臬写序。门生编有《刘古愚全集》。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2121402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