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汉·班固(32~92)》人物资料简介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9日 阅读:135 评论:0

字孟坚。右扶风安陵县(今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白庙村一带)人,司徒掾班彪长子,东汉史学家。自幼聪明好学,9岁能作文章,吟诵诗赋。13岁与著名学者王充议史事,使其赞叹不已,拍着他的脊背对其父班彪说:“此儿必记汉事” 。后入太学,精研儒学,对法、道、墨见解独到,受到许多学者器重。16岁进入洛阳太学,博览并贯通群书,九流百家学说,无不深入钻研。他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不大去剖析章句,只求了解要点。生性宽厚谦和,胸怀宽广,不以自己有才能而看不起别人,儒生们因之都敬慕他。建武三十年(54),父亲去世,他从太学返回安陵故乡,读了父亲所写《史记后传》遗稿,既觉具有重要价值,又感尚有不详不准之处,想完成父亲未竟之业。居父丧时,在父亲《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潜心继续撰述。永平元年(58),入东平王刘苍幕府。经过潜心思考,班固决定在《史记后传》基础上写成有别于《史记》的另一部史书。永平六年(63),有人上书明帝,诬告他 “私纂国史” ,有诏至郡,被捕入京兆尹狱中,家中所有书籍、收集的资料都被抄走,并查收了他在家中所写的书稿。先是扶风郡人苏朗伪造图谶,下狱而死,班固的弟弟班超害怕哥哥被郡吏审问,不能自辩,随即到洛阳上书申诉,阐述撰写先世历史并非反对朝廷。明帝召见后,班超说班固不是妄作书籍,而是接着完成父亲生前未能完成的事业。此时郡中也把收缴的班固在家所著书稿送到京师。明帝看了自诉和书稿,赏识班固的才华,将他释放,退还所抄之物,诏令到洛阳任兰台令史,与前雎阳县令陈宗、长陵县令尹敏及司隶校尉从事孟异共同写成光武帝传《世祖本纪》。书成,升为郎官,昭帝令他负责校定秘书。班固又撰写了功臣、平林、新市、公孙述事迹,作列传、载记28篇奏上。明帝高兴,于是又让他继续完成以前所著之书。班固认为,《史记》以汉朝“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 ,不够妥当,决心撰写起自汉高祖、终于王莽共230年史迹的《汉书》。于是,自受诏之后,刻苦钻研20多年,至章帝建初七年(82),撰成本纪12篇、列传70篇、志9篇,开创了纪传断代史的体例。书成,学者没有人不捧读的。前半部分是将《史记》和《史记后传》补充、修改、剪裁编辑,后半部分由他撰写。他在书中首创的志,不仅记述了政治制度、军事事件和经济、文化发展状况,而且记载了星土疆域、建置沿革、封建世系、民情风俗等,为后世人编史修志开辟了新的途径。特别是《艺文志》中罗致群集,分门别类,既是图书目录,又是学术史略,给后人研究古代学术架起了桥梁。书中还精选了大量辞赋和散文,这是他能成为后世文人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

章帝初年,班固先任郎官,职位很低。建初三年(78),升玄武司马,仍不过是守卫玄武门的郎官中的下级官吏。由于章帝也喜好儒术文学,因此多次召班固入宫廷侍读,经常参与国家大事的议论。每逢章帝出巡,他常随侍左右,奉献所作的赋颂。对于朝廷大事,也常奉命发表意见,与公卿大臣进行讨论,还曾参加议论对匈奴和西域的政策。建初四年(79),章帝效法前汉宣帝石渠阁故事,在洛阳北宫白虎观召集当代名儒讨论 “五经” 异同,并亲自裁决。其目的是广泛动员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两大派力量,促进儒家思想与谶纬神学紧密结合,加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在这次会议上,班固以史官兼任记录,奉命把讨论结果整理成《白虎通德论》 (又称《白虎通议》),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班固又是著名文学家,他的《两都赋》,文辞典雅、清丽,极力铺陈西都长安和东都洛阳的繁华、壮丽,是辞赋中的名篇。还有诗、铭、谏、颂、书、文、记、论、议等41篇,也具一定的文学价值。后以母丧去官。永和元年(89),刚即帝位的和帝支持车骑将军窦宪远征北匈奴,班固被任为中护军随行,参与谋议。窦宪大败北匈奴,出塞三千里,登上燕然山(今蒙古杭爱山),班固受命作著名的燕然山铭文,刻石记功而还。由于班固与大将军窦宪本有世交之谊,关系密切,在窦宪幕府主笔墨之事。永元四年(92)窦宪在政治斗争中失败,被迫自杀,窦氏的宾客故旧都被逮捕审问,罗织罪名,班固因撰铭受到株连,免官入狱,同年在洛阳狱中病故。班固死时《汉书》尚未最后完稿,但他却以此闻名于世,因为他的原稿资料丰富、行文缜密、叙事得当,贯彻了实事求是和经世致用的指导思想,继承了古代文史结合的优良传统,创立了断代史的体例,开拓了一些新的史学领域,被后来者奉为修史典范,递相效仿。除了《汉书》原稿,班固的著作有《白虎通德论》 《东观汉记》 《幽通赋》 《两都赋》 《答宾赋》 《应讥》 《典引篇》 《燕然山铭》等41篇,后人编有《班固集》,明张溥辑为《班兰台集》,清丁福保又辑为《班孟坚集》。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2121391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