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像
提起韩信,人们就会联想到“韩信将兵——多多益善”的歇后语,想到“萧何追韩信”的故事。萧何在刘邦处境困难的时候,把韩信举荐给刘邦,让刘邦拜他为大将;以后,韩信辅助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萧何又帮助吕后诛杀了韩信。所以人们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据说,在陕西汉中市南郊,至今仍有韩信拜将台遗址。陕西留坝县的寒溪,相传是萧何追上韩信的地方,并有“不是寒溪一夜涨,那得刘朝四百年”的说法流传至今;四川南江县有“截贤岭”,也跟这个故事有关。这说明,韩信是一位很有影响,并为许多人所熟悉的历史人物。
一、受辱袴下
韩信本是秦末淮阴(今江苏淮阴)人。他从小丧父,家境贫寒,虽然衣着破旧,却很爱好武艺,经常佩带着一柄宝剑,一有机会就刻苦练功,盼望着有朝一日,能有所作为。韩信人穷志不小,他在母亲去世时,穷得无法举行葬礼,却选择了一块宽敞的高地,把母亲安葬。那时的人还很迷信,认为坟地选得好,后世便会发达。韩信想,在母亲的坟旁有可以安置上万家的地面,韩氏家族说不定会兴旺起来。
韩信自幼无人管教,不会料理生活,许多人很讨厌他。当时只有有德行的人才可能被推举做官,韩信无所事事,没有“德行”,所以也没有做官的机会。对做买卖,他又一窍不通,只好在下乡南昌亭长家里吃闲饭。好几个月过去了,亭长的妻子对韩信越来越不耐烦,便和丈夫商量对策,要设法把他赶走。
这天一大早,亭长的妻子提前起床,烧火做饭。到了平时吃早饭的时候,韩信像往常一样,来到亭长家用饭,可是主人早已经吃过了。韩信一看,什么吃的也没有,他领悟到这实际上是要赶他走。他很恼火,但又无法申说,于是决心离开亭长,去另谋生路。
韩信离开下乡以后,便流浪到城下,天天蹲在河边钓鱼,每天忍饥挨饿,形容憔悴。当时有几位老太太每天到河边漂洗绵絮。其中有一位好心肠的漂母,见韩信这副模样,很可怜他,就主动把自己带的食物分给韩信吃,一连几十天,天天如此,韩信很受感动。他对漂母说:“我将来一定要重重地报答你。”谁知那位漂母听了十分生气,很不高兴地说:“男子汉大丈夫不能自谋生计,天天靠别人施舍过日子,能有什么出息。我不过是可怜你,才给你饭吃,谁要你报答呢?”韩信听了,又感激又惭愧。
当时一些纨绔子弟总是看不起韩信,经常拿他开心。一天,一个无赖少年见韩信带着刀剑走来,便故意侮辱韩信说:“你身高体大,又喜欢挎刀带剑,我看你不过是个胆小鬼!”周围的人听了哈哈大笑,韩信难堪得很。那个无赖少年更加得意,当众指着韩信说:“你要是好样的,不怕死,就拿剑来刺我;如果你没有这点勇气,贪生怕死,就从我的裤裆里钻过去。”(“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说着,便叉开两腿。韩信心里琢磨着,此人虽然不怀好意,但是跟他计较有什么意思,于是就趴在地上,从那家伙的裤裆里钻了过去,在场的人哄堂大笑。从此,韩信“受辱袴下”的事,就在淮阴城里迅速传开,一提到叫化子韩信,人们就轻蔑地说:“那是个贪生怕死的胆小鬼。”
二、萧何追韩信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并很快发展成燎原之势。同年九月,项梁在会稽郡(首府在今江苏苏州市)杀掉了秦朝的命官,举兵反秦。这时韩信已长大成人。陈胜失败以后,项梁于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打过淮河,到达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并招兵买马,扩充队伍。韩信便带着他的宝剑,投奔了项梁,做了一个无名小卒。
不久,项梁在定陶(今山东定陶)一战中,被秦军偷袭,不幸阵亡,于是韩信又归到项羽的部下,做了项羽的郎中(侍卫)。韩信便利用这种身份,经常接近项羽,并且屡次给项羽献计献策。可是项羽根本看不起韩信,从来不肯采纳他的意见。韩信见项羽刚愎自用,听不进意见,就想离开项羽,另谋出路。
公元前207年十月,刘邦起义军攻入咸阳,推翻了秦朝的统治。随后,项羽也率军入关,并已在同年二月自封为西楚霸王,以梁、楚九郡作为自己的封地,建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同时分封了十八个诸侯王。刘邦被封为汉中王,以偏僻的巴、蜀、汉中地区作为封地,建都南郑(今陕西南郑)。为了阻止刘邦向东发展势力,项羽又把关中地区一分为三,分封给秦朝的三个降将:章邯为雍王,建都废丘(在今陕西兴平南);司马欣为塞王,建都栎阳(在今陕西临潼东北);董翳为翟王,建都高奴(在今陕西延安)。
四月,各个受封的诸侯王都领兵回到自己的封地,刘邦也前往南郑。当时项羽只给刘邦三万人,但是自愿投奔刘邦的就有好几万人,多数是项羽的部下。这时郁郁不得志的韩信便从楚营逃跑,投到刘邦部下。刘邦让他当了一个称为连敖(管理粮草)的小官,韩信大失所望。
有一次,韩信等十三人犯了法,被处以斩刑。其他人都一一被杀掉了,眼看就要轮到韩信。正在这时,韩信突然仰起脸来,看见了刘邦的亲信夏侯婴,便有意大声呼喊:“汉王不是想坐天下吗?为什么还要杀壮士!”夏侯婴觉得这话非同一般,便回过头来端详了一番。只见韩信体魄魁梧,相貌堂堂,便把他放了。经过交谈,夏侯婴很赏识韩信的才干,后来就把他推荐给刘邦,刘邦就让韩信当了治粟内史(管理粮饷的官)。
以后,韩信多次去找萧何,跟他交谈。在接触的过程中,萧何逐渐发现,韩信有胆有谋,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材,于是多次向刘邦推荐韩信,希望能够重用他,刘邦没有采纳。当时刘邦的部将和士卒多是关东人。他们到了南郑以后,经常思念故乡,不愿意长期留在巴、蜀、汉中地区,所以逃亡的部将就有几十人。韩信见萧何多次向刘邦推荐自己,刘邦却始终不予理睬,便十分苦闷。
一天夜里,韩信悄悄离开南郑,逃之夭夭。萧何得知韩信逃走,认为事关重大,追人要紧,也没向刘邦报告,就急急忙忙亲自去追赶。有人见萧何匆匆离去,以为萧何也逃跑了,便跑去向刘邦报告说:“丞相开小差了。”刘邦听了,如雷击顶,大吃一惊。萧何足智多谋,又与刘邦共同起事,刘邦没有萧何,就像失去了左右手,所以成天坐卧不安,非常生气。
两天以后,萧何突然来见刘邦。刘邦又气又喜,责怪他为什么也私自逃跑。萧何向刘邦解释说:“我哪敢逃跑?我是去追赶逃跑的人。”刘邦问:“你去追谁?”萧何说:“我去追韩信。”刘邦不以为然,骂道:“逃亡的将领有几十个,你从来没有去追赶;你说去追韩信,这明明是在欺骗人。”萧何赶快向刘邦解释说:“大王,你不知道,那些逃跑的将领才能平庸,并不难得,像韩信这样的将领才是举国无双。大王若是只打算长期在汉中当王,不谋进取,不用韩信倒也可以;但是,如果想争夺天下,缺了韩信,就没有人为你领兵征战,你的愿望就实现不了。所以用不用韩信,就看你今后做什么打算了。”刘邦一听,急忙说:“我也很想向东发展,哪能长期在这里当这个不争气的汉中王呢?”萧何乘机说:“你既然决计东征,就要任用韩信。你能重用韩信,韩信就会留下;如果仍然不肯重用,韩信终究还会逃跑。”刘邦不得已地说:“看在你丞相的面上,就让他当个将领吧。”萧何说:“即使让他当个将领,他仍然不肯留下。”刘邦犹豫了一会儿说:“给他个大将当当,怎么样?”萧何十分高兴,立刻赞同说:“太好了!”
三、相见恨晚
汉王刘邦答应拜韩信为大将,就想马上召见韩信。萧何见刘邦把拜将这样的大事,看得如此轻率,就立刻制止说:“大王素来傲慢,不讲礼节,现在拜大将就像招呼一个小孩儿那样,这正是韩信要逃跑的原因。”接着萧何又向刘邦建议:“既然要拜韩信为大将,就必须选择吉日良辰,沐浴更衣,戒荤戒酒,表现出诚意,然后搭起坛场,召集群臣,按照礼节,亲自授印才行。”刘邦只好答应下来。
当时,刘邦手下的将领们听说要拜大将,都非常高兴,但又不知道这位未来的大将到底是谁,甚至有许多人认为,被拜为大将的不会是别人,肯定是他自己,所以个个喜笑颜开,像过节日一样,到处喜气洋洋。等到拜大将的那天,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登上将台的竟是“受辱袴下”的韩信。全军上下,个个惊得目瞪口呆。
拜将仪式结束以后,韩信被让到上座,刘邦问道:“萧丞相多次在我面前推荐你,你有什么锦囊妙计呢?”韩信没有直接回答,却反问刘邦:“大王要东征,夺取天下,你的对手难道不正是项羽吗?”刘邦回答:“是。”韩信接着又问:“你自己权衡一下,论勇悍仁强,你和项王相比谁强?”刘邦沉默了一会儿,说:“我不如项王。”
韩信见刘邦还有点自知之明,便又继续说道:“是呀,我也认为你比不过项羽。我曾在项羽手下干过,很了解他的为人。他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一声怒吼,就能吓退成千上百的敌人;但是他缺乏头脑,不善于任贤用能,驾御良将,所以这不过是‘匹夫之勇’。项羽待人还算恭敬慈爱,谈吐也比较温和,部下有了疾病,他又很同情,为他们分忧,并把食物分给他们;但是当部下立了功,应该封赏时,他又很悭吝,犹犹豫豫,迟迟不肯把印绶颁赐给人家,这不过是那些见识短浅的‘妇人之仁’。”接着,韩信指出,项羽虽然称霸天下,驾御诸侯,却违背义帝的盟约,分封亲信,所以诸侯都不满意;项羽为人残忍,所过之处,烧杀抢掠,天下多怨,百姓不服。所以项羽名为霸王,实际上很不得人心;项羽貌似强大,但很容易由强变弱。他对刘邦说:“如果您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勇武之士,有什么强敌不能被您诛灭?如果您把天下的城邑分封给功臣,谁还敢不唯命是从?如果您统率仁义之师,并利用许多将士思念故乡的心情,进行东征,有什么敌人不被您打得落花流水?”他认为,秦朝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率领的秦军死伤不可胜计,项羽又把降卒二十余万全部活埋,只有他们三个人例外,秦中父老对他们早已恨之入骨髓,项羽硬是把他们分封为王。另一方面,刘邦入关之后,秋毫无犯,并废除秦时苛政,与秦百姓实行约法三章,所以人人都希望让刘邦在三秦地区称王;对项羽违背盟约,把本来应该封在关中的刘邦,封到偏远的南郑,三秦地区的百姓也愤愤不平。所以,韩信对刘邦说:“如果您举兵东征,三秦地区可以传檄而定!”
这里,韩信精辟地分析了灭秦后的形势,不仅预测到楚汉之间必将争夺天下,而且分析了楚汉双方的利弊得失,指出项羽虽然强大,但是由于他只有匹夫之勇、妇人之仁,诸侯不平,百姓多怨,所以会由强变弱;刘邦虽然弱小,但是只要顺应民心,适时东征,迅速平定三秦,就会由弱变强,为以后的发展创造条件。韩信在分析形势时,不是单纯从军事力量的对比着眼,而是把战争的胜负同人心的向背紧密联系起来,表现了超人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同时提出了东进的具体部署,使刘邦看到了希望。所以,刘邦听了,喜出望外,感叹自己跟韩信相见恨晚。接着就根据韩信的计策,着手部署兵力。一方面让萧何留守南郑,巩固后方,负责向前方输送兵员和粮饷;一方面调兵遣将,亲自率军进攻关中。
四、声东击西
原来,刘邦早在前往南郑的时候,就采纳张良的建议,把沿途经过的栈道全部烧掉。这样既可以防止诸侯袭击南郑,又可以表示自己无意向东发展,让项羽等人疏于戒备。刘邦回到封国不久,关东地区的诸侯王之间已经爆发了战争。田荣没有被封为诸侯王,便领兵赶走了齐王田都,杀了胶东王田巿,并联合彭越杀掉济北王田安,自称齐王;陈余也跟田荣联合,赶走了常山王张耳。项羽赶忙前去镇压,这就给刘邦造成了可乘之机。
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元年)八月,汉王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在今陕西宝鸡县东),一举打败了雍王章邯。又挥师东进,塞王欣、翟王翳也先后投降,“三秦”地区很快平定。第二年,出函谷关,迫使河南王申、魏王豹、韩王郑昌相继投降,殷王印也被俘虏。这时,田荣战败,被项羽杀死,其子田广被立为齐王,继续跟项羽纠缠。
这年四月,刘邦调集五十六万人马,浩浩荡荡直取彭城,准备端项羽的老巢。项羽听说之后,亲自率领三万精兵,回师灵壁(在今安徽省宿县西北),在睢水大破汉军,汉军死伤枕藉,睢水为之不流。刘邦只率领几十人,好不容易才逃出重围。
刘邦退到下邑,惊犹未定,便对群臣说:“关东地区我不要了。谁能立功破楚,我就把关东平分给他。你们看谁行?”张良说:“九江王英布是员勇将,跟项羽有矛盾;彭越正跟齐王联合,反对项羽。他俩都可以应急。您手下的将领,只有韩信可以托付大事,让他独当一面。要平分关东,就分给他们三个吧!”
在这严重时刻,韩信收集兵将,跟刘邦在荥阳(在今河南荥阳西南)相会,萧何也从后方送来了兵员、粮饷,韩信屡次打败项羽,使他不得西进。
刘邦自彭城败阵之后,原先投降刘邦的塞王欣、翟王翳这时又背叛了刘邦,投降了项羽。原先归附汉王的齐王、赵王等也同项羽讲和。
公元前205年(汉高祖二年)六月,魏王豹告假回家,去探望他母亲的疾病。一回到平阳(在今山西临汾西南),他就绝断了临晋关(在今陕西大荔东),并与项羽订立盟约,背叛了刘邦。
这时,刘邦面临着十分危险的局面,只好派人去劝说魏王豹归汉,没想到魏王豹不肯归顺。到了八月,刘邦任命韩信为左丞相,率兵攻打魏王豹。魏王豹用重兵把守蒲坂(在今山西永济西),阻挡汉兵渡河。
蒲坂在黄河东岸,同西岸的临晋相对,地势险要,是攻魏必经之地。为了迷惑魏王豹,韩信利用声东击西的战术,特意在临晋部署兵力,设置旌旗,并摆列了很多船只,装出要从这里渡过黄河的架势;暗中却在北边的夏阳(在今陕西韩城南)埋伏重兵,并砍伐树木,制造了很多大木瓮,用绳索连结起来,漂在水上,代替船只,作为渡河的用具;然后出奇不意地渡过黄河,迅速占领了魏城安邑(在今山西运城东)。魏王豹得知后,大吃一惊,慌忙引兵赶到安邑,迎击韩信,被韩信杀得大败。九月,韩信俘虏了魏王豹,并平定了魏地,在那里设立了河东郡,使刘邦的地盘扩大到今山西中部和东南部。
五、背水为阵
早在公元前208年正月,张耳和陈余便拥立贵族赵歇为赵王。到公元前206年二月,项羽分封诸侯时,又把赵歇的地盘分封给常山王张耳,而把赵歇改封为代王。公元前205年十月,陈余因为没有被分封为王,便联合齐王田荣进攻常山王,张耳战败,投奔刘邦。于是陈余占领了赵地,并把赵歇迎接回赵地,仍为赵王。赵王歇对陈余感激不尽,便让陈余做了代王。不过陈余为了辅助赵歇治理赵国,始终留在赵王歇身边,只让相国夏说驻守在代国。到刘邦彭城之败以后,赵歇和陈余便背汉降楚。所以赵、代情同手足,如为一体。
韩信平定魏地以后,又向刘邦建议,请求率领三万汉军继续北上,进攻赵、代,讨伐燕国,并向东平定齐地,向南切断楚军粮道,跟刘邦主力形成钳形攻势,先消灭楚的侧翼,孤立并包围项羽,然后在荥阳会师。这是一个很有远见的战略部署。刘邦采纳了韩信的建议,并派常山王张耳跟韩信一起,率军出征。
这年闰九月,韩信首先进攻代国,并在阏与(在今山西和顺西北)大败代军,俘虏了夏说,接着就向赵国进发。赵歇和陈余得到消息后,立即在井陉口(在今河北井陉)屯集重兵,严阵以待。当时,赵军号称二十万,韩信号称数万,实际上不过数千,因为韩信破代以后,刘邦又把他的精兵调到荥阳,抗拒项羽,所以兵微将寡。井陉口是太行山的险要关隘之一,既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东西必由之径。当时的形势有利于赵国,不利于韩信。
赵国的谋臣、广武君李左车认为,韩信、张耳是在打败了魏国、代国之后,乘胜追击,锐不可挡,但是井陉口的道很难走,车不得并行,骑不能成列。韩信要通过这数百里狭窄山路,辎重必然远远落在后面。于是,他向陈余建议:“如果能给我三万精兵,让我从小道截断他们的给养,你则深沟高垒,不与汉军交战。这样汉军前不能进,后不能退;欲战不能,欲退无路;在荒凉的山野,粮草又得不到接济,不出十日,他们必败无疑。这样,韩信、张耳的头颅就会送到您的面前。如果不这样做,我们反而会成为他们的阶下囚。”
原来陈余是个书生,不懂得什么战略战术,他对李左车的分析很不以为然,反而认为:“只要是仁义之师,就用不着诈谋奇计。”他对李左车说:“我记得兵书上讲:‘如果十倍于敌人,就把他们包围起来;如果两倍于敌人,那就跟他们较量一番。’现在韩信号称数万,其实不过数千,又千里迢迢来进攻我们赵国,现在他们早已经精疲力尽了。像韩信这样微不足道的兵力,我们现在却躲避他,不把他打败,以后如果遇到更强大的敌人,我们又如何取胜呢?如果像你说的那样,诸侯会说我们胆怯,以后也会轻易来进攻我们!”他固执己见,拒不接受李左车的正确建议。这一情况,早被汉军的密探打听到了,并很快汇报给韩信。
韩信得知上述消息之后,非常高兴,于是率领大军继续进发,并在距井陉口三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到了午夜,韩信精选轻骑两千人,每人带着一面红旗,从小道上山,隐蔽起来,监视赵军。韩信吩咐这些士兵说:“如果赵军见我军退却,就一定会倾巢出动,追赶我军。到那时,你们就飞快地奔入赵军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换上汉军的旗帜。”然后韩信又命令他的副将们,给士兵们分发些干粮,让他们先垫垫肚子,并很有把握地说:“今天要等攻破赵军,大获全胜后,再饱餐一顿。”将领们将信将疑,但只好遵命而行。
韩信认为,赵军已经抢先占据了有利地形,并修筑了营垒,目的是要跟汉军主力决战;如果他们看不到汉军的军旗和仪仗,就不会向汉军的先行部队出击。因为他们担心,汉军一旦遇到阻击,主力部队就会中途退回。那样,他们就无法跟汉军主力决战了。根据这种分析,韩信决定再派一支人马先行,出井陉口,面向赵军阵地,背临绵曼水,摆开阵势。
果然,赵军见汉军背水为阵,不但没有出击,反而哈哈大笑。陈余自称深知兵法,认为背水为阵只能前进,不能后退,这是兵法的大忌。他哪里知道,韩信正是针对赵军的部署和心理,有意这样安排的!
等到天刚刚亮,韩信这才率领大队人马,举着大旗,擂着战鼓,杀出井陉口,气势十分雄壮。陈余早就想同汉军决战,见汉军主力杀来,便立即指挥赵军冲杀过去。一场恶战就这样开始了。
战斗进行了很久,打得也十分激烈。赵军由于以逸待劳,又求胜心切,所以英勇冲杀;汉军却佯装战败,丢弃旗鼓,向背水的阵地退却。陈余见了,以为消灭汉军,活捉韩信和张耳的时机终于来到了,便命令赵军全部出动,向汉军掩杀过去。赵军有的争抢汉军丢弃的旗鼓,有的追逐韩信和张耳。韩信和张耳退到背水阵地以后,两支部队会合在一起,又回过头来,向赵军反攻。由于汉军背靠河水,没有退路,只得拼命向前,所以个个勇猛顽强,要与赵军殊死决战,死里求生。
这时,韩信事先埋伏在山上的两千汉军,见赵军倾巢出动,营垒空虚,便迅速进入赵军阵地,拔掉赵军的旗帜,插上两千面汉军的红旗。正在同汉军混战的赵国军队,眼看难以取胜,就想撤回军营。他们回头一看,只见自己的营垒里已经插遍了汉旗,无数面汉旗迎风招展。他们以为自己的阵地已经陷落,将领们也被汉军俘虏,于是个个惊慌失色,一下子乱了阵脚,争相逃命。赵国的将领们虽然杀了一些逃跑的兵士,也无法挽回败局。汉军两面夹击,越战越勇,赵军被打得落花流水,赵歇成了阶下囚,陈余也在混战中被杀。
战斗结束后,将领们献上首级和俘虏,并向韩信祝贺胜利。他们问韩信:“兵法上明明写着‘右倍(背)山陵,前左水泽’。行军列阵时,右后方应靠近山陵,前左方应临近川泽,按照‘背山临水’的原则部署兵力。但是你不照兵法行事,却让我们背水为阵,并蛮有把握地说‘破赵会食’。我们当时并不赞成你这种做法,但是按照你的指挥,竟取得了胜利,这究竟是什么道理?”韩信回答说:“这个道理在兵法上也有记载,只是你们不曾注意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况且我们这支队伍平时既非训练有素,战时也很难听我调遣,因为都是些乌合之众。利用这一帮人去打仗,只有把他们置于危难窘迫的境地,他们为了绝处求生,才会人人奋战,去夺取胜利;如果把他们安置在有生路的地方,遇到危险他们早就开小差了,谁还肯替我打仗?”诸将听了,人人叹服,并称赞韩信善于出奇制胜;他采用的战术超出了一般人的意料。
像安邑之战一样,井陉之战以后,刘邦又把韩信的精兵抽调到荥阳,一方面可以对抗项羽,以解燃眉之急,另一方面又可以削弱韩信的兵力。因为他对韩信总不放心。
六、虚心求教
在井陉之战中,赵军不仅在兵力上超过汉军好几倍,占有绝对优势,而且占据了天时地利的有利条件,粮草充足,以逸待劳,但是,却被处于劣势的汉军一举击溃。赵军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陈余骄傲自满,没有按照李左车的正确意见,派兵去切断汉军的后路,断绝汉军的粮草供应,以便把汉军困死在进退维谷的井陉口。如果陈余采纳了李左车的意见,赵军就不会由主动变被动,这次战争的结局也就很难预料了。对此,韩信了解得一清二楚。所以,他对李左车的智谋和才干十分钦佩,爱贤之心油然而生。
当战斗还在紧张进行时,韩信就传下命令说,任何人不准杀害李左车,谁能生擒李左车,就赏给他千金。果然,战斗刚一结束,李左车就被绑到了韩信的帐下。韩信见了,慌忙赶上前去,亲自为他解缚,并把他让到上座,自己坐在下手,用学生对待师长那样的礼节对待李左车,很虚心地向他请教攻打燕、齐的策略。
韩信问道:“我想北攻燕,东代齐,你看怎样做才能马到成功?”
李左车回答说:“我听说,‘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现在我是你的俘虏,凭什么跟你讨论大事呢?”
韩信说:“古代有个人名叫百里奚。他曾经住在虞国,但是虞国却被晋国灭掉了;后来他又到了秦国,却帮助秦国称霸诸侯。同是一个百里奚,并非在虞国时他就愚笨,在秦国时就聪明。这里只有用不用他的策略、听不听他的主张的区别。如果陈余听了您的计策,我早就被您活捉了。只是陈余不肯重用您,我才有机会向您请教。我是真心诚意地听取您的意见,希望您不要再推辞了。”
李左车客气了一番,这才说道:“您生擒魏王豹,活捉代相夏说,一举攻下井陉,一个早上就打败了赵国的二十万大军,并杀掉了陈余,真可谓‘名闻海内,威震天下’。这是您的长处。但是汉军经过长期征战,已经疲惫不堪,难以再战。如果率领这支又乏又累的军队,去攻打燕国的坚固城池,恐怕一时难以攻下;长期相持,又会暴露汉军的弱点,再说粮饷供应也成问题。如果连弱小的燕国都征服不了,齐国更会自强不息,奋力抵抗。既然您跟燕、齐久战不决,那么刘、项之争,胜负便难见分晓。这是您的短处。我以为,您攻燕伐齐的计划未必正确。所以,善于用兵的人,不能以己之短去攻人之长,应该以己之长去攻人之短。”
韩信着急地问:“那么应该怎么办呢?”
李左车说:“现在,最好先解甲休兵,安定赵国,存恤百姓,犒赏将士,养精蓄锐,并陈兵于燕国边境,装出将要进攻的样子。然后派人送一封信去,把汉军的优势告知燕国,燕国就不敢不唯命是从。燕国顺服了,齐国一听到风声,就会不战而降。这样,天下事才会大有作为。用兵要先虚后实,就是这个意思。”
韩信接受了李左车的建议,改变了进攻燕国的计划,立即派遣使者到燕国去游说。燕国见汉军强大,果然投降了韩信。接着,韩信又派人去报告刘邦,并请求刘邦立张耳为赵王,以便镇抚赵国,秣马砺兵,再图进取。刘邦答应了。
项羽听到韩信破赵的消息以后,便多次派兵渡过黄河,袭击赵国。韩信、张耳也率领汉军往来救应,他们每到一处,就占领城池,稳定民心。这样,就从侧翼减轻了刘邦主力面临的威胁,使项羽越来越孤立。
七、真“假”齐王
正当韩信连战皆捷的时候,项羽却集中兵力,在荥阳、成皋一线加紧进攻刘邦,多次破坏汉军的甬道,使汉军粮食供应日益困难。公元前204年四月,项羽又把刘邦围困在荥阳,形势十分危急,刘邦非常狼狈。五月,刘邦仅率数十骑从荥阳西门逃入关中,收集人马,又出兵宛(今河南省南阳市)叶(今河南叶县南)之间,不肯同项羽交战。接着又乘项羽东攻之机,一举占领成皋。六月,项羽打败彭越以后,又回师西进,攻下荥阳,进而把刘邦围在成皋。刘邦不得已,从成皋北门逃出,渡过黄河,来到韩信的驻地小修武(在今河南省获嘉县),悄悄住进了旅馆。
第二天早晨,刘邦自称是汉使者,闯入韩信、张耳的军帐,夺去了他们的印信和兵符。这时,韩信和张耳还在蒙头大睡,等到他们起床时,才知道刘邦已经到来,大吃一惊。刘邦既夺了韩信、张耳的军权,便召集众将,命令张耳留守赵地,拜韩信为赵国的相国,只给他一小部分军队去攻打齐国。
刘邦夺韩信的军权以后,声势壮大起来。他听说,项羽已经占领了成皋,并想继续西进,便一面派兵固守巩县,设置防线,阻止项羽;一面派兵渡过白马津(在今河南滑县东北),深入楚国腹地,并跟彭越联合起来,骚扰项羽的后方。
九月,项羽听说彭越攻城夺地,又烧毁楚军的粮草,便留下曹咎坚守成皋,自己亲自率领大军,东征彭越。刘邦见紧张形势有所缓和,便派郦食其前往齐国劝降。与此同时,韩信也按照刘邦的命令率兵东进,准备攻打齐国。
当韩信到达平原(在今山东平原南)时,就传来了齐王田广听从郦食其的劝说,背楚降汉的消息。于是韩信就想停止前进。恰好齐国有个说客,名叫蒯通,对韩信说:“将军是按照汉王的命令前去攻齐,汉王偏偏又暗地里派使者去劝齐国投降,难道汉王有诏书让你停止进军吗?你怎么能中止不进呢?再说郦食其不过是个书生,凭三寸不烂之舌,就说降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将军率数万人马,征战了一年多,才攻下赵国五十多座城池。你当了好几年的将军,难道还不如一个书生吗?”韩信听了觉得有理,便接受了蒯通的建议,下令渡河,继续向齐国进发。
原来,齐王田广对韩信早有防备,并在历下(在今山东济南西)屯有重兵。郦食其前去劝降以后,田广放了心,便解除了战备,天天跟郦食其饮酒作乐。
公元前203年(汉高祖四年)十月,韩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奇袭历下的守军,接着就直逼齐国的国都临淄(在今山东淄博)。齐王田广听说之后,以为郦食其欺骗了自己,立即派人把他丢在滚热的油锅里烹死,并匆匆忙忙地逃亡到高密(在今山东高密县西南),同时派人去向项羽求援。
韩信攻下临淄以后,立即追到高密西。这时,项羽派大将龙且率领大军,号称二十万,前来救齐。齐王田广和龙且联合起来,准备跟韩信决战。
当时,有人劝龙且说:“汉兵长途奔袭,远斗穷战,锐不可挡;齐军在自己乡土作战,牵挂家室,容易溃散。所以,最好是挖壕沟,筑高垒,一面坚守城池,一面派人到那些已沦陷的城邑,告诉他们齐王还在,楚王项羽又发来了救兵,这样他们就会纷纷起兵反抗韩信。汉军来到两千里以外的齐国,经过几百里的跋涉,到处遇到抵抗,必然会断绝给养,不战自败。”
龙且是个骄傲自满、利欲熏心的武夫,他名为救齐,实际上是想乘机占有齐地。所以他不以为然地说:“我对韩信的为人很了解,他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很容易对付。再说,我远道而来,就是为了救齐,如果不跟他打一仗,就叫他投降,我还有什么功劳呢?现在我战而胜之,就可以得到半个齐国。”
这年十一月,双方在潍河两岸摆开阵势,龙且在河东,韩信在河西。
一天夜里,韩信命令部下准备了一万多条口袋,里面装满了沙子,堵在潍水上游,这样下游河水立即变浅。接着他又率领一半人马涉水过河,去进攻龙且。龙且也不示弱,立即前来迎战。韩信却佯装战败,慌忙向河西撤退,龙且以为汉军无能,高兴得跳了起来,大声喊道:“我早就知道韩信是个胆小鬼!”说罢,就率领全军下河追赶,想一举打败韩信。没有料到,韩信已下令决开上游的沙袋,结果楚军刚刚走到河心,汹涌的浪涛便滚滚而来,大水没过了头顶。韩信乘机指挥汉军回头掩杀,楚军大败,龙且也当场阵亡。留在东岸没有来得及渡河的少数楚军纷纷逃散。齐王田广来不及逃跑,也被汉军杀掉。韩信乘胜追击,一直赶到城阳(在今山东莒县),占领了整个齐国。
韩信平定了齐国以后,就派人给汉王刘邦送信,请求立自己为“假王”(代理齐王)。信中说,齐国一向反复无常,难以镇抚,齐国的南边又和楚国接壤,如果不立一个齐王,恐怕这次取得的胜利巩固不了。
当时汉王刘邦正在广武山(在今河南荥阳东北)跟楚军对阵,双方长期相持,没有进展,刘邦的胸部还带着项羽的箭伤,心情也很不好。所以他打开书信一看,知道韩信想自立为王,就大发雷霆,骂道:“我被围困在这里,天天盼望他来援助我;他不但不来,反而想自立为王!”谋臣张良、陈平赶忙踩踩刘邦的脚,悄悄对他说:“现在形势对我们非常不利,我们哪能不让韩信自立为王呢?不如借此机会成全了他,立他为王,先稳定住他,让他守住齐国;不然的话,恐怕要发生变故。”刘邦听了,立即明白过来,便很机警地改口说:“大丈夫南征北战,平定诸侯,就应该做个真王,何必当‘假王’!”刘邦派张良作为特使,带着印绶,去封韩信为齐王,并把韩信的部队调走了许多。
八、不忍背汉
自韩信征服齐国之后,楚汉之间势均力敌,谁胜谁负,韩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刘邦不得已封韩信为齐王,是为了争取韩信,稳定形势。项羽见大将龙且救齐不成,反而折兵损将,心里也着实害怕,所以也想方设法去争取韩信。于是项羽就派说客武涉前往齐国。
武涉对韩信说:“天下长期苦于秦朝的统治,所以共同起兵反抗秦朝。推翻秦朝以后,项王论功行赏,分封诸侯,以便让士卒得到休息。现在汉王刘邦又兴兵东侵,进攻楚国。看这劲头,他不把天下占为己有,决不会罢休,实在太贪婪了。再说汉王的地位是靠不住的,他的性命多次落到项王的掌握之中,只是项羽可怜他,才给他一条活路。但他逃脱以后,马上又背叛盟约,进攻项羽,此人实在信不过。你虽然自以为和汉王刘邦关系不错,拼命为他东征西伐,鞍马劳困,但是您早晚会被他暗算的。现在他所以没有暗算你,是因为项王还在。在楚汉战争中,谁胜谁负,您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如果你帮助项王,那么项王就会称霸;如果项王真的被汉王打败,那么汉王要收拾的下一个对象,就是你韩信。你跟项王早有旧交,为什么不背汉降楚,跟项王议和,三分天下,成为一方之主呢?现在你放弃这样的好机会,一心一意地为刘邦卖命,去攻打项王,难道这是高明的做法吗?”
韩信不肯这样做。他拒绝说:“过去我在项王手下,不过是个侍卫的武官。项王对我是言不听,计不从,使我很失望。因此才决定离开项王,投奔汉王。相反,汉王却拜我为大将,让我统率几万人马。他脱下自己的衣服给我穿,拿出自己的食物让我吃,对我的意见也很尊重,言听计从,因此,我才有了今天这样的地位。汉王这样相信我,重用我,我怎能背叛他?就是死了,我忠于汉王的决心也不会改变。您千万替我辞谢项王。”
武涉走后,蒯通也想劝韩信反汉。他自称是看相先生,去对韩信说:“我学过看相。”韩信问:“您怎么给人看相呢?”蒯通神乎其神地说:“我看看他的骨法,就知道他一生是贵是贱。看看他的容色,就知道他是忧是喜。看看他是否办事果断,就知道他一生的成败。从这三个方面一对照,就可以判断他一生的命运如何。十拿九稳,万无一失!”韩信说:“好,那就请您给我看看相吧!”
于是,蒯通请韩信身边的从人退下,然后对韩信说:“看您的面,您的地位最高不过封侯,而且还有危险;看您的背,前途无量,贵不可言。”蒯通所说的面、背,是双关语。意思是,跟着刘邦不过封侯,背叛刘邦,福禄无边。韩信故意装作听不懂的样子,于是蒯通回顾了推翻秦朝的经过,分析了楚汉之争的形势。他认为项羽和刘邦在荥阳对抗三年,相持不下,已经两败俱伤;韩信助汉则汉胜,佐楚则楚胜,楚汉的成败,完全取决于韩信;韩信手握强兵,占有齐地,控制燕、赵,只要跟楚汉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就会大有作为。他劝韩信说:“天授给的福分你不要,反而会得罪;机会来了,您不抓紧,就会遭殃。您还是仔细考虑考虑吧!”蒯通这一番劝说,虽然很动听,也很诱惑人,但韩信还是很有主见。他说:“汉王待我恩泽深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我应该跟他同甘苦,共患难。哪能只图个人私利,违背做人的道德呢?”
蒯通听了仍不甘心,便举例说,张耳和陈余本来是刎颈之交,以后却变成仇敌,这说明“患生于多欲,而人心难测”。言外之意是说,你韩信跟汉王刘邦的关系也同样是靠不住的。“您南征北战,连破魏、赵、燕、齐等国,立下了盖世无双的功劳,所以投靠楚,楚王不敢相信;归服汉,汉王也心存疑惧。您虽然处于臣子的地位,但您的权势却压倒了国君,名望在一切人之上。我真为您担心呀!”韩信只是淡淡地答应考虑考虑。
几天以后,蒯通又敦促韩信,劝他不要犹豫,应该尽快拿定主意,并说:“功业难成而易败,时机难得而易失。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韩信犹豫良久,始终不忍背叛汉王。他觉得自己立了那么大的功劳,汉王刘邦总不会再从自己手里将齐国夺去。所以,最后还是谢绝了蒯通。
九、垓下会战
由于韩信占领了黄河中、下游的广大地区,大有举师伐楚之势;彭越又在梁地继续骚扰项羽,使楚军的军粮日益匮乏,所以形势对楚军越来越不利。另一方面,萧何不断从关中运送兵员和粮草,支援汉军,刘邦兵足粮足,在荥阳以西稳住了阵脚。项羽见西进无望,后方不稳,便不得不考虑跟刘邦议和。
公元前203年(汉高祖四年)八月,楚汉双方约定,以鸿沟为界。沟西归汉,沟东属楚。九月,项羽便引兵东归,准备返回彭城。这时,刘邦也想回到关中,张良、陈平给刘邦出谋划策说,如果现在放走项羽,就等于养虎遗患;不如趁汉强楚弱的有利时机,消灭项羽。刘邦采纳了他们的意见,立即发兵追赶。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十月,刘邦率兵追到阳夏(在今河南太康县)南,驻扎下来,并派人跟韩信、彭越联系,命令他们按期在固陵(今河南淮阳西北)会合,共同围歼项羽。接着,刘邦继续率兵前进,到达固陵,果然追上了楚军,但是韩信、彭越的军队还不见踪影。这时,项羽见刘邦孤军深入,便乘机回击汉军,汉军猝不及防,损失惨重。刘邦只好深挖战壕,修筑壁垒,坚守自卫,不敢出战。
几天过去了,刘邦非常着急,他问张良:“韩信、彭越不遵守诺言怎么办?”张良回答说:“项羽眼看就要被打败了,但是韩信、彭越却没有得到封地,他们不听调遣,那是理所当然的。您如果能跟他们共分天下,他们就会马上前来助战,这样,项羽必败无疑。”于是刘邦答应,把陈(在今河南淮阳)以东直到东海一带划归韩信,从睢阳(在今河南商丘)以北直到谷城(在今山东东阿南)一带划归彭越。
原来,韩信虽被封为齐王,但并非刘邦的本意,再说封地也没有具体划定,所以他觉得很不踏实;这次得到封地以后,非常高兴,便跟彭越挥师南下。这时,活动在江西、安徽一带的英布已立为淮南王。十一月,楚将周殷也反楚归汉,并率领九江兵迎接英布,跟汉将刘贾会合,向北包围项羽。
十二月,项羽来到垓下(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被汉军和各路诸侯围得里三层外三层,这时他势孤力单,兵少粮缺,不敢出战。后来仅带了几百名骑兵突围南逃,兵败乌江(在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而死。
十、多多益善
垓下之战刚刚结束,刘邦就回到定陶(在今山东定陶西北),出其不意地驰入韩信的壁垒,夺了他的军权。这年正月,又改封韩信为楚王,定都下邳;封彭越为梁王,定都定陶。
二月,刘邦即皇帝位,建立汉朝。五月,刘邦在洛阳南宫设宴贺功,并跟群臣讨论楚败汉胜的原因。刘邦问道:“我为什么能夺取天下,项羽为什么会失去天下?”有人说:“陛下能跟天下同利,谁能攻城夺地,您就封他为王。项羽却残害功臣,猜疑贤者,所以会失掉天下。”刘邦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说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负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安抚百姓,筹备粮饷,支援前方,我不如萧何;率领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当代的豪杰,我能任用他们,这就是我夺取天下的原因。项羽连一个范增都不能用,这就是他失败的关键。”
由此可见,在刘邦心目中,韩信是帮助刘邦打败项羽,夺取天下,建立汉朝的武力功臣。他的功劳,可以跟智囊张良、丞相萧何媲美。如果没有韩信攻城略地,南征北战,连破四国,把项羽主力围困在垓下,刘邦要打败项羽,是很不容易的。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五月,韩信便前往封地,回到自己的国都下邳。他首先找到了当年经常给他饭吃的那位漂母,赏给他一千金,报答她的恩情;又找到下乡南昌亭长,赏给他一百钱,对他说:“你是个小人。做好事应该做到底,你却有始无终。”接着又把当年叫他钻裤裆的那位无赖少年,封为楚国的中尉,并把他介绍给诸将说:“这是位壮士。当初他侮辱我时,难道我不能把他杀掉吗?我没有杀他,是因为没有什么理由;当时我忍耐过去,才会有今天的成功。”
韩信青年时无依无靠,流落街头,受尽了苦难和冷遇,长期郁郁不得志,但是,当他回到下邳时,每次巡行县邑,都陈兵出入,守卫森严,威风凛凛。项羽有个部将,名叫钟离眜,一向跟韩信要好。项羽在乌江自杀以后,他投奔了韩信。刘邦对钟离眜恨得要死,听说他逃到了楚国,便命令韩信逮捕钟离眜,韩信没有理睬。
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十月,有人给刘邦上书,告发韩信谋反。刘邦问诸将怎么办,诸将齐声答道:“赶快发兵,把这小子坑掉算了。”刘邦以为不妥,沉默良久,又问陈平。陈平说:“有人告韩信谋反这件事,韩信知道吗?”刘邦答:“不知道。”陈平又问:“陛下的兵精,还是楚国的兵精?”刘邦回答:“楚国的兵精。”陈平又问:“在陛下看来,各位将领的才能有没有超过韩信的?”刘邦回答:“没人比得上他。”陈平接着说:“现在我们兵精不如楚国,将才不如韩信,如果举兵攻之,就等于迫使他跟我们决战,这是多么危险呀!”刘邦急了,连忙向陈平讨办法。于是,陈平向刘邦献了伪游云梦、实击韩信的计划。
不久,刘邦派人去通知各诸侯国,说他要到云梦泽游猎,并顺便在陈地跟诸侯相会。陈在楚国的西边,韩信如果到那里去拜见刘邦,刘邦不必大动干戈,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把他擒住。
韩信听说刘邦要到云梦游猎,心里忐忑不安,不知如何是好。当刘邦快到楚国时,韩信想发兵反抗,可是又一想,自己并没有什么罪过,何必谋反呢?他想去谒见刘邦,又怕束手就擒。这时有人向他建议说:“如果斩了钟离眜,把他的头献给刘邦,刘邦一定会高兴。这场灾祸就可以避免了。”韩信没有办法,只好同意了。
于是,韩信去找钟离眜商量此事,钟离眜对韩信说:“汉之所以没来进攻楚国,是因为我在您这里,如果您把我杀掉去向朝廷献媚,那么我今天死,明天就该您上断头台了。”说罢,他大骂韩信不讲信义,然后就自杀了。
十二月,刘邦到陈地大会诸侯,韩信带着钟离眜的人头去拜见刘邦。刘邦见韩信到来,就命令卫士把他捆起来,装到一辆车上。这时韩信才恍然大悟,感叹道:“果然像人们常说的那样: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现在天下已定,我韩信确实该死。”刘邦说:“有人告你谋反!”说罢,就给韩信带上刑具,把他带到洛阳。到洛阳以后,刘邦又宽恕了韩信,把他降为淮阴侯。从此以后,韩信才知道刘邦忌恨他的才能,便借口有病,既不愿意朝见刘邦,也不肯跟刘邦出去游猎,成天心怀怨愤,闷闷不乐。
当时,被刘邦封侯的很多,韩信都看不起他们。睢阳人灌婴,做过丝绸贩子,以后参加了起义军,跟随刘邦攻入关中,被封为颍阴侯;沛人周勃以编箔为生,还当过吹鼓手,也跟随刘邦起义,被封绛侯。韩信被降为淮阴侯以后,却羞与灌婴、周勃等人同列。沛人樊哙以屠狗为业,以后被封为舞阳侯,又娶吕后的妹妹吕须为妻,是刘邦的亲信将领。韩信无事,就常常找他闲聊。樊哙见韩信来访,便引以为荣,把韩信敬如上宾,经常用跪拜之礼送迎,谈话时称自己为臣,说:“大王竟肯光临臣的寒舍,实在荣幸!”韩信离开后却冷笑着说:“我韩信此生竟落得跟樊哙这样的人为伍,实在可耻!”
有一次,刘邦间暇无事,跟韩信聊天,两人谈到诸将的能力有大小,本领有高低,各不相同。于是刘邦问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信口答道:“陛下带兵不过十万。”刘邦又问:“那么你能带多少呢?”韩信很自信地说:“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刘邦不服气,傲慢地说:“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还被我擒住呢?”韩信却毫不介意地说:“陛下不能带兵,却善于带将,这就是我被您捉住的原因。况且您靠的是天意,跟您的能力无关。”刘邦听了,哈哈大笑。
十一、韩信之死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七年)冬,韩王信谋反,逃入匈奴,刘邦亲自率兵征讨。这时,陈豨因功封为阳夏侯,任赵国相,并驻守赵、代地区,统率边兵。据说陈豨行前曾去跟韩信告别。韩信屏去左右,握着他的手说:“我们可以谈一谈吗?”陈豨说:“请将军吩咐。我唯命是听!”韩信说:“你驻守的地方是天下精兵集结之地,你是陛下的亲信。如果有人说你造反,陛下一定不会相信;第二次有人告你谋反,陛下也许会产生怀疑;到第三次再有人告发你谋反时,陛下必然会带兵亲征。到那时,我可以在京城举兵,作你的内应,共同夺取天下。”陈豨素知韩信才干超群,便一口答应下来。
公元前197年(汉高祖十年)九月,陈豨果然谋反,自立为代王。刘邦亲自率军前去征讨。
当刘邦去讨伐陈豨时,韩信推说自己有病,没有随同前往,暗中却派人去跟陈豨联系,并跟家臣密谋,准备在一天夜里,假传圣旨,把奴隶和犯人释放出来,袭击吕后和太子刘盈。布置已定,专等陈豨的回报。
原来,韩信有位门客得罪了韩信,韩信便把他囚禁起来准备杀掉。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十一年)正月,这位门客的弟弟便把韩信谋反的事上报了吕后。吕后想召韩信进宫,乘机把他杀掉;但是,又怕他不肯就范。于是就找萧何商量办法。萧何便给吕后出了个主意:派一个人装作刚刚从刘邦那里回来,并声称带回了刘邦已经胜利的消息,说叛将陈豨战败被杀。这样列侯、群臣就要进宫祝贺。萧何还不放心,怕韩信不肯进宫,又亲自去对韩信说:“你尽管有病,但无论如何应该去祝贺一下。”韩信不好推辞,就到了长乐宫;吕后命令武士把韩信捆起来。临刑前韩信说:“我悔不该不用蒯通的计谋,以致落入这儿女子的圈套,这难道不是老天的安排吗?”说完就被斩于长乐钟室,并被夷灭三族。
刘邦平定了陈豨的叛乱,回到京城长安以后,听说韩信已死,他又是高兴又是怜悯,就问吕后:“韩信临死前说了些什么?”吕后告诉他,韩信说没有用蒯通的计谋,所以被杀,后悔得很。于是刘邦立即派人把蒯通抓来,质问说:“您唆使韩信谋反了吗?”蒯通说:“是的,有这么回事。可惜这小子没有听我的,所以才自取灭亡。如果他用了我的计谋,陛下还能杀掉他吗?”刘邦恼羞成怒,说:“把蒯通拉下去烹掉!”蒯通却大声叫喊:“冤枉啊!冤枉!”刘邦反问他:“你教唆韩信谋反,还有什么冤枉?”蒯通为自己辩护说:“当初反秦时,诸侯并起,豪杰云集,都想取而代之。谁最有本事,谁就可以先得天下。人各为其主,那时,我只知韩信,不知道有个刘邦。况且当时想争夺帝位的人很多,也不光你一个,只不过他们力不从心罢了。你能都把他们杀掉不成?”刘邦无可奈何,只好把他放了。
在韩信被杀大约七十年以后,史学家司马迁为了给韩信立传,曾到韩信的故乡淮阴去考察他的事迹。淮阴人告诉司马迁,当韩信还是一个普通百姓时,他的志向就跟一般人不同。他们还把韩信为母亲选择墓地的故事讲给司马迁听,使司马迁深受感动。韩信人穷志不穷。生活的窘迫,世态的炎凉,并没有使他消沉;他苦练武功,揣摩学问,研究兵法。这也许正是他以后能够有所作为的原因之一。
韩信是汉初杰出的军事家,在辅助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的过程中,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古人说:“汉之所以得天下,大抵皆韩信之功也。”这话不无道理。对韩信“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军事天才,刘邦也心悦诚服,自叹不如。
韩信还编次整理过古代兵法,在军事史上有很大贡献。班固在《汉书·艺文志》里,把兵法分为权谋、形势、阴阳、技巧四类,著录兵书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部分地反映了韩信编次兵书的概貌。同时在权谋类兵书中,还有《韩信》三篇,可惜久已失传。班固很推重属于权谋类的兵书,并说:“权谋者,先计而后战,兼形势,包阴阳,用技巧者也。”就是说,权谋类兵书的作者,主张先深思熟虑,周密部署,设计而后战;它包括了其他三类兵书的某些特点和长处。我们可以从班固这段论述和韩信用兵的韬略中,多少看出《韩信》三篇的片断内容和主要特点。清代学者王鸣盛也是从这里探求韩信平日学问的本源的。他在《十七史商榷》中写道:“(韩信)寄食受辱时,揣摩已久,其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皆本于平日学问,非以危事尝试者。(韩)信书虽不传,就本传所载战事考之,可见其纯用权谋,所谓出奇设伏变诈之兵也。”这对我们了解韩信及其用兵特点,也许会有所裨益。
司马迁用生动感人的笔触,描写了韩信的军事才能,刻画了这位杰出军事家的高大形象;同时又不惜笔墨,用大量篇幅详细记载了武涉、蒯通等人多次劝说韩信背叛刘邦、三分天下,以及韩信坚决拒绝的事实和经过,暗示出对韩信谋反一事的怀疑态度。在《淮阴侯列传》的论赞里,司马迁又评论说:“假如韩信能够学点谦虚退让的处世之道,不伐己功,不矜己能,那么,他对汉家的功勋就可以跟周公、召公、太公等人相比,他的后代也可以享祭不绝。然而,他没有这样做。等到天下安定的时候,还要去谋反,他被诛灭宗族不也是应该的吗!”这里也流露出对韩信悲惨结局的惋惜和同情。有人指出:“读此数语,韩信心迹,刘季、吕雉手段,昭然若揭矣。”不过《汉书》的作者班固,对韩信谋反一事则持肯定态度,认为韩信在被封为王以后,因为过于强大受到怀疑,便“怀不自安,事穷势迫,卒谋叛逆,终于灭亡”。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在肯定了韩信的功绩之后写道,从韩信拒绝蒯通的劝说,以后又到陈地去迎接刘邦来看,韩信哪有反心呢?他只是“失职怏怏,遂陷悖逆”。司马光指出,刘邦也有负于韩信的一面,韩信又有自取灭亡的一面,认为韩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士君子之心望于人,不亦难哉”!意思是说,韩信出身市井,目光短浅,他投奔刘邦为的是功名利禄;还希望刘邦能一一满足他,那是不可能的。
明、清两代的学者对韩信谋反的某些事实也提出过不少疑问,认为韩信被杀实际上是吕后、萧何等人文致其罪。据说,在韩信墓前祠庙上有这样一副对联:“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一知己”指萧何,即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两妇人”指漂母和吕后,一个是韩信的救命恩人,一个是诛杀韩信的主谋。
总之,韩信既是一位有影响的人物,又是有长期争论的人物。这里,我们只能介绍一二。不过,即使韩信是因谋反被诛,他在消灭项羽、建立汉朝的过程中建树的功绩和军事才能也是应该肯定的。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211397.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2-04主编
2023-01-07主编
2023-01-07主编
2023-01-02主编
2023-01-06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2-04主编
2022-12-04主编
2023-01-04主编
2023-01-07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